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空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娟霞[1](2021)在《城市微气候环境下9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因子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首要因素,而植物的生长发育反过来又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运动。植物叶片特征最能体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具有对环境变化做出敏感反映的重要特征,也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路。本文通过研究微气候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植物对微气候环境的指示与响应。以兰州市车流量小、植物资源丰富且远离工业污染区、土质较软、有人为施肥、喷灌干预的甘肃农业大学校园(清洁区)和靠近工业生产区、车流量大、植被分布较为分散、土质坚实、植物生长环境相对恶劣、人为破坏较严重的滨河路交通岛(污染区)为研究区,选取两研究区9种常见园林植物旱柳(Salix matsudana)、紫丁香(Syringa oblata)、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木槿(Hibiscus syriacus)、金叶女贞(Ligustrum xvicaryi)、红瑞木(Cornus alba)、月季(Rosa chinensis)、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和早熟禾(Poa annua)为研究对象,依据2019年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对两研究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采用植物生理生化解剖学与数量分类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全面系统的对园林植物叶营养形态性状、叶生理性状、叶解剖结构及其大气污染物进行分析,探究西部半干旱区城市微气候环境下9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响应和变化规律,以期为兰州市及类似环境下城市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9种园林植物叶营养形态性状在两研究区差异显着,随污染程度的加重,植物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重均增加,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全碳、叶全氮、叶全磷均减少。植物叶面积、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和叶全碳在不同生活型间的表现型均为:乔木>灌木>草本;而比叶面积、叶全氮、叶全磷的表现型均为:草本>灌木>乔木;2)9种园林植物叶生理性状在两研究区均差异显着,随污染程度的加重,植物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叶绿素a/叶绿素b均增加,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总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减少。植物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叶绿素总含量在不同生活型间的表现型均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不同生活型间的表现型均为:草本>灌木>乔木,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生活型间的表现型不明显;3)9种园林植物叶解剖结构在两研究区均差异显着,随污染程度的加重,植物叶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结构紧密度均增大,而海绵组织厚度、疏松度均减小。植物叶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下角质层厚度及结构紧密度在不同生活型间的表现型均为:乔木>灌木>草本,而结构疏松度的表现型却为草本>灌木>乔木,其他指标在不同生活型间的表现型规律不明显;4)相关性和冗余分析表明,部分指标之间存在极显着或显着相关性,且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叶性状的影响程度不同,根据此结论可推测植物在应对逆境时的相互关系;5)分别用隶属函数法对植物叶营养形态、叶生理、叶解剖结构性状进行评价,所得结果不同,表明园林植物不同性状响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麦尔哈巴·杰力力[2](2020)在《大气污染物对乌鲁木齐市园林植物物候的影响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大气污染通过影响植物生理、生态进而改变其生命过程和功能。其中,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响应敏感,其通过改变叶片生理生态机制进而导致物候的推移。因此,植被物候可以作为气候改变对生态机制影响的感应器。尽管国内外开展了诸多物候研究,然而,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关于大气污染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机制缺乏足够的研究证据。为进一步探索干旱区城市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物候的影响规律,本研究基于《乌鲁木齐植物物候观测年报》、《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年报》等官方数据以及室内烟熏实验和室外物候观测数据,选取了新疆大学本部、乌鲁木齐植物园和河滩快速路3个样点的主要园林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定点物候观测和室内熏气模拟试验,初步探索大气污染物影响下花卉植物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矮牵牛(Petunia hybrida)、月月红(Osmanthus fragrangs’Chenghuang siji’)、夹竹桃(Nerium indicum)、兴旺竹(Podocarpus nagi)的生长反应;采用回归分析揭示不同植物在大气污染作用下物候延迟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将为植物抗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植物物候期及其抗性机理的形态或生理水平研究提供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翠菊、矮牵牛、月月红、兴旺竹、夹竹桃等园林花卉植物进行烟熏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污染物对园林花卉植物形态结构(株高、冠幅、叶片厚度、花瓣薄厚,盆栽质量等)会有一定的危害作用,导致其生长发育及物候期滞缓。翠菊、矮牵牛、月月红等植物在形态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其程度从重至轻表现为翠菊>矮牵牛>月月红>夹竹桃;根据烟熏时间及其浓度的不同,其死亡承受耐受力排序为矮牵牛>翠菊>月月红>夹竹桃。2)通过室外物候观测相机,观测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本部、河滩路和植物园内大叶榆(Ulmus laevi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等主要园林树木的物候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河滩路和植物园大气污染相对较严重、PM10浓度较高,易受大气污染的影响,河滩路和植物园的乔木物候期相比新疆大学校园内较晚。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气污染对物候期的延迟影响。3)不同物候期植被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呈显着性正相关的关系。不同物种的Kalman植被指数数值与各种污染物表现出显着性的关系,其中与PM2.5、PM10、SO2、CO、NO2呈负相关关系,与O3呈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也进一步揭示温度、PM2.5是对树木物候期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此外,研究发现污染物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形态,进而影响其物候期,一般乔木比灌草早开花,而在烟熏实验中发现,污染物也会滞缓花卉生长期,进而会导致花灌草与乔木几乎同时开花,物候期同步的现象。4)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中国植物志记载和前人现场观测等历史数据,通过与本研究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乔木树种发现物候变化与现场观测对比有表现推移现象。通过与气温、大气污染等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气温与植被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污染物与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大气污染物滞缓植物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推移了植物物候期。

