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验证

饮用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验证

一、生活饮用水粪性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的验证(论文文献综述)

黎志轩,赵倩宁,孔义军,张长立,湛社霞[1](2021)在《滤膜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滤膜法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结果的不确定度及评定方法。方法实验依据美国《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滤膜法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微生物的生长呈几何级数变化的原理,评定了几何级数和非几何级数变化的分量,并合成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按照模型确定了3个几何级数的分量和5个非几何级数的分量,几何级数分量对不确定度结果影响较大,占总贡献的83%~87%;非几何级数分量的贡献在13%~17%。在检测中,应着重控制样品重复性、再现性、接种时间等关键步骤,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本方法合理可靠,不确定度分量覆盖检测的各个环节,便于进行评定;建立的模型可推广应用于水中其他微生物参数的不确定度评定。

李昊天[2](2021)在《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活饮用水水质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饮用水水质水质地区和城乡差异在世界范围和我国均长期存在。优化饮用水水质评价方法,客观科学评价饮用水水质状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饮水安全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具有可定性定量分析水质、稳定性强、利于不同维度的水质比较,并可按照设定的规则筛选出重点关注污染物等优点。研究目的:1.构建重庆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数,分析重庆市2013-2019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数的变化趋势及水质特征,掌握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特征和时空变化趋势。2.研究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与供水类型、水期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相关性,提出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研究内容和方法:1.收集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样监测数据及重庆市社会、经济等发展指标数据。2.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建立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质分级评价准则。按照历年水质特征选择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水质指标,并根据分类指标的卫生学意义和健康效应采用不同的分指数评价方法。3.使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并计算水质指数及水质评价分级。采用SPSS 22.0对水样监测数据和计算得到的水质指数和水质优良率进行描述性分析、多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0.05。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区域地图绘制,采用GeoDa 1.16软件对农村饮用水优良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及设置空间权重矩阵;采用R软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2013-2019年,共纳入分析农村饮用水水样29077份,WQI均值为0.54±0.56。其中优良水样数25798份,水质总优良率为88.72%;研究年限内,WQI呈下降趋势,水质优良率呈上升趋势。2.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不合格指标主要为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其中总大肠菌群在60%左右,菌落总数、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合格率较低。2013年氨氮合格率较低(77.73%),但随后合格率逐渐提高。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合格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浑浊度、耗氧量合格率枯水期低于丰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分指数降低,污染指标分指数明显降低,微生物指标分指数略有降低,各分指数年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WQI枯水期低于丰水期,出厂水低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低于小型供水工程。水质优良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出厂水高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高于小型供水工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为空间正相关。2013-2017年,全局莫兰指数由0.7251下降到0.4943;2017-2019年,全局莫兰指数由0.4943上升到0.5353。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存在区域聚集的特征。东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存在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的高高聚集现象,2013-2017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2017年后显着缩小。低低聚集区的范围自2015年起缩小,东南部和西部明显减少,但东北部仍未有显着变化。6.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水质优良率正相关。城镇化率增加1%,水质优良率增加0.42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水质优良率增加0.0003%。人均GDP和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与水质优良率负相关,人均GDP增加1元,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减少0.0005%;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增加1%,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减少4.5121%。研究结论:1.基于内梅罗指数法和最差因子判别法构建的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能较好的反应当地水质变化和水质特征。2.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呈总体改善趋势,主要不合格指标为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3.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枯水期优于丰水期,出厂水优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优于小型供水工程。4.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空间正相关,各区域水质状况改善的趋势一致。2013-2017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空间聚集增速逐年下降,提示在各地区在此阶段的饮用水水质改善受地区固有特征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饮水安全相关投资力度等。2017-2019年,水质优良率空间聚集性呈增加趋势,提示此阶段区域固有特征的影响加大。各区域仍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如东北部的低低聚集区域在研究年限内未有显着变化。5.水样类型、水期类型、供水规模、水处理方式是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的主要技术影响因素,城镇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是水质优良率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城乡发展差异可能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状况的因素之一。

