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与“教”携手谱写课程改革新篇章——论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人员的岗位职责

“研”与“教”携手谱写课程改革新篇章——论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人员的岗位职责

一、“研”“教”携手 谱写课改新篇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员的工作职责(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娜[1](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向世界生动展现一个和平发展、多姿多彩、文明进步的中国,成为我们思想宣传战线的重要使命和任务。面对一系列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和2018年8月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都明确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工作要求。他在国内外各大公开演讲中,倡导并实践了这一宣传理念,拉近了中外群众的心理距离,用简洁透彻、生动有力的故事把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青年学生是传播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声音的重要力量,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做好当代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与责任担当。厚植中国故事话语优势,构建以中国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融通,使理论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丰富在高校阵地上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引领、凝聚人心、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大众化与时代化的新篇章。本文在对讲好中国故事一系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与总结归纳的研究方法创新性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相关的一般概念理论;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详细论述了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讲好中国故事实效性的对策与路径。

喻海霞[2](2019)在《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与减负问题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两会,教育减负是热议的话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全国教育关注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再次强调为教师减负,教师减负的话题又一次引起教师们的共鸣。2019年湖南省教育工作会议,教师减负也成为焦点。近些年,冲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事务不断增加,众多与教育联系甚微的工作施加于教师身上。教师们明处的工作负担和隐性的工作负担,眼下都值得引起高度的警惕和减掉。论文主要研究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与减负问题,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G街道C学校初中教师的工作负担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C学校初中教师的工作负担问题与大部分初中教师工作负担问题有着相同的背景,当然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C学校中学部S教师进行两个学期的个人跟踪研究,综合S教师多年的教学生活,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查阅众多初中教师的相关事件,以便探寻初中教师工作负担现状和减负对策的设想。基于此,在研究中将文章分为五个章节。首先,论文在引言部分介绍研究初中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减负问题的由来、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核心概念界定等内容。其次,就初中教师日常工作负担进行现状分析,涵盖初中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相关工作负担和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负担两个方面。通过对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相关与无关的工作负担进行概括,呈现初中教师目前的基本工作现状,现状摆在眼前,必须深入的思考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再次,文章展开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体现分析。主要突出初中教师在明处的工作负担过重以及部分隐性的工作负担过重。该章节论述了初中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工作过程中内在工作负担过重问题。然后,文章探究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危害性以及归因分析,其中危害性从教师个体生命和教育生命两个维度进行论述,归因分析从外在客观层面和教师主观层面展开分析。最后,文章关于初中教师工作减负问题展开对策设想,减负对策围绕管理理念革新、教师相关评价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主观努力等方面展开设想。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减轻初中教师一些“形式主义”工作负担、工作中不必要的内在工作负担,提升初中教师个体生命与教育生命的价值,充实初中教师个人生活和教育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初中教师潜心育人,以教为乐,谱写绚丽的偏重,创造辉煌人生。