何靖[3](2020)在《兰州市20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及净化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和健康福祉的重要因素。园林植物因其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吸热滞尘、减菌降噪、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美化等诸多方面的功能而成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指标。在城市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进行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与合理配置,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兰州市20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大气污染物状况划分3个研究污染区,即安宁区为清洁对照区、七里河区为商交住混合区、西固区为工业区,分别选取龙柏(Sabina chinensis)、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云杉(Picea asperata)等20种木本植物为试验材料,选择叶宽(LL)、叶长(LL)、叶周长(LP)等15个叶功能性状进行实验测定,同时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分布特征、差异趋同以及对不同大气环境的响应研究,为兰州城市绿地系统中基于园林植物生态效益的精细化、数字化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1)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及相关性。20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幅度和变异性都较大,变异系数介于15.69%139.18%之间,性状中LCC、LNC、LPC、SP为低变异性状,LDMC、SS、SOD为中等变异性状,而叶形态性状LW、LL、LP、LA和叶经济性状SLA、SLW以及MDA和Pro为高变异性状。本研究显示,叶形态性状与叶经济性状均存在相关性,但两者与植物的LCC、LNC、LPC无相关性,而LNC与LPC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关系。(2)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叶经济谱分析。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形态性状间差异显着,具体表现为落叶乔木>落叶灌木>常绿乔木。此外,3种生活型植物的LW、LL、LP、LA、SLA、SLW、LDMC在不同污染区均存在显着差异。研究也显示出在同一污染区,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性状间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中,不同污染区的植物其生理性状均存在差异,其中SOD、MDA、SP在3个污染区的差异显着。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生理性状间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叶经济谱分析结果显示,常绿乔木属于“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落叶乔、灌木偏向处于“缓慢投资—收益”资源轴。(3)园林植物的吸收净化效益及适应能力。植物叶片含N量随污染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与大气NO2浓度变化一致,此外,在同一污染区,不同生活型植物间的叶片含N量差异较大;在不同污染区,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其叶片含N量差异也较大。本研究表明,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共12种,即月季、紫叶矮樱、雪松、侧柏、木槿、二球悬铃木、国槐、碧桃、龙柏、小叶黄杨、紫丁香、圆柏;净化能力中等的植物共3种,即金叶女贞、紫叶李、云杉;而玫瑰、大叶黄杨、绦柳、红瑞木、紫叶小檗的净化能力较弱。本研究选定叶经济性状(SLA、SLW、LDMC)和生理性状(SS、MDA、SP、Pro、SOD)来综合评定植物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20种植物的适应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玫瑰、碧桃、圆柏、红瑞木、侧柏、云杉、龙柏、紫叶矮樱、绦柳、月季、紫叶李、紫丁香、金叶女贞、木槿、二球悬铃木、国槐、雪松、小叶黄杨、大叶黄杨、紫叶小檗。

李娟霞,何靖,孙一梅,赵安,田青[4](2020)在《10种园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文中认为为了解植物叶功能性状对大气污染的响应,以兰州市安宁区(轻度污染区)和西固区(重度污染区)10种常见的园林植物圆柏(Sabina chinensis L.)、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Rehd.)、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国槐(Sophorajaponica L.)、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 Levl.)、雪松(Cedrus deodara G.)、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紫叶矮樱(Prunus×cisterna N.E.)、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对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以及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兰州市空气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大气污染浓度的增加,10种绿化植物的比叶面积(SLA)、可溶性糖(SS)以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着下降,表现为安宁区>西固区;叶干物质含量(LDMC)、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Pro)含量显着增大,表现为西固区>安宁区。(2)10种园林绿化植物的叶功能性状间存在相对一致的相关性,SLA与LDMC之间存在极显着负相关性(P<0.01),与Pro、SS及SP含量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LDMC和MDA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与SP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性(P<0.01);MDA含量与SP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性(P<0.01);SS含量与SP含量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性(P<0.01)。(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功能性状受大气污染的影响大小为:Pro>MDA>LDMC>SLA>SS>SP,表明随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加,植物Pro含量受大气环境的影响最大。

兰欣宇[5](2019)在《北京园林绿地40种树木一年生枝和叶片吸收镉、铅、铜能力评价及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重金属污染问题已不容小觑,成为威胁人居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引起人们关注。近年来,利用植物吸收重金属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相关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草本及木本植物幼苗,对实地生长的成年树木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在现有研究中,多以单个样地或单一时间的测量为评价筛选依据。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北京6个不同园林绿地中的40种成年园林树木叶片和一年生枝条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测定,同时选择相应树种一年生幼苗作污染胁迫,研究其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对园林树木吸收重金属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评价体系进行探讨,以期更准确、科学、简便地筛选出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树种,为北京生态建设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园林绿地中40种园林树木中,以树木叶片和一年生枝条总含量看,白扦(Picea meyeri)、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圆柏(Sabina chinensis)对镉(Cd)吸收能力强,含量在0.33~0.58mg/kg之间,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鸡麻(Rhodotypos scandens)、紫荆(Cercischinensis)、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较弱,含量在0.10~0.17 mg/kg之间;白扦、金银木、贴梗海棠、圆柏、雪松(Cedrus deodara)、银杏(Ginkgo biloba)、油松和圆柏对铅(Pb)吸收能力强,含量在15.10~40.64 mg/kg 之间,而杜仲(Eucommia ulmoides)、山茱萸、鸡麻、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紫荆、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和洋白蜡较弱,含量在7.69~9.97mg/kg之间;白扦、金银木、雪松、木槿(Hibiscus syriacus)和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var.amurensis)对铜(Cu)吸收能力强,含量在26.50~35.51 mg/kg之间,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山茱萸、流苏树、锦带(Weigelaflorida)、碧桃(Amygdalus persica var.persicaf.duplex)和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较弱,含量在 17.28~19.18mg/kg之间。