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Nd:YAG激光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

内镜下Nd:YAG激光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

一、内窥镜下Nd:YAG激光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论文文献综述)

于德林,马有祥,邢志敏[1](2001)在《内窥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和完善鼻内窥镜下彻底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 1994年 1月~ 1999年 6月住院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47例 ,其中 2 4例有 1~ 3次前期经鼻或鼻侧切开术手术史。经CT、前鼻镜和内窥镜检查 ,肿瘤侵及中鼻道、上颌窦口和部分或全部筛窦者 2 9例 ,同时侵及蝶窦者 7例 ,2例肿瘤原发于鼻中隔 ,肿瘤侵及嗅裂下部、中鼻甲、中鼻道和部分筛窦 ;9例患者肿瘤除侵及中鼻道、上颌窦口和部分或全部筛窦外 ,同时广泛侵及上颌窦内。前者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术 ;后者采用鼻内窥镜经鼻肿瘤切除 ,同时在内窥镜下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或下鼻道开窗联合径路肿瘤切除术。术前、中、后用电刀电凝肿瘤基部或以YAG激光光导纤维插入肿瘤根部和瘤体 ,术中应用吸切器 (shaversystem)切除瘤体 ,于肿瘤基部周围骨膜下剥离 ,局部骨骼化 ,注意将肿瘤及其基部粘骨膜一并切除。手术创腔痊愈后 1、3、6个月复查 ,以后随访。全部病例随访 12~ 40个月 (平均 2 4.6个月 )。结果 47例中 2例术后复发 ,45例未复发 ,治愈率 95 .7%。 6例 (12 .7% )术后清理、换药期间发现术腔局部出现瘤样组织 ,病理检查证实内翻性乳头状瘤 ,内窥镜下去除并以电刀、YAG

杨东[2](2006)在《3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3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病历的回顾性分析讨论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相关的因素。方法:经病理诊断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32例,其中有6例伴有不典型增生,按KrouseJH分级方法将其分为4级,其中Ⅰ级病变7例,Ⅱ级病变14例,Ⅲ级病变11例,Ⅳ级病变0例。行鼻侧切开手术者17例,经鼻内窥镜手术者15例。术后随访8个月~4.5年,平均随访2.5年。结果:总复发率为15.6%,Ⅰ级病变术后无复发,Ⅱ级、Ⅲ级病变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4.2%、27.2%,鼻侧切开术后复发率为17.6%,鼻内窥镜手术后复发率为13.3%。病理示伴有不典型增生者2例复发,复发率为33.3%。结论:早期发现病变、早期手术、术前正确评估病变范围以选择合适的术式是减少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对病理示伴有不典型增生者应加强复查,及时发现复发病变。

马振亚,刘安丽,田丰,马赛,尚力强,杨晓春[3](2002)在《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31例 ,其中 10例有 1~ 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 ,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 ,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 2 6例 ;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 5例。 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 ,用柯 -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 1年至 1年 6个月。结果 :31例中 2例复发 ,复发率 6 .4 3% ,复发2例 ,经再次手术 ,随访 1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 ,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 ,应用鼻内窥镜加柯 -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 ,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 ,可减少肿瘤复发

李佳,沈伟[4](2001)在《Nd:YAG激光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文中指出

赵建东,张大良[5](2000)在《鼻内窥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治疗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大部或选择性部分切除、窦壁病变黏膜刮除术 ,并配合YAG激光切除术。结果 :35例患者中 3年内仅 4例不同程度地复发 ,成功率 88%。鼻内窥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可替代诸如鼻侧切开术等遗留面部疤痕或造成巨大创伤的术式。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 ,利用鼻内窥镜多视角、高清晰度等优点 ,术中可较准确地判断肿瘤原发部位及范围 ,手术创伤小 ,激光技术的应用对降低手术难度 ,防止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