张雪艳[3](2012)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镇化发展与城乡人口流动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形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随迁子女增加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共同催生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在经济理性主义价值观指导下,各地学校布局调整呈现出集中化办学、规模化办学和城镇化办学的主导模式,农村教学点、村小等小规模学校被大量关闭。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不是需要将农村变为城市?关闭农村小规模学校、让所有学校进城是不是实现教育的城镇化和教育的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何理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政策、体制、制度、文化等多重力量裹挟下呈现的边缘化特征与生存窘态?如何重新定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如何在中国特色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战略背景下寻找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再生之路与发展之路?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范式,通过对中国大陆11省学校布局调整数据的总体描述,探讨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选取一些小规模学校展开了深入的田野调查。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经费收支、外部关系等日常运转的儿个方面呈现小规模学校真实的生存状况和不断被边缘化的艰难处境。基于对各种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弱势发展和边缘化处境,一方面受制于学校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与其长期缺乏有利的外部环境直接紧密关联。要真正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必须在战略上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从优质师资配置、经费分配、社区支持、管理体制创新和学校组织文化再造等层面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论文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讨论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研究的意义和目的,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形成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然后,界定了若干核心概念,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层面对本研究的具体开展进行了详细说明。第一章对小规模学校基本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从对小规模学校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对不同规模的学校以及小规模学校群体内部的资源特征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分析了学校规模与学校的师资、经费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学校师资及经费收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二章至第五章重点分析了从田野中获得的个案学校资料。第二章分析、呈现了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特征、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状况以及他们对学生和学校变化的体悟;第三章分析了小规模学校的经费收入与支出的主要特征,对保留小规模学校并使其办学基本合格进行了增量成本测算;第四章以描述小规模学校与教育系统和社区系统的互动为主,呈现小规模学校的生存脉络;第五章揭示小规模学校在师资、经费、外部公共关系的综合制约下如何进行日常运转,并总结、评述了小规模学校当前的发展状态。第六章中,借助开放系统理论的资源输入-加工-输出框架,首先探究了小规模学校内部的师资、结构与组织特性对其发展的影响,然后重点解读来自小规模学校外部的各种力量对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制约。最后,聚焦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与资源配置政策的文本规定与执行过程,认为政策目标过于狭窄并被扭曲执行,导致小规模学校不断被边缘化。第七章提出了促进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根据小规模学校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对其在农村学校布局中进行科学定位,并在布局调整中分类对待;其次要采取需求导向的资源配置策略,以本土化师资、倾斜性经费保障和切合实际的管理满足小规模学校的需求;最后,鼓励小规模学校通过组织革新实现自主发展,提升组织革新的能量,并建构优质的外部公共关系。结语部分重新强调了本研究所秉持的公平价值取向,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可能空间。

许楠[4](2012)在《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 ——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与以往相比,教师专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无与伦比的关注,每一次教育改革和学校变革都将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视为重中之重,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维度或追寻个体发展向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或组织发展向度。在教育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从单一的个人维度到分担风险、共享承诺的组织维度,从发展的客体转向主体,从边缘移至中心,从幕后走到台前,无疑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势,重新认识教师的社会属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赋意。为此,本研究选择中美两国的教师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社会学为理论支撑,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梳理中美两国教师组织的发展历程,考察两国教师组织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措施、实践、影响与价值取向,试图构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与保障条件,以此展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路径。全文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奠定文献基础,第二部分教师专业发展概念解读和第三部分组织社会学分析形成理论铺垫,第四、五、六部分的事实描述为第七部分的价值判断,即解释性研究提供依据,并作为第八部分对策性研究的参考。第一部分导论。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多元的文化体制以及热衷结团集社的广大民众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教师组织。美国联邦教育部、全国教育协会/教师联合会与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有异、策略不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可或缺。有关教师组织的功能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理论研究亟待深化,实践探索有待加强。第二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界定。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其专业发展具有个人维度的“专业发展”目标取向和组织维度的“组织发展”目标取向。以“组织发展”目标取向的教师“专业主义”为导引,本研究将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教师在成熟的专业组织中,以知识系统为前提,以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能力为基础,以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为动力,以内在专业素养提升为核心,订立专业标准、更新专业知识、改进专业技能、塑造专业伦理、培养专业问责、建设专业共同体的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过程。第三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社会学分析。通过对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个人维度的检视与反思,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观点,本研究主张:把教师视为组织中的个体,组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母体,教师应该融入到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教师组织中,拥有清晰的组织目标、明确的组织行为、严格的组织边界与广泛的社会网络的教师组织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并依据教师组织的成员身份、价值取向等主要特征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划分为工会组织、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第四部分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会组织维度比较研究。本部分阐述中美工会组织的发展历程、组织性质、职责范围、实践策略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我国工会组织是一个“半官半民”型组织,是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配合者与协调者;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联合会在采用集体谈判与罢工手段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求教师保持高度的道德水准。标榜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相关的“新工会主义”崭露头角,但其工会的本质决定了它们终究是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力的竞逐者。第五部分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层组织维度比较研究。本部分阐述中美科层组织的历史渊源、主要功能、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举措及其影响。我国科层组织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教师资格认定、开展教师培训、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有着非常良好的传统与效率,但其行政化导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禁锢着教师的话语权;美国联邦教育部虽不能主导各州的教师专业发展事务,但科层主义的取向始终挥之不去。第六部分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组织维度比较研究。本部分阐述中美专业组织的成立背景、组织机构及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与影响。除学术交流与理论探讨外,我国专业组织建立了一批教师发展学校,开展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验研究,成果斐然,应继续“扬其长”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挖掘更大的空间与潜能。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组织中最活跃的主体之一——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界定了教师的专业属性,并订立教学专业标准、认证优秀教师资质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出浓烈的专业主义取向。第七部分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差异的文化归因。组织在中美两国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差异显而易见,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进行辨析,而文化因素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解释。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精神的信仰、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表现,故本研究着重从宏观的精神文化、中观的制度文化、微观的行为文化对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差异进行归因分析,诠释两者的差异性与独特性。第八部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将教师专业发展置于更宏大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社会境遇中,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本研究认为:教师专业组织的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养是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首选路径;教师专业伦理的重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髓;教师专业问责制的建立是教师道义担当的象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他组织到自组织需经历新手型教师、经验型教师及专家型教师三个发展阶段,个人维度与组织维度在其中的影响交替更迭、动态演化,并最终达到辩证统一

