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局部癌和胰头癌1例报告

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局部癌和胰头癌1例报告

一、Peutz-Jeghers综合征局部癌变并胰头癌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徐正荣[1](2019)在《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外科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继发性病变,其诊断相对容易;而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背景下并发癌变的早期诊断困难。本系列研究首先对过去30年我国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病例报道文献进行总结;然后再对西南医院近十余年来胰管结石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风险预测模型以及简化的诊断评分系统,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总结胰管结石并发癌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教训,再结合诊断评分系统探索其外科应对策略。一、我国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发病及诊治概况(19802010年)目的:总结过去30年我国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普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等检索工具,检索1980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报道关于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文献资料,按照入选标准对最终纳入的15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患者共报道94例,男女比为2:1,平均年龄为46.8(2575)岁,胰管结石患者中合并胰腺癌的发生率为19.0%,酗酒仍可能是胰管结石以及合并胰腺癌最常见的病因。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等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通过ERCP或经皮胰腺穿刺取活检等有创的检查手段有助于术前确诊,但术前漏诊胰腺癌的发生率仍高达29.9%。胰头仍是胰管结石背景下并发胰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53.2%),但体尾部胰管结石同样可以并发癌变(25.5%);诊断癌变后按照胰腺癌治疗方案行根治性手术,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8%、20.3%、6.1%;中位生存时间为23.0(95%CI:16.030.0)个月。结论:胰管结石背景下合并胰腺癌往往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检测手段,早期诊断困难,术前漏诊率高;即便采取了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仍较差。二、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与评价目的:建立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诊断评分系统,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胰管结石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有无癌变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建立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风险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变量的β值建立诊断评分系统;并通过ROC曲线分析、Hosmer-Lemeshow检验和留一交叉验证(LOOCV)对模型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风险预测模型中,胰腺明显萎缩(OR=10.617,CI:2.83038.827,P<0.001)、胆总管变形(OR=12.189,CI:2.90251.191,P=0.001)、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OR=7.502,CI:2.19325.655,P=0.001)和胰管大结石(直径≥13mm)(OR=4.302,CI:1.30514.185,P=0.017)是胰管结石并发癌变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26(0.885,0.968)(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2=3.277,P>0.05;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计算模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分别为71.43%、78.97%、78.24%、26.79%、96.25%、3.40、0.36。以四个独立风险预测因子进行危险评分赋值,总的分值范围为06分,建立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采用尤登指数法进行危险分层,将胰管结石患者划分为癌变低风险人群(13分)和癌变高风险人群(>3分),高风险人群的癌变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人群(P<0.001)。对诊断评分系统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符程度进行验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1.43%、89.74%、87.96%、42.86%、96.69%、6.96、0.32,说明基于该危险分层的评分系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较好。结论:胰管结石并发癌变术前诊断困难,胰腺明显萎缩(实质厚度<7mm)、胆总管变形、胰管大结石(直径≥13mm)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或CEA中至少一项)升高是胰管结石并发癌变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评分系统能提高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诊断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三、胰管结石并发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胰管结石并发癌前病变(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胰管结石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并发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PanINs)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胰管结石患者中并发PanINs的高危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胰管结石并发PanINs的三个潜在危险因素:肿大的胰头、胆总管变形、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大的胰头(OR=3.250,CI:1.3717.706,P=0.007)是胰管结石并发PanINs风险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尽管胰头肿大并未能纳入癌变诊断评分系统中,但它却是胰管结石并发癌前病变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在癌变早期防治中更加值得被重视。四、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外科应对策略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胰管结石并发癌变外科处理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外科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胰管结石并发癌变患者的病案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对外科处理的经验及教训进行总结。结果:(1)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胰管结石患者并发癌变的发生率为7.3%,癌变患者平均年龄为54.3±12.5岁,以Ⅰ型结石主,除了癌肿直接征象以外,胰腺明显萎缩、胆总管变形、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和胰管大结石这四个特征尤为常见。术前癌变漏诊率为39.4%(12例);采用诊断评分系统能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术前漏诊。手术中另有23.8%(5例)的患者漏诊癌变。术后迟发性癌变(11例)均发生在初次手术后2年以内,初次手术为胰管引流术以及初次手术中未取活检者均占到了54.5%。15例行手术切除的癌变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2%、6.7%、0,中位生存时间为12(95%CI:3.220.8)个月。(2)外科应对策略探讨:面对胰管结石患者时,完善全面的术前检查是减少癌变漏诊的前提,手术策略的核心是对有疑有癌肿占位、或胰头肿大、或评分为癌变高风险的患者推荐胰腺切除术作为首选术式,对于低风险患者可根据胰腺形态和结石特点选择行胰腺切除术、胰管引流术或二者联合的术式;术中常规取活检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确定最终术式;无癌变的患者术后至少2年内均建议门诊随访。结论: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防治关键在于提高癌变的术前诊断效率,减少术前和术中癌变的漏诊。通过术前评估是否存在癌肿占位或胰头肿大、是否为癌变高风险人群,采取个体化的手术策略,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五、胰腺切除术和胰管引流术治疗胰管结石的疗效与预后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治疗胰管结石的疗效和预后,评价癌变应对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不含并发癌变)患者的病案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胰腺切除术和胰管引流术治疗胰管结石的疗效及预后。结果:纳入136例胰管结石患者,其中胰管引流组44例,胰腺切除组92例。两种术式治疗胰管结石安全有效;与引流组相比,切除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但术后残石率更低(P<0.05),并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P>0.05);两组术后长期疼痛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切除术在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外科应对策略中作为一种积极干预手段,在治疗胰管结石时与胰管引流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其合理的应用并不会给评分系统误诊为癌变的胰管结石患者带来明显的手术负面影响。

