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T细胞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瘤

一、NK/T细胞淋巴瘤(论文文献综述)

郭妮娜,万军,杨晓刚[1](2021)在《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长沙市第三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5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及25例鼻腔黏膜慢性炎患者,分别作为NK/T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正常NK/T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慢病毒miR-34a高表达(p Lenti-miR)及干扰载体(p Lenti-anti-miR)构建,分为miR-34a高表达组及miR-34a干扰组,NK/T细胞淋巴瘤细胞作为miR-34a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2组患者组织中miR-34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NK/T组中miR-34a相对表达量(4.69±2.52),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8.21±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间、不同时间吸光度均存在显着差异(P <0.001),其中24 h时miR-34a干扰组吸光度显着高于miR-34a对照组,48、72 h时miR-34a高表达组吸光度显着低于miR-34a干扰组、miR-34a对照组,72 h时miR-34a干扰组吸光度显着高于miR-34a高表达组、miR-34a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34a高表达组凋亡率为(83.24±4.36)%,显着高于miR-34a干扰组、miR-34a对照组[(20.16±0.96)%、(23.14±3.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R-34a高表达组及miR-34a对照组中穿膜细胞数为(27.34±5.20)、(47.22±5.13)个,显着低于miR-34a干扰组[(182.62±9.4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呈低表达,影响生物学特性扮演抑癌基因角色。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2](2021)在《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6 829例, 死亡2 807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2 834例, 死亡54 351例。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 异质性强, 治疗原则各有不同。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 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 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展, 进一步提高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管雪,杨亦宸,祁昱,巩文辰,徐晓莹,王雅蕾,郭玉虹,罗烨,孙琳,付凯,孟斌[3](2021)在《血管内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血管内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增加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于淋巴结内的血管内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IVPTCL,NO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患者,男性,66岁,PET-CT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活检示正常淋巴结结构消失,淋巴滤泡部分破坏。高倍镜下显示大量血管弥漫增生、扩张,其内见异型淋巴样细胞团局限生长于管腔内,部分浸润大血管壁,细胞中等偏大,胞质中等,核不规则,可见单个或多个核仁,染色质呈凝聚状,部分空亮,核分裂象可见。肿瘤细胞表达CD3、CD43、CD8、GrB、TIA-1及穿孔素等;原位杂交EBV-EBER(-);TCR基因重排检测(+)。予CHOP联合西达本胺方案化疗,患者不足2个月因感染、心肺功能衰竭死亡。检索相关文献,收集到有明确分型的血管内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56例,其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47例(男性27例,女性2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8例(男性3例,女性5例),仅有1例为原发于脑组织的IVPTCL,NOS。本例为第2例报道的IVPTCL,NOS,且为第1例原发于淋巴结内的病例报道。结论血管内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为高度侵袭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此病累及淋巴结的报道少,尚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研究。

