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生产与科研进展

油菜生产与科研进展

一、油菜生产情况与科研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敬东,戢强强,余忆,王宇航,曾长立[1](2021)在《提高氮效率的途径及油菜氮高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植范围广、面积大、经济价值高。而油菜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氮素,建立一套高效、准确的油菜氮效率评价标准,对于筛选、发掘氮高效基因型油菜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氮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氮效率概念及其提高的有效途径,并比较分析了几种目前常用的油菜氮效率评价方法,为进一步指导油菜高产高效生产、培育氮高效新种质提供理论基础。

李青青[2](2021)在《密度和施氮量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肖静[3](2021)在《金色的家国情怀(纪实文学)》文中研究指明院士档案:傅廷栋,1938年9月出生,广东郁南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现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现任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主任,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主任,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农业部油料作物专家顾问,湖北省油菜产业协会理事长,

杨亚洁[4](2021)在《杀菌剂在采后蜜桔和番茄上的残留及EBR促进杀菌剂降解的作用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药残留是我国果蔬业一直广泛存在的现实问题。化学杀菌剂是农药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其针对性强、使用简单方便,可有效防止果蔬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腐烂,起到保鲜效果。但化学杀菌剂应用于果蔬采后保鲜时容易残留在果蔬上,人们长期摄入含有杀菌剂残留的果蔬存在一定的健康安全隐患。近年来,大多数杀菌剂研究集中在其对果蔬采后的保鲜效果,而其在果实中的空间分布和迁移规律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剥皮类代表性水果蜜桔(Citrus unshiu Marc.Cv.Miyagawa),采用推荐剂量的三种杀菌剂(抑霉唑、咪酰胺和甲基硫菌灵)浸泡处理,测定并研究了三种杀菌剂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分布情况及迁移规律。以不剥皮直接食用类代表性水果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Cv.Qianxi)为实验对象,采用推荐剂量啶酰菌胺溶液浸泡处理,测定并研究该杀菌剂在番茄上的空间分布和降解规律。为促进啶酰菌胺降解,采用24-表油菜素内酯(EBR)为解毒剂,初步探讨了EBR促进啶酰菌胺降解的作用及其对采后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抑霉唑、咪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可以在2 h内快速进入蜜桔内部并在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程度的残留,三种杀菌剂在蜜桔上的空间分布情况为:果梗>中皮层(白皮层+结络)>黄皮层>果肉。可食用部位果肉中的残留量(<0.5 mg kg-1)远远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5.0 mg kg-1)。在贮藏期间,抑霉唑、咪酰胺和甲基硫菌灵在蜜桔中则呈现出一定规律的迁移,其迁移路径可能是“黄皮层/果梗-中皮层-果肉”。抑霉唑在蜜桔全果上的残留量情况为:不涂胶(对照组)≈封果梗(7.0 mg kg-1)>封果皮(2.0 mg kg-1),在果实内部(中皮层+果肉)的残留量为:不涂胶(1.27 mg kg-1)>封果梗(1.13 mg kg-1)>封果皮(0.48mg kg-1),这说明抑霉唑通过黄皮层和果梗进入果实内部,而黄皮层是主要途径。2.分别用清水、啶酰菌胺、EBR+啶酰菌胺处理番茄,并测定啶酰菌胺的残留分布及EBR促进啶酰菌胺降解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在2 h内能进入到番茄的各个部位,其在果实上的残留量分布规律为:果皮>果肉>果心。EBR对啶酰菌胺的降解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贮藏120 h后,啶酰菌胺在番茄全果上的残留量低于3.0 mg kg-1。EBR处理的番茄果皮(120 h)、果肉(24 h)和果心(24 h)中,啶酰菌胺的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44.8%、54.0%和71.3%。EBR通过提高番茄果实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酶的活性,增加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合成酶(GSH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2)等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从而促进啶酰菌胺的降解。3.EBR具有减缓番茄果实腐烂、抑制乙烯释放量、维持果实色泽和硬度及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作用。与啶酰菌胺相比,贮藏72 h内,EBR可以显着降低果实呼吸强度。然而,推荐剂量(2000 mg L-1)的啶酰菌胺会对番茄造成一定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强度的升高及相对电导率的增大。

张毅[5](2021)在《甘蓝型油菜耐低温配合力分析与耐低温基因的功能研究》文中指出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区是我国重要的油菜生产基地,低温冷害是限制该区域油菜产量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导致秋、冬季油菜苗期生长迟缓,生长量不足,易遭受秋季突然降温和冬季冻害而引起重大损失。目前,耐低温性相关的遗传机理与分子机理在油菜的研究也不多,探讨油菜耐低温冷害种质的遗传规律,旨在为耐低温性油菜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针对长江流域面临的低温冷害问题,筛选低温耐性优异的种质资源,并通过对低温胁迫下各萌发性状的研究,探讨油菜耐低温胁迫的遗传规律,拟南芥中Lhcb被报道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为了探究甘蓝型油菜中Lhcb是否响应低温胁迫,利用耐低温优异种质C18、敏感品种中双6号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到响应低温胁迫的Lhcb基因,对Lhcb家族基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开展功能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10个低温耐性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亲本,按照NCⅡ配制杂交组合,对低温胁迫下各萌发性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平均发芽时间)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鉴定出9℃下耐低温种质P2(宁油18)、P7(2007R13)、P10(C18),可作为油菜低温耐性遗传改良中的候选亲本;(B018×沪油17)×C18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较高,在9℃下各萌发性状表现优异,是耐低温性较强的组合。遗传参数分析表明,相对发芽指数的狭义遗传力较大,而广义遗传力相对较小,应在早代选择;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平均发芽时间的狭义遗传力较低,而广义遗传力相对较高,应在育种晚期高世代选择。此外,本研究通过对所选亲本的低温耐性综合比较分析发现,P10(C18)的抗低温能力最强,P3(ZS6)对低温最敏感。(2)本研究以耐低温优异种质C18、敏感品种中双6号在低温前后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拟南芥中捕光天线蛋白(Lhcb)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同源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筛选出35个甘蓝型油菜BnLhcb基因。对所筛选出的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序列特征、蛋白理化性质和染色体位置等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中共有35条Lhcbs蛋白,蛋白质长度为234 aa~329 aa,可分为8个亚家族。同一亚组内BnLhcbs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均比较相同。35条BnLhcbs蛋白基因分布在15条染色体上,C01、C06、C10、A01和A04染色体均无BnLhcb基因分布,其中A染色体8条,C染色体7条,其余每条染色体分布着1~4个BnLhcb基因。甘蓝型油菜BnLhcb基因所含的外显子数目从1到6个之间,且甘蓝型油菜同一亚组内的Lhcb基因具有完全一致的基因结构。