刘子奇[3](2021)在《华北某区农村供水水质评估、供水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可靠的饮用水与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华北某区农村饮用水水质评价与供水工程建设,对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华北某区农村供水工程进行调研,对比了饮用水水质评价方法,得出亟需处理的污染指标;分析了该地区饮水安全、供水管理以及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供水安全、供水管理和供水服务三个角度论述了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建议。在饮用水水质的评价中,国标法和综合水质指数(WQI)均是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为评价依据,分别定性和定量反映供水水质的评价方法。健康风险评估把污染物负荷与人类健康联系起来,是评估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的水质评价方法。通过上述3种方法对华北某区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估,可从不同维度评估供水水质情况,并对水质评估方法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国标法和WQI评估结果显示水样合格率分别为51.4%和89.2%,对比国标法,WQI在解释地域饮用水的风险值大小以及判断该地水质是否适合饮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比前两种方法,健康风险评估不受国标限值影响,能够指出了限值之下指标的潜在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As和六价铬为主要污染物,其中Cr6+浓度低于标准限值,二者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超过10-6。污染物对儿童的非致癌和致癌总风险分别是成人的10倍和2倍。WQI与健康风险评估两者共同运用于饮用水水质评估,既涵盖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重要指标,又对有较大危害的非致癌和致癌指标进行了饮用水摄入的暴露评价,可定量、全面以及客观的展示水质优劣,明确了该地区饮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数、As和Cr6+。在农村供水运行与维护方面,主要问题有:供水站有6%缺少水源保护措施,14%站区环境较差,存在饮用水安全隐患;8%的供水站供水配套设施未能及时运维检修,导致部分水质不合格;供水工程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一般,缺少专业管理人员,未按要求公示的供水站高达85%;生产安全巡查监管力度弱,约10%的供水站巡查记录和档案保存不完整;入户计量表安装率仅为30%,水费收缴困难。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村民饮用水安全保护意识欠缺,相关部门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另一方面为供水工程管理模式和供水服务落后。基于农村供水水质、运行和维护的调研与分析,对农村供水工程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如下:(1)在供水安全方面,应提高村民饮用水安全保护意识,政府及相关部门起统筹管理作用,形成“政府指导为主、监管为主,群众参与、监督为辅”的供水安全管理模式,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及供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增加纳滤膜处理设备等供水配套设施,改善重金属超标水质,保障供水安全。(2)在供水管理方面,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应推行企业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千吨万人以下供水工程应以小型工程委托管理模式为原型,委托专业机构辅助管理。定期开展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组织职能考核和交流活动。加强供水站消防管理和水质监测,构建卫生监督体系,进行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实现动态管理。(3)在供水服务方面,明确供水服务过程的角色和功能分配,实现供水工程硬件交付向服务交付转变。提高村民的水费收缴意识,优化计量设施,利用现代化手段缴费,落实水价补贴和运行管护费用等保障机制。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构建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控制管理系统,促进水务数据融合与共享,打造农村智慧水务服务体系。

