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类鼻疽防治

安徽省类鼻疽防治

一、安徽省马鼻疽防制(论文文献综述)

侯文博[1](2021)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问题和对策分析 ——以非洲猪瘟为例》文中提出

金熙[2](2018)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政府对农户行为引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重大动物疫情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对于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养殖业的健康生产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及时对疫区内的病畜进行隔离扑杀是目前控制动物疫情蔓延的主要手段之一。探讨重大动物疫情隔离和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隔离扑杀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隔离工作的主导者和疫区农户之间存在博弈关系,他们的行为决策对危机事件的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疫区农户具有引导作用。本文以禽流感疫情为例,通过农业部官方网站搜集了2005-2016年的各地扑杀补偿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对比,分析不同地方政府在疫情中对农户的行为引导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整体演化中发挥的作用。然后基于政府公信力和官民信任感,构建地方政府和疫区农户的演化博弈模型,并从动态角度分析两个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和演化规律。利用MATLAB软件对博弈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分析政府对农户的行为引导和演化稳定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疫区隔离扑杀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并探讨与我国当前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相适应的公共政策,如何发挥政府在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中的对农户的正向行为引导作用,是本文的研究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研究表明,政府和疫区农户的策略选择主要受到政府公信力和信誉的得失、政府和疫区农户在采取不同策略下所获得的剩余利润以及疫区农户的维权成本影响。地方政府和疫区农户在完成疫区隔离扑杀目标和农户得到合理补偿的双赢基础上进行合作,是疫区隔离问题的帕累托最优均衡,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扑杀补偿政策等行为引导农户的策略选择向这一均衡点演化。最后,针对政府在隔离扑杀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能够减少由于疫区强制隔离扑杀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优化政府与农户演化博弈路径、加强政府对疫区农户正向引导的相关建议。

闵发胜[3](2016)在《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军队院校是我军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人员密集度高,对外接触较多,容易诱发和流行各类传染病,而且常作为敌对势力攻击的重要目标,“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时刻存在。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的侵袭,确保军队院校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建立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实现了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和对比分析找出了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了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系统能力生成模式确定了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系统能力建设的方法:系统要素数量增加、系统要素能力建设、系统结构优化和系统功能实践。最后,在确定建设内容基础上,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的进度进行了管理,重点进行项目时间管理计划,以便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按时推进,确保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深入探讨了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内容、方法和管理问题,为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特别是将系统分析和项目管理的方法应用于能力建设过程中,丰富了能力建设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另外,本文的研究成果紧贴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可行性,能为军队院校传染病的防控及其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贾天宇[4](2013)在《动物疫病风险损害及规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飞速增长的畜牧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却成为了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如2004年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导致13.25万只禽类发病,因病死亡和政府扑杀的数目分别达到了11.54万只和250.17万只。不仅如此,动物疫病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如2013年爆发的H7N9亚型禽流感、2004年和2005年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2003年爆发的SARS等均对我国的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防控动物疫病已经成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在动物防控管理过程中,养殖户不仅是直接利益相关者,更是防控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本文选择从养殖户角度来研究动物疫病防控管理。在研究中,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四川省资阳市的实地调研来探索影响养殖户防控强度的因素。首先,在梳理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现状和国内外防控管理现状,为后面的研究打好基础。随后,本文以禽流感为代表研究动物疫病对我国畜牧产业和养殖户的影响。在研究动物疫病对我国畜牧产业影响时,本文利用产量、价格等数据分别测算了爆发于2004年和2005年的禽流感对畜禽产品产量、畜禽产品价格、饲料行业和畜禽产品出口的影响。在研究动物疫病对养殖户的影响时,本文通过构建模型来反映疫情和扑杀政策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在实证分析方面,通过构建养殖户防控强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四川省资阳的实地调研数据量化分析了影响养殖户防控强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性别、职业、养殖年限、养殖收入满意度、生猪销售方式、是否得到养殖贷款、是否参加养殖保险和当地疫病状况是影响养殖户防控强度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动物疫病影响和养殖户防控强度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议: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管理体系;重新设计和完善扑杀补偿政策;提高养殖户的防控积极性和推广养殖保险来提高养殖户抵抗风险的能力。