通过比较BnLhcbs家族成员在耐低温优异种质C18、敏感品种中双6号甘蓝型油菜中低温胁迫下的表达量发现,有9个基因(BnLhcb2.1、BnLhcb2.2、BnLhcb2.3、BnLhcb2.5、BnLhcb2.6、BnLhcb2.7、BnLhcb3.4、BnLhcb6.1和BnLhcb6.2)在C18(抗性材料)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ZS6(敏感材料),其中BnLhcb3.4在两个材料中差异最显着,表明该基因可能在油菜响应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选择了BnLhcb3.4基因进行下一步的功能研究。(3)为了验证BnLhcb3.4的耐低温功能,本研究克隆到BnLhcb3.4基因,在油菜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BnLhcb3.4-GFP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BnLhcb3.4蛋白定位于叶绿体。构建了BnLhcb3.4的超表达载体,并成功转化拟南芥,获得纯系T3代以及拟南芥同源基因lhcb3的T-DNA插入突变体,利用上述材料与野生型拟南芥一同进行低温胁迫处理(-5℃,2 h),室温恢复生长5天,对其存活率、光合参数、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低温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低温胁迫处理2 h,室温恢复生长5 d,超表达BnLhcb3.4植株的存活率显着高于WT和lhcb3植株;BnLhcb3.4通过提高转基因拟南芥中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的含量,提高拟南芥的低温耐性;BnLhcb3.4显着提高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这些基因主要包括ABA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CBF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以上结果表明,BnLhcb3.4在拟南芥对低温胁迫的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油菜耐低温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黄涌[6](2020)在《甘蓝型油菜耐冷性关联分析与机理研究》文中提出低温冷害是油菜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导致秋、冬季油菜苗期生长迟缓,产量和品质下降。尤其是我国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因茬口矛盾、气候影响常导致油菜播期推迟,秋季冷害和冬季冻害导致油菜苗期缓慢,生长量不足并容易遭受低温冻害,最终造成油菜产量难以提高,提高油菜耐冷性已经成为双季稻区早熟油菜、粳稻产区迟播油菜遗传改良关键的制约瓶颈。与油菜低温冻害不同,油菜耐冷性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分子机理研究较为匮乏,相关基因的挖掘相对较少,缺少关键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对123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迟播,模拟油菜生产中遭遇的低温冷害胁迫,测定油菜苗期的低温生物量和低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结合前期已公布的256,39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标记以及53,889个基因表达标记(Gene expression markers,GEM)进行转录组关联分析,挖掘与油菜低温生物量和低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相关联的遗传位点或基因,并开展功能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123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低温生物量相关性状(植株鲜重、地下鲜重和地上鲜重指标)和低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相关性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测定,结果发现低温条件下植株鲜重、地上叶鲜重和地下根鲜重变异范围分别在38.00-203.93 g、34.30-187.83 g和3.63-16.10 g之间,低温条件下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异范围分别为12.87-23.66μmol CO2 m-2s-1,245.21-383.28μmol CO2 mol-1,0.96-3.75 mmol H2O m-2s-1和0.16-2.53 mol H2O m-2s-1之间,表明低温生物量和低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相关性状在油菜种质资源群体中具有丰富变异,并筛选到BRAUNER SCHNITTKOHL、GRüNER SCHNITTKOHL和Zachodni 3份低温生物量和低温光合效率均较高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耐迟播油菜的品种选育提供资源。(2)利用前期转录组测序开发的SNPs标记以及GEMs,对迟播后油菜幼苗低温生物量相关性状和低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相关性状进行转录组关联分析。阈值设定为P<3.90×10-6(-log10P=5.40)时,检测出与低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相关性状显着关联的SNPs标记201个,分别来源于148个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其中有200个SNPs标记与低温条件下气孔导度性状相关,另外1个SNP标记与低温条件下蒸腾速率性状相关,没有检测出与低温生物量相关性状显着关联的SNP标记;阈值设定为P<1.86×10-5(-log10P=4.3)时,检测出显着关联的GEMs151个,其中6个GEMs与低温生物量相关性状显着关联,另外145个GEMs与低温气体交换参数相关性状显着关联。通过拟南芥同源基因功能注释的查询,对显着性SNPs标记和GEMs进一步筛选,最终确定28个候选基因,包含与低温生物量相关性状显着关联的6个基因和与低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相关性状显着关联的22个基因,涉及到植物光合作用、植物生长以及低温逆境应答过程。分别选取6份低温生物量高、低两类极端品种和6份低温光合效率高、低两类极端品种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利用qRT-PCR技术对这28个候选基因在油菜中同源基因进行表达水平分析,发现部分光合候选基因成员在低温光合效率高、低两类极端品种之间的表达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有或无低温胁迫条件下,Cab026133.1在3个光合效率高的品种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另外,Cab011968.1、Cab022014.2和Cab007526.2在光合效率高的品种中表达水平也较高,而Bo5g017460.1和Cab008128.1在光合效率高的品种中表达水平反而较低,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油菜低温胁迫反应。(3)GEM标记(Cab026133.1)与低温条件下蒸腾速率性状显着关联,P值为6.33×10-9,在油菜中同源基因BnTR1编码一种托品酮还原酶(Tropinone reductase,TR),参与托品烷生物碱代谢途径。对BnTR1基因在油菜品种“中双11”中进行组织模式表达分析,发现BnTR1基因在油菜营养和生殖阶段大多数器官和组织中均有表达。将BnTR1基因在拟南芥超量表达,结果表明BnTR1基因能够提高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在低温胁迫(-4℃持续4 h)条件下,能显着增强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耐冻性。对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在低温胁迫前后生理生化变化及BnTR1调控分子机理进行研究,与野生型植株相比,BnTR1基因能增加拟南芥转基因植株可溶性物质如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含量,显着降低活性氧积累,提高活性氧清除相关酶活性。此外,在低温胁迫后,BnTR1基因促进了与植物低温应答过程相关基因CBFs及其下游基因COR15、RD29A的表达,同时与光合相关基因RCA、SBPase、CAB1-4也被诱导表达。在低温胁迫前后,BnTR1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中总生物碱含量显着高于野生型植株,更重要的是,施用外源生物碱阿托品(10 nmol/株)可以显着减轻拟南芥植株冻害,另外施用外源阿托品(50 nmol或150 nmol/株)能部分缓解油菜幼苗冻伤。以上结果表明,BnTR1基因在植株光合与低温逆境应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油菜耐冷性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此外,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到了耐冷性基因BnTR1,并通过遗传实验证实了BnTR1基因在植物耐冷性中的作用机制,表明转录组关联分析是挖掘油菜耐冷相关基因的有效策略。