许庚,李源,史剑波,张开文,唐协武,陈叶棠,黄志忠,王继群[6](1996)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文中指出为研究经鼻内窥镜鼻内进路手术替代部分鼻外进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采用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14例患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疗效。随访时间24~60个月,上述病例仅1例在术后3个月复发,经鼻外进路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治愈,其余13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经鼻内窥镜手术技术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甚至在肿瘤侵犯了后筛和蝶窦时也可以完全切除,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避免了面部切口。

周国金[7](2012)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策略,比较四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特点及选择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术前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63例资料完整至少随访10月的患者。按照Krousel临床分期和Kamel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其中T1期6例,T2期25例,T3期32例;Ⅰ级44例,Ⅱ级19例。行鼻窦内窥镜术18例,鼻侧切开术(lateral rhinotomy,LR)12例,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CL)20例鼻内镜辅助下鼻侧切开术(lateral rhinotomy,LR)13例。比较四种常用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和术中出血量。结果:上述四种术式均能达到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的目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2年,肿瘤复发率为:鼻侧切开手术组25%;鼻内镜手术组11.1%;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术组5.0%;鼻内镜辅助下鼻侧切开术组7.7%。四组总的复发率为11.1%。鼻内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T1期80±4.5m1;T2期113±3.8m1,T3期162±5.6m1,鼻内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三组(p<0.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四种术式均可用于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Krousel临床分期标准做为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是简便、可行的,kamel的临床分级系统是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的必要补充。T1、T2期,Ⅰ级的病例,行鼻内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T3期、Ⅱ级病例,推荐行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包括CL术和LR术)。

周兵[8](2010)在《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四种入路视野的差异与互补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鼻内窥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在处理上颌窦疾病时更加方便,手术方式更多样化。出现了很多经典的微创手术入路包括鼻腔内的或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但内窥镜下术野的可控范围,常受到手术入路狭小的限制及窦腔特殊解剖结构的不利影响。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不同入路下术野的可控范围直接影响着该术式处理疾病的有效范围。为探讨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四种不同入路视野的差异与互补程度,我们在尸头标本上经四种不同手术入路,使用鼻内镜对上颌窦腔进行了检查。方法将选取的4侧上颌窦腔解剖,模拟手术入路,在每侧窦腔上依次行上颌窦前壁开窗入路,中鼻道开窗入路,下鼻道开窗入路,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在每一入路开窗后,依次使用三种角度鼻内镜经该开窗口对上颌窦腔进行检查,调整鼻内镜方向和位置,测出最大视野,应用鼻内镜摄录系统,将镜下的观测过程保存记录。由三位耳鼻喉科医师共同确认在各上颌窦上各手术入路鼻内镜下视野。进而研究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四种入路视野的差异及互补程度。结果4侧上颌窦腔,0°、30°、70°三种角度鼻内镜联合应用,经上颌窦前壁开窗口及经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均可窥清上颌窦腔各壁;经中鼻道开窗入路可检查部位:窦腔顶壁后半部,开窗口向后至顶后壁的小部分内壁,后壁上1/2,后外壁及底壁典型者可扩展至外壁上2/3部分;经下鼻道开窗入路可检查部位:窦腔后外壁,顶壁,前壁下2/3部分,窦底,内壁的后部1/2及开窗口以下的内壁,各窦壁典型者可扩展至前壁。使用0°鼻内镜经前壁开窗口检查上颌窦腔时,气化良好的上颌窦的开窗口向上及向外的前壁不易窥及,尤其是开窗口上部的前壁,包括泪前隐窝。气化良好较深窦底不利于经下鼻道开窗入路使用0°及30°鼻内镜对窦底的检查。窦底及后外壁典型窦腔有利于30°鼻内镜经下鼻道开窗口对前壁外侧的检查,有利于70°鼻内镜经中鼻道开窗口对窦腔外壁的检查。窦腔的气化程度对三种角度鼻内镜经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下的最大视野影响轻微。结论上颌窦手术4种入路鼻内镜下视野范围不完全相同,在3种角度鼻内镜联合应用时,经上颌窦前壁开窗口及经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对上颌窦腔的检查较好,无解剖死角;经中鼻道开窗及下鼻道开窗入路对窦壁的视野都是不完全的,都存在不能窥及的部位;在中鼻道开窗基础上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对窦壁的视野范围有所增加,但仍不能窥及内壁前半部,前内壁交角处,如泪前隐窝较深者,则更难窥及。窦腔的气化程度及形态特征对上颌窦手术不同入路鼻内镜下视野有着不同的影响。