许文凤[4](2021)在《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致癌性疱疹病毒,全世界约90%的人感染。大多数人EBV感染呈终身无症状潜伏感染,但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相关疾病。目前已知与EBV感染相关的疾病有几十种,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组织学形态广泛,不同疾病之间临床病理特点重叠。患者病情轻重不一,部分疾病预后较差。EBV的致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是体内抗病毒免疫与病毒致病性间的平衡紊乱是其致病机制之一。本课题回顾性总结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儿童医院的EBV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概况、统计分析了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并重点分析了EBV阳性的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HVLLPD)皮肤组织中EBV感染的程度与组织免疫微环境。方法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1.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儿童医院EBER阳性病例,筛选根据WHO分类标准进行确诊并且临床病理信息完整的病例;统计学分析疾病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以及预后相关因素。2.HVLLPD皮肤组织中EBV感染程度及组织免疫微环境特征利用EBER原位杂交分析组织中EBV感染的程度,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EBV潜伏膜蛋白LMP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单染及双染分析病变组织中T细胞(CD3+、CD5+、CD7+)、T细胞亚型(CD4+、CD8+)、初始CD4+T细胞分化亚型(Th1、Th2和Treg细胞)以及CD8+T细胞分化亚型(初始CD8+T细胞和终末分化的效应CD8+T细胞)、CD20+B细胞、CD56+NK细胞、CD68+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细胞毒性颗粒蛋白Granzyme B和TIA-1,以及免疫调节蛋白PD-1/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EBV感染病例313例,其中男性196例、女性117例,成人183例、儿童130例。成年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为54岁(19-85岁),最常见类型为NK/T细胞淋巴瘤(39.3%,72/183)、鼻咽癌(27.9%,51/183);儿童确诊时中位年龄为7岁(1-17岁),其中以T/NK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占30.0%(39/130)和HVLLPD占23.8%(31/130)最常见。与成人患者中更常见的EBV阳性肿瘤性疾病(如NK/T细胞淋巴瘤和鼻咽癌)相比,儿童常见的EBV阳性疾病(如CAEBV和HVLLPD)发热(P<0.001)、淋巴结增大(P<0.001)或伴肝脾增大(P<0.001)、肝功能障碍(P<0.001)及三系减少(P<0.001)和LDH水平升高(P<0.001)更常见。EBV相关疾病的组织病理类型以T/NK细胞型(50%,156/313)最常见,其次为B细胞型(28%,87/313),而上皮细胞型(22%,70/313)较少见。经电话随访共156例患者存活,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1.3-129月);104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0.5-122.5月);53例患者失访。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发热(HR 2.26,P<0.001)、脾增大(HR 3.33,P<0.001)、肝功能受损(HR 2.23,P<0.001)、LDH水平升高(HR 2.30,P<0.001)、贫血(HR 2.34,P<0.001)、血小板减少(HR 3.33,P<0.001)和白细胞减少(HR3.39,P<0.001)对患者预后不利;而确诊后患者积极采取相应的放化疗或手术治疗(HR 0.40,P<0.001)较仅接受对症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2.32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共获得34份皮肤组织标本。59%(20/34)病灶组织中EBER+细胞大于100个/高倍镜,但潜伏膜蛋白1(LMP1)常为阴性(74%,25/34)。病变组织中增殖的淋巴细胞主要以T细胞为主,表达pan-T细胞标志物CD3、CD5和CD7;而在大多数活检组织中仅见少量散在的CD20+B细胞(12个/HPF)、CD56+NK细胞(20个/HPF)和CD68+巨噬细胞(62个/HPF)。CD4+T细胞亚型中,65%(22/34)的样本中观察到Th1(CD4+T-bet+)多于Th2(CD4+CMAF+)细胞;并且,大多数组织中仅观察到少量FOXP3+调节性T细胞。在91%(31/34)的组织中以T-bet标记的毒性效应CD8+T细胞为主,而初始CD8+T细胞(T-bet-CD8+)少见。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CD68+p State1+)分别在79%(27/34)和76%(26/34)组织中多于CD206+M2型和CD163+M2型巨噬细胞。大多数病灶中细胞毒性颗粒蛋白TIA-1呈弥漫阳性,而Granzyme B仅少量阳性分布。另外,仅分别在1例和6例活检组织中观察到少量免疫调节蛋白PD-1和PD-L1阳性细胞。由于疾病进展,2例患者分别在3年和1年后进行了第二次活检。与第一次活检相比,第二次活检组织中EBER+细胞平均增加了5.5倍;CD8+T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终末分化的效应CD8+T细胞比例平均减少了21%;虽然第一次活检可见散在的CD56+和粒酶B+细胞,但是在第二次活检中CD56+细胞分别呈阴性和极少量阳性细胞(13个/HP),并且Granzyme B出现丢失。结论本研究313例E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以中老年人和儿童为主。成人以NK/T细胞淋巴瘤及鼻咽癌多见,儿童以CAEBV和HVLLPD多见。成人EBV感染常导致肿瘤性增生。儿童病例中,CAEBV和HVLLPD多持续进展,严重病例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伴噬血综合征而死亡。EBV相关疾病的多数患者预后较差,随访病例中约40%的患者死亡。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皮肤病灶中,浸润的T/NK细胞数量多少不一,主要以T细胞特别是毒性效应CD8+T细胞和Th1细胞浸润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Granzyme B出现丢失。

