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区76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昆明地区76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一、昆明地区76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彦芳[1](2021)在《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剖宫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1 研究背景创伤事件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剖宫产对产妇来说是一种创伤事件,它可能会引起产后PTSD。目前,国内关于产后PTSD的研究较少,而国外关于剖宫产与产后PTSD的报道结果不一致。因此,提出假设: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率高,且剖宫产是产后PTSD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首先进行文献回顾,开展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率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然后开展剖宫产与产后PTSD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期为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最新依据。2 研究目的(1)明确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率。(2)探讨剖宫产与产后PTSD的独立关联性。3 研究方法(1)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以英文主题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和“cesarean section”检索 MEDLINE、PsycINFO、EMBASE 和 CINAHL 数据库;以中文主题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剖宫产”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然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 4.0.3软件进行Meta分析。(2)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某家三级综合医院招募产妇。在产后3~5天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产妇进行测评,如EPDS得分<13分即产后抑郁阴性者则纳入本研究,并收集其一般资料(人口社会学资料和产科资料);产后42天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产妇进行PTSD评估和筛查。采用log 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与产后PTSD的独立关联性。4 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14篇文献,样本量共计4,023例,其中544例患有产后PTSD。Meta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率为12.9%(95%CI:8.018.8);急诊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率为10.3%(95%CI:1.724.9),择期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率为7.1%(95%CI:0.719.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产后PTSD发生率因评定方式、评定时间、研究地点和研究对象而不同。Meta回归分析表明PTSD评定方式和研究对象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2)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招募EPDS得分<13分即产后抑郁阴性的产妇800例,其中759例(94.88%)完成PCL-C测评并纳入最后分析。产妇产后PTSD的阳性率为12.12%,阴道分娩产妇产后PTSD阳性率为8.18%,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阳性率为17.55%。校正家庭支持程度、初次分娩、孕期焦虑、孕期沮丧、害怕分娩混杂因素后,与阴道分娩产妇相比,择期剖宫产(RR=1.70,95%CI:1.032.87)和急诊剖宫产(RR=1.95,95%CI:1.083.83)产妇发生产后PTSD的风险增加。5 研究结论(1)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急诊剖宫产产妇。(2)剖宫产是产后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3)PTSD的易感性因择期/急诊剖宫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地域而不同。这些因素在剖宫产和产后PTSD关联性之间的作用尚需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马翠,马润玫,晋家萍,朱廷芬[2](2019)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434例分娩方式》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如何决定分娩方式。方法 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43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对其如何决定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把同期随机132例非瘢痕性子宫经阴道分娩(VBNC)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 132例及重复剖宫产(RCS) 302例进行对照分析;同期随机首次剖宫产(PCS) 302例与重复剖宫产(RCS) 302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2例阴道试产,10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5.76%;RCS334例,手术产率76.96%。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组产后出血率、子宫先兆破裂发生率、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与非瘢痕性子宫经阴道分娩(VBNC)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BAC组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RCS组[(170.5±20.) vs (205.7±5.0) m L]、[(3.5±0.5) vs (6.5±0.5) d、[(2 321.0±125.0) vs (4 943.0±196.3)元、10.0%vs. 18.7%)(P均<0.05);RCS组产后出血率(18.7%)较PCS组(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可选择性进行阴道分娩,条件是分娩前充分评估,临产后严密监护,做好急诊剖宫产准备。