张国祥,黄海岩,郭卫,张晖,冯大庆[5](2009)在《跃上葱茏四百旋——大连市甘井子区“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纪实》文中认为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是一簇转瞬即逝的浪花。十年,在甘井子人的生命中,是一部功业永存的长卷。"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十年前,刚刚跃过新世纪的起点,一向领风气之先的甘井子人临高眺远,再绘

陈云龙[6](2004)在《城市小学校本管理个案研究 ——基于对南京市赤壁路小学的实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分析校本管理的个案,研究其校本管理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对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南京市赤壁路小学进行系统追踪,希望通过对该校校本管理的解剖,归纳总结该校的“本色+特色”的校本管理模式,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校本管理的理论建设提供一个实证的范例;同时,在对校本管理实践的指导上多一种方案的选择。 本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校本管理的研究做一概述,揭示选题缘由、概念界定、研究进展、基本理念、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赤壁路小学“本色+特色”的整体教育管理模式。第三部分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教学评价、校本课程改革等方面来研究该校的校本教学管理。第四部分从少先队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特色教育等方面来分析该校的校本学生管理。第五部分考察了学校的师德建设,展示了该校校本思想管理的部分工作。第六部分研究该校独具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并对这种校本管理中的创新成份进行提炼。最后,对该校的校本管理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指出了目前管理中尚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校本管理的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要实现高效的校本管理,应建立符合管理学理论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一致的现代学校制度;可以进一步借鉴后现代管理思想,对校本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继续关注城市小学的生存与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文化管理。

楼锡德[7](2004)在《“研”“教”携手 谱写课改新篇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员的工作职责》文中认为