(2)40种园林树木叶片和一年生枝条对Cd、Pb和Cu三种重金属综合吸收能力中白扦、金银木、雪松、圆柏、银杏和贴梗海棠较强,枫杨、山茱萸、鸡麻、碧桃和珍珠梅较弱。(3)树木叶片和一年生枝条中重金属含量因树种、重金属种类而异,同种植物中叶片与一年生枝条的重金属吸收能力不同,40种树木叶片吸收Cd含量在0.03~0.14mg/kg之间,吸收Pb含量在3.19~9.04mg/kg之间,吸收Cu含量在7.48~18.69 mg/kg之间;枝条吸收Cd含量在0.06~0.51 mg/kg之间,吸收Pb含量在2.82~36.67 mg/kg之间,吸收Cu含量在6.09~30.85 mg/kg之间,叶片和一年生枝条分别排序与总排序不一致。本研究显示:40种树木仅枝条与叶片的Cd含量有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0(p<0.05),而Pb和Cu不相关。(4)从40种树木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0种植物一年生幼苗进行盆栽,设置与成年土壤重金属相似浓度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成年树木与相应一年生幼苗对于富集3种重金属能力的排序并无十分明显的相关性。(5)10种幼苗在不同重金属浓度处理下,根、茎、叶重金属吸收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器官吸收能力不同,根是重金属的主要吸收器官。叶片Cd含量在0.05~0.89 mg/kg 之间,Pb 含量在 3.37~153.53 mg/kg 之间,Cu 含量在 5.10~77.19 mg/kg之间;枝条Cd含量在0.04~1.11 mg/kg之间,Pb含量在1.49~402.98 mg/kg之间,Cu含量在9.63~383.10 mg/kg之间;根Cd含量在0.22~1.16 mg/kg之间,Pb含量在24.58~423.26 mg/kg之间,Cu含量在32.08~419.84mg/kg之间。不同种幼苗的重金属转运系数存在差异,且转运系数受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影响。10种幼苗中,锦带花、白皮松(Pinus bungeana)和暴马丁香分别对Cd、Pb和Cu的转运能力最强,而珍珠梅、银杏和砂地柏(Sabina vulgaris)分别为最弱。(6)成年树木叶片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与其叶片表面特征的关系与重金属种类有关。叶片气孔密度、气孔长度、粗糙程度均有利于植物吸收Pb,对Cd和Cu没有显示相关。(7)成年树木叶片和一年生枝条重金属含量与叶片叶绿素总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无显着相关性。而10种幼苗在85 mg/kg的Pb浓度处理下,枝条Pb含量和地上部总和Pb含量与CAT酶活性显着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92(P<0.01);400 mg/kg的Cu浓度处理下,枝条Cu含量和地上部总和Cu含量与POD酶活性显着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75(P<0.01);40mg/kg的Cu浓度处理下,枝条Cu含量和总和Cu含量与叶绿素总含量显着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84(P<0.01);且10种幼苗在40 mg/kg的Cu浓度处理下,叶片Cu含量和株高、根长变化量有着显着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69(P<0.01),以及该处理下枝条Cu含量、总和Cu含量和根长变化量呈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77(P<0.01)。这表明通过控制盆栽浓度,利用相关生长生理指标可指征其吸收重金属的能力。本研究以两年不同绿地,生长相同树木为对象,评价了 40种园林绿地成年树木吸收Cd、Pb、Cu三种重金属的能力,筛选出了吸收Cd、Pb、Cu能力较强的树种;并对园林树木吸收重金属能力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得出成年树木叶片气孔密度、长度和表面粗糙程度对叶片吸收Pb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可利用幼苗的相关生长生理指标指征其吸收重金属的能力。

圣倩倩[6](2019)在《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大气二氧化氮(NO2)排放量日益增加,利用植物治理大气污染已成为国际上迅速发展的前沿性研究。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其环境质量对市民的生活影响重大。城市道路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已建成的绿地在消减道路环境空气污染方面,有何实质性的贡献?比如,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道路绿地、不同类型的植物种类、不同类型的植物组合、不同生命周期的植物群落、不同年周期的道路绿地,不同数量的植物配比,等等,对降低道路环境污染有何差异?植物在道路绿地中发挥降低污染这个重要的生态功能的机理又是什么?这些以实践提问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是本研究立意的本质之所在。本研究在分析近6年(2013年1月到2018年7月)南京市城区道路NO2等污染物的基础上,对污染物浓度排序前列的4条道路(中山北路、仙林大道、诚信大道和江北大道),进行实地监测,分析NO2、氮氧化物(NOx)和NO2/NOx的周变化与日变化,得出NO2是道路交通主要污染物的结论。利用无人机采集道路绿化相关数据,探讨4条道路绿地的群落组成、植物三维绿量与NO2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在课题组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与实践,选取江苏省园林绿化常用的和潜在推广的38种园林植物,采用实验室人工熏气的方法,研究园林植物对NO2的伤害症状及伤害指数,分别筛选出伤害指数较小的木本植物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和中等的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并以此作为典型植物,以高浓度NO2为胁迫条件,设计了不同时间段处理的人工熏气试验;研究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为NO2污染区及潜在污染区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科学培养与推广观赏鹅耳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实地调研,研究了南京市近6年大气NO2等污染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京市近6年4条道路污染物浓度月均值变化分析基础上,发现NO2污染物每年9月份到翌年1月份呈现上升趋势,翌年1月份NO2污染物浓度最高,从2月份到8月份NO2污染物呈现下降趋势,8月份NO2污染物浓度最低,道路NO2浓度季节性变化特征与植物的年周期有一定的吻合度。4条道路与南京市气象中心公布的对应时段NO2浓度周变化基本一致,说明实地监测的方法与技术比较标准,监测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NO2与NOx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NO2浓度的增加,NOx的浓度也增加。4条道路NO2和NOx污染物浓度高低排序依次为,仙林大道>诚信大道>江北大道>中山北路。4条道路的NO2/NOx周均值为75.25%,NO2在所有的NOx中比例最高。道路环境中机动车辆产生并排放的尾气主要为NOx,NO2视为道路环境主要污染物。2、从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三维绿量视角,评价南京市城区NO2污染物浓度排名前列的4条道路空气污染状况,探究道路绿地植物对NO2污染物的消减能力。研究表明:部分道路NO2污染物浓度随着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升高呈现降低趋势。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大小排序依次为,中山北路>仙林大道>诚信大道>江北大道。其中,中山北路道路绿地植物的三维绿量最大,NO2污染物浓度最低。3、以城市道路绿化实际应用为依据,对江苏省境内常用的道路绿化植物进行了梳理、整理和比较,筛选出江苏省园林绿化常用的和潜在推广的38种园林植物。设计了实验室高浓度短时间的人工熏气试验,熏气浓度为12.0mg/m3,熏气时间为72h,研究了38种园林植物对NO2胁迫的伤害症状和伤害指数。结果表明,乔木中欧洲鹅耳枥伤害指数最小,为13.53%;灌木中夏蜡梅伤害指数最小,为8.53%;草本中金边菖蒲伤害指数最小,为1.47%。4、选取伤害指数排序最小和中等的木本观赏植物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作为典型植物,研究二者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试验设计了高浓度短时间的人工熏气试验,熏气浓度为12.0mg/m3,熏气时间分别为胁迫零点(0h)、1h、6h、12h、24h、48h、72h,熏气后于室温条件下进行30d的自我恢复,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测定两种鹅耳枥幼苗叶膜脂过氧化、抗氧化系统和光合作用及N素代谢酶活性等,结果表明:(1)形态和生理变化:NO2胁迫后,形态变化显示,处理72h后,欧洲鹅耳枥一半以上叶片变黄,而普陀鹅耳枥全叶片发黄枯萎脱落;欧洲鹅耳枥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数据显示其出现的伤害反应迟,普陀鹅耳枥出现的伤害反应早;欧洲鹅耳枥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值高于普陀鹅耳枥;欧洲鹅耳枥比普陀鹅耳枥产生的膜脂过氧化反应更加稳定。