崔颖,丁德涛[9](2009)在《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行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治愈22例,2例复发。对于复发者再次在内镜下治疗,并对复发部位采用电刀烧灼,无恶变病例出现。结论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林峰[10](2009)在《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为主要依据分期法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原发的良性上皮肿瘤,占鼻、鼻窦肿瘤的0.5-4%。虽然NIP是良性病变,但有较高的复发率,据报道NIP手术切除的复发率在0-75%。一般认为NIP的复发与手术残留有关,因此彻底切除肿瘤是预防复发的最有效方法。随着手术外科技术不断发展,面中部掀翻手术、鼻外侧切开手术、经鼻内镜手术,均用于治疗NIP。Cannady等对Krouse、Han、Kamel等人经鼻内镜治疗的445例NIP病人(2001-2006)进行统计,复发率为12.1%,说明了经鼻内镜治疗NIP手术复发率与经典的鼻外侧切开手术复发率相当。手术目的在于首次治疗中彻底切除肿瘤。由于NIP病人术后需长期随访,因此手术还要保证术后随访的视野清晰。为达到最佳、有效的手术治疗,有必要针对不同程度的NIP制定疾病分期。然而,直到现在仍没有标准的疾病分期系统来帮助外科医生制定手术计划和评价术后疗效。多数NIP分期系统都是基于肿瘤的大小和/或肿瘤的范围而制定的。1、1966年,Skolnil根据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通用的TNM分期系统作为NIP的分级标准。组织学良性的NIP应用TNM分期系统,是由于NIP在临床表现上类似于恶性肿瘤。T1:累及鼻腔内一个解剖部位。T2:累及鼻腔内相邻的两个部位。T3:累及副鼻窦。T4:肿瘤突破鼻腔和鼻窦(如:眼眶,鼻咽部,硬脑膜,或者鼻腔或面部的软组织)。2、Krouse(2000)根据内镜、CT/MRI判断肿瘤的范围而提出了疾病分期系统。T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鼻腔内T2: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筛窦、上颌窦内侧或上部T3: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累及于上颌窦外、下、前、后壁,蝶窦或额窦T4: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突破鼻腔鼻窦(进入眼眶、颅内)或肿瘤恶变3、随着鼻内窥镜技术在临床治疗NIP领域的广泛应用,需要有更合理的分期系统指导临床。目前国内对NIP分期主要采用Krouse分期法。然而,国外有些学者认为起源对NIP的治疗至关重要,完整地切除肿瘤,重在对病变的起源进行彻底切除。代表的学说是Kamel的分期系统。2005年Reda Kamel提出了基于疾病来源的NIP分期系统。Ⅰ型:起源于鼻中隔或鼻外侧壁(lateral nasal wall:LNW,包括筛窦、蝶窦、额窦);Ⅱ型:起源于上颌窦。虽然国内有学者对NIP的起源较为关注,但尚未见过根据肿瘤的起源分期来指导手术的文献报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体会到Kamel提出的基于疾病来源NIP分期系统较Krouse临床分期标准对实际工作更有意义,因此进行了此次回顾性的研究。目的研究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为主要依据的临床分期,用以指导手术和评价术后疗效。材料与方法1.材料1997—2006年我院NIP手术病例47例。男34例,女13例,男女比例为2.6:1。年龄27—78岁。右侧16例,左侧31例,未发现双侧发病者。11例有NIP手术史。25例术前病理检查证实为NIP,其中Ⅰ型18例、Ⅱ型7例。22例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明确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未发现恶变者。2.方法2.1.对47例NI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1)起源:起源于鼻腔外侧壁或鼻中隔28例(Ⅰ型),起源于上颌窦19例(Ⅱ型)。其中术前明确病变起源:Ⅰ型21例,Ⅱ型11例。2)病程:发病时间2月-10年(均数25个月,中位数18个月)。其中Ⅰ型发病时间2月-8年(均数21个月,中位数16个月),Ⅱ型发病时间6月-10年(均数31个月,中位数24个月)。3)症状:主要症状为单侧鼻阻和涕血,其中Ⅰ型单侧鼻阻20例、涕血23例,Ⅱ型单侧鼻阻10例、涕血13例;其他症状:流涕、头痛、鼻腔异味。4)范围(累及鼻窦):累及筛窦19例、上颌窦23例、蝶窦1例、额窦2例。5)手术方式:Ⅰ型NIP行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28例),Ⅱ型NIP行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4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4例)、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8例)或鼻侧切开手术(3例,2000年前)。6)复发率:Ⅰ型复发率为7.1%(2/28),Ⅱ型复发率为10.5%(2/19),总复发率为8.5%(4/47)。NIP首次手术复发率为2.8%(1/36)、二次手术复发率为27.3%(3/11)。