二、“研”“教”携手 谱写课改新篇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员的工作职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教”携手 谱写课改新篇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员的工作职责(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相关理论概述
    2.1 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提出的背景
        2.1.1 国内背景
        2.1.2 国际背景
    2.2 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讲好中国故事的含义
        2.2.2 讲好中国故事的特征
        2.2.3 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
    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
        2.3.2 叙事学理论
        2.3.3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论
        2.3.4 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主体互动说与交往实践理论
    2.4 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2.4.1 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2.4.2 有助于营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良好的人文环境
        2.4.3 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实施
        3.1.1 调查对象
        3.1.2 问卷设计
    3.2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3.2.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调查
        3.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应用情况调查
        3.2.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情况调查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
        3.3.1 题材内容缺乏实效性和创新性
        3.3.2 教学话语“官味太重”“花架子太多”
        3.3.3 讲述过程不考虑受众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3.3.4 讲故事的整体氛围不够浓郁
        3.3.5 传播能力滞后,渠道单一
    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主体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特殊
        3.4.2 内部因素——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尚未完善
        3.4.3 外部环境——全球化进程与新媒体崛起带来影响和冲击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对策与路径
    4.1 发挥课堂优势,深挖优质选题
        4.1.1 突出导向性——增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同感
        4.1.2 探求当代性——促进大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时代发展
        4.1.3 展现多样性——注重多种故事类型的综合运用
        4.1.4 寻求引领性——选取能够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先进典型
        4.1.5 追求创新性——锤炼融合世界优秀艺术经验的胸怀与能力
    4.2 把握叙事手法,创新语言策略
        4.2.1 转换官方语言姿态,融通话语表达
        4.2.2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增强人格魅力
        4.2.3 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提升教学实效
    4.3 利用故事思维,重视讲述形式
        4.3.1 以“专题活动”为牵引,激发学生主动感知
        4.3.2 创新课堂模拟实践,构建立体情境图式
        4.3.3 注重课外运用延伸,提升实践引领价值
    4.4 改变宣传格局,走向多元协同
        4.4.1 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精准传播
        4.4.2 紧扣学生特点,优化宣传氛围
        4.4.3 打造多元主体,整合多方资源
    4.5 立足高校环境,加强传播能力
        4.5.1 利用新兴技术,创新传播途径
        4.5.2 搭建联动平台,发挥校媒优势
        4.5.3 加强互动交流,汇聚校园和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2)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与减负问题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小学教师工作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初中教师工作负担现状的研究
        三、关于导致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成因研究
        四、关于教师减负对策的文献分析
        五、对已有文献的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初中教师
        二、工作负担
        三、负担过重
        四、减负
    第六节 理论基础
        一、关怀理论
        二、人性假设理论
        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理论
第二章 初中教师日常工作负担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教师日常教学研学工作负担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负担基本概况分析
        二、初中教师研学工作负担基本概括分析
    第二节 初中教师日常专业发展工作负担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教师学历教育工作负担基本概括分析
        二、初中教师培训工作负担基本概括分析
        三、初中教师自主学习工作负担基本概括分析
    第三节 初中教师日常其他工作负担的现状分析
        一、行政管理工作负担的基本概括分析
        二、班主任工作负担的基本概括分析
        三、关爱学生生活工作负担的基本概括分析
        四、社会性工作负担的基本概括分析
第三章 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体现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外在体现分析
        一、有效劳累:教育教学工作负担过重
        二、无效劳累:非教育教学工作负担过重
    第二节 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内在体现分析
        一、互联网+教育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心理负重
        二、义务教育阶段:升学考试心理负重
        三、初中教师独立的生命个体:显性与隐性心理负重
第四章 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危害和归因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危害分析
        一、取悦于人,忽视初中教师个体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在心外,遮蔽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生命
    第二节 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工作评价机制与要求欠妥
        二、教师工作安排缺失灵活性与弹力性
        三、教师工作环境呈现“和平的、安全的”的假象
        四、引发人性向“恶”的管理理念
        五、教师个体之间绝对的差异性
第五章 关于初中教师工作“减负”问题的对策设想
    第一节 回归教书育人本职共同维护教育清净
        一、从科学取向到人文取向:“散养式”管理
        二、厘清初中教师本职工作,建立行为配套问责机制
        三、尊重初中教师的自主权,营造轻松惬意的工作环境
    第二节 初中教师互相依赖不是弱点,竞争亦是力量
        一、初中教师之间的竞争成就你我他
        二、初中教师之间相互依赖结出智慧之果
    第三节 抓师德师风建设重振师道尊严
        一、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创新师德新师风
        二、成长与幸福同在:扩展初中教师职业发展空间
    第四节 快乐工作,品味生活:从教师自我做起
        一、吃透教材,备课认真
        二、了解学生,辅导悉心
        三、熟悉考试,教学投入
        四、把握时空,灵活修整
        五、乐于钻研,勇于创新
结语:学问无止境心在梦就在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一路前行一路感恩