马占民[5](2012)在《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及诊断步骤》文中研究说明临床是兽医的基础,诊断是认病手段。介绍了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总结了根据综合症状进行诊断的步骤等,以期指导兽医临床诊断工作。

李莹[6](2008)在《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情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反对生物恐怖主义的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美国“9·11”事件后的“炭疽事件”,充分说明了生物恐怖威胁的现实性。因此,反生物恐怖已成为近年世界防生物危害医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医学防护是减少生物恐怖袭击对人员危害的重要手段。防治技术的发展对于生物恐怖袭击的医学防护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情报研究有助于为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治技术的发展提供情报支持和决策参考。本研究针对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医学防治问题,采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典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等情报学研究方法,详细阐述了美国在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护领域制定的相关研究计划以及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美国在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治技术研究上的发展趋势;概述了我国在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研究上存在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治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技术需求,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反生物恐怖的形势及其医学防治技术情报研究的必要性。概述了反生物恐怖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①反生物恐怖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②生物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③针对传统生物剂的医学防治技术不能满足反生物恐怖袭击的需要;④我国同样面临生物恐怖的威胁。美国医学防治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近年来在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护领域研究成果显着,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第二部分探讨了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美国生物防护相关研究计划,包括:美军2000-2010年国防生物医学技术计划、化生防护国防技术目标、国防部化生防护计划、军事关键技术计划、生物盾计划和NIAID生物防护研究战略计划;阐述了近年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和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发布的生防疫苗和药物相关专利;从研究现状、研究目标、主要技术障碍与挑战、未来研究方向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美国未来生物防护研究的关键目标生物剂是鼠疫耶尔森菌、肉毒毒素、纤丝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和西方马脑炎病毒;预防领域研究重点是多价多抗原疫苗、核酸疫苗等;治疗领域研究重点是广谱的药物或治疗方法等;美国还大力开展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转基因技术、复制平台等医学防治技术相关科学和技术基础的研究。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发布的生防疫苗和药物相关专利;分析了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相关文献计量分析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科学界比较重视反生物恐怖的研究。目前我国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治技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生物剂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相对薄弱,有效新型疫苗与药物研制略有滞后,病毒类生物剂的医学防治技术研究不足,缺乏用于生物防护研究的动物模型等。第四部分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的医学防治技术。从生物剂防护研究的目标生物剂、防治技术研究方向、防治技术相关科学和技术基础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我国与美国在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治技术研究上的异同。相同之处包括:两国都非常重视A类生物恐怖剂的防治研究,尤其是针对炭疽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和肉毒毒素的医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用疫苗均以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传统疫苗为主;在研疫苗均以重组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为主;抗生素治疗中出现新型抗生素研发困难和生物恐怖病原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等技术障碍;抗病毒药物和抗体是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防治技术相关科学和技术基础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重组核酸技术、复制平台技术、抗体工程等。