张哲[7](2020)在《油菜素内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种禾本科刚竹属的乔木状禾本科植物,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竹子品种。毛竹具有速生的特性,其茎秆的生长速度最快可达每天1米。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到毛竹快速生长的调控过程中。相较于其他的植物激素,油菜素类酯(Brassinosteroids,BRs)在调控植物细胞伸长、细胞分化、维管发育、育性以及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多个生命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然而目前油菜素内酯如何调控毛竹生长发育特别是快速生长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外源施加的油菜素内酯及其特异生物合成抑制剂丙环唑(Propiconazole,PPZ),观察毛竹实生苗幼苗阶段以及毛竹笋速生阶段的表型响应,对毛竹幼苗的地上部与地下部分别进行了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并对典型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功能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100μM PPZ、1μM 2,4-表油菜素内酯(EBL)处理快速生长时期的竹笋。观察到对竹笋发育极为重要的苞叶在EBL和PPZ处理下表现出显着的差异反应。EBL处理促进了苞叶的伸长和弯曲角度的增加,相对应的PPZ处理抑制了苞叶生长,而且这一抑制表型能通过施加EBL得到梯度的恢复。可见油菜素内酯对毛竹笋苞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2)为了检测BR在毛竹幼苗时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PZ施加在土壤中生长10天的毛竹实生幼苗。与对照处理组相比,50μM与100μM PPZ处理组显着降低了毛竹整体株高和节间长度,并且显着减小了毛竹幼苗的叶夹角角度,这一表型同样能通过施加BR恢复。以上证据表明,BR对毛竹幼苗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对PPZ和BR处理后的毛竹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进行了RNA-Seq转录组分析。分析表明PPZ处理中毛竹变化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壁组织或生物合成、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过氧化氢分解代谢过程和苯丙醇代谢过程,而受BR处理影响的变化基因则集中在细胞壁组织生物合成和过氧化氢分解代谢过程的通路中,并对特征基因进行了验证。这些结果表明BR主要通过调节毛竹的细胞壁合成和细胞氧还反应等相关基因进程调控毛竹的生长发育。(4)PPZ和BR处理显着调节生长素信号转导通路的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PPZ处理导致3个生长素响应因子(Pe ARFs)表达量上调,13个ARF相互作用的负调控因子AUX/IAA(Pe IAAs)都下调。与生长素处理的毛竹变化基因相比,本研究发现有48.6%(67/138)同时响应BR和PPZ的基因同时受到生长素的调节。实验数据证明在毛竹实生苗幼苗的生长进程中,BR与IAA途径之间存在着相对复杂的交叉调控作用。(5)通过对毛竹幼苗处理BR响应基因的分析,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到功能尚未知晓的基因,并将其命名为参与响应BR调控的毛竹基因Bamboo BR regulate genes(BBRGs)进行后续研究。其中一个BR负调控的基因BBRG14,编码一个定位于线粒体的蛋白,而且毛竹快速生长的节间中具有特异的组织定位分布。过量表达BBRG14的拟南芥出现了包括分生组织变小,细胞长度减少等在内的生长抑制现象,并负调控BR的合成基因及其他下游基因。通过对BBRG14基因的功能研究,暗示BR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蛋白的表达,协调毛竹的细胞伸长,为揭示油菜素内酯在毛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的实验依据。

王迪[8](2020)在《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春油菜产区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明显。基于寒旱区覆膜作业方式的应用,结合国内外覆膜打孔机械主要是针对蔬菜移栽及大粒径种子作物,而小粒径种子覆膜打孔机械涉及较少的现实,开展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该机可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施肥播种、覆膜、膜上打孔、压膜覆土等作业工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本领域相关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基础上,基于油菜种植农艺及覆膜作业要求,研制了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确定了整机主要工作参数并分析了工作过程。同时对整机静态干涉状况及整机纵向稳定性开展了分析,确定了整机重心的水平距离为1209.28mm,基本位于其水平方向的中心位置,略近于旋耕部件,距离中点偏距较小,作业稳定性较好。分析了整机传统系统,确定了链传动方式及双侧地轮驱动传动结构。(2)分析并阐述了平行滚筒支撑式覆膜装置的关键技术及工作过程,设计了幅宽为2m,由覆膜架、双滚筒式载膜机构组成的平行滚筒支撑式覆膜装置,确定了该平行滚筒支撑式覆膜装置各部件的结构及参数;分析阐述了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的打孔方式及打孔原理,根据构建的锥钉与地膜接触面积数学模型及高速摄像技术,分析了三角锥型和圆锥型打孔锥钉的入膜破膜能力,并依据实际破膜效果确定了打孔锥钉为圆锥型结构,设计并确定了打孔锥钉、打孔滚轮结构及参数。(3)分析阐述了穴播排种系统关键技术与工作原理,并配套选择了勺式精量穴播排种器作为整机排种装置,选用双圆盘开沟器作为配套播种开沟装置,并确定双圆盘开沟器主要参数及空间布局。依据覆膜打孔作业方式及整机空间位置,确定了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整体布局结构方案。分析并阐述了压膜覆土装置的作业方式及工作过程,改进设计了压膜覆土装置总成、确定了压膜覆土装置的空间布局。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两侧压膜轮中心距离1.8m、覆土圆盘中心距离2.1m。(4)基于有限元法开展了对平行滚筒支撑式覆膜装置的静态仿真分析,确定了其载膜机构变形量最大值为0.29mm、应力最大值为76.02MPa、覆膜架变形量最大值为2.48mm、应力最大值为35.64MPa,仿真结果远小于各构件的额定变形量和应力,表明设计合理;以膜边覆土厚度和膜边覆土宽度为指标,基于EDEM离散元法开展了压膜覆土装置总体设计及空间布局合理性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膜边覆土厚度为38.33mm,膜边覆土宽度为91.67mm,EDEM仿真试验结果符合覆膜作业农艺要求,压膜覆土装置设计及布局合理。(5)分析了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膜上运动过程及膜孔形成情况,确定了锥钉关键点运动轨迹为长幅旋轮线,分析得出膜孔理论长度为17.32~43.38mm,确定了影响打孔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打孔锥钉直径、打孔锥钉顶角以及打孔滚轮半径。建立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ADAMS参数化仿真模型,分析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运动轨迹及其形态,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开展了各主要因素对打孔性能影响的单因素仿真试验,确定了打孔锥钉直径为14~18mm、打孔锥钉顶角为47°~53°、打孔滚轮半径为60~70mm时,膜孔合格率不低于86%;膜孔间距合格率不低于89.47%,打孔性能良好;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方法,多因素寻优试验及参数优化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打孔锥钉顶角53°、打孔锥钉直径16mm、打孔滚轮半径65mm、机组前进速度4.17km/h。在该仿真参数组合下,得到试验指标膜孔长度为21.23mm、膜孔间距偏差为0.29mm。(6)开展了压膜覆土装置与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性能试验、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膜边覆土宽度在60~100mm范围内、膜边覆土厚度在35~50mm范围内,符合覆膜作业要求。两膜孔间距为40~60mm,膜孔长度为18~30mm,各行1m内平均膜孔长度为20.16mm,单行膜孔长度变异系数为3.48%~5.21%;各行1m内平均膜孔间距为51.61mm,单行膜孔间距变异系数为2.31%~5.03%;各行膜孔长度一致性变异系数为4.29%,各行膜孔间距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88%,满足膜上成孔及油菜穴距要求。在土壤含水率为18.38%、土壤坚实度为2240.8KPa的工况条件下,整机田间试验测得播种量、油菜平均种植密度、膜边覆土宽度合格率和膜边覆土厚度合格率分别为3.86kg/hm2、59株/m2、85%和90%,表明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满足春油菜覆膜机械化作业要求。