郭凯[5](2021)在《新药时代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策略及临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少见且高度异质性的一类疾病,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0%至15%。正常T细胞的生理复杂性反映在PTCL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中,而PTCL是血液病理学和血液肿瘤学最复杂的领域之一。直到目前人们对PTCL的分子机制和相关表型还知之甚少,因此难以进行相应的前瞻性治疗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不同新药组合治疗策略及预后因素,我们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经本院病理科确诊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IPI积分、PS评分、结外侵犯部位、有无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有无骨髓浸润、化疗疗程、疗效、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统计软件SPSS Statistics 21.0,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率及绘制生存函数曲线,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P<0.05则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入组97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范围14-84岁,中位年龄54岁,其中男性63例(65%),女性34例(35%),其中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30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30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13例,ALK阴性系统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0例,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5例,肠病相关的T细胞淋巴瘤5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例,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2例;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94.6月;2年OS为68%,2年PFS为66%;5年OS为43%,5年PFS为42%,其中间变大细胞淋巴瘤3年OS为73%,5年OS为40%,优于我院2004年至2008年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统计数据(3年OS为60.82%)的预后[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年OS为77%,5年OS为47%,优于我院2004年至2008年间统计的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3年OS为56.12%、5年OS为44.90%)[2];60岁以上患者1年OS为73%,2年OS为64%,3年OS为61%,优于2005年-2013年间治疗的老年PTCL患者预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41%、30%)[3]。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性别、IPI积分、EOCG评分、有无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有无骨髓浸润、有无骨髓累及对生存时间影响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Ann Arbor分期(I-II期中位OS与III-IV期中位OS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化疗后并发感染与未并发感染两组间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疗效(P<0.0001)、诱导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P=0.018)对生存时间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骨髓抑制,化疗后合并感染,移植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OS的独立预后因素。CHOP/CHOP样方案与含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含培门冬酶方案与否不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含西达本胺方案中位OS与不含西达本胺方案无统计学差异;对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化疗联合巩固放疗患者较单纯化疗有统计学差异(P=0.01),具有生存优势。结论1.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在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中位OS最长,是预后最好的病理类型。2.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较本中心早期统计总生存时间延长,提示随着医疗水平提高、新药出现,该两种病理类型预后有所改善。3.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Ann Arbor分期、化疗后并发感染与否、诱导缓解后是否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骨髓抑制,化疗后合并感染,移植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OS的独立预后因素。4.含大剂量甲氨蝶呤的化疗方案与CHOP/CHOP样方案相比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含培门冬酶方案与不含培门冬酶方案相比总体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应用4疗程及以上培门冬酶可取得更好的生存率,改善预后;复发后应用西达本胺无法改善患者预后。5.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中位OS均较8年前同一中心统计数据延长,提示可能由于新药的出现改善了整体预后。6.对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无论分期,行巩固放疗患者较单纯化疗具有生存优势,两者OS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巩固放疗可以改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

王晓丹[6](2021)在《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疗的结果》文中指出[目的]评估Nomogram简化风险分层模型(nomogram-revisedriskindex,NRI)中早期低危组结外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e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type,ENKTCL)放疗的结果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China Lymphoma Collaborative Group,CLCG)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NRI早期低危组ENKTCL,其中427例(76.7%)接受综合治疗,130例(23.3%)单纯放疗。生存率计算和组间差别比较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 mortality ratio,SMR)定义为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正常人群预期生存率之比,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5年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7.2%和77.2%。患者的SMR是年龄和性别匹配人群的4.99倍(P<0.001),在患者生存1年时SMR是3.59(P<0.001),在患者生存4年时SMR为1.5(P=0.146),与匹配人群无显着差别。与单纯放疗相比,化疗加入放疗未显着提高总生存率(5年OS,87.0%比87.4%,P=0.961)或无进展生存率(5年PFS,76.1%比80.7%,P=0.129)。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和远处失败(10.8%)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全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ocoregionalcontrol rate,LRC)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剂量组的5年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部位(P=0.028)、放疗剂量(P=0.001)和首程治疗疗效(P<0.001)是LRC的预后因素。[结论]NRI早期低危组患者放疗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仍是影响LRC的因素。