差异之处在于:我国对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和马脑炎病毒等病毒类生物剂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在转基因植物疫苗等新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方面研究略有滞后;我国尚未将一些先进技术如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反义核酸技术等应用于反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之中。研究表明,疫苗和药物的发展趋势是在完善已有疫苗和药物基础上,充分利用医学防治技术相关的科学和技术基础,继续研制各种新型疫苗,开发针对多种病原体的广谱性疫苗和药物。第五部分提出了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护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我国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治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技术需求,参照美国在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经验,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①坚持发展和改进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技术,如细胞培养技术等;②重点发展目前研究中支柱性的关键技术,如重组核酸技术、复制平台技术、抗体工程技术等;③密切关注前沿的、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如反向疫苗学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④重视与技术相关的科学基础的研究,如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王亚非,疏义刚,方增光[7](2007)在《有效控制我国畜禽传染病的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述了畜禽传染病的危害,提出了当前我国畜禽业传染病预防存在的问题,并着重论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措施,以便把畜禽传染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许建民[8](2005)在《山西动物蓝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动物蓝舌病(Animal blue-tongue disease,BTD)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国际兽医局将它规定为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目前已知世界上有二十四个血清型,分布在北纬40度以南的大部分省区。云南、广东、广西、湖北、安徽、四川、内蒙古、河北、江苏、辽宁等省均检出BTD血清学阳性畜。绵羊见临床症状和死亡的仅限于云南、四川、安徽、湖北四省区。其中云南省师宗县1979年暴发的绵羊BTD使国家耗费数以百万元,用于治疗、检疫、扑灭、封锁、消毒等项工作。 针对山西部分地区暴发流行一种羊的新发现的烈性传染病,为确诊并研究有效的防控技术模式,解决生产实际中新课题,设立本项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临床症状和病羊病理剖检变化观察等系列研究,掌握了蓝舌病在山西省的感染分布状态,确立岢岚绒山羊为疫情的传染源,绘制了动物蓝舌病分布状态、传染源来源等示意图。在蓝舌病暴发流行的丘陵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和32.6%(中西部交城);22.9%和16.0%(南部阳城、沁水等地)。血清阳性地区反刍动物中以山羊感染率最高达35%,其次为绵羊为8.2%,黄牛7.8%。感染发病主要在8、9月份蚊蠓活动季节,掌握了本病的流行规律。制定了《山西省动物蓝舌病防制办法》。根据研究结果,首次提出除库蠓以外存在着其他媒介昆虫传播本病的可能性,这在学术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本项目研究采用人工接种、细胞培养、鸡胚分离病毒的方法及其免疫学诊断技术,分离到山西省地方毒株两株。通过微量中和试验、蚀斑减少试验和PCR技术进行型特异性鉴定等系列研究,完成了病毒毒型鉴定。采用c-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进行病毒群特异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山西BTD地方毒株血清中和滴度达1/20,与标准BTV-Ⅰ型血清中和滴度达1/80,与澳大利亚OR7602Aug(BTV-Ⅰ)血清中和滴度达1/64,与BTV23、20、15血清型未见中和反应。另一毒株与南非标准BTV1血清中和滴度达1/40,与澳大利亚5920July(BTV-Ⅰ)血清中和滴度为1/8。而与BTV3-17型的国际标准阳性血清感作后仍能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CPE),但有时与BTVⅡ型标准阳性血清有轻微交叉反应。再利用毒株L2、S10片段核酸序列分析与美国、澳大利亚地方毒株的核酸序列比较,揭示和澳大利亚地方毒株属于同一遗传单源群,而与美国地方毒株明显不同。同时,将分离到的病原回归本动物,成功复制出临床病例,最终确定山西绵羊、山羊暴发流行疫情的病原为BTDV-Ⅰ型病毒,从而在我国黄河以北华北地区首次确诊并报道了动物蓝舌病,特别是发现山羊呈现典型临床症状,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本项目利用分离鉴定的BTV-Ⅰ型和BTV-16型毒株(我国流行的优势毒株),通过鸡胚继代培育弱毒疫苗,成功制备双价疫苗,对重点地区实行高密度连续免疫接种,采用c-ELISA监测免疫保护率,共检测血样1449份,检出1041份阳性,抗体阳性率高达70.1%。适时提出抓种畜检疫,净化,限制疫点畜群流动,大力开展产地检疫,搞好季节灭蠓,加强环境消毒,布点放置哨兵羊等,建立起一整套动物蓝舌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山西省连续六年控制该一类动物传染病,也为我国及早预防和控制本病奠定了基础。这种大规模应用和推广该技术成果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做法,国内外未见报道。