刘秋霞[9](2020)在《氮肥施用调控直播冬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充分利用冬季耕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的重要措施。冬油菜生产中氮肥施用不足或过量的现象时常发生。直播冬油菜作为轻简化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对氮素缺乏比移栽油菜更敏感,但氮素营养状况对直播冬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规律不明确,延用移栽油菜种植的施氮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直播油菜。采用不同氮肥用量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直播冬油菜氮素积累及产量构成特征,分析氮素营养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定量关系,明确氮素营养对关键产量构成因子的氮素营养调控机制,以期通过直播冬油菜目标产量设计产量构成因子,确定生育期氮素营养高效调控目标。主要结果如下:(1)氮肥施用显着提高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通过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并协调收获密度,增加直播冬油菜产量。在等养分条件下,氮肥用量≥180 kg N/hm2时,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相比,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的干物质量、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显着提高,施氮180 kg N/hm2时产量增加11.7%,氮肥利用率提高15.7%。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区域平均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201和203 kg N/hm2,但油菜专用控释尿素在推荐用量时的利润比普通尿素高17.8%。(2)通过氮肥施用提高苗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是直播冬油菜高产的关键。高产油菜(>3000 kg/hm2)越冬期(播种后90 d)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大于低产油菜(<1500 kg/hm2),高产油菜越冬期氮素积累比例平均达56.9%,而低产油菜这一比例低于35.4%。越冬前(播种后50 d)干物质每提高100 kg/hm2或0.1 g/株,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22 kg/hm2和256 kg/hm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0%和3.5%(绝对值)。与低产油菜相比,高产油菜氮素快速积累提前开始,干物质快速积累结束期推迟,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延长,高产油菜生育期较低产油菜延长18-27 d。推荐用量下的氮肥施用可使干物质和氮素最大积累速率分别提高166%和300%,苗期干物质和氮素平均积累速率分别提高499%和689%,干物质和氮素快速积累的起始时间分别提前7.8和10.8天,增加越冬前的氮素积累比例。氮素缺乏、推荐施氮和氮肥过量水平下越冬期氮素积累量分别占最大氮素积累的33.7%、50.5%和63.2%。(3)氮肥施用调控冬至苗叶片数主要是通过影响分枝和单株角果数来定量影响产量。冬至苗叶片数与其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显着正相关。单株生物量和单株氮素积累量每增加1 g/株和50 mg N/株,冬至苗叶片数分别0.6-1.0片/株;群体密度在50-130株/m2时,单位面积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氮素积累量每增加1000 kg/hm2和50 kg N/hm2,冬至苗叶片数增加0.3-1.1片/株和1.0片/株。冬至苗每增加一片叶,分枝数平均增加1.6个/株,分枝数增加显着提高分枝角果数和单株总角果数,从而增加油菜产量。冬至苗叶片数与产量呈一元二次曲线关系,每增加一片叶(冬至苗叶片数为2.6-6.7片/株),产量可平均增加622-981 kg/hm2,基础叶片数越低,增加一片叶的增产量越大。(4)在产量构成的四个因子中,单株角果数对产量调控作用最大,其次是收获密度,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油菜产量贡献较小。油菜产量(y)随单株角果数(x)增加线性增加(y=36+25.6x),高产(>3000 kg/hm2)油菜收获密度范围维持45-70株/m2,适宜收获密度下增加单株角果数是提高直播冬油菜产量的关键。植株各生育期内的氮素营养均显着影响单株角果数,苗期氮素营养通过影响分枝形成影响产量,薹期、花期和角果期氮素营养与单株角果数呈显着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这3个阶段单株氮素积累量每增加10 mg N/株,单株角果数分别增加2.8-7.6、0.2-5.7和2.1-4.4个/株。收获密度受氮肥施用的影响,在土壤基础氮素供应低于或高于690 kg/hm2时,施氮显着增加或降低收获密度,使收获密度维持在适宜范围。(5)氮素营养调控密度消减过程,决定收获密度。收获密度降低占缺氮引起的产量损失的9.3%-36.6%,适宜的收获密度是直播冬油菜高产调控的重点。直播油菜群体密度在出苗后一直在降低,出苗-播种后60 d和播种后150 d-收获期是群体密度消减的关键时期,当苗期植株氮素含量高于4.11%,花期氮素含量高于2.44%,可分别保障播种后60 d和150 d群体密度维持80-120株/m2和50-80株/m2,使收获密度维持是在适宜范围。苗期(播种后60天内)降雨量较多或在播种后150 d-播种180 d内降雨量较低均增加群体密度消减,苗期积温大于645℃d时,群体消亡随积温增加而增加。(6)根据氮素营养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定量关系,设计了直播冬油菜目标产量氮素营养主动调控策略。产量3000 kg/hm2理论收获密度为45-70株/m2,单株角果数为104个/株,每角粒数为19-24粒/角,千粒重为2.8-3.8 g;根据试验点平均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确定苗期、越冬期、薹期和花期氮肥供应量分别为29.0、87.8、8.7和33.7 kg N/hm2。本研究确定了不同目标产量的理论产量构成,阐明了直播冬油菜氮素积累特征,明确苗期氮素营养-叶片-分枝-单株角果数的调控过程,理解苗期氮素吸收对高产形成的意义;同时也阐明了氮素营养调控直播冬油菜收获密度过程,提出目标产量反向氮素影响调控策略和具体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直播冬油菜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见。

俞书傲[10](2019)在《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以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着区,1951~2017年我国升温率达到了每10年0.24℃,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我国是人多地少的人口大国,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尤其口粮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的区域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经济最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浙江已从过去的粮食主产区转变为主销区,如何实现浙江等主销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增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高省内农业生产稳定性。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业的影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全面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1987~2016年气候数据,首先采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ell气候突变检验等气候统计学方法,刻画了过去30年浙江气温、降水量和日照等三大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然后运用H-P滤波分析技术,对浙江水稻(早稻和中晚稻)、小麦、玉米、大麦、大豆、薯类和油菜等8种主要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分解为趋势单产和气候单产,并根据相对气候产量、平均减产率和减产变异系数等指标来分析气候变化对浙江主要农作物生产波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1996~2015年全省73个县(区、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1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候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构建了包含气候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生产投入要素的空间误差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因素变化以及极端高温(低温)和极端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浙江8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边际影响。进一步地,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实证估计了考虑气候要素变化情况下的浙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与不考虑气候要素变化情况下的浙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以反映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浙江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气温升高已经成为浙江最近30年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增温速率达到了 0.42℃/10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降水量和日照均值未出现明显变化,但存在一定的年际波动及地区和季节差异。(2)近30年气候变化对浙江不同农作物单产波动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水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气候歉年和灾年次数最少;而玉米、小麦、大麦和油菜等旱田作物的气候灾年数量较多,气候平均减产率较高,减产变异系数也高于其他作物,受气候变化冲击影响较大。