于洋洋[4](2020)在《伊通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微生物耐药性及生物毒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抗生素在人与动物的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领域被广泛使用,抗生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各种环境介质,同时产生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污染,对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松花江二级支流伊通河为研究区域,设置8个采样断面,开展不同水文期(2016年8月、11月和2017年5月)水中磺胺嘧啶(SD)、磺胺甲嘧啶(SM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恶唑(SMZ)、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X)、盐酸四环素(TCH)、土霉素(OTC)和甲氧苄啶(TMP)共9种抗生素的含量检测,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特征;研究了长春市三家污水处理厂不同时期(5月、8月和10月)进出水中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对伊通河水体和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了流域典型抗生素的微生物耐药性、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的生物(淡水发光菌)毒性作用,为伊通河流域抗生素污染的综合评价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为了研究污水处理厂排水对受纳河流可能造成的影响,测定了长春市三家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的9种抗生素残留。结果显示,三家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共检测出7种抗生素,总检出率为23.46%;检出率由高至低的排序为:TMP(55.56%)﹥OFX(44.44%)﹥CIP=SD(33.33%)﹥SMZ(22.22%)﹥OTC=TCH(11.11%),其中TMP浓度最高(1.269μg/L)。出水口共检测出8种抗生素,总检出率为16.05%;检出率由高至低的排序为:TMP=CIP(33.33%)﹥SMD(22.22%)﹥OFX=SD=SMZ=OTC=TCH(11.11%),浓度最高的是SD(1.612μg/L)。三家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抗生素的三个月份总检出率的排序依次为:8月(25.92%)﹥5月(18.52%)﹥10月(3.70%)。风险商值法(RQs)的评价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对水生态具有高风险潜在危害的抗生素为CIP、OFX、SMZ,中等风险的为OTC、TCH和SD。(2)对伊通河8个断面三个不同水文期水体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结果显示:伊通河水体中9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nd-1.361μg/L。氟喹诺酮类的检出率和浓度分别为54.16%和0.221μg/L,其中OFX的检出率和浓度最高,分别为62.50%和1.361μg/L。磺胺类检出率和浓度分别为22.92%和0.054μg/L,其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是SMD(1.083μg/L),检出率最高的是SD(37.5%)。TMP的检出率为33.33%,最高检出浓度为0.393μg/L。四环素类中的OTC检出率为4.16%,检出浓度为0.024μg/L。从时间上看,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的抗生素检出率和浓度均高于平水期(5月),三个水文期的抗生素总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枯水期(12.04%)﹥丰水期(8.79%)﹥平水期(4.17%),其中枯水期的OFX总检出率为100%。从空间上看,8个采样断面中,接近城镇区的断面水体中抗生素浓度偏高。利用风险商值法(RQs)对伊通河8个断面不同时期水体各种抗生素残留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伊通河水体中对水生态具有高风险潜在危害的抗生素为CIP、OFX、SMZ,中等风险的为SD。(3)建立了改进的固定底物酶底物法(DST-酶底物法),测定了伊通河水体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伊通河水体中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总大肠菌群数明显高于平水期(5月);SOX、TCH和TMP对伊通河水体中总大肠菌群的抑制率随水文期变化不明显,而CIP、OFX和ENR对多数断面水中总大肠菌群抑制率随水文期变化明显,丰水期和枯水期为18.6-54.7%,平水期最高抑制率为89.5%;丰水期和枯水期氟喹诺酮类污染较重的断面在平水期水体中总大肠菌群仍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水文期差异,其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丰水期水体中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率偏高为68.8%;三个不同水文期8个断面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4)用荧光定量PCR对伊通河8个断面水中的耐药基因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与改进的DST-酶底物法测得的总大肠菌群耐药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耐磺胺类的sul1、sul2,耐甲氧苄啶的dfra1和耐四环素的tet Q是伊通河流域的主要耐药基因;伊通河水体中耐氟喹诺酮类的qnr A,耐四环素类的tet M、tet O和tet Q基因的相对丰度和抗生素对总大肠菌群最高抑制率呈显着负相关,说明这部分耐药基因可能来源于水中的总大肠菌群。(5)分别测定了氟喹诺酮类、甲氧苄啶、磺胺类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对青海弧菌Q67的单一毒性,考察其对青海弧菌Q67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研究了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甲氧苄啶二元混合体系对青海弧菌Q67的时间依赖联合毒性。结果显示:单一抗生素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甲氧苄啶=磺胺类。各种抗生素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均呈现时间-效应关系,其中SOX和SDM在0-0.002 mol/L浓度范围8 h内呈现了明显的Hormesis效应。抗生素二元混合体系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随着混合比例和时间不同而变化,其主要规律为:在4 h、8 h和12 h时,大多数二元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主要呈现低浓度时为加和作用,高浓度时为协同作用;TCH和OTC的联合毒性低浓度呈现协同作用,高浓度为加和作用;四环素类和甲氧苄啶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12 h)低浓度时为加和作用,高浓度时为拮抗作用。