张卓超[2](2016)在《少儿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小肠息肉内镜治疗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称皮肤黏膜色素斑—肠道多发息肉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口唇和四肢末端皮肤黏膜黑色素沉着以及消化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为特征,消化道息肉尤其是小肠息肉容易引起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出血以及息肉癌变等严重并发症。气囊辅助内镜(Balloon assisted enteroscopy,BAE)面世之前,PJS患者胃息肉及大肠息肉可通过胃镜及结肠镜切除,但位于深部小肠的息肉只能通过影像学及外科手术等方式检出及切除,多数患者一生中不得不接受多次开腹手术,反复开腹手术不仅造成较大创伤,而且易引起术后肠粘连、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并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BAE自面世以来为小肠息肉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国外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在成人PJS患者小肠息肉切除中的应用价值。但对少儿PJS患者应用BAE进行小肠息肉诊治尚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本实验是为了探讨气囊辅助内镜对少儿PJS患者小肠息肉的诊治价值,并对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自2004-04至2015-09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共216例PJ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其分为少儿组(实验组)和成人组(对照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PJS患者行内镜诊治,收集实验组患者在内镜诊治前临床症状等数据资料,经内镜检出并切除消化道息肉的数目、大小、形态、分布及并发症等临床数据资料,经内镜诊治后患者临床转归情况、送检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等数据资料,并与同期接受内镜诊治的对照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56例PJS患儿中53例共行153例次(经口93次,经肛60次)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及治疗,3例仅接受了胃镜及结肠镜诊治。少儿组中行BAE检查的53例患者中5例(经口2例,经肛3例)患者进镜未达到规定深度,BAE检查成功率为90.6%,其中经口进镜插入小肠的平均深度为239.6cm±72.7cm,经肛进镜插入小肠的平均深度为146.7cm±63.3cm。直径≥10mm小肠息肉检出率为75.3%(593/787)。共切除757枚小肠息肉(经口686枚,经肛71枚),直径≥10mm小肠息肉(584枚)切除率为77.1%。少儿组消化道息肉直径≥10mm切除干净的患者比例为62.5%(35/56)。术中出血率17.0%(9/53),术后出血率7.5%(4/53),穿孔率9.4%(5/53,术中穿孔2例,术后穿孔3例)。160例成人(19-57岁)PJS患者中的150例患者共行418次(经口248次,经肛170次)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及治疗,10例仅接受了胃镜及结肠镜诊治。成人组中行BAE检查的150例患者中3例(经口1例,经肛2例)患者进镜未达到规定深度,BAE检查成功率为98.0%,其中经口进镜插入小肠的平均深度为220.7cm±76.4cm,经肛进镜插入小肠的平均深度为167.8cm±74.6cm。直径≥10mm小肠息肉检出率为77.9%(1878/2410)。共切除2320枚小肠息肉(经口2036枚,经肛284枚),直径≥10mm小肠息肉(1836枚)切除率为79.1%。消化道息肉直径≥10mm切除干净的患者比例为69.4%(111/160)。术中出血率19.33%(29/150),术后出血率5.33%(8/150),穿孔率2.67%(4/150,均为术后穿孔)。通过统计对比两组PJS患者试验数据资料得出:少儿组与成人组PJS患者经口BAE插入小肠深度、经肛BAE插入小肠深度、直径≥10mm小肠息肉检出率、直径≥10mm息肉切除干净的患者比例、术中出血率及术后出血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少儿组小肠穿孔率高于成人组(P<0.05)。通过本实验得出,气囊辅助内镜是诊治少儿PJS小肠息肉的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具有一定风险,比成人患者更容易并发小肠穿孔,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使用。

毕旭东,李兴华[3](2002)在《Peutz-Jeghers综合征局部癌变并胰头癌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Peutz-Jeghers综合征局部癌变并胰头癌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eutz-Jeghers综合征局部癌变并胰头癌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外科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我国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发病及诊治概况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与评价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PDS并发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分析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外科应对策略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结语
第六章 胰腺切除术和胰管引流术治疗PDS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6.1 研究对象和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发病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少儿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小肠息肉内镜治疗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少儿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Peutz-Jeghers综合征局部癌变并胰头癌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外科应对策略研究[D]. 徐正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2]少儿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小肠息肉内镜治疗价值研究[D]. 张卓超. 河北北方学院, 2016(03)
  • [3]Peutz-Jeghers综合征局部癌变并胰头癌1例报告[J]. 毕旭东,李兴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2(06)

标签:;  ;  ;  ;  ;  

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局部癌和胰头癌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