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疫苗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

核酸疫苗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核酸疫苗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指出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武瑞君,杨喆,桑晓冬,李治非,魏巍,敖翼,范玲[2](2021)在《纳米抗体研究热点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米抗体是只由重链可变区构成的单域抗体,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功能性抗原结合片段,鉴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强、结构易于改造等优点,近年来越发受到关注。本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核心数据库2005.01.01-2021.06.30有关纳米抗体研究的文献数据,应用CiteSpace 5.7.R5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了解国内外纳米抗体相关研究进展,探究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主题。通过对6357条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纳米抗体相关研究覆盖美国、欧洲及亚洲在内的各个地区,是近年来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方向,比利时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纳米抗体在感染性疾病、肿瘤类疾病和免疫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是当前主要的研究热点。加强纳米抗体相关基础研究,推进相关成果转化为临床产品,应用于重大慢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的诊治,对于促进抗体产业发展、完备国家医药储备、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王盼盼[3](2021)在《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人类面临新发再发传染病、生物恐怖袭击和生物技术谬用等严重生物威胁,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挑战。我国亟需加强生物防御能力建设。科技支撑对于生物防御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生物防御科研项目对国家生物防御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美国高度重视生物防御研究。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断加强生物防御研究,启动了大量生物防御科研项目;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炭疽邮件生物恐怖事件以后,美国大幅度加强生物防御研究经费投入,发布了多项生物防御相关的国家战略及科研计划,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此外,近些年美国部署的部分生物防御项目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生物安全风险的担忧。目前,国内尚缺乏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的系统梳理与分析。美国资助和开展生物防御研究的主要机构有卫生与公众服务下属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高级研发管理局(BARDA)和国防部下属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等机构。系统梳理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部署情况及研究特点,分析其部分项目可能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可为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文献计量、案例研究、专家咨询和综合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美国NIH、BARDA、DARPA和DTRA等机构的生物防御项目部署情况,分析了部分项目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此外,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了中美COVID-19的研究布局。一.NIH生物防御及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NIH是美国资助和开展生物防御研究的重要机构。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NIH 2009-2018财年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从项目经费投入、承担机构分布、主要资助领域等角度分析了NIH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的5项建议;梳理了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了NIH冠状病毒相关研究的特点以及美国科技政策对NIH冠状病毒研究的影响。二.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BARDA是美国生物防御相关医学应对措施高级研发的主要机构。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2005~2018年BARDA资助或管理的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合同,从经费投入,机构分布和主要研究领域等方面分析了BARDA生物防御研究的特点;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BARDA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三.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及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美国国防高级研究研究计划局(DARPA)是美军重要科研项目资助与管理机构。上世纪90年代开始,DARPA着眼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与军事安全的重大生物威胁,聚焦生物防御相关领域前沿技术,部署了一系列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DARP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了DARP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基于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分析了DARPA部分科研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四.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及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是美军重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应对机构,也是美军生物防御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核心部门和主要协调机构。自1998年成立以来,DTRA通过生物威胁降低项目和国防部化学与生物防御计划科学与技术研究类项目进行了大量生物防御工作。本研究基于情报调研梳理了DTRA生物威胁降低项目及DTRA管理的国防部化学生物防御计划(CBDP)科学与技术类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了DTR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的论文发表情况;基于综合分析和案例研究分析了DTRA部分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五.COVID-19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及中美研究比较分析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大量相关文献在期刊发表或提交到预印本平台。在本研究中,我们检索了已正式发表并被Web of Science(Wo S)数据库收录或提交到bio Rxiv、med Rxiv、Preprints和SSRN预印本平台的COVID-19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数量、作者机构、国家和研究类别的统计,分析了全球COVID-19研究的热点与趋势。结果表明,美国发表的文献最多,其次为中国;Wo S收录文献中,美国在非药物干预、治疗和疫苗等研究类别发表的文献最多,中国在临床特征与并发症、病毒学与免疫学、流行病学等研究类别发表的文献最多。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NIH、BARDA、DARPA和DTRA等美国生物防御研究主要机构部署的科研项目和中美在COVID-19研究中的侧重点,分析了美国生物防御研究的布局重点与研究特点以及部分项目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为我国生物防御相关研究人员和政策管理部门了解美国生物防御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李珍,郑芳,程范军[4](2021)在《感染性疾病mRNA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mRNA合成技术、分子修饰技术、递送技术的迅速发展,mRNA疫苗在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疾病的防治中取得了巨大进展。该综述概述了mRNA疫苗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杨帆[5](2020)在《抗H7N9禽流感病毒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我国首次报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H7N9病毒)感染人类,并造成大量死亡病例。