刘姣[3](2018)在《壮医药艾灸促进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壮医药艾灸促进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经过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子宫底下降的高度、阴道血性恶露量的多少、恶露持续时间的长短、子宫大小的变化、产后宫缩痛的程度,追踪随访至产后42天并统计子宫复旧的情况,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一些思路及方法。方法:本课题通过观察符合入选标准的择期剖宫产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42例。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共有7例病例中途中止实验,观察组3例,对照组4例,实际观察组完成35例,对照组完成38例。其中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加缩宫素预防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壮医药艾条温和灸脐周四穴、关元穴,于剖宫产术后2h开始行第一次艾灸,从术后第一天开始,以后每天进行2次施灸,早、晚各1次(上午9点,下午3点左右),20min/次,持续6天,产后42d统计疗效。治疗期间,于剖宫产术后当天起,连续7天记录宫底下降的高度,连续3天记录产妇宫缩痛的程度,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称量阴道血性恶露量的多少,术后第6天、第30天、第42天复査B超,测量子宫体积的大小。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病例的宫底下降的高度、阴道血性恶露量的多少、恶露持续的时间、产后宫缩痛的程度以及子宫大小的变化,追踪随访至产后42天并统计子宫复旧的情况。用SPSS22.0分析所有数据。病例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病房。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术后第26天观察组宫底下降的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h、24h、48h观察组血性恶露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宫缩痛的程度,观察组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及术后第6天、第30天、第42天子宫复旧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艾灸能加快剖宫产术后宫底下降的速度,减少阴道血性恶露量,缩短恶露持续的时间,缓解产后宫缩痛,促进子宫的恢复,且壮医药艾灸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经济实惠,且疗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金吉[4](2018)在《某院产科剖宫产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描述某院产科2002-2016年15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分析剖宫产发生的母婴并发症;(2)描述15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以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剖宫产率变化的关系,寻找影响剖宫产的主要相关因素;(3)通过某院2013-2016年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的相关数据,分析该院在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4)通过剖宫产指征的控制情况以及临床路径的规范程度,阐述该院产科剖宫产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方法:整理某院2002-2016年产科剖宫产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15年来剖宫产率变化、剖宫产母婴并发症、剖宫产指征变化以及2013年以来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两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相应分析;同时采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对剖宫产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02-2016年剖宫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9年达到峰值48.08%,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剖宫产产妇人均年龄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产妇平均住院天数呈下降趋势;剖宫产术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维持在一个合理、稳定的水平。2.剖宫产手术指征难产因素包括产道异常、产力异常、胎儿异常所占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非难产因素中疤痕子宫所占比例有较明显的升高,妊娠合并症、产前出血、重妊高症所占的比例每年所占比例变化不是很明显;社会因素无指征剖宫产所占比重均保持在比较小的比例。所有因素各年份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自2013年开展以来,入径率、完成率逐年升高,2016年分别达到99.16%、96.38%,整体变异率86%左右,产后出血率、II甲愈合率基本正常,II甲愈合率2013、2016年较低,未能达到合格指标。对应进入路径的产妇进行分析,实际进入路径组与未进入路径组产妇对比,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和人均费用有显着性差异,进入路径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人均费用;对进入路径的产妇分组分成完成路径组和退出路径组,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和人均费用有显着性差异,并且完成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和人均费用均比退出路径组低;选取2010-2011年的全部剖宫产产妇作为实施路径前和实施路径后2014-2015的剖宫产产妇进行对比,实施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人均费用升高。结论:1.2002-2016年剖宫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每年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剖宫产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剖宫产术后母婴并发症均能保持合理、稳定的比例。2.剖宫产手术指征难产因素比例降低,非难产因素占比升高,胎儿异常比例下降,疤痕子宫逐渐代替胎儿异常,成为第一位手术指征,其他手术指征变化不大。3.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剖宫产诊疗操作,2013年以来各项医疗指标基本正常,实施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后,整体剖宫产率有所下降,缩短产妇平均住院天数,但是整体人均费用、变异率均升高,降低人均费用、控制变异率是今后工作重点。4.加强孕期管理,提高接生技术,促进自然分娩;严格把控剖宫产手术指征,注重“疤痕子宫”孕产妇防治;加强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管理,控制变异率,降低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过程,提高产科医疗质量。