焦慧,唐龙俊,钱凡[5](2020)在《浅析基层水厂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与质控管理》文中研究指明为保障农村饮用水供水安全,确保检验结果,开展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微生物检测工作的样品采集、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设施环境、培养基管理、微生物检测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对开展微生物检测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通过质量控制来提高日常检测工作的质量,为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郑涵之[6](2020)在《城市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确保人民用水的洁净与安全,对城市生活饮用水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对水中微生物的日常检测更是必不可少。文章分析了影响城市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因素,提出了饮用水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建议。阐述了生活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检测指标,探讨了水样采集规则及注意事项,介绍了几种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方式,最后讲述了饮用水水样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张航[7](2020)在《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生活饮用水面临着水源易受污染、二次污染等问题,伴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不足以完全满足居民对水质的要求。我国居民饮用水的水质差别较大,针对不同类别的水质需采用不同的深度处理技术,通过调整工艺或参数使处理效果最优化。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权威饮用水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10项常见水质指标作为后续调研和深度处理试验的研究指标。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调研,对所选水质指标浓度进行测定,总结我国不同地区水质特征,为后续深度处理试验提供指标浓度参考。单级活性炭吸附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优化操作条件,确定滤速为23.4 m/h。在此基础上,单级活性炭吸附效率试验设定指标进水初始浓度为国标限值的0.3倍、0.7倍、1倍、1.3倍、1.7倍。六价铬的去除率为51.98~62.19%,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30~60%;镉离子的去除率为20.96~58.88%,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20~55%;铅离子的去除率为33.41~78.34%,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45~75%;三氯甲烷的去除率为59.70~83.57%,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35~75%;六六六、滴滴涕的去除率都在97~100%。纳滤深度处理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优化操作条件,确定进水流量为3 L/min、操作压力为0.5MPa及纳滤膜型号。在此基础上纳滤去除试验设定指标进水初始浓度为国标限值的0.3倍、0.7倍、1倍、1.3倍、1.7倍。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43.28~56.06%,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15~55%;六价铬的去除率为64.71~87.50%,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75~85%;铅离子的去除率为62.50~91.23%,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75~80%;镉离子的去除率为56.25~83.95%,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45~50%;三氯甲烷的去除率为71.03~84.96%,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55~85%;六六六的去除率为71.94~84.37%,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75~80%;滴滴涕的去除率为61.76~75.41%,最低出水浓度比国标限值降低了55~80%;对于总硬度及钙镁离子,处理后能稳定保持在标准限值范围内。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组合:1)PP棉-颗粒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压缩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分别处理含有重金属、有机物、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类型的饮用水,含有重金属的饮用水后续出水中出现镉离子达不到浓度限值0.003 mg/L的情况;六价铬最高去除率可达到76%,随着时间增加去除效果逐渐降低,但始终在推荐浓度限值0.05 mg/L以下;铅离子最高去除率可达到61%,随着时间增加去除效果逐渐降低,但始终在推荐浓度限值0.01 mg/L以下。含有有机物的饮用水后续出水中三氯甲烷最高去除率可达到67.4%,随着时间增加去除效果逐渐降低,但始终在推荐浓度限值0.06 mg/L以下;六六六、滴滴涕最高去除率接近100%,后续出水浓度始终在推荐浓度限值以下。对于复合类型饮用水,活性炭组合工艺去除浓度在1.7倍国标限值附近的重金属效果相比较差。2)PP棉-颗粒活性炭-纳滤膜(NF1)-超滤膜组合工艺分别处理硝酸盐氮超标、高硬度的饮用水、含有重金属和有机物的高硬度复合类型饮用水。出水中的硝酸盐氮浓度均低于10 mg/L,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并未随着纳滤运行时间降低,始终保持在29%~51%范围内,处理后比标准限值低30~50%。对于高硬度饮用水,出水中硬度及钙镁离子能达到建议浓度范围,但其去除率会随着工艺的运行时间降低。对于复合类型饮用水,出水中六价铬的去除率保持在10%~34%范围内,铅、镉的浓度超过试验指标的浓度限值,对重金属处理效果不佳;三氯甲烷、六六六、滴滴涕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26.9%~64%、25%~100%、15%~84%范围内,分别比对应标准限值低30~60%、25%、15%~80%。两种工艺组合相比,含有纳滤的工艺组合更适合去除硝酸盐氮、降低水的硬度。对于含有多种指标的复合类型饮用水,需采用反渗透工艺,进一步脱盐和提高毒理性指标去除率。根据上述试研究结果,设计一款以纳滤工艺为主的家用净水器,并进行成本核算。

杨蓉,李垒,霍晓芹,袁懋,金小伟[8](2020)在《水质标准中指示微生物的发展及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饮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微生物监测在水质监测中的必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检测指示微生物间接反映病原微生物的存在。通过调研国内外各组织、机构颁布的水质标准发现,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于指示微生物的选择有从总大肠菌群向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转变的趋势,而美国环保署、欧盟、世界卫生组织、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疗研究委员会等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证据,强调了大肠埃希氏菌(E.coli)、肠球菌(Enterococci)与粪便污染的相关性更强,可用于替代大肠菌群。建议我国在后续水质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进行增补修订时,参考国外经验,形成集成多种指示微生物与多种特定病原体的监测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功能和民众健康。