抗H7N9病毒药物有限,对其开展快速检测和抗病毒药物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开展以下三部分研究:第一部分,抗H7N9病毒血凝素(HA)蛋白单克隆抗体(单抗)制备。以H7N9病毒疫苗(A/ZJU01/PR8/2013)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筛选获得6株单抗,其中4株(1H10、2D5、2A9和2C6)属于Ig G1亚型,2株(2D1和2F5)Ig G2a亚型。通过ELISA检测分析显示均与HA蛋白具有强亲和力,其中2D1的效价达2×10-4ug/m L。免疫荧光实验表明所有单抗与其他亚型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特异性。第二部分,H7N9病毒胶体金试纸条和ELISA试剂盒研制。基于抗体特性和配对实验,单抗2D5和2F5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组装了胶体金试纸条和ELISA试剂盒,两种方法检测H7N9病毒(A/Zhejiang/DTID-ZJU01/2013)的灵敏度分别为21和2-2HAU/100u L。对检测H7N9病毒特异性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第三部分,单抗对感染H7N9病毒小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用5倍半数致死剂量的高致病性H7N9病毒感染小鼠,再以10mg/kg剂量的抗体治疗,单抗1H10和2D1分别通过中和作用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对小鼠能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提示这两株单抗对高致病性H7N9病毒具有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本研究获得6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H7N9病毒,具有较好亲和力。(2)利用单抗2D5和2F5,组装了检测H7N9病毒的胶体金试纸条和ELISA试剂盒,为H7N9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3)单抗1H10和2D1具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高文燕[6](2020)在《TLR2、TLR4、TLR7、TLR9在夏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过程中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记忆形成的生物学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有2亿例疟疾感染病例,造成超过40万人死亡,其中约70%的致命疟疾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尽管对疟疾免疫的研究已经有了显着进步,但是对疟疾感染过程中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具体机制仍尚未明确。疟疾感染导致宿主免疫系统激活,同时产生前炎症反应和相应的负向免疫调控机制。在人类和啮齿类疟疾模型中进行的研究表明,CD4+T细胞在疟疾感染中介导了主要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某些细胞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型干扰素(IFN-I)会在急性感染阶段抑制疟原虫的增殖。免疫记忆通常会在慢性感染阶段形成。免疫记忆细胞会在再次感染疟疾时迅速活化产生高亲和力抗体防止感染。Toll样受体(TLRs)作为模式识别受体(PRR)之一,参与了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识别过程,并且在调节宿主体内Th1和Th2细胞反应之间的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迄今为止,已鉴定出13种TLRs,其中10种TLRs在人体细胞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目前已明确TLR2、TLR4、TLR7和TLR9参与疟原虫识别及诱导抗疟疾免疫反应过程。这些TLRs的配体均为高度保守分子,细胞膜成分糖基磷脂酰肌醇(GPI)可被TLR2识别,TLR4介导脂多糖(LPS)的识别,TLR7识别纤溶酶体衍生的RNA分子,而TLR9介导病原体内DNA中CpG序列的识别。尽管TLRs既可以介导机体固有免疫反应,也促进了适应性免疫应答,但TLRs活性改变对疟疾保护性免疫反应调节,以及在疟疾感染期间如何影响免疫记忆的建立和维持仍然知之甚少。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TLRs活性改变对免疫系统激活和持久性免疫记忆建立的影响。研究方法:1、TLRs活性干预和疟原虫感染。夏氏疟原虫(P.chabaudi)感染前24小时,每只TLRs处理组中BALB/c小鼠腹腔内注射TLRs激动剂或抑制剂。对于TLR2、TLR4和TLR7处理组,每只小鼠腹腔内注射激动剂或抑制剂剂量分别为TLR2组10μg,TLR4组15μg,TLR7组1mg。作为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PBS。对于TLR9处理组,每只小鼠腹腔内注射TLR9激动剂或抑制剂50μg。作为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对照DNA片段。各实验组中,取5只小鼠进行腹腔感染106个P.chabaudi感染的红细胞(pRBCs)构建初次感染小鼠模型。在初次感染后第40天,当小鼠从最初的感染中恢复后再次感染106个pRBCs,构建再次感染鼠疟模型。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后,每2天检测一次红细胞感染率。2、血清IgG亚型浓度检测。在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后,检测感染小鼠的血清中IgG1和IgG2a水平。每组取5只小鼠实施安乐死,并根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收集血清用于IgG1和IgG2a测定,并通过OD450的差异表示其浓度的差异。3、细胞因子的测定。初次感染后,使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中IFN-γ、TNF-α、TGF-β和IL-10的表达水平。每组取5只小鼠实施安乐死并进行脾细胞培养。培养48小时后,收集培养细胞沉淀与上清液,并根据实时定量PCR操作说明和ELISA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通过标准曲线计算细胞因子浓度。4、流式细胞分析。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后,对小鼠脾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每组中取3只小鼠解剖进行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根据抗体染色说明对实验中使用的所有抗体进行染色。实验中各细胞染色标记如下:TLR2+CD11c+MHCII+(TLR2激活的DCs细胞)、TLR4+CD11c+MHCII+(TLR4激活的DCs细胞)、TLR7+CD11+MHCII+(TLR7激活的DCs细胞)、TLR9+CD11c+MHCII+(TLR9激活的DCs细胞)、CD3+CD4+IFN-γ+(Th1细胞)、CD3+CD4+IL-4+(Th2细胞)、CD4+CD25+Foxp3+(Tregs细胞)、CD4+IFN-γ+PD-1+(表达PD1的Th1细胞)、CD4+IL-4+PD-1+(表达PD1的Th2细胞)、B220+IgG1+(IgG1类别转换B细胞)、B220+IgG2a+(IgG2a类别转换B细胞)、CD138+B220+IgG1+(IgG1类别转换浆细胞)、CD138+B220+IgG2a+(IgG2a类别转换浆细胞)、CD4+CD44+CD62L+(Tcm细胞)、CD4+CD44+CD62L-(Tem细胞)和CD4+PD-1+CXCR5+(Tfh细胞)。5、统计分析。所有试验数据以平均值±平均值的标准误(SEM)表示。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显着性分析(SPSS 17.0),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TLR4、TLR7和TLR9激活可减轻P.chabaudi感染小鼠的疟原虫血症。所有感染小鼠,感染率在初次感染后开始上升,并在第6至9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到第30天,几乎所有受感染的小鼠均从最初的感染中恢复,并且在感染40天内没有小鼠死亡。TLR4、TLR7和TLR9激活可有效降低初次感染小鼠的感染率。再次感染过程中,所有小鼠感染率均低于初始感染。再次感染后 10天左右,感染率达到高峰。用TLR7和TLR9激动剂进行处理后,再次感染期间的小鼠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TLR4、TLR7和TLR9激活可在初次感染期间有效激活DCs细胞。与对照组相比,TLR4、TLR7和TLR9激动剂组中DCs细胞表面TLRs的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未感染小鼠相比,DCs细胞表面的MHC II表达显着增加。在感染后第5天,与对照组相比,TLR4、TLR7和TLR9激动剂处理组中DCs细胞表面MHC II表达显着升高。3、TLR4、TLR7和TLR9激活可在初次感染期间刺激Th1细胞活化。在初次感染后第0、5、10和15天,检测小鼠脾脏中Th1细胞所占脾细胞的百分比。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所有感染小鼠脾脏中Th1细胞显着扩增。与对照组相比,在TLR4、TLR7和TLR9激动剂处理组中,Th1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显着升高。4、TLR4、TLR7和TLR9激活在初次感染过程中促进IFN-γ和TNF-α的表达。初次感染后,检测脾细胞中的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感染后IFN-γ和TNF-α表达显着上升。在感染后第3天至第5天,经TLR4、TLR7和TLR9激动剂处理的小鼠,IFN-γ和TNF-α的产生较相应对照组显着增加。5、TLR4、TLR7和TLR9激活可在初次感染期间刺激Th2细胞活化。初次感染后,检测小鼠脾脏中Th2细胞所占脾细胞的百分比。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所有感染小鼠脾脏中Th2细胞显着扩增。与对照组相比,TLR4、TLR7和TLR9激动剂处理组的小鼠,Th2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显着升高。6、TLR4、TLR7和TLR9激活抑制Tregs细胞扩增,并减少TGF-β和IL-10分泌。