罗璐婷[7](2021)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生存 ——一项单中心12年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系统肿瘤,其发病是与EB病毒(EBV)感染相关。目前,ENKTCL的预后仍然很差,标准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完全确立。本文旨在分析E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03月到2019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经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21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ENKTCL病理诊断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修订的淋巴瘤分类标准。使用Graph Pad Prism8.0软件和SPSS21.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对生存概率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8例中,男性148例(67.9%),女性70例(32.1%)。中位年龄44岁(2-83岁)。NK细胞和T细胞来源分别占92.0%和8.0%。确诊时以B症状(58.2%)、疾病晚期(53.5%)、肝功能不全(40.5%)、乳酸脱氢酶(LDH)升高(59.4%)、外周血EBV DNA阳性(71.2%)为主,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者占15.3%。188例患者在确诊后接受放化疗,30例患者仅接受姑息性治疗。188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9个月和50.5个月。局限期患者序贯放化疗的总有效率(ORR)为74.5%,5年PFS率为30.9%。在晚期病例中,含门冬酰胺酶的方案显示出更好的预后,中位PFS为5.7个月,而不含门冬酰胺酶的方案为1.9个月。与SMILE方案和其他含有门冬酰胺酶的方案相比,P-GEMOX方案的初始治疗显示出更好的ORR和PFS,且毒性更低。P-GEMOX组总有效率(ORR)为88.6%,完全缓解率(CR)为51.4%,中位PFS未达到。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提高了难治性或复发性(R/R)患者的存活率。HSCT组中位PFS和OS分别为39.6个月和未达到,而常规挽救性化疗组分别为5.4个月和7.0个月。PD-1抑制剂在挽救治疗失败的R/R患者中,中位PFS为4.0个月,中位OS为14.6个月。B症状、疾病晚期、IPI或ECOG评分差、骨髓受累、脾大、血清LDH或ALT升高、血清β2M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外周血EBV DNA阳性、合并HLH、PINK-E评分较高为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目前ENKTCL的存活率仍然较低。与SMILE和其他含有天冬酰胺酶的方案相比,初始P-GEMOX方案可以改善ORR和PFS。在R/R患者中,HSCT的预后优于挽救性化疗,常规挽救治疗失败时可考虑PD-1抗体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疾病晚期、IPI或ECOG评分差、骨髓受累、脾大、血清LDH或ALT升高、血清β2M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外周血EBV DNA阳性、合并HLH、PINK-E评分较高为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危PINK-E评分是PFS和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杜俊[8](2021)在《第一部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1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第二部分:异体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荟萃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惰性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来源于T或NK细胞,现分类命名为T-LGLL和CLPD-NK。该病发病率低,属于罕见病。自1985年首次定义以来,国内外少有大宗病例报道。并且,该病目前缺乏共识性的标准一线治疗,当前主要为经验性免疫抑制治疗,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及环孢素等。临床医师对该病存在较大困惑,需要厘清认识,规范诊疗。为更好理解T-LGLL和CLPD-NK,我们回顾了单中心312例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转归,以及生物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20年7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院312例LGLL患者。本研究经过伦理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书。LGLL的诊断标准根据2016年WHO标准,包括形态学和免疫分型。一线治疗包括CsA和探索性TPM方案(沙利度胺+泼尼松+甲氨蝶呤),CsA剂量为3-5mg/kg/d;TPM方案为:沙利度胺每晚50-100mg+泼尼松0.5-1.0mg/kg/隔日+甲氨蝶呤10mg/m2/每周。疗效评价标准参考2018年Sanikommu SR指标。此外,OS和PFS的生存曲线,通过GraphPad(8.0版)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估算。检验方法为双侧log-rank,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图软件使用OriginPro2021,以及R语言(4.0.2版本)。双侧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自2005年至2020年,我们共诊断312例LGLL患者,包括293例T-LGLL患者和19例CLPD-NK患者。该诊断率呈逐年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我院诊断LGLL的中位年龄较西方报道,年轻13岁(53岁vs 66岁)。贫血是本组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66.7%(208/312)的患者因贫血就诊。在本组患者中,LGLL合并PRCA的比例为42.3%(132/312),明显高于西方报道。此外,我们发现5.8%(18例)患者合并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过“de novo LGLL”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LGLL”并无显着临床差异,生物学本质或存在共同之处。另外,我们在134例患者中检测了 TCR-vβ亚家族,结果显示26%(35/134)存在未被定义的单克隆TCR-vβ亚家族。在二代基因测序(NGS)中,我们检测了 39例患者,其中35例检出基因突变。FAT1的突变率最高为25.7%(9/35),STAT3的突变率为20%(7/35),TET2的突变率也为20%(7/35)。其他表观遗传改变,如IDH2、DNMT3A等也存在较高检出率。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分为CsA常规治疗组和TPM方案探索性治疗组。CsA为一线免疫抑制治疗,TPM方案为基于沙利度胺的免疫调节治疗。结果显示:在CsA组中,27%(44/163)的患者获得CR,33%(53/163)的患者获得PR,另有40%(66/163)的患者未获治疗反应;而在TPM组中,CR率为75%(21/28),PR率为14%(4/28)。此外,LGLL 的总体 5 年生存率(OS)为 95%(95%CI,91%-99%)。结论:在LGLL构成比中,T-LGLL占据绝大多数。本组LGLL患者的发病年龄显着低于西方国家报道,临床症状以贫血为主,较大比例患者合并PRCA,整体病程呈现惰性。表观遗传改变在NGS测序中常被检出,其中TET2、DNMT3A等与DNA甲基化相关的基因突变较为突出。尽管免疫抑制治疗是当前的经验性一线治疗,但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免疫调节方案(TPM方案)可能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背景和目的:PTCL属于罕见病,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的10%-15%,在美国年发病总人数为4800-8000人。并且,PTCL的疾病异质性极大,2016年WHO分类包括29种疾病亚型,因此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体系极难建立。尤其是在复发/难治的PTCL患者中,临床预后极差,传统化疗时代R/R-PTCL中位OS仅5.5个月,中位PFS仅3.1个月。因此,探索更有效的R/R-PTCL治疗方案极具临床意义,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改善临床结局的手段。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大数据荟萃分析,归纳ASCT和allo-HSCT治疗R/R-PTCL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本研究检索策略符合Meta分析的PRISMA声明。本研究检索的数据库主要包含:Pubmed、Cochrane 协作网、Embase 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Web of science、万方及中国知网等。检索关键词为“复发难治T细胞淋巴瘤/PTCL”、“自体HSCT/异基因HSCT”、“疗效/治疗/安全性”等。截止2020/10/01,纳入此时间点以前的全部合适文献。根据检索关键词,我们进行了文献筛选。文献语言来源于英文及中文。在PROSPERO平台,我们对该荟萃分析进行了注册(CRD42020195875),并获得批准。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遵循医学伦理学原则。基于两位研究者的独立阅读,提取临床指标。对原始文献的质量,我们采取MINORS量表进行条目式评价。通过R语言(version 3.6版本)进行图表绘制。率的合并分析使用R语言metaprop函数。双侧p<0.05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从2001年1月12日至2020年10月1日,本研究荟萃分析中ASCT和allo-HSCT各有16篇文献。本项研究中,共1765例R/R-PTCL患者纳入共计,其中885例为ASCT治疗组,另880例为allo-HSCT治疗组。在allo-HSCT治疗组中,388例患者被纳入分析(p<0.01,I2=71%),结果显示 3 年的 OS 为 50%(95%CI,41%-60%)。而在ASCT治疗组中,共614例患者被纳入分析,3年的OS为55%(95%CI,48%-64%)。在 allo-HSCT 组中,综合 5 年 OS 为 54%(95%CI,47%-62%),纳入患者数为174例。而在ASCT组中,整体5年OS为53%(95%CI,44%-64%),共计346例患者被纳入。在allo-HSCT组,6项研究报道了 3年TRM,结果为32%(95%CI,27%-37%)。另外,在ASCT组中,3项研究报道了 3年TRM,结果为7%(95%CI,2%-23%)。在 allo-HSCT 治疗组中,Ⅱ-Ⅳ 级急性 GVHD((aGVHD)的发生率从 14%-40%不等,慢性 GVHD(cGVHD)从 5%-50%不等。结论:本研究系统总结了 allo-HSCT和ASCT治疗R/R-PTCL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两者的临床缓解率和总体生存率大致相当。然而,allo-HSCT或可为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提供生存优势。对于低危或体能状态较好的PTCL患者,ASCT应该作为重要的治疗选择。而对疾病风险分层程度更高的R/R-PTCL患者,allo-HSCT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荐。此外,由于PTCL的罕见性和高死亡率,需要联合多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探寻适宜的药物组合方案,以期最大程度造福患者。

