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一、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艳,李晖[1](2021)在《外语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482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目标分类学和CSE阅读分量表为逻辑框架构建层级性任务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究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通过一学年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整体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学生在阐释、分析、推理、评价四维度分项能力得到显着性发展,自我调节认知能力由较低发展为中等水平。研究表明,层级任务践行思政育人理念,基于CSE描述语指标体系将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在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中达到对学生语言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既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运用能力,对外语课程达到育人目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魏东霞,陆铭[2](2021)在《早进城的回报: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移民通过尽早进城,在青少年时期获得城市生活经历,可以提升其非认知能力,增加进入现代服务业就业的概率,改善其劳动力市场收入。基于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移民首次进城年龄越小,其小时工资越高。以农村移民进城当年户籍地春季旱涝等级作为首次进城年龄的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表明,户籍地当年春季降水量越多,农民越早进城,其日后的劳动力市场表现越好。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移民早进城能提高其非认知能力,提升其进入收入较高的现代服务业的概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破除体制障碍让更多农村人口尽早进城,以改善其日后的就业和收入。

阎琨,吴菡,张雨颀[3](2021)在《社会责任感: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论证社会责任感是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文章首先厘清了培养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对理论和模型的梳理,分析了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组成元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社会责任感与拔尖人才其他特质之间的供给关系。最后,论文对我国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培养过程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吴朝暄,林丽珍,管晓恬,傅一挺,娄志义,陈延松[4](2021)在《2011-2021年国外生物学教学中对元认知能力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WOS核心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改革中,侧重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元认知能力,已然成为了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为揭示近十年来国外元认知能力在生物学教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方向和前沿趋势,并与我国进行比较,将基于WOS核心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将为今后国内开展相关研究及教师进行生物学教学提供指导、参考和借鉴意义。

雷万鹏,李贞义[5](2021)在《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CEPS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和2014-2015学年追踪数据,实证分析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存在显着的群体差异,男生、农村学生和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水平显着更低。OLS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个体前期学业成绩之后,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依然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教育期望影响效应最大,上述效应因性别、户籍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呈现显着组间差异。分位数回归表明,非认知能力对中低学业水平学生的影响效应更大。本研究的启示是,家庭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发展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政府要强化对处境不利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投资干预,提升弱势群体的非认知能力。

郭秋英[6](202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文中研究指明近十年来,我国逐步实施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方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一直都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建情景教学,开展户外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王建,刘婉玲[7](2021)在《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培养——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文中认为关键能力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关键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且这五种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认知能力是基本前提、社会能力是内在要求、合作能力是重要支撑、自我管理能力是必备要素、实践创新能力是核心所在。可以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发展认知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社会能力、在学习共同体中发展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实践创新能力等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关键能力。

杨海娟[8](2021)在《基于幼儿EI发展的体验式社会活动的思考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稳定的情绪,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EI(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英语情绪智力的简称,情绪智力是一种情感上的认知能力和操纵能力。幼儿具备优良的情绪智力,就能较好地控制消极情绪,在解决事情时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清晰,情绪稳定。因而,培养幼儿的情绪智力是体验式社会活动中深受幼儿教师关注的研究课题。

刘志,安连义[9](2020)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向》文中认为疫情造成的广泛影响以及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正面临高度复杂性、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与不确定性的挑战,更加考验做好情绪管理、实现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能力。教育应重新审视人的能力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下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促进人获得幸福与成功。基于对社会与情感能力重要性的共识,美国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经济论坛三大国际组织及一些较发达国家,通过项目式推进、教育政策引领、主题课程落实等政策与实践举措,有效推进了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并提供了有益启示。我国应根据后疫情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能力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经验,因地制宜,突破学校教育中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瓶颈,构建起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在政策理念、课程实施、能力评估、教师引领、落实保障等方面系统性的实施机制。

张文杰,朱红[10](2021)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双一流”高校大学生新冠疫情期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双一流’大学新冠疫情调查"项目组于2020年6月面向全国15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收集的截面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疫情期间,被调查学生积极进行着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抗疫行动,表现出了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本科生以不同形式参与抗疫活动,呈现出优势阶层"舍财"、弱势阶层"力行"的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在以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机制作用于个体发展,情感温暖型的教养方式为对亲社会行为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过度保护对亲社会行为无显着影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方面,积极倡导父母对子代的温暖与鼓励型养育方式;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要消除父母过度保护教养的不利影响。

二、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外语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理论依据
    2.1 层级性任务
    2.2 任务设置理据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过程
4 数据分析
    4.1 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整体表现
    4.2 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分项表现
5 讨论
6 结语

(2)早进城的回报: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理论假说
三、 数据与模型
    (一)特征事实
    (二)模型设定
    (三)内生性处理
    (四)机制检验
四、 实证研究
    (一)基准回归
    (二)工具变量估计
    (三)异质性分析
        1.受教育水平的影响
        2.流入城市的差异
        3.中间流动的影响
五、 机制检验
六、 结论与政策含义