Tregs细胞在感染小鼠脾细胞中所占比例显着增加。感染小鼠脾脏中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表达水平也出现了相似的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TLR4、TLR7和TLR9激动剂处理组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所占脾细胞百分比显着降低,IL-10和TGF-β的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7、TLR4、TLR7和TLR9激活可下调Th1细胞和Th2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初次感染后,分析Th1细胞和Th2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P.chabaudi感染后,所有小鼠体内Th1细胞和Th2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均显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TLR4、TLR7和TLR9激动剂处理组小鼠脾脏中表达PD-1的Th1细胞和Th2细胞显着减少。8、TLR7和TLR9激活有效地增加初次感染和再感染过程中小鼠血清中IgG1和IgG2a含量。在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后,所有感染小鼠血清中IgG1和IgG2a的浓度均显着升高,尤其以IgG1升高明显。在TLR7和TLR9激动剂处理组中,血清IgG1的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TLR9激动剂处理组小鼠的血清中,IgG2a的浓度也显着增加。9、TLR7和TLR9激活促进记忆性B细胞向IgG1或IgG2a的类别转化。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感染后小鼠脾脏中记忆性B细胞显着扩增。与对照组相比,TLR7激动剂处理后,可促进记忆性B细胞向IgG1的类别转化,但发生IgG2a类别转化的记忆性B细胞无显着性差异。在TLR9激动剂处理组中,发生gG1和IgG2a类别转化的记忆性B细胞显着增加。10、TLR7和TLR9激活可促进浆细胞分泌IgG1和IgG2a。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后,所有小鼠脾脏中分泌IgG1或IgG2a的浆细胞数量均显着增加。与脾脏中记忆性B细胞的结果相似,用TLR7和TLR9激动剂进行处理后,可以促进浆细胞发生IgG1或IgG2a类别转化。11、TLR7和TLR9激活可有效促进Tcm细胞和Tem细胞扩增。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所有小鼠感染后脾脏内记忆性T细胞均显着扩增。与相应对照组相比,TLR7和TLR9激动剂处理组的小鼠脾脏中Tcm细胞和Tem细胞所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着升高。12、TLR7和TLR9激活可有效刺激Tfh细胞活化。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感染后小鼠脾脏中的Tfh细胞所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着增加。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抑制剂处理组的实验结果相反。结论:1、TLR4、TLR7和TLR9激活可减轻P.chabaudi感染小鼠的疟原虫血症。2、TLR4、TLR7和TLR9激活可在初始感染阶段有效激活DCs细胞。3、TLR4、TLR7和TLR9激活可在初始感染期间促进Th1和Th2细胞增殖分化。4、TLR4、TLR7和TLR9激活抑制Tregs细胞扩增,并减少TGF-β和IL-10表达。5、TLR7和TLR9的激活有效地提高初次感染和再感染阶段血清中IgG1和IgG2a的含量。6、TLR7和TLR9激活有效促进Tcm、Tem和Tfh细胞扩增。

罗晓琼[7](2019)在《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文中提出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治疗以抗感染为主,然而,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现象。中医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简、便、廉、效的优势和特色,培土生金法是中医肺脾同治的常用治疗原则。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临床治疗肺炎患者的运用情况;其次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培土生金法指导下的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后通过观察性研究来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临床医生制定和优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的Meta分析研究方法,系统评价培土生金法在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奠定基础。方法:1.制定文献的检索词、检索策略、文献的纳排标准。2.在国内外生物医学类数据库中,全面搜索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体现中医培土生金法的中药治疗。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CBM等。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4.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脱机时间等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合并分析。5.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来分析,连续变量资料用标准均数差(SMD)来分析,两者均以95%CI表示。结果:1.有效率:共23篇研究文献对有效率进行了报道,总病例数2142例,试验组1086例,对照组1056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5篇文献进行了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总例数404例,试验组203例,对照组201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中药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PCT:6篇文献对PCT进行了观察,总例数554例,试验组278例,对照组276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PCT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CRP:4篇文献对CRP进行了分析,总例数350例,试验组175例,对照组175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患者CRP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5.CPIS评分:2篇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病例数14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71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CPIS评分方面具有优势。6.脱机时间:2篇文献分析了脱机时间,总病例数18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91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缩短脱机时间方面也具有优势。7.安全性:6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试验组77例次,对照组130例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说明加用中药在改善常规治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结论: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提高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CT、CRP、CPIS评分,缩短脱机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可能减少西医抗感染治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二)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疗效,为耐药菌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耐药菌肺炎患者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加用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100ml tid po,疗程14天。观察各组的中医症状评分、CPIS评分、血常规、CRP、PCT、免疫指标、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生命体征、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胃脘胀满、腹胀、少气懒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发热、气短、自汗等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CPIS积分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试验组未显示出明显优势。(4)炎性指标:WBC、N、CRP、PCT等炎性指标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未显示出明显差异。(5)免疫指标:试验组在改善CD4+、Ig M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他免疫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6)血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均明显改善,治疗7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4天,两组无明显差异。3.