罗智明[9](2021)在《淋巴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T/NK细胞流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分化簇(CD)分子平均荧光强度的分析,发现两组疾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探索流式细胞术在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就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诊淋巴瘤患者共计57例,将其分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B-NHL)、T/NK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T/NK-NHL)及霍奇金淋巴瘤组(HL);纳入经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计34例,将其分为类风湿关节炎组(R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组(SLE);纳入健康对照组17例。通过10色流式细胞仪对收集病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及NK细胞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对数据通过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我们发现淋巴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周血T细胞及NK细胞亚群比例存在差异,B-NHL组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高于SLE组;B-NHL组外周血CD56dimCD16bright细胞比例高于RA组,T/NK-NHL组CD56dimCD16bright细胞比例高于SLE组;B-NHL组外周血CD56dimCD16dim细胞比例高于SL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16、CD56分别在NK细胞中平均荧光强度(MFI)存在差异,B-NHL组NK细胞的CD56平均荧光强度高于RA组及对照组,RA组NK细胞的CD56平均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B-NHL组NK细胞的CD16平均荧光强度低于RA组及对照组,RA组NK细胞的CD16平均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淋巴瘤、经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存在差异,其中对NK细胞CD16、CD56的平均荧光强度的测量可以作为流式细胞术鉴别诊断的标志。