许晓琳,汪红梅,何芙蓉,凌程江,武婷敏,秦敬波,敦萌,付建瑞[9](2020)在《食品和水中大肠埃希氏菌验证方法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IMViC检测实验培养基在大肠菌群验证实验中的适用性,优选相对快速确证为大肠菌群的培养基。方法比较IMViC检测实验培养基与国标法中验证实验所用培养基测定大肠埃希氏菌以及食品、生活饮用水、天然饮用矿泉水中大肠菌群不同时段的结果,对比所有样本确证为大肠菌群所需时间。结果测定大肠埃希氏菌以及食品、生活饮用水、天然饮用矿泉水中大肠菌群时, IMViC检测实验培养基6 h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最终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IMViC检测实验培养基适用于大肠菌群验证试验,可根据实验室检测需求选择适用于大肠菌群快速检测实验的培养基。

刘笑笑,蔡玉红,于丽,王莹,魏春雁[10](2019)在《多管发酵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不确定度的评定》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建立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依据JJF 1059.1.2012 《测定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SN/T4091-2015《食品微生物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对能力验证样品生活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测定结果做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检验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的主要因素所占分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发酵阳性管比例>样品制备>加样>样品稀释>环境温度。检验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418 MPN/100 mL,取值区间为85729408MPN/100 mL,包含因子k=2。此方法适用于类似条件下总大肠菌群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

二、生活饮用水粪性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的验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活饮用水粪性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滤膜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1.2.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 细菌的生长原理呈几何级数变化
        2.1.2 几何级数变化分量的数学模型
        2.1.3 非几何级数变化分量的数学模型
        2.1.4 合成扩展不确定度
    2.2 不确定度来源
    2.3 几何变化级数引入的不确定度
        2.3.1 样品重复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1)
        2.3.2 样品再现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2)
        2.3.3 样品接种时间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3)
    2.4 非几何变化级数引入的不确定度
        2.4.1 标准菌株传代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4)
        2.4.2 样品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5)
        2.4.3样品稀释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6)
        2.4.4 采样和样品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7)
        2.4.5 其他如空白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urel8)
    2.5 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
        2.5.1 几何级数变化的不确定度分量(urelA和UA)
        2.5.2 非几何级数变化的不确定度分量(urelB和UB)根据y=a×x评估非几何级数变化的不确定度分量urelB:
        2.5.3 合成扩展不确定度
    2.6不确定度分量的贡献率及结果置信区间
3 讨论