说明欧洲鹅耳枥对NO2胁迫耐受性更强。而高浓度NO2胁迫对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造成的伤害是可逆的,是可以通过自身代谢恢复到原有生长水平的。(2)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指数变化:NO2胁迫后,欧洲鹅耳枥的叶绿素含量呈现稳定持续性下降,引起光合作用下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光响应曲线变化,随着NO2胁迫时间的延长,48h NO2胁迫后普陀鹅耳枥的叶片发黄,叶绿素含量降低,其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呈现负值,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而欧洲鹅耳枥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变化更规律,适应性更强。另一方面是光合日变化,其中欧洲鹅耳枥的双峰型变化更规律,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表明欧洲鹅耳枥在较宽泛的光照强度下能够正常生长。欧洲鹅耳枥与普陀鹅耳枥1h的NO2处理组最大PSⅡ光能转换效率(Fv/Fm)值增加,在处理的6h,仅欧洲鹅耳枥的Fv/Fm值增加,PSII活性增强,用于光合电子传递的能量增多,说明欧洲鹅耳枥能够在NO2胁迫下有序适应外界不良环境,耐受性更强。(3)N素代谢酶活性变化:短时间高浓度NO2胁迫下,欧洲鹅耳枥幼苗叶片N素含量显着提高,N素升高值高于普陀鹅耳枥。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硝酸还原酶(NR)活力与硝态氮(NO3-N)供应量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于普陀鹅耳枥,推测认为欧洲鹅耳枥对NO2胁迫能够产生稳定的应急反应,NR活力增强,提高NO3-N含量,有机体内转化为氨态氮,再合成蛋白质,完成N同化过程,适应性更强,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综上所述,与普陀鹅耳枥相比,欧洲鹅耳枥对短时间高浓度NO2胁迫的耐受性更强。同时,这种NO2胁迫对植物产生的伤害作用,在停止NO2胁迫后于室温下可自我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本研究弄清了观赏植物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2胁迫的耐受机理,进一步完善了江苏省常见的道路绿化抗性园林植物名录,验证了城市道路绿地对交通污染消减的理论,为科学选择、应用园林植物,优化城市建成区道路植物配置和道路环境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试验和实践依据。城市道路绿地降低污染的生态功能发挥效率,影响因素很多,应对其植物群落的构成、方位等进行综合考量,也是本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庄玉婷[7](2019)在《土壤铅镉污染对几种园林木本植物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文中指出城市绿地土壤重金属Pb、Cd污染多发,应用低成本、高生物量、高重金属累积量、不进入食物链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园林木本植物修复城市绿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本研究以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铁冬青(Ilex rotunda)、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和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5种园林木本植物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不同浓度梯度Pb、Cd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对植物生长、养分吸收、重金属积累及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为城市绿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小叶榕、台湾相思和海南红豆仍能生长,表现出一定的Pb、Cd耐性。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实验中,植物株高、地径、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等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抑制程度与植物特性、品种、重金属种类和含量以及污染时间有关。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实验中,小叶榕的地下部生物量均大于地上部分,大叶桃花心木、铁冬青、台湾相思和海南红豆的地上部生物量均大于地下部。(2)单一Pb、Cd污染抑制台湾相思对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复合污染抑制小叶榕、台湾相思和海南红豆对氮、钾养分的累积。Pb、Cd污染条件下,小叶榕累积和贮存于地下部的磷、钾养分大于地上部,大叶桃花心木、铁冬青、台湾相思和海南红豆累积和贮存于地上部的氮、磷、钾养分高于地下部。(3)供试植物各器官及全株Pb、Cd含量和累积量均随土壤Pb、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植物对Pb的吸收和累积大于对Cd的吸收和累积。单一Pb、Cd污染试验中供试植物的Pb、Cd含量均表现为根>茎>叶。复合污染条件下台湾相思Pb、Cd累积量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转移系数表现为Pb>Cd;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其余植物的Pb、Cd累积量均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转移系数均表现为Cd>Pb。根部是富集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器官。植物对Cd的富集作用大于Pb。(4)5种供试植物均远未达到Pb、Cd超富集植物的标准。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一Pb污染土壤中综合适应性最好的植物是小叶榕,单一Cd污染土壤中综合适应性最好的植物是铁冬青,复合Pb、Cd污染土壤中综合适应性最好的植物是小叶榕,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中综合适应性最差的植物均为台湾相思。

李果[8](2019)在《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杭州市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常见园林植物香樟、珊瑚树、广玉兰、枇杷、垂柳、日本晚樱、红叶石楠、洒金桃叶珊瑚、山茶、蜡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叶片进行采样,测定滞尘前后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单叶滞尘量及叶片相对含水量、比叶重(LMA)、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Chl)等生理指标含量变化,利用隶属函数法得出植物抗性排名,最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结合植物滞尘量及抗性,选出综合滞尘能力最强的植物。试验得到以下主要结果:综合不同生长型植物全年吸附的颗粒物总和,常绿乔木对颗粒物的吸附能力最强,落叶乔木对颗粒物的吸附能力最弱。不同植物全年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量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同一植物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吸附量也存在显着差异。10种植物全年对于TSP的吸附量排序为:广玉兰>枇杷>香樟>珊瑚树>红叶石楠>洒金桃叶珊瑚>山茶>蜡梅>日本晚樱>垂柳,对于PM10的吸附量排序为:香樟>珊瑚树>红叶石楠>垂柳>枇杷>广玉兰>洒金桃叶珊瑚>山茶>蜡梅>日本晚樱,对于PM2.5的吸附量排序为:香樟>红叶石楠>广玉兰>珊瑚树>垂柳>洒金桃叶珊瑚>山茶>枇杷>蜡梅>日本晚樱。滞尘后植物体内生理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叶片的比叶重、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均有所上升,而叶绿素含量及相对含水量会下降。分析春夏秋三季10种植物的综合滞尘能力,广玉兰、枇杷的滞尘能力受季节变更影响较小,在三季中的滞尘能力均较强,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合在园林建设中广泛种植。红叶石楠与珊瑚树滞尘量相对较大,但抗性较弱,可以考虑作为大气尘污染的检测树种,垂柳滞尘量较低,但抗性与园林观赏特性较强,可适当种植作为景观树种。