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呼吸、血压和肝肾功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能改善耐药菌肺炎患者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少气懒言等临床症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三)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目的:观察和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情况,以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肺炎诊断并进行了痰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以及抗生素治疗方案等数据,并录入Epidata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48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9.8±16.5岁)。2.合并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者占84.5%,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者超过50%,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合并疾病为主。3.炎性指标:WBC异常的比例仅34.46%,异常率从低到高依次为:WBC<N<PCT<N%<CRP,CRP异常的比例最高(62.84%)。4.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以氧分压降低为主。5.病原菌分布:结果显示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3%)、肺炎克雷伯菌(15.4%)、鲍曼不动杆菌(14.8%)、流感嗜血菌(7.4%)、大肠埃希菌(5.6%)。6.耐药性:(1)在头孢类抗生素中,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均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达到88.9%,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相对较低。(2)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以大肠埃希菌(77.8%)和鲍曼不动杆菌(58.3%)为主。(3)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3%和36%,对厄他培南暂未发现耐药菌株。(4)几种病原菌对哌拉西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相对较低。(5)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也较好。7.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和是否使用侵入性操作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住院天数>10天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3.116倍,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是没有侵入性操作的9.553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与住院时间也存在相关性,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患者不一定有血象升高,各炎性指标中,CRP异常率最高,可见其敏感性较高。导致肺炎的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厄他培南、替加环素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优先选用以上抗生素。住院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康茜[8](2019)在《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道细胞因子变化及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文中研究表明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寄生于宿主消化道上皮细胞刷状缘纳虫空泡,它会引起人和多种动物腹泻,尤其是它可引起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致死性腹泻,对人类和牲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造成奶牛隐孢子虫病的主要有微小隐孢子虫、安氏隐孢子虫及牛隐孢子虫。其中造成断奶前犊牛腹泻、消瘦、生长发育缓慢的主要是微小隐孢子虫。本病流行较广,可通过污水、粪便、食物相互传播,孢子化的卵囊经口进入消化道定殖,微创性损伤消化道造成病牛免疫力下降,给其他病原体入侵提供机会。根据河北省各个奶牛养殖场的流行病学调查,隐孢子虫的平均感染率为5.8%,导致奶牛养殖业经济损失惨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微小隐孢子虫的入侵及致病机制,对预防、治疗微小隐孢子虫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建立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模型,取三周龄BALB/c小鼠,用醋酸地塞米松15g/ml免疫抑制1周,灌胃感染微小隐孢子虫,接种卵囊后分别在1d、3d、7d、14d分离小鼠小肠上皮细胞,提取mRNA后反转录成cDNA,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IFN-γ、TNF-α、IL-2、IL-4、IL-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后的小肠IFN-γ、TNF-α在1d、3d、7d、14d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且差异显着。IL-2在感染后1d、3d、7d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14天表达量显着上升(P<0.01)。IL-4在感染后1d、3d和7 d呈缓慢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但差异并不明显(P>0.05),感染后14天表达量升高,是对照组的5.04倍,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IL-6的表达在感染初期呈稳定趋势,在感染后1d、3d和7 d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差异显着(P<0.05),均在对照组的23倍之间,感染后14天表达量略有下降,相对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可知IFN-γ、TNF-α表达显着升高说明机体通过依赖于IFN-γ、TNF-α的调节机制从而阻止和限制微小隐孢子虫近一步的感染,同时诱导机体IL-2、IL-4、IL-6水平的升高,在感染的后期发挥调节作用。IFN-γ、TNF-α、IL-2是Th1型免疫应答主要的细胞因子,提示Th1型免疫应答与宿主抵抗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免疫防御有关,以IL-4为代表的Th2型细胞免疫在抵抗及清除微小隐孢子虫感染中发挥作用。取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卵囊一周的小鼠,用Trizol(Invitrogen,USA)试剂盒提取其小肠组织总RNA,采用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以及Bioanalyzer 2100对RNA进行质量检测,样品检测合格后,使用Small RNA Sample Pre Kit构建文库,文库构建完成后,先使用Qubit2.0进行初步定量,保证文库质量。将上述生成的文库送至北京诺禾致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HiSeq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以下方面处理,即去除接头、污染序列及低质量reads,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icroRNA表达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icroRNA靶基因进行Gene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KEGG Pathways富集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对差异表达microRNA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204个,其中表达量上调的有126个,下调的有78个;这些microRNA参与Ras信号通路,微生物感染、癌症途径、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以及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实时定量PCR验证了部分差异表达microRNA(mmu-miR-10、mmu-miR-196、mmu-miR-27、mmu-miR-146、mmu-miR-145、mmu-miR-21、mmu-miR-1981、let-7i和mmu-miR-101),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croRNA miR-196对靶基因TLR-11的作用进行验证,把TLR-11基因的部分3’UTR区连接到pmir-GLO载体上,将mmu-miR-196模拟物及载体一同转染进293T细胞中培养48小时。按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试剂盒说明书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出发光值。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萤火虫荧光发光值相对于海肾荧光发光值的差异相对显着(P<0.05)。证明miR-196能与TLR-11基因的3’UTR区特异性结合,从而判断TLR-11是miR-196的靶基因。