(2)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饮用水水质与健康关系及饮用水安全相关政策概述
        1.1.1 饮用水与健康
        1.1.2 饮水安全的目标和评价
    1.2 饮用水水质标准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1.2.1 饮用水水质监测
        1.2.2 饮用水水质评价
    1.3 水质指数评价法
        1.3.1 常规指数
        1.3.2 复杂指数
        1.3.3 水质指数在饮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1.4 水质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4.1 水质监测数据的时空分析方法概述
        1.4.2 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因素
    1.5 研究区域(重庆市)概况及农村供水现状特征
        1.5.1 重庆市地理、气候、经济、人口和水资源概况
        1.5.2 重庆市农村供水现状概述
        1.5.3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概况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资料收集
        3.3.2 数据分析
        3.3.3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指数构建
    3.4 质量控制
        3.4.1 水样采集、运输和检验
        3.4.2 数据整理和分析
    3.5 技术路线图
4. 结果
    4.1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分类范围及合格情况:
        4.1.1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分类范围及合格率年际变化情况
        4.1.2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按水期分类范围及合格情况
    4.2 水样分指数
        4.2.1 水样分指数年际变化及区域差异
        4.2.2 水样分指数水期变化
        4.2.3 水样分指数水样类型变化
        4.2.4 水样分指数供水规模变化
    4.3 综合指数
        4.3.1 2013-2019年WQI变化情况
        4.3.2 不同水期WQI基本情况
        4.3.3 不同水样类型WQI基本情况
        4.3.4 不同供水规模WQI基本情况
        4.3.5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4.4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WQI空间相关性分析(2013-2019)
        4.4.1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WQI年际变化
        4.4.2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WQI变化趋势地图
        4.4.3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年际变化
        4.4.4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全局相关性分析
        4.4.5 各区县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局部相关性分析
    4.5.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4.5.1 空间面板模型的设定
        4.5.2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影响因素一般情况
        4.5.3 空间面板模型估计与检验
        4.5.4 模型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应用水质指数评价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的适宜性
    5.2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特征及变化趋势
        5.2.1 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特征及变化趋势
        5.2.2 分指标变化趋势
        5.2.3 水期和水样类型变化趋势
    5.3 时空特征分析
        5.3.1 空间相关性分析
        5.3.2 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6. 结论
7. 创新点
8.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水质指数在饮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华北某区农村供水水质评估、供水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村供水水质现状
    1.2 水质与健康风险评估
        1.2.1 国标法
        1.2.2 综合水质指数
        1.2.3 健康风险评估
        1.2.4 其他评价方法
    1.3 农村供水体系管理
    1.4 农村饮用水处理技术
        1.4.1 常规水处理技术
        1.4.2 吸附技术
        1.4.3 膜分离技术
        1.4.4 其他水处理技术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路线
第2章 华北某区供水水质达标与健康风险评估
    2.1 水源地背景
    2.2 供水水质评估
        2.2.1 国标法
        2.2.2 综合水质指数
    2.3 健康风险评估
        2.3.1 非致癌风险
        2.3.2 致癌风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华北某区农村供水站运行与管理现状评估
    3.1 水源保护与站区环境
        3.1.1 水源保护
        3.1.2 站区环境
    3.2 输配水管网与供水配套设施
        3.2.1 输配水管网
        3.2.2 水泵机组
        3.2.3 净化设备
        3.2.4 消毒设施
    3.3 管理制度和人员
        3.3.1 管理责任
        3.3.2 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3.3.3 管理人员
    3.4 安全生产与消防
    3.5 水质检测与巡查管理
        3.5.1 水质检测与公示
        3.5.2 巡查管理日志与资料档案
    3.6 供水服务与计量收费
    3.7 应急供水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农村供水安全
        4.1.1 水资源保护
        4.1.2 供水设施建设及经济效益
    4.2 农村供水管理
        4.2.1 确立管理模式,加强人员培训
        4.2.2 保障生产安全,构建卫生监督体系
    4.3 农村供水服务
        4.3.1 供水工程硬件交付向服务交付转变
        4.3.2 建立合理水费收缴机制,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工作
        4.3.3 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智慧水务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4)伊通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微生物耐药性及生物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写
第一章 引言
    1.1 抗生素概述
        1.1.1 抗生素分类
        1.1.2 抗生素药理作用
        1.1.3 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
        1.1.4 抗生素的危害
        1.1.5 抗生素检测方法
        1.1.6 抗生素污染研究进展
    1.2 抗生素细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
        1.2.1 细菌的耐药机制
        1.2.2 耐药基因的转移方式
        1.2.3 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
        1.2.4 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水环境生物监测方法
        1.3.1 微生物监测方法
        1.3.2 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测定方法
        1.3.3 抗生素对发光菌毒性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伊通河流域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水样的采集
        2.2.3 实验方法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长春市三家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抗生素残留特征与水平
        2.3.2 伊通河流域目标抗生素污染特征
        2.3.3 污水处理厂排水和伊通河水体抗生素污染风险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伊通河流域总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伊通河水体中总大肠菌群浓度分布特征
        3.3.2 伊通河水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3.3.3 改进的DST-酶底物法的建立及大肠菌群耐药性测定
        3.3.4 伊通河水体中总大肠菌群耐药性时空分布特征
        3.3.5 伊通河抗生素残留、总大肠菌群耐药性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的相关性
    3.4 小结
第四章 伊通河水体抗生素耐药基因与耐药性相关性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抗生素对伊通河水体中总大肠菌群的抑制率
        4.3.2 伊通河水体中ARGs的绝对丰度
        4.3.3 伊通河水体中ARGs的相对丰度
        4.3.4 总大肠菌群耐药性与ARGs相关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典型抗生素对淡水发光菌的毒性效应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论与讨论
        5.3.1 抗生素对青海弧菌Q67的时间依赖毒性
        5.3.2 抗生素二元混合体系对青海弧菌Q67的时间依赖联合毒性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浅析基层水厂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与质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农村饮水中微生物检测的主要内容
    1.1 菌落总数的检测
    1.2 总大肠菌群的检测
2 微生物检测的质控管理措施
    2.1 规范采样
    2.2 人员基本素质
    2.3 实验室环境条件
    2.4 培养基的管理
    2.5 检测过程的控制
3 实验室开展微生物检测的建议
    3.1 研究标准与方法,确保能开展
    3.2 重视人员培训,加强安全管理
    3.3 落实质控措施,提升检测水平