马少伟[10](2021)在《口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口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口腔医师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避免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口腔医院2015年9月-2020年6月接诊的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检索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关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口腔相关数据资料的文献并加以筛选,提取文献中单个病人资料,与本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其口腔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经过等资料,探讨该疾病的口腔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并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及作图。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1990年至2020年6月的相关文献资料,剔除资料不全、重复的病例资料,获得外文文献22篇,中文文献6篇,共28篇文献,32个病例,结合我院的2个病例,共34例。病例资料汇总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0例,男:女=2.4:1;患者发病年龄范围19-79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7.8±2.8)岁。患者各年龄段均可患病,好发于中老年人,40-49岁,50-59岁为患病高峰。2.临床表现:34例患者中,27例(79.4%)出现软硬腭糜烂溃疡,15例(44.1%)出现鼻塞症状,10例(29.4%)出现牙龈/牙槽黏膜溃疡,7例(20.6%)出现口腔异味,7例(20.6%)出现面部肿胀不对称,6例(17.6%)出现白色假膜结痂,6例(17.6%)出现皮肤病变,6例(17.6%)出现腭穿孔、口鼻漏,5例(14.7%)出现牙龈红肿伴糜烂,4例(11.8%)出现嘴唇肿胀,4例(11.8%)出现眼部症状,4例(11.8%)出现颊黏膜溃疡,3例(8.8%)出现生殖器溃疡,3例(8.8%)出现牙龈增生,2例(5.9%)出现病变区牙根暴露,2例(5.9%)出现鼻周红肿、糜烂、结痂,1例(2.9%)出现病变区牙齿松动,1例(2.9%)出现舌/唇部溃疡。34例患者中,18例(52.9%)出现全身症状,25例(73.5%)患者还表现除口腔外其它部位症状。3.辅助检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常表现为鼻腔、鼻咽部的软组织肿块,浸润邻近周围组织,累及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等,造成面中部骨质破坏,部分通过腭部延伸至口腔。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弥漫性非典型性淋巴细胞浸润的有31例(91.2%),表现为多种炎症性细胞浸润伴凝固性坏死的有25例(73.5%),表现为肿瘤细胞以血管为中心浸润、破坏的有17例(50.0%),同时出现上述三个特征的有13例(38.2%)。免疫组织化学检查:EBER阳性31例(91.2%),CD56阳性30例(88.2%),CD3阳性 25 例(73.5%),颗粒酶 B 阳性 22 例(64.7%),CD4 阳性 13 例(38.2%),CD2阳性11例(32.4%),TIA-1阳性9例(26.5%),穿孔素阳性7例(20.6%)。4.34例患者中,明确被误诊的有22例,误诊率为64.7%。5.治疗情况:34例患者有30例接受了肿瘤相关治疗,10例患者接受了单纯化疗,4例患者接受了单纯的放疗,剩余16例患者放化疗联合治疗。比较单纯放疗、化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显着性差异。6.预后:34例患者,死亡17例,失访7例,存活10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1.5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42.3%,2年总生存率为42.3%,3年总生存率为29.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全身症状及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7.本院病例临床表现及治疗病例一:患者31岁男性,左上牙龈肿胀、糜烂两月余,12-28牙唇颊侧牙龈充血肿胀、糜烂、增生,上前牙及左上磨牙区唇侧牙龈可见白色假膜。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化疗治疗,随访6个月后病亡。病例二:患者53岁女性,牙龈发红、疼痛4月余,上颌腭侧牙龈广泛性增生,腭中缝两侧增生明显,16、26牙腭侧黏膜糜烂呈溃疡状。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联合治疗,随访10个月后病亡。结论:1.口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男性,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多见。2.口腔原发或出现口腔病损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十分少见,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当出现软硬腭糜烂溃疡、腭穿孔或牙龈、牙槽黏膜溃疡时要考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进行规范的组织病理检查,初次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例应重新活检,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确诊。3.放化疗联合治疗是目前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总体预后较差。