李利山[9](2019)在《NcGRA7-IL-18重组蛋白对Balb/c鼠抗新孢子虫感染免疫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呈全球性分布,严重影响世界畜牧业发展。新孢子虫病可引起孕畜流产、死胎和新生幼畜先天性运动神经受损。然而,目前新孢子虫病仍无疫苗可用,鉴于此,本研究拟寻找一种可防治新孢子虫病的疫苗。自1986年a干扰素(IFN-a)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多种细胞因子被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细胞因子与抗原组合具有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增强机体免疫保护的效果。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作用效果非常强的佐剂分子,可促使机体Th1型免疫的发生,诱导产生对胞内病原具有杀伤力的γ-干扰素(IFN-γ),因而被当作重要的疫苗佐剂进行研究。新孢子虫致密颗粒7(NcGRA7)是新孢子虫病疫苗研究主要抗原之一。因而,我们拟探究NcGRA7与IL-18重组(NcGRA7-IL-18)表达蛋白在Balb/C鼠抗新孢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通过PCR方法扩增NcGRA7、IL-18基因,通过无缝克隆(In-Fusion Cloning)方法扩增NcGRA7-IL-18基因,构建pMD18-T-NcGRA7、pMD18-T-IL-18、pMD18-T-NcGRA7-IL-18克隆载体和pET-32a-NcGRA7、pET-32a-IL-18、pET-32a-NcGRA7-IL-18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入BL21(DE3)感受态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目的蛋白表达和纯化鉴定。免疫效果通过免疫类型(Th1/Th2)、小鼠感染新孢子虫后的存活率和荧光定量的方法对小鼠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脑)检测到的新孢子虫DNA情况等指标综合评价。试验结果如下:(1)基因扩增和载体构建结果:成功扩增出了NcGRA7、IL-18、NcGRA7-IL-18基因、构建了pMD18-T-NcGRA7、pMD18-T-IL-18、pMD18-T-NcGRA7-IL-18克隆载体和pET-32a-NcGRA7、pET-32a-IL-18、pET-32a-NcGRA7-IL-18表达载体。(2)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在BL21(DE3)感受态中表达和纯化出NcGRA7、IL-18、NcGRA7-IL-18蛋白并对蛋白表达量进行了优化。(3)抗体检测结果:对Balb/c鼠进行了三次免疫,NcGRA7-IL-18免疫组特异性抗体效价可达1:409600以上;二免7天后,NcGRA7-IL-18免疫组IgG1极显着(P<0.01)高于PBS组,IgG2a组间无差异(P>0.05)。(4)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三免后小鼠血清中并未检测到IFN-γ,新孢子虫裂解抗原(NLA)刺激脾淋巴细胞NcGRA7-IL-18免疫组产生的IFN-γ量与PBS组无差异(P>0.05),产生的IL-4量NcGRA7-IL-18免疫组高于PBS组(P<0.01)。采用纯化出的NcGRA7-IL-18蛋白和NcGRA7蛋白分别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刺激,NcGRA7-IL-18蛋白刺激产生的IFN-γ量高于NcGRA7蛋白刺激产生的IFN-γ量(P<0.05)。(5)攻虫感染结果:每组4只小鼠进行攻虫感染,每只小鼠感染2×107个新孢子虫,感染新孢子虫后NcGRA7-IL-18组在第17天时死亡1只小鼠,剩余3只在40天内均未死亡,免疫蛋白NcGRA7-IL-18保护率为75%。PBS组4只小鼠则在8天内全部死亡。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新孢子虫,Balb/c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大脑均可检测到新孢子虫DAN。NcGRA7-IL-18组死亡的1只鼠的肝脏、脾脏、肺脏中检测出新孢子虫DNA,存活的3只小鼠中有1只小鼠未检测到新孢子虫DNA。PBS组中4只小鼠中均在脏器中检测到新孢子虫DNA。结论:Balb/c鼠在NcGRA7-IL-18重组蛋白免疫下产生Th2型免疫应答,NcGRA7-IL-18重组蛋白对Balb/c鼠抗新孢子虫感染具有免疫保护效果。

王川[10](2019)在《鹦鹉热衣原体质粒蛋白CPSITp7的鉴定及新型疫苗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评价》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是一类专性胞内寄生,多宿主人兽共患病病原体,能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以及鸟类,引起严重的疾病。有研究报道,质粒缺失株可作为减毒活疫苗抵抗衣原体的感染。Pgp3是衣原体质粒编码的唯一的分泌蛋白,是衣原体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参与衣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疾病发生与宿主免疫反应过程。然而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沙眼衣原体、鼠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质粒蛋白Pgp3鲜有报道。此外,Cps具强致病性及强传染性、疾病常呈隐性感染或持续性感染且存在抗生素耐药,极大威胁人类和畜牧业健康,设计开发相应Cps防治药物与疫苗,对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旨在筛选和鉴定Cps质粒蛋白Pgp3,通过亚定位和同源性分析等确定Cps Pgp3(CPSITp7)。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质粒蛋白CPSITp7多表位多肽疫苗及DNA疫苗,分析其免疫后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情况;Cps滴鼻感染小鼠进一步评估其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阐明相关新型疫苗的保护效能。本研究将为Cps质粒蛋白Pgp3进一步分析与鉴定及相关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对Cps防控靶点筛选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方法:1.构建Cps质粒基因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重组质粒蛋白表达、纯化。蛋白超滤、去内毒素后BCA测浓度。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取小鼠血清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及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He La细胞感染Cps,用制备的蛋白多克隆抗体为一抗,分析目的蛋白在Cps感染的He La细胞中的定位。2.Gen Bank获取Cps 6BC质粒基因序列及蛋白序列以及其它含有质粒的代表性衣原体菌株质粒Pgp3、Pgp4基因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相似性与同源性分析。对质粒蛋白CPSITp7与CPSITp8进行抗原表位预测与分析,预测优势抗原表位。3.构建质粒蛋白CPSITp7的串联多表位疫苗SP,分三次免疫BALB/c小鼠,获取小鼠血清进行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末次免疫后14 d分离小鼠脾脏,收集脾淋巴细胞进行SP刺激脾细胞增殖实验,对SP刺激脾细胞上清进行细胞因子检测。SP免疫三次后滴鼻感染Cps,感染后第10 d处死感染小鼠,无菌分离肺组织,计数肺组织匀浆上清中包涵体数量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余下行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分析。4.构建pc DNA3.1/CPSITp7,转染至He La细胞中并鉴定其在He La细胞中的表达。真核载体pc DNA3.1/CPSITp7分三次免疫BALB/c小鼠,获取小鼠血清进行多克隆抗体效价测定。Cps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第10 d处死感染小鼠,无菌分离肺组织,计数肺组织匀浆上清中包涵体数量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分析感染部位病理情况及衣原体载量。无菌分离心、肝、脾、肾和脑组织,部分固定后进行S-P免疫组化分析各组织病理情况及衣原体载量;另一部分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织中Cps载量。结果:1.成功构建了8种重组质粒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纯化出带His标签的重组质粒蛋白CPSITp2、CPSITp6、CPSITp7和CPSITp8;重组质粒蛋白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与特异性。CPSITp2、CPSITp6、和CPSITp8均定位于包涵体内,CPSITp7大部分定位于包涵体内,未观察到明显的分泌特征。2.Cps质粒基因CPSITp7与CPSITp8及其编码的蛋白与其它衣原体属编码质粒蛋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及同源性,质粒蛋白CPSITp7是沙眼衣原体Pgp3的同源物,质粒蛋白CPSITp8是沙眼衣原体Pgp4的同源物。质粒蛋白CPSITp7具有丰富的抗原表位;而质粒蛋白CPSITp8没有合适的抗原表位。3.通过联合分析筛选出三个优势抗原表位,成功构建富含T、B表位的多肽疫苗SP,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 G和Ig A抗体,表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SP能显着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诱导偏于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和促炎因子IL-6的产生,表明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应答。4.多表位疫苗SP免疫小鼠在Cps感染后表现出较为轻微的感染症状,能有效清除肺部Cps,肺组织上清IFN-γ水平和IL-6水平显着低于PBS和佐剂对照组;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免疫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衣原体包涵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多表位疫苗SP产生了良好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5.