屈在卿,马润玫,肖虹,田玉芹,李白鸾,梁琨,杜明钰,陈卓,耿力,杨明晖,陶艳萍,朱蓓[5](2016)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 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实施TOLAC 6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中既往有1次剖宫产术史、单活胎、孕周≥28周的586例TOLAC孕妇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者[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组]481例,TOLAC失败中转剖宫产者(TOLAC失败组)105例;另选取同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周≥28周、单活胎、1次剖宫产术史)直接行选择性再次剖宫产术(ERCS)者(ERCS组)1145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不同分娩方式孕妇的妊娠结局,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新生儿入住新生儿ICU(NICU)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分娩的孕周≥28周孕妇共16 112例(其中有剖宫产史者2073例),共实施TOLAC 614例,其中VBAC 507例;总TOLAC率为29.62%(614/2073),VBAC率为82.6%(507/614),VBAC降低了同期总剖宫产率3.147%(507/16 112)。(2)妊娠结局的比较:VBAC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为(431±299)ml,产后发热率为6.4%(31/48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 085±561)g,大于胎龄儿率为2.9%(14/481),均低于TOLAC失败组和ERCS组(P<0.05)。VBAC组的子宫破裂率为0.2%(1/481)、膀胱损伤率为0、产后出血≥1 500ml的发生率为1.0%(5/481)、输血率为3.7%(18/481),分别与TOLAC失败组和ERC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新生儿结局的比较:VBAC组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为0.4%(2/481)、脐动脉血pH<7.0的发生率为0.6%(3/481)、转NICU率为12.3%(59/481)、围产儿死亡率为0,与TOLAC失败组和ERCS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入住NICU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早产(OR=16.71,95%CI为11.4424.4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89,95%CI为2.396.35)、羊水污染(OR=2.48,95%CI为1.623.80)、小于胎龄儿(OR=2.00,95%CI为1.193.36)和妊娠合并糖尿病(OR=1.69,95%CI为1.142.50),但与分娩方式无关(OR=0.84,95%CI为0.581.21)。结论规范开展TOLAC及VBAC不仅能降低总剖宫产率,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是有1次剖宫产术史后再次妊娠孕妇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陶艳萍,张步振[6](2015)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及母婴的安全性,以降低剖宫产率;对于试产失败的病例分析原因,探讨产程中的注意事项,为规范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的产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病例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病例487例,其中142例进行阴道试产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阴道试产成功的113例产妇设为观察组,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收治的非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113例作为对照组,将2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对阴道试产失败而改行剖宫产的病例分析原因,探讨监护措施及如何规避风险.结果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病例487例,其中142例行阴道试产,试产率29.2%,成功阴道分娩的有113例,成功率为79.6%,其余29例产妇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手术,手术指征分别为胎儿宫内窘迫9例,可疑子宫破裂3例,头盆不称5例,母亲要求8例,宫缩乏力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2组产妇分析结果显示:2组产妇在产程、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评估后,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是可行的,母婴预后良好.产程中规范严密的监测和做好即刻剖宫产的准备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必要措施.疤痕子宫孕产妇进行阴道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应用.

陶艳萍[7](2015)在《从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降低剖宫产率措施》文中研究表明自然分娩是人类最健康、最正常的分娩方式。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到分娩的方式,如果各个因素之间不能够相互适应就会出现难产现象。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CS)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终止妊娠的方法,在解决高危妊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剖宫产比例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的远期弊端及不良预后也越来越突出。因而针对该种状况,如何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就成为了现今产科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本研究就我院近6年来的剖宫产指征变化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探讨,对产科剖宫产率的变化状况、剖宫产指征的逐年变化以及有效干预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目的: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6年以来剖宫产的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对影响剖宫产指征的因素给予一定的分析研究,对于不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对其中因为社会因素而导致的剖宫产人群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干预,进而为今后降低产科剖宫产率提供方法和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之间的21540例分娩产妇,将其中8221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针对其剖宫产指征,母婴结局等,结合统计软件给予回顾性研究探讨。结果:①近6年以来产科剖宫产率控制良好,2008年剖宫产率为40.29%,到了2013年剖宫产率已经下降到36.29%。②2011年以前,“母亲要求”为第一位的手术指征,自2011年以后随着科室对剖宫产率的严格控制和疤痕子宫分娩人数的增加,以“疤痕子宫”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也随之占到了第一位;而其他的剖宫产指征变化比例基本保持均衡不变。③在剖宫产率降低的同时,母婴结局良好,已达到国内三级转诊医院领先水平。结论:随着我国医学技术不断更新进步,各级管理机构对母婴安全的重视,加强对孕产妇在妊娠期的相关健康教育、普及正常分娩知识,体重控制及专科技能的提高等,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但仍需要政策支持,社会舆论宣传,和良好的团队合作。

茹敏[8](2015)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接收的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患者,对其阴道分娩成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探究中,50例患者中25例患者符合阴道试产的标准,剩余25例患者存在明确剖宫产指征,但仅有10例患者进行阴道试产,因此实际剖宫产率是80%,明确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率是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时,应大力推荐阴道分娩,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筛选,以降低我国的再次剖宫产率。

戴亚君,贺娜珍[9](2014)在《4994例剖宫产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舟山市普陀区2009—2012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普陀区2009—2012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普陀区剖宫产率由2009年的71.79%下降至2012年的58.87%,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其中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由2009年的44.91%下降到2012年的26.51%,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但始终居剖宫产指征首位。结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规范产前检查,开展健康教育,降低剖宫产率。