李群[9](2003)在《中国近代畜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具有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史,在长期的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一格的畜牧科技与文化,这些传统畜牧科技与文化曾经为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只是到近代,由于西方实验科学的兴起和飞速发展,才显得相形见绌,落后于世界。1840年后,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打开我国长期闭关自守的大门,在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掠夺我国农畜产品的同时,也陆续传入许多西方先进的畜牧科学技术,促使我国传统畜牧业向近现代畜牧业发展。因此,近代(1840—1949年)既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又是传统畜牧科技与现代畜牧科技相互交汇、融合发展时期,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畜牧业发展状况,认真总结其发展经验和教训,不但对于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畜牧业在其转型初期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深刻领会影响我国近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与外在原因,丰富我国经济史、科技史、农村社会史研究内容,在学术和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今天仍在进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我国是世界畜牧起源中心之一。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南北农牧分区,这种分区直到近代仍没有多大变化。在这个分区线以南,由于水热条件较好,生物生长发育较快,粮食作物一年可二熟或三熟,是我国种植业发达地区;在这一地区,家畜以舍饲为主,主要发展以耕牛、驴、骡为主的役畜和猪、鸡、鸭等肉畜,牧业处于副业地位。这一区域以北以西,由于气温较低,长年干旱,发展种植业受到限制,而草食家畜马、羊、牛等得到发展,因此称之为牧区。农牧分区是长期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我国近代畜牧业得以发展的自然基础。 近代畜牧业无疑是在古代畜牧业基础上发展的,虽然我国近代经历了无数次残酷战争,国外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军事入侵;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以及我国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近代畜牧生产从总体上看,仍取得很大进步。如近代我国养马业,随着清王朝对民间养马管制的松懈,民间养马业得到较大发展,从统计资料显示,1935年全国养马已达800多万匹,成为世界上养马最多国家之一;我国近代的养驴、养骡业也并未因民间养马业的发展而受到冲击,随着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我国驴、骡的饲养更加普遍,如1912年全国养驴仅500余万头,养骡不到200万头,而1935年养驴已达1200多万头,养骡近500万头,成为世界上第一养驴、养骡大国;其它家畜,如牛、羊、猪、鸡、鸭等,亦均随着我国近代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畜产品对外贸易上,188O年我国出口畜产品价值仅八万关两,约占当时全国出口产品总值的1%,而19几年,我国出。畜产品价值已达4000万关两,已占当时全国出口产品总值的10%,1934年,我国出口畜产品更占到全国出口产品总值2054以上,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第一大类别,为我国近代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代既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发展时期,亦是我国畜牧科技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一方面我国传统畜牧科技持续发展,在我国广大农牧业基层地区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国外先进畜牧科技不断弓IA我国,促使我国传统畜牧科技迅速向现代畜牧科技转化。当时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畜牧科学的主要途径是:翻译出版国外畜牧兽医科技着作;聘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和工作;向国外派遣畜牧科技留学人员;积极引进国外畜牧科技实物成果等。我国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同时,还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畜牧管理与科研体系,并积极开展畜禽改良活动,如用黑白花奶牛、娟奶牛、哈犁佛牛改良我国黄牛,用美利奴绵羊、考力代羊改良我国蒙古羊,用巴克夏猪、约克夏猪、杜洛克猪改良我国本地猪,用来航鸡、洛克鸡改良我国土种鸡,用英国纯种马、俄国马、美国马改良我国蒙古马等。通过利用这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级进杂交改良我国地方言禽品种,虽说直到解放前,还禾育出一个新的言禽品种,但通过这些改良实践,一方面促进我国畜禽品种品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为解放后我国新品种的形成打下良好M。 这一时期,我国的畜牧科学研究工作亦取得很大进展,畜牧科学研究机构从无到有,研究人员从少到多,研究队伍由小到大,当时不仅对许多正待解决的饲养管理问题进行一定研究,如对畜禽饲料利用能力的研究,对各种饲料营养成份的研究,对各种饲养方法与措施的比较研究,对纯种畜禽与杂交畜禽及上种畜禽增长潜力的研究等;而且对畜禽的科学繁殖方法、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开辟我国畜禽饲料来源以及南北方青饲料的贮藏等均进行有益探索。 随着我国畜牧科技的发展,西兽医在这一时期亦获得迅速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一大批西善医机构的建立和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传染病的诊疗与防治上。当时不仅利用西兽医的方法制备了大量血清与疫苗,对我国许多地区较严重的畜禽传染病如牛瘟、猪瘟等采取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且对许多畜禽传染病进行较为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扑灭部分畜禽传染病打下基础,为保障我国近代畜牧业的发展