圣倩倩,祝遵凌,王丽萍,山金风[9](2017)在《NO2胁迫对园林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重点综述NO2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的影响以及伤害机理的研究;简要综述近年来NO2胁迫对植物生长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对目前已筛选出的抗NO2胁迫的树种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污染区园林绿化品种的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陈伟光,黄芳芳,温小莹,张卫强,黄钰辉,甘先华[10](2017)在《大气SO2和NO2污染及植物的抗性和净化能力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SO2和NO2为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城市森林对SO2和NO2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利用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我国SO2和NO2气体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过程及其损伤机理,并从植物抗性和吸附净化能力两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树种与SO2和NO2气体污染的关系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今后研究可能发展方向,如SO2、NO2与悬浮颗粒物等复合污染对城市树种生长的影响、树种抗性和吸附能力综合研究等。

二、大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微气候环境下9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叶营养形态与环境污染的研究
        1.2.2 植物叶生理与环境污染的研究
        1.2.3 植物叶解剖结构与环境污染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与创新点
        1.5.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2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点选择
        2.2.2 供试植物
        2.2.3 采样时间及方法
    2.3 植物叶功能指标测定
        2.3.1 叶营养形态性状测定
        2.3.2 叶生理性状测定
        2.3.3 叶解剖结构指标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叶营养形态特性
    3.1 不同研究区大气污染浓度变化情况
    3.2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营养形态性状的影响
        3.2.1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面积的影响
        3.2.2 大气污染对植物比叶面积的影响
        3.2.3 大气污染对植物比叶重的影响
        3.2.4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3.2.5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全碳含量的影响
        3.2.6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全氮含量的影响
        3.2.7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全磷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营养形态性状分析
    3.4 植物叶营养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3.5 大气污染与植物叶营养形态间的关系
    3.6 植物叶营养形态对大气污染胁迫的抗性评价
    3.7 讨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叶生理特性
    4.1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生理性状的影响
        4.1.1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1.2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1.3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1.4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1.5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6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1.7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2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生理性状的分析
    4.3 植物叶生理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4.4 大气污染与植物叶生理间的关系
    4.5 植物叶生理对大气污染胁迫的抗性评价
    4.6 结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叶解剖结构特征
    5.1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解剖结构的影响
    5.2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解剖结构性状的分析
    5.3 植物叶解剖结构间的相关关系
    5.4 大气污染与植物叶解剖结构间的关系
    5.5 植物叶解剖结构对大气污染胁迫的抗性评价
    5.6 结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大气污染物对乌鲁木齐市园林植物物候的影响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物候学研究进展
        1.2.2 园林植物阻滞吸附大气颗粒物能力研究
        1.2.3 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
        1.2.4 园林植物调控空气颗粒物能力的研究
        1.2.5 城市污染物与植物物候间的关系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行政区域划分
    2.3 社会经济条件
    2.4 生态环境现状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室内烟熏实验
        3.1.1 室内植物的选择
        3.1.2 实验器材
        3.1.3 室内试验设计
    3.2 野外物候观测
        3.2.1 野外物候观测实验设计
        3.2.2 物候观测点植物状况
        3.2.3 植物物候数据处理
第四章 室内烟熏模拟实验
    4.1 花卉植物物候特征
    4.2 污染物对植物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
    4.3 污染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五章 大气污染对植物物候的影响
    5.1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情况分析
    5.2 野外观测植物物候期特征
    5.3 植被指数与物候期的关系
    5.4 植被指数与气温及污染物的关系
    5.5 污染物对植物物候期推移的影响
    5.6 本章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兰州市20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及净化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项目来源及经费来源
    1.2 叶功能性状
    1.3 大气污染物与植物的关系
        1.3.1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
        1.3.2 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污染区的划分
        2.2.2 供试树种确定
        2.2.3 采样时间及采样部位
    2.3 采样测定
        2.3.1 采样情况
        2.3.2 实验仪器
        2.3.3 各性状测定方法
        2.3.3.1 叶宽、叶长、叶周长、叶面积
        2.3.3.2 比叶面积、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
        2.3.3.3 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
        2.3.3.4 叶片碳、氮、磷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20种园林植物叶性状分析
    3.1 结果与分析
        3.1.1 20种兰州市常见园林植物基本概况
        3.1.2 植物叶性状变异特征
        3.1.3 植物叶性状间的关联与耦合
    3.2 讨论
        3.2.1 叶性状变异特征
        3.2.2 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性状分析
    4.1 结果与分析
        4.1.1 乔、灌植物叶形态性状分析
        4.1.2 乔、灌植物叶经济性状分析
        4.1.3 乔、灌植物叶性状在不同污染区的变化特征
    4.2 讨论
        4.2.1 大气污染对植物叶性状的影响
        4.2.2 植物叶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叶经济谱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5.1 结果与分析