(3)不同气候要素变化对不同农作物单产的边际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生长期有效积温变化对早稻、中晚稻、小麦和油菜单产的影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态势,气温每升高1℃对这4种作物将分别增产3.61%~4.42%、2.95%~3.64%、3.12%~3.63%和 1.14%~2.18%。有效积温对玉米和大豆单产的影响显着为负,但气温每升高1℃可使玉米和大豆减产不大。生长期降水量对小麦、大麦、薯类和大豆单产的影响也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态势,其中降水量增加对薯类单产的边际增产效应最明显。生长期降水量对早稻、中晚稻和玉米单产的影响显着为负。生长期日照时长对所有农作物单产的影响并不明显。(4)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作物单产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其中极端高温天数每增加]天,可使早稻和中晚稻分别减产3.9%~5.1%和2.3%~2.8%,极端低温天数每增加1天,油菜将减产0.5%~0.8%;中晚稻平均每年因生长期内极端降水减产的幅度也达到了 14.1-17.7公斤/亩。(5)农作物生产中的自然适应和人为适应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增产或减产影响,提高农作物单产稳定性;化肥、机械和灌溉等生产要素投入与温度和降水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而与日照的关系并不明显。(6)气候变化阻碍了浙江农业生产前沿面的提升,对浙江农业TFP产生负面影响,并在省内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平原地区农业TFP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大于沿海地和山地丘陵地区,这意味着忽略气候变化因素可能会高估浙江农业TFP。随时间推移,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业TFP的负面影响呈现出覆盖面扩大、程度增强的趋势,这意味着未来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业TFP的不利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深。(7)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促进农业稳产增产,改进田间管理技术、缓解极端天气影响,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户适应能力和完善气候预警机制、做好事前事先应对等四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是:(1)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以8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气候变化对不同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差异;同时本文以浙江为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拓展了现有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更具现实针对性。(2)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从单产波动性、单产边际影响和农业TFP等3个方面来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问题,拓展了现有研究主要从单产边际影响视角来研究的局限性。(3)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一方面引入农学和气候学领域中的概念与方法分析气候变化条件下农作物单产波动性,另一方面构建了包含标准化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来实证估计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单产的边际影响,同时还将气候变化因素引入了农业TFP的研究,考察了气候变化对农业TFP的影响问题,这在现有研究中尚不多见。

二、油菜生产情况与科研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菜生产情况与科研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氮效率的途径及油菜氮高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氮效率内涵及提高氮效率的有效途径
    1.1 氮效率内涵
    1.2 提高氮效率的有效途径
        1.2.1 农艺学
        1.2.2 环境学
        1.2.3 遗传育种学
2 氮元素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 油菜氮高效几种常见的评价指标
    3.1 菜籽产量
    3.2 生物量
    3.3 根系形态
    3.4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3.5 其他评价指标
    3.6 几种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4 展望

(3)金色的家国情怀(纪实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刻苦攻读,登上国际学术高峰
心系黎民,科研围着农民转
老骥伏枥,百计千谋精准扶贫

(4)杀菌剂在采后蜜桔和番茄上的残留及EBR促进杀菌剂降解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ABBREVATION)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保鲜技术
        1.1.1 物理保鲜技术
        1.1.2 生物保鲜技术
        1.1.3 化学保鲜技术
    1.2 果蔬保鲜杀菌剂概述
        1.2.1 杀菌剂
        1.2.2 杀菌剂的分类
        1.2.3 常用杀菌剂
        1.2.4 国内外杀菌剂采后保鲜研究
    1.3 果蔬中杀菌剂残留
        1.3.1 杀菌剂残留的危害
        1.3.2 降低杀菌剂残留的方法
    1.4 杀菌剂的转化代谢及分布迁移规律
        1.4.1 植物中杀菌剂的转化代谢
        1.4.2 果实中杀菌剂的分布迁移
    1.5 油菜素内酯在促进杀菌剂降解中的作用
        1.5.1 油菜素内酯
        1.5.2 油菜素内酯的应用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1.7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三种常用杀菌剂在采后蜜桔上的残留分布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2.3 实验处理及方法
        2.3.1 杀菌剂的空间分布及其在贮藏期间的残留研究
        2.3.2 抑霉唑进入果实内部的途径探究
        2.3.3 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三种杀菌剂在蜜桔中的空间分布
        2.4.2 三种杀菌剂在贮藏过程中的残留规律研究
        2.4.3 抑霉唑进入蜜桔内部的途径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BR促进采后番茄中啶酰菌胺降解及其机理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3.3 实验处理及方法
        3.3.1 实验处理
        3.3.2 杀菌剂残留量的测定
        3.3.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3.3.4 解毒酶的测定
        3.3.5 总R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
        3.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EBR降低啶酰菌胺残留量
        3.4.2 EBR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
        3.4.3 EBR提高解毒酶活性
        3.4.4 相关解毒酶的基因表达量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BR对采后番茄的品质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4.3 实验处理及方法
        4.3.1 实验处理
        4.3.2 腐烂率的测定
        4.3.3 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的测定
        4.3.4 色泽和硬度的测定
        4.3.5 总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4.3.6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4.3.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现象
        4.4.2 果实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的变化
        4.4.3 果实贮藏期间色泽和硬度的变化
        4.4.4 果实贮藏期间总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4.4.5 果实贮藏期间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甘蓝型油菜耐低温配合力分析与耐低温基因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低温耐性的遗传机制