(3)社会责任感: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一)出众的认知能力不足以定义拔尖人才
    (二)全球化时代提升拔尖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是应对危机的必由之路
    (三)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应重视拔尖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培养
二、拔尖人才培养理论和国际模型中的社会责任感
    (一)拔尖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是个人道德与文化道德的统筹整合
    (二)国际拔尖人才培养模型中的社会责任感
        1. 智慧平衡模型:智慧是拔尖人才存在的前提
        2. 千鸟格互动论:“认知-情意因素”驱动拔尖人才对社会产生责任承诺
三、社会责任感与拔尖人才其他特质之间的供给关系
    (一)社会责任感与认知特质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二)社会责任感是拔尖人才创造性行为的基础
    (三)社会责任感赋予拔尖人才突破狭隘性的力量
四、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寻求社会维度和个体内在维度的平衡
    (二)创新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模式
    (三)以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实现对社会责任感的内化
    (四)学校与家庭应该协同合作,共同营造培养拔尖人才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4)2011-2021年国外生物学教学中对元认知能力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WOS核心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准备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频关键词分析
    2.2 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2.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
3 总结

(5)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CEPS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二)非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界定
        1.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1)学习毅力。
        (2)情绪稳定性。
        (3)自信心。
        (4)自我教育期望。
        3.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四、实证结果
    (一)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差异
    (二)非认知能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三)分位数回归结果
    (四)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特征比较分析
    (五)异质性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6)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生物教学
二、创建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三、开展生物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性

(7)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培养——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
    3.访谈内容与数据采集
三、资料分析
    1.开放式登录
    2.关联式登录
    3.核心式登录
    4.理论饱和检验
四、中小学生关键能力构成要素结构模型的分析
    1.认知能力是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基本前提
    2.社会能力是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在要求
    3.合作能力是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支撑
    4.自我管理能力是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必备要素
    5.实践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核心所在
五、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2.研究建议

(8)基于幼儿EI发展的体验式社会活动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EI的发展内容
    (一)EI的概述
    (二)EI培养的意义
    (三)EI的组成
二、体验式社会活动对幼儿EI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二)有助于幼儿EI的培养
三、体验式社会活动在幼儿EI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体验氛围
    (二)引导幼儿充分体验情感
    (三)鼓励幼儿分享情感经验
    (四)游戏延伸内在行为
    (五)理解调整幼儿情绪
    (六)拓展幼儿知识眼界
四、结语

(9)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中审视人的能力发展
    1.重大危机事件下凸显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2.智能时代挑战下凸显人的社会性能力的重要性
    3.新形势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新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1.关于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内涵界定与比较
    2.国际社会关于促进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策略
三、当前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瓶颈
    1.评价文化的束缚
    2.缺乏完善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课程体系
    3.教师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水平亟待加强
    4.学校育人与家庭、社区育人环境的不协调
四、促进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政策讨论
    1.在政策理念上,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应在国家教育政策中予以明确
    2.在课程改革上,课程教学从注重认知能力培养向社会与情感能力拓展
    3.在能力评估上,合理使用评估指标和测评结果以确定发展性的策略
    4.在教师发展上,提升教师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的专业品质和素养
    5.在落实保障上,形成课内与课外、服务与管理及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10)父母教养方式对“双一流”高校大学生新冠疫情期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
        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2. 父母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
    (二)变量设计与描述统计
        1. 亲社会行为
        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3. 父母教养方式
        4. 控制变量
四、实证分析
    1.路径分析
    2.中介效应检验
五、结论与讨论

四、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外语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J]. 徐海艳,李晖. 外语电化教学, 2021
  • [2]早进城的回报:农村移民的城市经历和就业表现[J]. 魏东霞,陆铭. 经济研究, 2021
  • [3]社会责任感:拔尖人才的核心素养[J]. 阎琨,吴菡,张雨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2)
  • [4]2011-2021年国外生物学教学中对元认知能力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WOS核心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 吴朝暄,林丽珍,管晓恬,傅一挺,娄志义,陈延松. 中学生物学, 2021(12)
  • [5]非认知能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CEPS的实证分析[J]. 雷万鹏,李贞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
  • [6]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 郭秋英. 中国教师, 2021(S1)
  • [7]中小学生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培养——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王建,刘婉玲.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1(10)
  • [8]基于幼儿EI发展的体验式社会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 杨海娟. 新智慧, 2021(28)
  • [9]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向[J]. 刘志,安连义.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2020(00)
  • [10]父母教养方式对“双一流”高校大学生新冠疫情期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张文杰,朱红. 复旦教育论坛, 2021(05)

标签:;  ;  ;  

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