成功构建了pc DNA3.1/CPSITp7。Western Blot鉴定pc DNA3.1/CPSITp7成功转染至He La细胞中并能在细胞内高效表达,在28 k Da处有明显的特异性反应条带。pc DNA3.1/CPSITp7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6.pc DNA3.1/CPSITp7免疫小鼠显示较轻的感染症状,相对PBS和空载体对照组,感染部位衣原体载量更低,IFN-γ水平和IL-6水平更低,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包涵体数量明显减少。pc DNA3.1/CPSITp7免疫组能改善Cps引起的各组织病变程度,降低各组织Cps的载量,抑制Cps向远端器官扩散,有效加强Cps的清除;特别能有效减轻心、肝组织的Cps载量,但对Cps脑组织传播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1.Cps质粒蛋白CPSITp7和CPSITp8均定位于包涵体内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质粒基因CPSITp7与CPSITp8及其编码的蛋白与其它衣原体属质粒基因及编码蛋白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及同源性。2.质粒蛋白CPSITp7具有丰富的抗原表位,多表位疫苗SP能诱导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有效清除免疫后小鼠肺部Cps,改善肺组织病变程度,降低衣原体载量,表明产生了良好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3.真核载体pc DNA3.1/CPSITp7可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抗感染免疫实验显示其能改善Cps引起的各组织病变程度,降低各组织内Cps的载量,抑制Cps向远端器官扩散,有效加强Cps的清除。

二、核酸疫苗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酸疫苗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1 高血压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2 冠心病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3 脑卒中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2.1 流行特征
        1.2.2 疾病负担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3.1 COPD
        1.3.2 哮喘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4.1 流行特征
        1.4.2 疾病负担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2.1 心脑血管疾病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2.2 糖尿病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4 恶性肿瘤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3.1.1 流感疫苗
        3.1.2 肺炎球菌疫苗
        (1)PPV:
        (2)PCV: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2.3 糖尿病患者
        3.2.4 恶性肿瘤患者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3.3 糖尿病患者
        3.3.4 恶性肿瘤患者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2.1 心脑血管疾病
        4.2.2 糖尿病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2.4 恶性肿瘤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3.1 心脑血管疾病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3.3 糖尿病
        4.3.4 恶性肿瘤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4.1 心脑血管疾病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4.3 糖尿病
        4.4.4 恶性肿瘤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1.2 糖尿病患者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1.4 恶性肿瘤患者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2.2 糖尿病患者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2.4 恶性肿瘤患者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6.1.1 流感疫苗
        6.1.2 肺炎球菌疫苗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纳米抗体研究热点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2 数据分析
    2.1 国家、机构和作者可视化分析
    2.2 关键文献可视化分析
    2.3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3 纳米抗体热点研究领域分析
    3.1 疾病预防
    3.2 疾病诊断
    3.3 疾病治疗
4 展望

(3)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第一章 NIH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第一节 NIH2009~2018 财年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第二章 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第一节 BARD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BARDA资助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第三章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分析
    第一节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DARP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第三节 DARPA生物防御相关科研项目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
第四章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分析
    第一节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梳理与分析
    第二节 DTRA生命科学相关科研项目文献计量分析
    第三节 DTRA生物防御相关项目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分析
第五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文献计量分析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1 美国生物防御研究主要特点
    2 美国生物防御相关部分项目存在潜在生物安全风险
    3 对我国生物防御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A NIH2009~2018 财年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经费数前100)
附录 B NIH冠状病毒相关科研项目(经费数前50)
附录 C BARD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合同列表
附录 D DARPA2000 年以来主要生物防御科研项目简介
附录 E DARPA生物防御科研项目资助合同列表
附录 F DARPA生命科学相关主要科研项目简介及发表论文数量
附录 G DARPA生物技术办公室项目经理基本信息及所管理项目
附录 H DARPA资助生命科学领域科研项目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附录 I 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主要承担机构地理位置及官方网站地址
附录 J DTRA资助生命科学领域科研项目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附录 K COVID-19 研究顶级期刊发文情况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致谢

(4)感染性疾病mRNA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RNA疫苗概述
2 mRNA疫苗的制备
3 mRNA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机制
4 mRNA疫苗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4.1 mRNA疫苗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4.1.1 RNA病毒感染性疾病
        4.1.2 DNA病毒感染性疾病
    4.2 mRNA疫苗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4.3 mRNA疫苗在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5 mRNA疫苗的发展前景

(5)抗H7N9禽流感病毒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抗H7N9禽流感病毒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1.1.2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
        1.1.3 病毒株
        1.1.4 溶液配制
        1.1.5 动物免疫
        1.1.6 细胞融合