    1.3 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
        1.3.1 植物对低温胁迫的感知
        1.3.2 植物低温信号的转导
        1.3.3 植物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1.4 捕光色素蛋白在植物抗逆响应中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油菜萌发期低温耐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低温胁迫对油菜萌发期主要性状的影响
        2.3.2 低温胁迫下萌发期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分析
        2.3.3 低温胁迫下亲本萌发期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2.3.4 低温胁迫下萌发期主要性状特殊配合力分析
        2.3.5 低温胁迫下萌发期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
        2.3.6 低温胁迫下萌发期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油菜Lhcb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BnLhcbs候选基因的鉴定
        3.1.2 BnLhcbs理化性质分析
        3.1.3 BnLhcbs染色体定位与基因结构分析
        3.1.4 BnLhcbs基因家族的进化树分析
        3.1.5 BnLhcb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油菜Lhcb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3.2.2 油菜Lhcb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
        3.2.3 油菜Lhcb基因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分析
        3.2.4 低温胁迫下油菜Lhcb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BnLhcb3.4 基因提高植物低温耐性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株及载体
        4.1.3 试验试剂
        4.1.4 引物合成及测序
        4.1.5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4.2 主要实验方法
        4.2.1 油菜叶片总RNA的提取
        4.2.2 目的基因扩增
        4.2.3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4.2.4 BnLhcb3.4 基因的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4.2.5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的筛选鉴定
        4.2.6 冷冻胁迫处理
        4.2.7 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的测定
        4.2.8 状态转换测定
        4.2.9 生理相关指标测定
        4.2.10 油菜原生质体的转化
        4.2.11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BnLhcb3.4 基因编码油菜PSⅡ捕光天线LHCB3
        4.3.2 BnLhcb3.4 基因正调控植株的低温耐性
        4.3.3 BnLhcb3.4 基因提高了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渗透保护能力和生物膜的稳定性
        4.3.4 BnLhcb3 亚细胞定位分析
        4.3.5 BnLhcb3.4 基因促进低温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4.3.6 BnLhcb3.4 基因促进AB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4.3.7 ABA对超表达BnLhcb3.4 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影响
        4.3.8 BnLhcb3.4 基因对拟南芥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3.9 BnLhcb3.4 基因对低温胁迫前拟南芥q S和 q T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介

(6)甘蓝型油菜耐冷性关联分析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多功能油料作物
    1.2 非生物逆境是我国油菜生产的限制因素
    1.3 低温逆境制约我国油菜生产
    1.4 植物低温应答的研究进展
        1.4.1 低温信号的感知
        1.4.2 低温信号的传递
        1.4.3 低温应答的转录调控
    1.5 低温对植物光合系统与生物量的影响
    1.6 植物抵御低温逆境的生理生化机制
        1.6.1 细胞内渗透调节机制
        1.6.2 抗氧化酶系统
        1.6.3 次生代谢物参与低温逆境应答
    1.7 油菜低温应答相关研究进展
        1.7.1 油菜耐冷性的评价指标
        1.7.2 油菜低温应答的遗传研究
        1.7.3 油菜低温应答基因的研究进展
    1.8 转录组关联分析技术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耐冷性关联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田间试验方法
        2.1.3 种质资源表型考察
        2.1.4 基于转录组的关联分析
        2.1.5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2.1.6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低温生物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分析
        2.2.2 低温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分析
        2.2.3 甘蓝型油菜耐冷性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BnTR1基因提高植物耐冷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BnTR1基因克隆与群体中变异分析
        3.1.2 BnTR1基因超表达载体构建
        3.1.3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与阳性植株筛选
        3.1.4 低温冷冻胁迫处理
        3.1.5 光合相关参数的测定
        3.1.6 生理水平相关指标的测定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BnTR1基因与耐冷性状相关联
        3.2.2 BnTR1基因编码托品酮还原酶
        3.2.3 BnTR1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3.2.4 BnTR1基因提高了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光合相关参数
        3.2.5 BnTR1基因提高了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耐冷性
        3.2.6 BnTR1基因促进低温相关基因的表达
        3.2.7 BnTR1基因促进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
        3.2.8 BnTR1基因提高了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渗透保护能力
        3.2.9 BnTR1 基因增强了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ROS清除酶系统
        3.2.10 BnTR1基因促进了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总生物碱积累
        3.2.11 外施生物碱提高植物的耐冷性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7)油菜素内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竹亚科植物组学的研究进展
        1.1.3 毛竹快速生长的相关研究进展
        1.1.4 油菜素内酯影响植物生产的主要作用
        1.1.5 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与信号通路
        1.1.6 油菜素内酯与其他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1.7 油菜素内酯在毛竹中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菜素内酯处理快速生长时期毛竹笋的形态学分析
    2.1 取样地概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处理流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原地浇灌处理快速生长时期毛竹笋的形态学分析
        2.3.2 原地注射处理快速生长时期毛竹笋的形态学分析