刘成文,张怀礼,谢军池,魏登山[10](2003)在《阜阳市马鼻疽的防制》文中研究说明

二、安徽省马鼻疽防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省马鼻疽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2)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政府对农户行为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的背景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
        1.3.2 疫情应急处置补偿政策研究
        1.3.3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研究
        1.3.4 博弈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运用
        1.3.5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2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1.3 行为引导
        2.1.4 扑杀补偿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
        2.2.2 风险偏好理论
        2.2.3 演化博弈论
        2.2.4 行为科学理论
        2.2.5 委托代理理论
    2.3 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及扑杀补偿政策
        2.3.1 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及扑杀补偿政策概念
        2.3.2 扑杀补偿政策引导作用与评价方法
第3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政府与农户博弈理论框架分析
    3.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理论分析框架
        3.1.1 政府与农户心理冲突的形成
        3.1.2 政府与农户利益冲突的形成
        3.1.3 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3.1.4 政府引导农户行为的必要性
    3.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演化博弈理论模型
        3.2.1 演化博弈参与主体
        3.2.2 演化博弈理论模型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与农户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以禽流感为例
    4.1 各地禽流感扑杀补偿数据统计分析
        4.1.1 补偿标准与方法
        4.1.2 政府引导农户行为案例对比分析
    4.2 模型基本假设
        4.2.1 参与主体行为假设
        4.2.2 主要指标和参数设定
        4.2.3 博弈支付矩阵
    4.3 模型构建
        4.3.1 模型的复制动态方程
        4.3.2 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4.3.3 各参数对政府引导农户策略选择影响
第5章 演化博弈模型的稳定性仿真分析
    5.1 模型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2 稳定性分析结论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政府对农户行为的引导策略
    6.1 政府刚性引导策略
        6.1.1 法律政策完善与违法行为约束
        6.1.2 制度体系完善与行为规范
    6.2 政府柔性引导策略
        6.2.1 道德建设与养殖文化提升
        6.2.2 提升农户风险应对能力
        6.2.3 健全信息交流机制与信息公开透明化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染病防控理论研究
        1.2.2 传染病防控实践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1.3.2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方法
        1.3.3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时间管理
第二章 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相关理论
    2.1 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控
        2.1.1 传染病基本概念
        2.1.2 传染病预防
        2.1.3 传染病控制
    2.2 能力建设基本理论
        2.2.1 能力的定义与内涵
        2.2.2 能力的评价与需求
        2.2.3 能力的生成与建设
    2.3 项目管理基本理论
        2.3.1 项目基本概念
        2.3.2 项目时间管理
第三章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需求分析
    3.1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概况
        3.1.1 传染病防控工作体系
        3.1.2 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
    3.2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
        3.2.1 评价方法
        3.2.2 评价结果
    3.3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内容
第四章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方法
    4.1 防控能力建设路径分析
    4.2 系统要素能力建设
        4.2.1 人员能力建设
        4.2.2 经费能力建设
        4.2.3 设施设备及物资能力建设
    4.3 系统结构优化与完善
        4.3.1 体制建设
        4.3.2 制度建设
        4.3.3 机制建设
    4.4 系统功能实践与提升
        4.4.1 实践与演习
        4.4.2 评价与反馈
第五章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时间管理
    5.1 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分析
        5.1.1 项目的目标与内容
        5.1.2 项目的范围与时间
        5.1.3 项目的组织与职责
    5.2 项目活动定义与排序
        5.2.1 项目活动定义
        5.2.2 项目活动排序
    5.3 项目活动资源分配与历时估算
        5.3.1 项目活动资源分配
        5.3.2 项目活动历时估算
        5.3.3 项目活工期压缩
    5.4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与控制
        5.4.1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5.4.2 项目进度控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动物疫病风险损害及规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流行病学理论
        1.2.2 公共管理理论
        1.2.3 制度经济学
        1.2.4 保险学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我国动物疫病及防控管理现状
    2.1 我国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现状
        2.1.1 我国主要动物疫病
        2.1.2 我国动物疫病发生现状
    2.2 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管理状况
        2.2.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2.2.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管理体系
    2.3 发达国家动物疫病管理控制
        2.3.1 美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
        2.3.2 英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
        2.3.3 法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
    2.4 本章小结
3 动物疫病对我国畜牧产业及养殖户危害的模型估计
    3.1 禽流感在我国发病状况
    3.2 动物疫病对我国畜牧产业危害的测算
        3.2.1 对畜产品及禽蛋生产影响的测算
        3.2.2 对畜产品及禽蛋价格影响的测算
        3.2.3 禽流感对饲料产业损害的测算
        3.2.4 禽流感对畜产品出口危害的测算
    3.3 动物疫病对养殖户危害的模型估计
        3.3.1 我国现行的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政策
        3.3.2 扑杀政策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模型构建
        3.3.3 养殖户经济损失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动物疫病防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四川省资阳地区的调研
    4.1 模型选择
    4.2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3 变量选择
        4.3.1 变量选择
        4.3.2 变量定义
    4.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管理体系
        5.2.2 重新设计和完善扑杀补偿政策
        5.2.3 提高养殖户的防控积极性
        5.2.4 推广养殖保险来提高养殖户抵抗风险的能力
    5.3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及诊断步骤(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检查法
2 诊断步骤
    2.1 初步诊断
    2.2 区别症状
    2.3 找出症状的相关性