王露姿[10](2014)在《妊娠合并轻度危险因素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具有单项轻度危险因素的单胎妊娠初产妇,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降低轻度危险妊娠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CD)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九年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28,925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经产妇、多胎、孕周<28周、胎死宫内、合并危及母婴生命并发症共5,654例后,余初产单胎妊娠活产23,271例,将其中具有下列单项九个因素之一的产妇共9,027例作为最终研究对象,包括高龄初产(advanced maternal age, AMA)、早产、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妊娠合并轻度内外科系统并发症、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脐绕颈1周、脐绕颈≥2周,分析这些轻度危险因素各自与CD的相关性,研究具有单项轻度危险因素的妊娠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校正母亲学历、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产前保健次数混杂因素后,AMA (OR2.86,95%CI2.51-3.25,P<0.001)、子痫前期(OR1.87,95%CI1.55-2.26,P<0.001)、妊娠合并轻度内外科系统并发症(OR1.12,95%CI1.02-1.23, P=0.02)、LGA (OR2.46,95%CI2.18-2.78,P<0.001)、脐绕颈≥2周(OR2.58,95%CI2.07-3.21, P<0.001)均是行CD的危险因素;而早产(OR0.82,95%CI0.70-0.96,P=0.014)、SGA(OR0.73,95%CI0.65-0.82,P<0.001)则为CD的保护性因素;GDM(P=0.1)、脐绕颈1周(P=0.991)与分娩方式无相关性。2、AMA、脐绕颈1周、脐绕颈≥2周,在CD组与阴道分娩(vaginal delivery,VD)组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CD组下列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显着高于VD组:①、早产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1.7%vs0,P=0.019)、输血率(2.84%vs0.21%,χ2=7.21,P=0.007)及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率(19.89%vs12.42%,)χ2=5.83,P=0.016);②、子痫前期组新生儿转NICU率(neonatalintensive care unit, NICU)(25.20%vs9.22%,%2=12.21, P<0.001);③、GDM组新生儿转NICU率(17.06%vs10.70%, χ2=12-02,P=0-001);④、妊娠合并轻度内外科系统并发症组母亲转ICU率(0.73%vs0.06%,x2=6.05,P=0.014)、Apgar Score <7@5min(0.73%vs0.06%,x2=6.05,P=0.014)、新生儿转NICU率(15.16%vs8.03%, x2=29, P<0.001)。⑤、SGA组新生儿转NICU率(30.03%vs14.09%,χ2=38.931,P<0.001)、高胆红素血症需蓝光治疗率(9.56%vs5.32%,χ2=6.80,P=0.009)及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6.48%vs3.76%,χ2=3.97,P=0.046)。结论尽管具有某些轻度危险因素的妊娠增加了剖宫产风险,但在良好的医疗水平下阴道分娩仍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二、昆明地区76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明地区76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剖宫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1.1.2 PTSD的测评工具
        1.1.3 PTSD的发生率
        1.1.4 PTSD的危险因素
    1.2 产后PTSD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产后PTSD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1.2.2 产后PTSD与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区别
        1.2.3 产后PTSD的测评工具
        1.2.4 产后PTSD的发生率
        1.2.5 产后PTSD的危害
        1.2.6 产后PTSD的主要危险因素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剖宫产产后PTSD发生率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检索
        2.2.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3 文献筛选
        2.2.4 文献质量评价
        2.2.5 数据提取
        2.2.6 数据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检索结果
        2.3.2 纳入文献的特征
        2.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4 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的发生率
        2.3.5 急诊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的发生率
        2.3.6 亚组分析
        2.3.7 Meta回归分析
        2.3.8 敏感性分析
        2.3.9 发表偏倚
    2.4 讨论
        2.4.1 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率
        2.4.2 剖宫产对产后PTSD的影响
        2.4.3 评定方式对产后PTSD发生率的影响
        2.4.4 评定时间及研究地点对产后PTSD发生率的影响
        2.4.5 研究对象对产后PTSD发生率的影响
    2.5 结论
第三章 剖宫产与产后PTSD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2.2 样本量和检验效能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方案
        3.3.2 调查工具
        3.3.3 资料收集
        3.3.4 数据管理
        3.3.5 统计分析
        3.3.6 质量控制
        3.3.7 伦理原则
    3.4 研究结果
        3.4.1 产妇的随访情况
        3.4.2 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3.4.3 产妇的孕期心理状况
        3.4.4 产妇的产科特征
        3.4.5 产妇的EPDS得分情况
        3.4.6 产妇的剖宫产指征情况
        3.4.7 产妇的PCL-C测评情况
        3.4.8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产后PTSD阳性率
        3.4.9 不同剖宫产指征产妇的产后PTSD阳性率
        3.4.10 产妇产后PTSD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1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PTSD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2 剖宫产与产后PTSD的关联性分析
    3.5 讨论
        3.5.1 产后PTSD阳性率
        3.5.2 择期剖宫产对产妇产后PTSD的影响
        3.5.3 急诊剖宫产对产妇产后PTSD的影响
        3.5.4 急诊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PTSD风险高于择期剖宫产产妇
        3.5.5 剖宫产指征对产妇产后PTSD的影响
        3.5.6 其他因素对产妇产后PTSD的影响
        3.5.7 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3.5.8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3.6 结论
第四章 产后PTSD与剖宫产的研究总结
    4.1 研究结论
    4.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2.1 特色
        4.2.2 创新
    4.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4.3.1 局限
        4.3.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
致谢