2.2临床分型Ⅰ型:起源于鼻中隔或鼻外侧壁(包括筛窦、蝶窦、额窦);Ⅱ型:起源于上颌窦。2.3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4.5年,没有失访病例。2.4统计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系统分析,采用x2检验的连续性校正、Fisher精确概率法,α=0.05。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7例NIP病人中Ⅰ型和Ⅱ型比较,性别和年龄相当。男女比例为2.6:1,其中Ⅰ型为2.5:1;Ⅱ型为2.8:1。年龄均数47岁,中位数43岁,其中Ⅰ型均数45岁,中位数42岁,Ⅱ型均数50岁,中位数46岁。2.术前病理Ⅰ型18例(18/28,64.3%),Ⅱ型7例(7/19,36.8%)。说明NIPⅠ型位置相对表浅,较早突入鼻腔,容易早期发现并行病理诊断;而NIPⅡ型位于上颌窦,窦腔大,早期突入鼻腔少,发现较晚。3.在病程上,Ⅰ型发病时间均数21个月,中位数16个月;Ⅱ型发病时间均数31个月,中位数24个月。说明NIPⅡ型较Ⅰ型位置深,发现晚,不易早期诊断。4.NIP主要症状为单侧鼻阻(30/47,63.8%)和涕血(36/47,76.6%):Ⅰ型单侧鼻阻20例(20/28,71.4%),涕血23例(23/28,82.1%),Ⅱ型单侧鼻阻10例(10/19,52.6%),涕血13例(13/19,68.4%)。两者比较提示NIPⅠ型由于肿瘤以突入鼻腔为主,症状明显,较易出现鼻阻、涕血;而NIPⅡ型由于肿瘤早期可以在上颌窦腔内生长,症状相对不明显。5.不管NIP起源何处,我们都可以凭借鼻内镜检查、CT和/或MRI明确病变起源的准确位置。大多数Ⅰ型病例(25例,89.3%)起源局限,17例(60.7%)可见蒂部,所有Ⅱ型病例(19例,100.0%)起源广泛而且分散。全部病例均为单侧。6.NIPⅡ型所有病例均累及上颌窦内侧壁;15例累及下壁(78.9%);累及前壁、外侧壁、后壁病例相当,分别为36.8%,36.8%,47.4%;累及上壁者少,仅1例(2.1%)。7.76.6%NIP病人肿瘤突入鼻腔,其中Ⅰ型为85.7%,Ⅱ型为63.2%。Ⅰ型NIP,4例患者原发于鼻腔外侧壁,突入上颌窦。52.6%Ⅱ型病例累及鼻泪管,而Ⅰ型均未累及。所有病例都没有突破鼻腔、鼻窦或者累及眼眶、颅内、皮肤。8.NIPⅠ型均可采用鼻内窥镜下局部切除术,包括:肿瘤切除、部分下鼻甲切除、部分中鼻甲切除、前组筛窦切除术、全组筛窦切除术等。NIPⅡ型除3例为2000年之前行鼻侧切开术,其余16例病人中有12例(12/16,75%)采用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和/或双径路手术。9.NIPⅠ型复发率为7.1%(2/28),Ⅱ型复发率为10.5%(2/19),总复发率为8.5%(4/47)。Ⅰ型、Ⅱ型两组病例复发率比较:α=0.05,ν=1,1<T(1.6)<5,n(47)>40,x2c=0.000<3.8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连续性校正)。Ⅱ型病例症状不明显,因此诊断较晚、瘤体较大、程度较广,但其复发率与Ⅰ型复发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种基于疾病来源的NIP临床分型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即说明参照Kamel方法指导手术,即使范围较广的病变也能得到满意的疗效。10.NIP首次手术复发率为2.8%(1/36),二次手术复发率为27.3%(3/11)。NIP首次手术和二次手术复发率比较:α=0.05,ν=1,T(0.9)<1,n(47)>40,PC=0.035<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着性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考虑二次手术的病例由于解剖标志不易辨认,较首次手术技术难度大,因此复发率高。结论我们可以凭借鼻内镜检查、CT和/或MRI明确病变的准确起源位置,根据Kamel的NIP临床分期系统对疾病进行分期,有利于制定手术计划,评价术后疗效。NIPⅠ型较Ⅱ型容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NIPⅠ型手术采取鼻内窥镜下局部切除术,Ⅱ型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壁切除术或经唇龈沟切口上颌窦前壁开窗结合经鼻内镜手术(双径路手术)。两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种基于疾病来源新的NIP临床分型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即说明参照Kamel方法指导手术,即使病变范围较广也能得到满意的疗效。多数学者认为,Kamel的NIP临床分期系统对肿瘤突出鼻腔鼻窦,累及皮肤、眼眶、颅内或NIP恶变时,没有予以区分,是其不足。此外,该分期Ⅰ型将起源于额窦、蝶窦的乳头状瘤与起源于鼻腔外侧壁的其他病变未予以区分,是值得商榷的。但该分期简单易行、易于操作,且恶变病例采用国际抗癌协会鼻窦恶性肿瘤标准即可,可无需另行考虑。再者,起源于额窦、蝶窦的NIP较为少见。基于这些观点,Kamel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内窥镜下Nd:YAG激光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窥镜下Nd:YAG激光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内窥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鼻内窥镜鼻内肿瘤切除术:
    2.鼻内窥镜联合径路肿瘤切除术:
结果
讨论