        2.3.3 浸没处理实验毛竹笋的形态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油菜素内酯处理毛竹实生苗的形态学分析
    3.1 取样地概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油菜素内酯处理毛竹实生苗的转录组分析
    4.1 取样地概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培养条件
        4.2.2 植物处理流程
        4.2.3 总RNA提取
        4.2.4 文库建立和高通量测序
        4.2.5 转录组数据的功能富集分析
        4.2.6 测序数据的q-RT PCR验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毛竹幼苗总RNA结果分析
        4.3.2 转录组测序数据比对统计与评估
        4.3.3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4.3.4 PPZ与BR响应的变化基因分析
        4.3.5 毛竹根部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4.3.6 毛竹地上部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4.3.7 毛竹地上部不同条件BR处理的验证与分析
        4.3.8 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共调节的差异基因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毛竹中受油菜素内酯调控的基因筛选与验证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差异基因的筛选
        5.2.2 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5.2.3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5.2.4 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克隆与转化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3.2 基因转化的表型鉴定与分析
        5.3.3 PSBR1亚细胞定位的鉴定与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BR显着影响毛竹竹笋期和幼苗期的生长
        6.1.2 外源施加BR主要影响毛竹油菜素内酯合成基因的改变
        6.1.3 BR在毛竹发育过程中主要调节细胞伸长和氧化还原稳态相关基因
        6.1.4 BR与IAA共同参与调节毛竹的生长发育
        6.1.5 PSBR1作为植物生长的负调节因子受到BR的抑制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油菜与覆膜栽培
        1.1.2 油菜覆膜穴播种植方式分析
    1.2 国内外覆膜穴播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覆膜穴播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1.2.2 国内覆膜穴播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与装备研究手段与方法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总体设计与分析
    2.1 引言
    2.2 设计要求
        2.2.1 油菜种植农艺要求
        2.2.2 覆膜栽培农艺要求
    2.3 总体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
        2.3.1 结构组成与设计
        2.3.2 主要技术参数分析
        2.3.3 纵向稳定性分析
    2.4 工作过程与工作原理
    2.5 传动系统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关键技术装置设计与分析
    3.1 引言
    3.2 穴播排种系统关键技术及装置设计
        3.2.1 穴播排种装置关键技术及配套设计
        3.2.2 播种开沟装置关键技术及改进设计
    3.3 平行滚筒支撑式覆膜装置关键技术与装置设计
        3.3.1 覆膜方式与原理分析
        3.3.2 平行滚筒支撑式覆膜装置设计
    3.4 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关键技术与装置设计
        3.4.1 膜上打孔方式与原理分析
        3.4.2 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设计
    3.5 压膜覆土装置关键技术与装置设计
        3.5.1 压膜覆土方式与原理分析
        3.5.2 压膜覆土装置改进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关键装置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平行滚筒支撑式覆膜装置仿真分析
        4.2.1 解析平行滚筒支撑式覆膜装置平衡受力的有限元方法
        4.2.2 双滚筒式载膜机构静态分析
        4.2.3 覆膜架静态分析
    4.3 压膜覆土装置仿真分析
        4.3.1 解析土壤-压膜覆土装置互作机理的离散元方法
        4.3.2 仿真模型建立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轨迹模拟分析与参数优化
    5.1 引言
    5.2 打孔轨迹与膜上成穴过程分析
        5.2.1 膜上运动轨迹分析
        5.2.2 膜上成孔过程分析
        5.2.3 膜孔尺寸分析
    5.3 打孔装置仿真轨迹分析
        5.3.1 刚柔耦合仿真模型建立
        5.3.2 仿真模拟轨迹分析
    5.4 打孔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4.1 打孔锥钉直径对打孔性能影响
        5.4.2 打孔锥钉顶角对打孔性能影响
        5.4.3 打孔滚轮半径对打孔性能影响
    5.5 打孔装置参数优化
        5.5.1 正交试验设计
        5.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3 参数优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试验与分析
    6.1 引言
    6.2 压膜覆土装置性能验证试验
    6.3 滚轮锥钉组合式打孔装置性能验证试验
    6.4 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田间试验
        6.4.1 试验材料
        6.4.2 设备与仪器
        6.4.3 试验条件
        6.4.4 试验指标
        6.4.5 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符号注释说明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及申报专利
    发表学术论文
    申报国家专利

(9)氮肥施用调控直播冬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
        1.1.1 种植现状
        1.1.2 施肥现状
    1.2 油菜氮素营养特征
        1.2.1 氮素营养功能
        1.2.2 油菜氮素需求特征
        1.2.3 油菜种植季土壤氮素供应特征
        1.2.4 油菜氮素管理特征
    1.3 油菜产量构成因子
        1.3.1 收获密度
        1.3.2 单株角果数
        1.3.3 每角粒数
        1.3.4 千粒重
    1.4 作物高产调控
        1.4.1 关键栽培管理因子调控
        1.4.2 产量构成因子设计与调控
        1.4.3 高产体系设计
2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课题研究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验点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3.2.4 参数计算与数据统计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普通尿素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用量对产量的影响
        3.3.2 普通尿素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用量对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3.3.3 普通尿素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用量对油菜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3.4 普通尿素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推荐用量
    3.4 讨论
    3.5 小结
4 直播冬油菜物质及氮素积累动态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点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取样与分析
        4.2.4 参数计算与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氮肥用量对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4.3.2 氮素缺乏时不同产量水平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动态
        4.3.3 推荐氮用量下不同产量水平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动态