        5.1.1 植物生理性状变异特征
        5.1.2 不同污染区的植物生理生化特征
        5.1.3 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生理生化特征
    5.2 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效应
    6.1 采样期间研究区的污染状况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大气污染区20种常用乔木对N的吸收净化效益比较
        6.2.2 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净化效益比较
        6.2.3 综合评价植物修复大气污染的能力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建议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10种园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点的选择
    1.2 实验材料
    1.3 样品采集
    1.4 园林植物叶片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气污染浓度
    2.2 不同研究区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响应
        2.2.1 不同研究区各绿化树种的比叶面积
        2.2.2 不同研究区各绿化树种的叶干物质含量
        2.2.3 不同研究区各绿化树种的丙二醛含量
        2.2.4 不同研究区各绿化树种的脯氨酸含量
        2.2.5 不同研究区各绿化树种的可溶性糖含量
        2.2.6 不同研究区各绿化树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2.3 植物叶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2.4 大气污染物与植物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5)北京园林绿地40种树木一年生枝和叶片吸收镉、铅、铜能力评价及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北京地区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1.2 园林树木吸收重金属的研究现状
        1.2.1 吸收Cd、Pb、Cu重金属的园林树种筛选研究
        1.2.2 重金属在树木体内的转运和迁移
    1.3 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1.3.1 植物生长发育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1.3.2 植物生理代谢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成年园林树木吸收重金属镉、铅、铜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园林树木生长样地选择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成年园林树木中镉、铅、铜重金属含量变化
        2.2.2 园林树木吸收重金属综合能力比较
    2.3 小结
    2.4 讨论
3. 木本幼苗对重金属镉、铅、铜处理的响应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树木幼苗对镉、铅、铜三种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
        3.3.2 镉、铅、铜三种重金属对10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3.3.3 镉、铅、铜重金属对10种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3.4 树木幼苗幼苗对镉、铅、铜三种重金属抗性的综合评价
    3.4 小结
    3.5 讨论
4. 园林树木吸收重金属能力评价方法的探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片特征对园林树木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4.2.2 园林树木重金属含量与生理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4.2.3 幼苗树木重金属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性
        4.2.4 重金属处理下幼苗抗性与其吸收重金属能力的关系
        4.2.5 基于幼苗对成年树吸收重金属能力的预测
        4.2.6 园林树木叶片和枝条中重金属含量的对比
    4.3 小结
    4.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大气中二氧化氮(NO_2)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1.1.1 污染源
        1.1.2 污染现状
        1.1.3 NO_2对人体的危害
    1.2 城市NO_2污染物变化规律
    1.3 园林植物净化NO_2污染能力与研究方法
        1.3.1 园林植物净化NO_2污染能力
        1.3.2 研究方法
    1.4 园林植物三维绿量的研究与实践
    1.5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耐受能力
        1.5.1 对植物氮素(N)积累的影响
        1.5.2 对植物叶片气孔的影响
        1.5.3 对植物硝酸还原酶(NR)活力的影响
        1.5.4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恢复
    1.6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耐受机理
        1.6.1 伤害症状
        1.6.2 对植物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
        1.6.3 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6.4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7 观赏鹅耳枥园林应用及对NO_2胁迫响应的研究
    1.8 研究意义
        1.8.1 研究意义
        1.8.2 研究目标
        1.8.3 研究内容
        1.8.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京市道路交通环境NO_2等污染物的特征与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NO_2等道路污染物实地监测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南京市近6年NO_2污染物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2.2.2 南京市主要气象要素和日均车流量特征与NO_2浓度相关性分析
        2.2.3 南京市4条道路NO_2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2.2.4 南京市4条道路NO_x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2.2.5 南京市4条道路NO_2/NO_x周变化
    2.3 总结与讨论
        2.3.1 南京市近6年4条道路NO_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
        2.3.2 南京市各气象要素和车流量与NO_2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2.3.3 南京市4条道路NO_2等污染物浓度的周变化与日变化
        2.3.4 NO_2是道路交通环境的主要污染物
第三章 道路绿地植物绿量对NO_2污染物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无人机影像数据获取与处理
        3.1.3 调查统计方法
        3.1.4 植物三维绿量的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组成
        3.2.2 树木径阶结构比较
        3.2.3 树高结构比较
        3.2.4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三维绿量
        3.2.5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与NO_2浓度的关系
    3.3 总结与讨论
        3.3.1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组成分析
        3.3.2 南京市道路绿地植物绿量与NO_2浓度的关系
        3.3.3 不同植物生命周期对NO_2污染的消减能力
第四章 38种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装置设计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症状
        4.2.2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
    4.3 总结与讨论
        4.3.1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症状分析
        4.3.2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4.3.3 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后恢复能力分析