        1.1.7 杂交瘤细胞筛选及扩大培养
        1.1.8 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1.1.9 单克隆抗体的腹水制备
        1.1.10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脱盐
        1.1.11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
        1.1.12 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分析
        1.1.13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1.2 实验结果
        1.2.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亚型鉴定
        1.2.2 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鉴定
        1.2.3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单克隆抗体H7N9禽流感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病毒株
        2.1.3 溶液配制
        2.1.4 H7N9禽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组装
        2.1.5 H7N9 禽流感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的组装
    2.2 实验结果
        2.2.1 H7N9禽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组装结果
        2.2.2 H7N9 禽流感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的组装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部分 单克隆抗体对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小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2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
        3.1.3 病毒株
        3.1.4 单克隆抗体的HI效应
        3.1.5 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作用
        3.1.6 单克隆抗体的ADCC效应
        3.1.7 单克隆抗体的逃逸突变位点鉴定
        3.1.8 小鼠预防实验
        3.1.9 小鼠治疗实验
        3.1.10 小鼠肺组织学检查
    3.2 实验结果
        3.2.1 抗H7N9 禽流感单克隆抗体的体外保护作用
        3.2.2 单克隆抗体的逃逸突变位点
        3.2.3 单克隆抗体在小鼠体内的作用
        3.2.4 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分析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流感疫苗和药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TLR2、TLR4、TLR7、TLR9在夏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过程中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记忆形成的生物学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论文序言
第一部分 :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及抑制剂对夏氏疟原虫(P.chabaudi)急性感染期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小鼠与疟原虫
        2.2.2 TLRs激动剂或抑制剂的处理及夏氏疟原虫感染
        2.2.3 感染率检测
        2.2.4 血清IgG1和IgG2a检测
        2.2.5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
        2.2.6 细胞因子检测
        2.2.7 流式细胞检测
        2.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TLR4、TLR7和TLR9 激活缓解P.chabaudi感染的BALB/c小鼠的疟原虫血症
        3.2 TLR4、TLR7和TLR9 活化可有效激活DCs
        3.3 TLR4、TLR7和TLR9 激活可以刺激Th1 细胞活化
        3.4 TLR4、TLR7和TLR9 激活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
        3.5 TLR4、TLR7和TLR9 激活可以促进Th2 细胞分化与激活
        3.6 TLR7和TLR9 激动可有效增加感染小鼠血清中IgG1和IgG2a的含量
        3.7 TLR4、TLR7和TLR9 激活阻断Treg的扩增,并减少TGF-β和IL-10 的产生
        3.8 TLR4、TLR7和TLR9 激活可以延缓小鼠体内Th1和Th2 细胞的耗竭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TLR7和TLR9 激活有助于增强BALB/c小鼠再次感染夏氏疟原虫的免疫保护作用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1.1 小鼠与疟原虫
        2.1.2 TLRs激动剂或抑制剂的处理及夏氏疟原虫感染
        2.1.3 感染率检测
        2.1.4 血清IgG1和IgG2a检测
        2.1.5 流式细胞检测
        2.1.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TLR7和TLR9 激活可缓解BALB/c小鼠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P.chabaudi的疟原虫血症
        3.2 TLR7和TLR9 激活可有效增加感染小鼠血清中IgG1和IgG2a的含量
        3.3 TLR7和TLR9 激活可有效促进发生IgG1或IgG2a类别转换的记忆性B细胞增殖
        3.4 TLR7和TLR9 激活可有效促进分泌IgG1或IgG2a的浆细胞增殖
        3.5 TLR7和TLR9 激活可有效促进感染小鼠脾脏中Tcm细胞和Tem细胞增殖
        3.6 TLR7和TLR9 激活可有效促进感染小鼠脾脏中Tfh细胞增殖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7)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
    1.1 目的
    1.2 技术路线图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文献检索的范围及策略
        1.5.1 检索数据库
        1.5.2 检索词
        1.5.3 检索时间及检索策略
    1.6 数据收集与分析
    1.7 结果
        1.7.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1.7.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7.3 Meta分析结果
    1.8 讨论
        1.8.1 Meta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1.8.2 本部分研究的选题思路
        1.8.3 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1.9 小结
第二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方案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研究设计
        2.3.3 研究对象
        2.3.4 治疗方案
        2.3.5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2.3.6 疗效判定
        2.3.7 不良反应的观察
        2.3.8 质量控制
        2.3.9 统计分析
        2.3.10 伦理学原则
    2.4 研究结果
        2.4.1 研究完成情况
        2.4.2 基线统计结果
        2.4.3 疗效评价
        2.4.4 安全性评价
    2.5 讨论
        2.5.1 培土生金法的历史渊源
        2.5.2 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的理论依据
        2.5.3 研究药物组方分析
        2.5.4 现代药理研究
        2.5.5 研究结果分析
        2.5.6 导师治疗耐药菌肺炎的经验概要
    2.6 小结
第三章 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
    3.1 课题来源
    3.2 研究目的
    3.3 技术路线图
    3.4 研究对象与方法
        3.4.1 纳入标准
        3.4.2 排除标准
        3.4.3 研究方法
        3.4.4 观察指标
        3.4.5 统计方法
    3.5 研究结果
        3.5.1 一般资料
        3.5.2 患者吸烟情况
        3.5.3 合并疾病情况
        3.5.4 炎性指标分析
        3.5.5 血气分析情况
        3.5.6 病原菌分布情况
        3.5.7 病原菌药敏结果
        3.5.8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3.5.9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6 讨论
        3.6.1 一般情况和合并疾病分析
        3.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3.6.3 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3.6.4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3.7 小结
结论
创新性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正文部分)