        4.3.4 氮肥过量时不同产量水平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动态
        4.3.5 不同产量水平及氮肥用量下Logistical模型参数
        4.3.6 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3.7 氮肥用量对苗期干物质和氮素平均积累速率
    4.4 讨论
    4.5 小结
5 氮素营养对直播冬油菜冬前叶片数的调控及产量效应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点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5.2.4 参数计算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前叶片数的影响
        5.3.2 冬至苗期叶片数与其物质积累的关系
        5.3.3 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5.3.4 冬至苗叶片数与产量的关系
        5.3.5 冬至苗叶片数对产量影响的机制
        5.3.6 目标产量下的冬至苗叶片数和物质积累
    5.4 讨论
    5.5 小结
6 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点概况
        6.2.2 试验设计
        6.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6.2.4 参数计算与数据统计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6.3.2 氮肥施用对各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因子
        6.3.3 生育期内植株氮素营养状况与各构成因子的关系
        6.3.4 薹期-角果期植株氮素营养与单株角果数的关系
        6.3.5 氮肥施用对不同土壤基础氮素供应能力下收获密度的影响
        6.3.6 目标产量下的直播冬油菜产量构成因子
    6.4 讨论
    6.5 小结
7 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群体密度消减的影响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点概况
        7.2.2 试验设计
        7.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7.2.4 参数计算与数据统计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低基础氮素供应下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群体密度消减的影响
        7.3.2 高基础氮素供应下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群体密度消减的影响
        7.3.3 油菜生育期内积温和降雨与密度消减的关系
    7.4 讨论
    7.5 小结
8 目标产量设计的氮素调控模型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分析方法
        8.2.2 材料来源
        8.2.3 参数计算
    8.3 结果与分析
        8.3.1 目标产量构成
        8.3.2 单株角果数调控
        8.3.3 收获密度调控
        8.3.4 苗期氮素营养调控
        8.3.5 目标产量3000kg/hm2综合调控模型
    8.4 讨论
    8.5 小结
9 综合讨论、总结和展望
    9.1 综合讨论
    9.2 主要结论
    9.3 论文特色与创新
    9.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数据来源
    1.4 论文框架结构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
        2.1.2 趋势产量与气候产量
        2.1.3 有效积温与活跃积温
    2.2 理论基础
        2.2.1 气候统计学理论
        2.2.2 农业生产经济学理论
        2.2.3 气候变化经济学理论
        2.2.4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
        2.2.5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2.3.2 气候变化对农业种植制度的影响
        2.3.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3.4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2.3.5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
        2.3.6 总结性述评
3 浙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3.1 浙江地理与气候概况
    3.2 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3.2.1 气候倾向率
        3.2.2 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验
        3.2.3 数据来源
    3.3 气温变化特征
        3.3.1 年际变化
        3.3.2 季节变化
    3.4 降水变化特征
        3.4.1 年际变化
        3.4.2 季节变化
    3.5 日照变化特征
        3.5.1 年际变化
        3.5.2 季节变化
    3.6 本章小结
4 浙江农作物生产波动性研究:基于气候单产视角
    4.1 农作物生产现状
        4.1.1 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
        4.1.2 单产变化
    4.2 分析思路与方法
        4.2.1 分析思路
        4.2.2 单产分解
        4.2.3 气候减产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趋势单产
        4.3.2 气候单产
        4.3.3 气候减产
    4.4 本章小结
5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影响视角
    5.1 实证策略
        5.1.1 空间相关性检验
        5.1.2 空间误差面板模型
        5.1.3 考虑适应性的模型
    5.2 变量与数据
        5.2.1 变量设置
        5.2.2 数据来源
        5.2.3 描述性统计
    5.3 结果及讨论
        5.3.1 空间相关性:Moran's Ⅰ指数
        5.3.2 空间误差面板回归结果
        5.3.3 适应性回归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气候变化对浙江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TFP视角
    6.1 影响机制
    6.2 研究方法
        6.2.1 DEA-Malmquist指数法
        6.2.2 考虑气候因素的改进
    6.3 变量与数据
        6.3.1 变量设置
        6.3.2 数据来源
        6.3.3 描述性统计
    6.4 结果及讨论
        6.4.1 全省农业TFP分解及其变化趋势
        6.4.2 分地区农业TFP分解及其变化趋势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启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四、油菜生产情况与科研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氮效率的途径及油菜氮高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 陈敬东,戢强强,余忆,王宇航,曾长立.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2]密度和施氮量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D]. 李青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金色的家国情怀(纪实文学)[J]. 肖静. 民族文汇, 2021(03)
  • [4]杀菌剂在采后蜜桔和番茄上的残留及EBR促进杀菌剂降解的作用机理[D]. 杨亚洁. 浙江大学, 2021(01)
  • [5]甘蓝型油菜耐低温配合力分析与耐低温基因的功能研究[D]. 张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甘蓝型油菜耐冷性关联分析与机理研究[D]. 黄涌.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油菜素内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 张哲.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8]油菜覆膜打孔精量穴播机设计与试验[D]. 王迪.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9]氮肥施用调控直播冬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机制研究[D]. 刘秋霞.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10]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D]. 俞书傲. 浙江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油菜生产与科研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