第五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生理响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装置设计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测定方法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形态变化
        5.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POD活性变化
        5.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5.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MDA含量变化
    5.3 总结与讨论
        5.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片伤害症状差异性
        5.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性
        5.3.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渗透调节能力的差异性
        5.3.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膜脂过氧化的差异性
第六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作用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装置设计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方法
        6.1.4 测定方法
        6.1.5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色素含量变化
        6.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响应曲线变化
        6.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日变化
        6.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特性指标
        6.2.5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绿素荧光指数
    6.3 总结与讨论
        6.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色素变化
        6.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响应曲线变化
        6.3.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日变化
        6.3.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光合特性指标变化
        6.3.5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叶绿素荧光指数变化
第七章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N素代谢酶活性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装置设计
        7.1.2 试验材料
        7.1.3 试验方法
        7.1.4 测定方法
        7.1.5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含量变化
        7.2.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O3-N含量变化
        7.2.3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R活力变化
        7.2.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代谢酶活力线性模型
    7.3 总结与讨论
        7.3.1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含量变化
        7.3.2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N素代谢酶活性变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南京市道路交通环境大气NO_2等污染物特征与评价
        8.1.2 道路绿地植物绿量对大气NO_2污染物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
        8.1.3 38种园林植物对NO_2胁迫的伤害指数分析
        8.1.4 欧洲鹅耳枥和普陀鹅耳枥对NO_2胁迫的耐受机理
    8.2 创新点
    8.3 展望
附录1 南京市主要气象要素、日均车流量与NO_2浓度日均值(2018年9月下旬)
附录2 无人机大疆DJI精灵4 Pro技术参数
附录3 23种树种的“冠径-冠高”方程
附录4 8种树种的近似“冠径-冠高”方程
附录5 不同树冠形态的树冠体积公式表
附录6 仙林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附录7 诚信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附录8 江北大道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附录9 中山北路监测段植物种类及其相对多度
附录10 38种植物名称及分类特征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奖励
参考文献

(7)土壤铅镉污染对几种园林木本植物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1.2.1 物理修复技术
        1.2.2 化学修复技术
        1.2.3 生物修复技术
    1.3 铅镉对植物的影响
        1.3.1 铅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铅镉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1.3.3 铅镉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1.4 园林木本植物对铅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1.4.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2 铅镉在园林植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土壤
        2.1.2 供试植物
    2.2 试验设计
        2.2.1 铅镉单一污染试验
        2.2.2 铅镉复合污染试验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采样方法
        2.3.2 土壤样品分析
        2.3.3 植物样品分析
    2.4 综合指标计算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铅污染对大叶桃花心木等5种植物的影响
        3.1.1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1.2 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3.1.3 铅在植物体内的累积与分布
        3.1.4 五种植物对铅的去除作用
        3.1.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植物修复铅污染能力综合评价
        3.1.6 小结
    3.2 镉污染对大叶桃花心木等5种植物的影响
        3.2.1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2.2 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3.2.3 镉在植物体内的累积与分布
        3.2.4 五种植物对镉的去除作用
        3.2.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植物修复镉污染能力综合评价
        3.2.6 小结
    3.3 铅镉复合污染对小叶榕等3种植物的影响
        3.3.1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3.2 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3.3.3 铅镉在植物体内的累积与分布
        3.3.4 三种植物对铅镉的去除作用
        3.3.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植物修复铅镉复合污染能力综合评价
        3.3.6 小结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土壤铅镉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1.2 铅镉污染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4.1.3 植物对铅镉的吸收累积作用
        4.1.4 植物的铅镉转移和富集系数
        4.1.5 植物修复铅镉污染的效果分析和评价
        4.1.6 展望与建议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1.2.1.1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组成
        1.2.1.2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1.2.2 植物对颗粒物的吸附能力研究进展