(6)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情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反生物恐怖的形势及其医学防治技术情报研究的必要性
    一、反生物恐怖的形势
    二、研究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必要性
        (一) 反生物恐怖严峻形势的迫切需要
        (二) 生物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生物恐怖的潜在威胁
        (三) 针对传统生物剂的医学防治技术不能满足反生物恐怖袭击的需要
        (四) 我国同样面临生物恐怖的威胁
    三、美国在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护领域研究成果显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二部分 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美国生物防护相关研究计划
        (一) 美军2000-2010年国防生物医学技术计划
        (二) 化生防护国防技术目标(DTO)
        (三) 国防部化生防护计划(CBDP)
        (四) 军事关键技术计划(MCTP)
        (五) 生物盾计划
        (六) NIAID的生物防护研究战略计划
    二、近年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 针对 A类生物恐怖剂的防治技术研究
        (二) 针对其它重要生物恐怖剂的防治技术研究
    三、近年来美军发布的生防疫苗和药物相关专利
        (一) 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发布的相关专利
        (二) 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发布的相关专利
    四、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目标
        (三) 主要技术障碍与挑战
        (四) 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 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反生物恐怖研究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二、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 预防
        (二) 治疗
    三、近年来我国发布的生防疫苗和药物相关专利
    四、目前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 我国与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对比分析
    一、生物防护研究的目标生物剂
    二、防治技术研究方向
        (一) 预防
        (二) 治疗
    三、防治技术相关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一) 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二) 生物信息学
        (三) 反向疫苗学
        (四) 重组核酸技术
        (五) 复制平台技术
        (六) 转基因技术
        (七) 反义核酸技术
        (八) 纳米技术
        (九) 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
        (十)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HTS)
        (十一) 抗体工程
        (十二) DNA微阵列技术
        (十三) RNA干扰(RNAi)技术
        (十四) 新型疫苗和药物传输技术
    四、疫苗和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五部分 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发展和改进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技术
    二、重点发展目前研究中支柱性的关键技术
    三、密切关注前沿的、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四、重视与技术相关的科学基础的研究
    五、技术发展的具体建议
结语
    一、主要研究结论
        (一) 反生物恐怖的形势严峻,有必要进行反生物恐怖医学防治技术的情报研究
        (二) 美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显着,发展方向明确
        (三) 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挑战
        (四) 我国与美国相比,在生物剂防护研究的目标生物剂、防治技术研究方向、防治技术相关科学和技术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五) 我国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发展应注重基础研究、改进传统技术发展关键技术、关注前沿技术
    二、讨论
        (一) 本研究的局限性
        (二) 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个人简历
致谢

(7)有效控制我国畜禽传染病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我国畜禽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疫病有呈扩散蔓延之势
    1.2 国外畜禽疫病传入我国
    1.3 疫病发生变异
    1.4 抗菌药和含抗菌药的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1.5 临床应用研究不够
    1.6 监测预警分析能力不足
2 有效控制我国畜禽传染病的措施
    2.1 加强法制建设, 严格执法, 建立垂直管理体系, 稳定和加强基层防检队伍建设
    2.2 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国家动物疫病参考实验室建设,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动物疫病示范区和国家动物疫病实验室
    2.3 建立有效的主动监测和预警预报机制
    2.4 建立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体系和重大疫情的扑灭机制