综述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概况及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4.1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性概况
        4.1.1 肺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4.1.2 病原学研究现状
        4.1.3 治疗进展
    4.2 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4.2.1 中医对肺炎的认识
        4.2.2 中医病因病机
        4.2.3 中医对肺炎的治疗情况
        4.2.4 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
        4.2.5 培土生金法的临床运用
        4.2.6 参苓白术散的研究进展
        4.2.7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4.2.8 中医药在细菌耐药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附件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道细胞因子变化及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1 引言
    1.1 微小隐孢子虫概述
        1.1.1 病原学研究
        1.1.2 生活史
    1.2 隐孢子虫免疫学研究
        1.2.1 先天性免疫在隐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
        1.2.2 适应性免疫在隐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
    1.3 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1.3.1 化学药物治疗
        1.3.2 免疫治疗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虫株
        2.1.2 试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
        2.1.5 数据分析
    2.2 建立C.parvum感染BALB/c小鼠模型
    2.3 肠道细胞因子表达量的检测
        2.3.1 肠道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2.3.2 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与产物测序
        2.3.4 引物扩增效率检测
        2.3.5 引物扩增特异性检测
        2.3.6 细胞因子表达量的检测
    2.4 小肠组织microRNA的 HiSeq测序的建立及分析
        2.4.1 测序文库的建立
        2.4.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部分差异表达microRNA的实时定量PCR验证
    2.6 miR-196对TLR-11 基因调节的验证
        2.6.1 microRNA靶基因预测
        2.6.2 TLR-113’-UTR目的基因片段设计与合成
        2.6.3 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
        2.6.4 目的基因载体酶切鉴定
        2.6.5 293T细胞的培养及转染
        2.6.6 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目的基因的活性
3 结果
    3.1 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后BALB/c 小鼠的观察结果
        3.1.1 小鼠的体重变化及死亡率
        3.1.2 感染后小鼠卵囊排出变化
    3.2 肠道细胞因子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3.2.1 目的基因片段的PCR扩增结果及测序结果
        3.2.2 引物扩增效率的测定
        3.2.3 引物扩增特异性的测定
        3.2.4 细胞因子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3.3 HiSeq测序及分析结果
        3.3.1 microRNA测序结果
        3.3.2 microRNA差异表达分析结果
        3.3.3 差异microRNA筛选
        3.3.4 差异microRNA靶基因富集分析
    3.4 差异表达microRNA的验证
    3.5 miR-196对TLR-11 基因调节的验证结果
        3.5.1 靶基因预测结果
        3.5.2 目的基因载体酶切鉴定结果
        3.5.3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6 靶基因预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NcGRA7-IL-18重组蛋白对Balb/c鼠抗新孢子虫感染免疫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 新孢子虫病疫苗研究进展
        1.1 减毒活疫苗
        1.2 灭活苗
        1.3 核酸疫苗
        1.4 亚单位疫苗
    2 白介素18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NcGRA7-IL-18 基因的扩增和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
    1 目的基因的扩增
        1.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重组蛋白生物学活性预测
        2.2 基因扩增结果
        2.3 克隆质粒双酶切鉴定结果
        2.4 表达质粒图谱
        2.5 表达质粒在DH5a感受态细胞中的鉴定结果
        2.6 表达质粒在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的鉴定结果
        2.7 序列比对和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NcGRA7-IL-18 重组蛋白的鉴定和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蛋白诱导表达
        2.2 蛋白诱导表达鉴定
        2.3 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优化
        2.4 纯化蛋白SDS-PAGE鉴定
        2.5 纯化蛋白western blot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NcGRA7-IL-18 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的抗体水平
        2.2 小鼠脾脏观察和脾淋巴细胞的分离
        2.3 培养的Vero细胞
        2.4 新孢子虫感染的Vero细胞
        2.5 新孢子虫的纯化和对Balb/c鼠的感染
        2.6 小鼠的存活情况
        2.7 小鼠的体重变化
        2.8 小鼠组织器官的新孢子虫检测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鹦鹉热衣原体质粒蛋白CPSITp7的鉴定及新型疫苗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鹦鹉热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定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质粒蛋白CPSIT_p7、CPSIT_p8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CPSIT_p7 蛋白设计的多表位疫苗的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鹦鹉热衣原体质粒蛋白CPSIT_p7DNA疫苗的抗感染免疫保护性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衣原体疫苗候选抗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研究受以下基金资助
致谢

四、核酸疫苗在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纳米抗体研究热点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J]. 武瑞君,杨喆,桑晓冬,李治非,魏巍,敖翼,范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1(09)
  • [3]美国生物防御科研项目梳理与分析[D]. 王盼盼. 军事科学院, 2021
  • [4]感染性疾病mRNA疫苗的研究进展[J]. 李珍,郑芳,程范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2)
  • [5]抗H7N9禽流感病毒H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D]. 杨帆. 浙江大学, 2020(02)
  • [6]TLR2、TLR4、TLR7、TLR9在夏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过程中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记忆形成的生物学作用[D]. 高文燕.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D]. 罗晓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小鼠肠道细胞因子变化及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D]. 康茜.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9]NcGRA7-IL-18重组蛋白对Balb/c鼠抗新孢子虫感染免疫效果研究[D]. 李利山. 天津农学院, 2019(07)
  • [10]鹦鹉热衣原体质粒蛋白CPSITp7的鉴定及新型疫苗抗感染免疫保护效果评价[D]. 王川. 南华大学, 2019

标签:;  ;  ;  ;  ;  

核酸疫苗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