        1.2.2.1 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研究
        1.2.2.2 不同种植物吸附颗粒物的差异研究
        1.2.2.3 植物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差异研究
        1.2.2.4 植物吸附颗粒物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1.2.3 滞尘对植物的生理影响
        1.2.4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2.4.1 存在问题
        1.2.4.2 发展趋势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技术路线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采样地点
        3.1.3 试验器材与药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采集
        3.2.2 滞尘量测定
        3.2.3 生理指标测定
        3.2.3.1 叶片比叶重测定
        3.2.3.2 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
        3.2.3.3 叶片丙二醛含量测定
        3.2.3.4 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
        3.2.3.5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3.2.4 综合评价
    3.3 数据处理
4 植物叶片表面滞尘量比较分析
    4.1 不同生长型植物滞尘量季节变化
        4.1.1 不同生长型植物吸附TSP季节变化
        4.1.2 不同生长型植物吸附PM10季节变化
        4.1.3 不同生长型植物吸附PM2.5季节变化
    4.2 不同植物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分析
        4.2.1 不同植物生长季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分析
        4.2.2 不同植物不同季节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分析
        4.2.2.1 不同植物春季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分析
        4.2.2.2 不同植物夏季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分析
        4.2.2.3 不同植物秋季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分析
    4.3 小结
5 不同季节植物滞尘能力比较分析
    5.1 春季不同植物滞尘能力比较分析
        5.1.1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
        5.1.2 单叶滞尘量
        5.1.3 滞尘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5.1.3.1 滞尘对植物叶片比叶重的影响
        5.1.3.2 滞尘对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5.1.3.3 滞尘对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5.1.3.4 滞尘对植物叶片丙二醛的影响
        5.1.3.5 滞尘对植物叶片脯氨酸影响
        5.1.4 植物抗性综合评定
        5.1.5 植物综合滞尘能力分析
    5.2 夏季不同植物滞尘能力比较分析
        5.2.1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
        5.2.2 单叶滞尘量
        5.2.3 滞尘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5.2.3.1 滞尘对植物叶片比叶重的影响
        5.2.3.2 滞尘对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5.2.3.3 滞尘对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5.2.3.4 滞尘对植物叶片丙二醛的影响
        5.2.3.5 滞尘对植物叶片脯氨酸影响
        5.2.4 植物抗性综合评定
        5.2.5 植物综合滞尘能力分析
    5.3 秋季不同植物滞尘能力比较分析
        5.3.1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
        5.3.2 单叶滞尘量
        5.3.3 滞尘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5.3.3.1 滞尘对植物叶片比叶重的影响
        5.3.3.2 滞尘对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5.3.3.3 滞尘对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5.3.3.4 滞尘对植物叶片丙二醛的影响
        5.3.3.5 滞尘对植物叶片脯氨酸影响
        5.3.4 植物抗性综合评定
        5.3.5 植物综合滞尘能力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NO2胁迫对园林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O2对植物叶片气孔的影响
2 NO2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响应
    2.1 NO2对植物叶绿素的影响
    2.2 NO2对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2.2.1 NO2对植物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2.2.2 NO2对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2.3 NO2对植物叶片脯氨酸的影响
    2.4 NO2对植物氮元素积累的影响
    2.5 NO2对超氧自由基的影响
3 NO2对植物生长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3.1 同位素法研究NO2对植物的影响
    3.2 基因组学法和蛋白质组学研究NO2对植物的影响
4 植物净化NO2能力的研究及抗NO2胁迫树种的筛选
5 总结与展望

(10)大气SO2和NO2污染及植物的抗性和净化能力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NO2和SO2污染现状及危害
2 SO2和NO2进入植物体的过程及损伤机理
3 植物对污染气体SO2和NO2的抗性研究
    3.1 SO2和NO2污染对植物表观生长的影响
    3.2 SO2和NO2污染对细胞膜的影响
    3.3 SO2和NO2污染对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3.4 SO2和NO2污染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5 SO2和NO2污染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4 植物对污染气体的吸附净化能力研究
5 研究展望

四、大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微气候环境下9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的比较研究[D]. 李娟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2]大气污染物对乌鲁木齐市园林植物物候的影响初探[D]. 麦尔哈巴·杰力力. 新疆大学, 2020(07)
  • [3]兰州市20种园林植物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及净化效应[D]. 何靖.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4]10种园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J]. 李娟霞,何靖,孙一梅,赵安,田青.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6)
  • [5]北京园林绿地40种树木一年生枝和叶片吸收镉、铅、铜能力评价及筛选[D]. 兰欣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园林植物对大气NO2消减能力的实践评价与耐受机理试验研究[D]. 圣倩倩. 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7]土壤铅镉污染对几种园林木本植物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D]. 庄玉婷.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8]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分析[D]. 李果.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9]NO2胁迫对园林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圣倩倩,祝遵凌,王丽萍,山金风. 西部林业科学, 2017(05)
  • [10]大气SO2和NO2污染及植物的抗性和净化能力研究进展[J]. 陈伟光,黄芳芳,温小莹,张卫强,黄钰辉,甘先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04)

标签:;  ;  ;  ;  ;  

空气污染对35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