(6)城市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因素
    1.1 检测环境对微生物检测结果有影响
    1.2 实验设备对微生物检测结果有影响
    1.3 人为因素导致微生物检测结果有异常
2 饮用水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3 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检测项目
    3.1 菌落总数
    3.2 总大肠菌群
    3.3 耐热大肠菌群
4 水样采集规则及注意事项
    4.1 采集原则
    4.2 采集容器
    4.3 自来水水样
    4.4 水源水水样
    4.5 水样采集注意事项
5 各项微生物指标的检测方式
    5.1 菌落总数测定方式
    5.2 总大肠菌群测定方式
    5.3 耐热大肠菌群测定方式
    5.4 大肠埃希氏菌测定方式
6 分析饮用水水样微生物检测的结果
7 结语

(7)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饮用水现状
        1.1.1 水源污染现状
        1.1.2 饮用水二次污染现状
        1.1.3 饮用水污染物类别及对健康的影响
        1.1.4 饮用水存在超标风险的案例
    1.2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
        1.2.1 膜分离技术
        1.2.2 活性炭吸附技术
        1.2.3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组合
    1.3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药剂
        2.1.3 试验装置
    2.2 试验方法
        2.2.1 分析方法
        2.2.2 试验方案
3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研究
    3.1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研究
        3.1.1 国内饮用水水质标准分析
        3.1.2 国外饮用水水质标准分析
        3.1.3 饮用水常见水质指标研究分析
    3.2 典型城市生活饮用水调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4.1 单级活性炭吸附试验研究
        4.1.1 六价铬、铅离子、镉离子的吸附效果研究
        4.1.2 三氯甲烷、六六六、滴滴涕的吸附效果研究
    4.2 纳滤深度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4.2.1 硝酸盐氮的去除影响研究
        4.2.2 六价铬、铅、镉的去除影响研究
        4.2.3 三氯甲烷、六六六、滴滴涕的去除影响研究
        4.2.4 总硬度的去除影响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饮用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5.1 多级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5.2 活性炭纳滤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5.3 深度处理出水浓度
    5.4 本章小结
6 纳滤净水器设计
    6.1 设计要求
    6.2 工艺设计
        6.2.1 预处理模块
        6.2.2 纳滤模块
    6.3 装置设计
    6.4 成本核算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水质标准中指示微生物的发展及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水质监测中的指示微生物指标与评价标准
    1.1 总大肠菌群
    1.2 粪大肠菌群
    1.3 大肠埃希氏菌
2 国外水质监测中的微生物指标
    2.1 大肠菌群
    2.2 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
    2.3 其他
3 展望及建议

(9)食品和水中大肠埃希氏菌验证方法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1.1 材料与菌株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商品化培养基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待测样制备
        2.2.2 测试方法
        2.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方法的比较
    3.2 方法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10)多管发酵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不确定度的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
2 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2.1 样品制备引入的不确定度评定
    2.2 样品稀释引入的不确定度评定
    2.3 加样引入的不确定度评定
    2.4 环境引入的不确定度评定
    2.5发酵阳性管比例产生的不确定度
3 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测定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4 结果与讨论

四、生活饮用水粪性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的验证(论文参考文献)

  • [1]滤膜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的不确定度评定[J]. 黎志轩,赵倩宁,孔义军,张长立,湛社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24)
  • [2]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D]. 李昊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华北某区农村供水水质评估、供水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刘子奇.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4]伊通河流域抗生素污染、微生物耐药性及生物毒性研究[D]. 于洋洋.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4)
  • [5]浅析基层水厂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与质控管理[J]. 焦慧,唐龙俊,钱凡. 水利技术监督, 2020(06)
  • [6]城市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J]. 郑涵之. 化工管理, 2020(32)
  • [7]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D]. 张航. 浙江大学, 2020(08)
  • [8]水质标准中指示微生物的发展及现状[J]. 杨蓉,李垒,霍晓芹,袁懋,金小伟. 中国环境监测, 2020(04)
  • [9]食品和水中大肠埃希氏菌验证方法的比较[J]. 许晓琳,汪红梅,何芙蓉,凌程江,武婷敏,秦敬波,敦萌,付建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08)
  • [10]多管发酵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不确定度的评定[J]. 刘笑笑,蔡玉红,于丽,王莹,魏春雁.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9(05)

标签:;  ;  ;  ;  ;  

饮用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验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