(2)3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综述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5)鼻内窥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术前鼻内窥镜检查及CT检查
    3.2 病例选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
    3.3 内窥镜手术的技巧及优势
    3.4 YAG激光的应用
    3.5 术后鼻内窥镜检查的重要性

(7)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四种入路视野的差异与互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综述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9)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为主要依据分期法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为主要依据分期法的临床研究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五、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内窥镜下Nd:YAG激光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内窥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 于德林,马有祥,邢志敏.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03)
  • [2]3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D]. 杨东. 吉林大学, 2006(10)
  • [3]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J]. 马振亚,刘安丽,田丰,马赛,尚力强,杨晓春.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2(06)
  • [4]Nd:YAG激光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J]. 李佳,沈伟. 辽宁医学杂志, 2001(05)
  • [5]鼻内窥镜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 赵建东,张大良.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0(06)
  • [6]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 许庚,李源,史剑波,张开文,唐协武,陈叶棠,黄志忠,王继群.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6(04)
  • [7]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 周国金. 浙江大学, 2012(10)
  • [8]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四种入路视野的差异与互补性研究[D]. 周兵. 中国医科大学, 2010(10)
  • [9]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 崔颖,丁德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09(12)
  • [10]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为主要依据分期法的临床研究[D]. 林峰.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内镜下Nd:YAG激光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