(3)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城镇化发展影响农村教育发展
        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引人关注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小规模学校的要素研究
        二、小规模学校规模效益研究
        三、小规模学校的优势、劣势与多元价值
        四、开放系统理论与学校发展
        五、对现有研究的评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和个案介绍
第一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基本特征的量化分析
    第一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基本特征
        一、学校类别及地理分布特征
        二、学校规模特征
        三、学校生源特征
        四、学校发展性特征
    第二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特征
        一、小规模学校师资特征
        二、小规模学校经费收支特征
        三、影响小规模学校资源获得的因素分析
第二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生存状况的田野考察
    第一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结构
        一、代课教师偏多
        二、老年教师过多
        三、低学历教师较多
        四、女教师较少
        五、本地教师居多
        六、师资结构不良现象长期存在
    第二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
        一、教师工作量大
        二、教师时空结构的固化
        三、教学过程的有序性与随意性
        四、教师间缺乏实质性合作
        五、教师培训机会少且培训效果差
        六、新课程改革得不到教师认同
    第三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眼中的学生与学校
        一、变动中的学生和班级
        二、学校像逐渐衰落的家
第三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经费收支的田野考察
    第一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收入
        一、财政投入总量低
        二、非财政性收入极为有限
    第二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经费支出
        一、公用经费支出范围
        二、人员经费和公务费支出比例较高
        三、用于教育教学的支出比例偏低
    第三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的增量成本分析
        一、改善办学条件的成本估算
        二、新增人员工资之估算
        三、新增公用经费之估算
        四、增量办学成本的测算
第四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外部关系的田野考察
    第一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与上级管理者的关系
        一、小规模学校的经费与师资配置
        二、小规模学校的常规管理
        三、小规模学校的活动开展
    第二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与家长的关系
        一、熟悉又隔绝的家校关系
        二、相互依赖却鲜有合作的家校双方
        三、家校合作的障碍和潜在优势
    第三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与村委会关系
        一、村委会与学校的互动
        二、学校管理权之争
        三、新农村建设对学校与村委会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日常运转与生存状态判断
    第一节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日常运转
        一、日常运转的基本安排
        二、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
    第二节 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状态的基本判断
        一、小规模学校的生存状况
        二、对小规模学校生存状态的基本判断
第六章 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反思
    第一节 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内部因素
        二、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外部因素
    第二节 政策视野中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分析
        二、教育资源配置政策
        三、对小规模学校相关政策的反思
第七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建议
    第一节 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科学定位
        一、确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重要地位
        二、深刻认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独特性
    第二节 学校布局调整应分类对待农村小规模学校
        一、区分不同类型的农村小规模学校
        二、施行小规模学校分类发展政策
    第三节 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实行需求导向的资源配置政策
        一、实施师资配置的弹性化标准
        二、建立需求导向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采取切合实际的学校管理措施
    第四节 增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
        一、积极培育组织革新的能力
        二、提高学校外部关系的品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 ——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体追寻
    (一) 专业发展的概念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取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社会学分析
    (一) 组织社会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二) 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维度的必要与可能
    (三) 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组织维度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会组织维度探微
    (一) 我国工会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 美国工会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 比较与反思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层组织维度考察
    (一) 我国科层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 美国科层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 比较与反思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组织维度透视
    (一) 我国专业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二) 美国专业组织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 比较与反思
六、中美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差异的文化归因
    (一) 中美精神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影响
    (二) 中美制度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影响
    (三) 中美行为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功能的影响
七、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 教师专业组织的建设
    (二)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培养
    (三) 教师专业伦理的重塑
    (四) 教师专业问责制的建立
    (五) 教师专业发展个人维度与组织维度的辩证统一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城市小学校本管理个案研究 ——基于对南京市赤壁路小学的实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述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赤壁小学整体教育管理模式
    一、办学条件
    二、管理水平
    三、教改实验
    四、教育质量
第三章 校本教学管理
    一、校本培训
    二、校本教研
    三、校本教学评价
    四、校本课程改革
第四章 校本学生管理
    一、少先队建设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三、特色教育
第五章 校本思想管理
第六章 全面质量管理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研”“教”携手 谱写课改新篇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员的工作职责(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研究[D]. 刘国娜.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2]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与减负问题的对策研究[D]. 喻海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3]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研究[D]. 张雪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2(06)
  • [4]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 ——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D]. 许楠. 西南大学, 2012(11)
  • [5]跃上葱茏四百旋——大连市甘井子区“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纪实[J]. 张国祥,黄海岩,郭卫,张晖,冯大庆. 辽宁教育, 2009(Z2)
  • [6]城市小学校本管理个案研究 ——基于对南京市赤壁路小学的实地研究[D]. 陈云龙.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4)
  • [7]“研”“教”携手 谱写课改新篇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员的工作职责[J]. 楼锡德. 政治课教学, 2004(01)

标签:;  ;  ;  ;  ;  

“研”与“教”携手谱写课程改革新篇章——论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研人员的岗位职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