二、NK/T细胞淋巴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K/T细胞淋巴瘤(论文提纲范文)

(1)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方法
        1.4.1 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34a表达
        1.4.2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能力
        1.4.3 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1.4.4细胞迁移侵袭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及鼻腔黏膜慢性炎组织中的表达
    2.2 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细胞生长增殖能力
    2.3 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
    2.4 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3 讨论
4 结论

(4)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1.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EBV阳性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EBV 致病机制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新药时代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策略及临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治疗方案及分组
    三、观察指标
    四、不良反应评价
    五、疗效判定
    六、随访
    七、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临床特征
    二、预后分析
    三、不同治疗方案与生存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外周T细胞淋巴瘤分子生物学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6)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疗的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生存 ——一项单中心12年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
    3.疗效评价
    4.资料随访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ENKTCL的临床特征
    2.治疗结果
    3.PFS和OS的预测因素
讨论
    1.ENKTCL的治疗探讨
    2.ENKTCL预后因素和分期的探讨
    3.ENKTCL合并HLH治疗探讨
    4.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或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第一部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1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第二部分:异体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1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异体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荟萃分析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1 我院血液病突变筛查NGS靶向测序的112个基因
    附录2 个人简历和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基金资助

(9)淋巴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T/NK细胞流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淋巴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答辩会委员信息表

(10)口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一般情况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误诊病例分析
    治疗情况
    预后
    病例临床表现及治疗
讨论
    1. 发病特征
    2. 病因及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诊断及误诊病例分析
    5. 鉴别诊断
    6. 治疗及预后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NK/T细胞淋巴瘤(论文参考文献)

  • [1]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影响[J]. 郭妮娜,万军,杨晓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15)
  • [2]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 中华肿瘤杂志, 2021(07)
  • [3]血管内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 管雪,杨亦宸,祁昱,巩文辰,徐晓莹,王雅蕾,郭玉虹,罗烨,孙琳,付凯,孟斌.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07)
  • [4]EBV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及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研究[D]. 许文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新药时代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策略及临床预后分析[D]. 郭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6]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疗的结果[D]. 王晓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7]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生存 ——一项单中心12年回顾性分析[D]. 罗璐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8]第一部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1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第二部分:异体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荟萃分析[D]. 杜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9]淋巴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T/NK细胞流式分析[D]. 罗智明.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10]口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 马少伟. 山东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NK/T细胞淋巴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