(8)山西动物蓝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病原学
        1.2.2 流行病学
        1.2.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2.4 免疫和诊断方法
        1.2.5 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现状分析和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动物蓝舌病流行病学研究与病原分离及鉴定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2.2.1 疫区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2.2.2 非疫区易感动物血清学调查结果
        2.2.3 临床症状及病理剖解结果
    2.3 动物蓝舌病病原分离及鉴定结果
        2.3.1 病料涂片及接种小白鼠检查
        2.3.2 血液学常规检查
        2.3.3 自然同群感染试验结果
        2.3.4 病毒分离、鉴定和回归本动物试验结果
    2.4 讨论
        2.4.1 流行病学
        2.4.2 绵羊蓝舌病发病特点
第三章 疫苗研究
    3.1 疫苗研制
        3.1.1 弱毒培育
        3.1.2 鸡胚毒价滴定
        3.1.3 返祖实验
        3.1.4 鸡胚组织含毒量测定
        3.1.5 继代种毒监测
    3.2 免疫试验
        3.2.1 免疫保护试验
        3.2.2 有效免疫剂量测定
        3.2.3 免疫剂量与免疫程序
        3.2.4 免疫本动物外周血病毒分离
        3.2.5 疫苗制备
    3.3 讨论
        3.3.1 鸡胚弱毒疫苗培育
        3.3.2 鸡胚弱毒疫苗的抗原性
第四章 蓝舌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4.2.1 组织措施
        4.2.2 技术措施
        4.2.3 以免疫为主的蓝舌病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
    4.3 疫情监测体系的建立
        4.3.1 免疫监测
        4.3.2 置放哨兵羊,监测疫情动态,及时发现临床病羊
    4.4 强制扑杀,消灭传染源
    4.5 建立消毒制度,净化污染环境
    4.6 消灭传染媒介库蠓
    4.7 讨论
        4.7.1 免疫及免疫监测
        4.7.2 防控技术体系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5.1 结论
        5.1.1 流行病学基本规律
        5.1.2 病原分离鉴定
        5.1.3 黄河以北动物蓝舌病病羊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5.1.4 疫苗研究
        5.1.5 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
        5.1.6 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应用
    5.2 技术创新点
    5.3 经济效益分析
第六章 建议
    6.1 虫媒媒介研究
    6.2 成果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国近代畜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近代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 近代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与农牧业分区
    二、 鸦片战争前我国畜牧业发展基本状况
    三、 近代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代我国畜牧生产发展概况
    一、 近代我国主要畜禽的发展
    二、 近代我国畜牧生产关系
    三、 近代我国新型畜牧企业的创立和发展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我国畜禽饲养数的统计与校正
    一、 统计与校正的意义
    二、 校正的原则和方法
    三、 校正结果与评价
第四章 近代我国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 我国驼毛及羊毛的输出
    二、 我国猪鬃输出
    三、 蛋及其蛋制品的输出
    四、 皮类的输出
    五、 肠衣的出口
    六、 其它输出畜产品
    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我国畜牧科技的发展
    一、 传统畜牧兽医科技的继承和发展
    二、 近代西方先进畜牧科技的引进
    三、 我国畜牧科研机构的建立
    四、 近代我国畜种改良事业的发展
    五、 畜牧科研事业的发展
    六、 兽医科技事业的发展
    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一、 近代我国畜牧业发展阶段划分
    二、 近代我国畜牧业发展基本特征为“非均衡性发展”
    三、 近代我国畜牧生产总体呈现为“两低一高”特点
    四、 战争是导致我国近代畜牧业停滞或衰退最重要因素
    五、 农业、对外贸易和畜牧科技是畜牧业发展重要支撑力量
    六、 自然环境、人口、政治经济、文化亦是影响畜牧业发展重要因素
    七、 几点启示
附录: 近代我国各省历年畜禽饲养数统计(未校正)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着目录

(10)阜阳市马鼻疽的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及流行情况
    1.1 传染来源
    1.2 流行情况
2 防制措施

四、安徽省马鼻疽防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问题和对策分析 ——以非洲猪瘟为例[D]. 侯文博.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政府对农户行为引导研究[D]. 金熙.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3]军队院校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闵发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1)
  • [4]动物疫病风险损害及规避研究[D]. 贾天宇.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5]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及诊断步骤[J]. 马占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5)
  • [6]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情报研究[D]. 李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8(11)
  • [7]有效控制我国畜禽传染病的措施[J]. 王亚非,疏义刚,方增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07(10)
  • [8]山西动物蓝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许建民.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3)
  • [9]中国近代畜牧业发展研究[D]. 李群. 南京农业大学, 2003(04)
  • [10]阜阳市马鼻疽的防制[J]. 刘成文,张怀礼,谢军池,魏登山. 中国兽医杂志, 2003(03)

标签:;  ;  ;  ;  ;  

安徽省类鼻疽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