(2)瘢痕子宫再次妊娠434例分娩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娩方式的选择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VBAC成功率
    2.2 重复剖宫产术中情况
    2.3 产后出血情况
    2.4 新生儿情况
    2.5 病房周转及费用情况
    2.6 近期并发症
3 讨论
    3.1 VBAC开展的必要性
    3.2 VBAC的病例选择
        3.2.1 适应症
        3.2.2 禁忌症
    3.3 VBAC成功因素
    3.4 VBAC引产与催产
    3.5 VBAC监护与管理
    3.6 VBAC分娩镇痛
    3.7 VBAC并发症
    3.8 VBAC的优势

(3)壮医药艾灸促进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全的研究
        1.1 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概念
        1.2 产后子宫复旧的生理变化
        1.3 剖宫产子宫复旧不全的病因
        1.4 西医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标准
        1.7 从事研究者质量控制标准
        1.8 伦理学要求的临床研究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的指标
        2.4 疗效性指标的监测方法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随访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结果分析
        3.3 脱落病例的观察处理结果
        3.4 安全性评估结果
    4 讨论
        4.1 “治未病”理论在产后病中的应用
        4.2 壮医药艾灸应用机理的探讨
        4.3 选穴机理
        4.4 研究结果分析
        4.5 本课题的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某院产科剖宫产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关于剖宫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关于剖宫产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某院2002-2016年剖宫产基本情况
        3.1.1 某院2002-2016年剖宫产整体趋势
        3.1.2 某院剖宫产率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3.1.3 剖宫产术后母婴并发症
    3.2 某院2002-2016年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
        3.2.1 2002 -2016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变化
        3.2.2 2002 -2016剖宫产手术指征发生率变化
        3.2.3 2002 -2016年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顺位情况表
    3.3 该院2013-2016年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3.3.1 2013 -2016年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3.3.2 2013 -2016年剖宫产进入路径与未进入路径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
        3.3.3 2013 -2016进入路径后完成与退出组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
        3.3.4 临床路径实施前后整体剖宫产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
4 讨论
    4.1 剖宫产率变化情况
    4.2 剖宫产指征变化
    4.3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
5 政策建议
    5.1 加强孕期管理,提高助产接生技术水平,促进自然分娩
    5.2 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疤痕子宫”孕产妇群体
        5.2.1 “疤痕子宫”孕产妇孕前和孕期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5.2.2 提高接生技术水平,促进“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开展
    5.3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控制变异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医疗质量
    5.4 控制剖宫产医疗费用的合理增长
6 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
    6.2 不足
7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疤痕子宫病例分娩方式结果
    2.2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成功阴道分娩病例与同期随机抽取的阴道分娩病例的相关指标对比
    2.3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失败而改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及母儿结局情况
3讨论

(7)从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降低剖宫产率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一、研究目的意义
二、临床资料及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关于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适应症与条件
    3.2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禁忌证
    3.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措施

(9)4994例剖宫产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3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剖宫产率
    2.2剖宫产指征
    2.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
3 讨论

(10)妊娠合并轻度危险因素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昆明地区76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剖宫产的相关性研究[D]. 陈彦芳.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瘢痕子宫再次妊娠434例分娩方式[J]. 马翠,马润玫,晋家萍,朱廷芬.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9(06)
  • [3]壮医药艾灸促进择期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研究[D]. 刘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某院产科剖宫产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管理[D]. 王金吉.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9)
  • [5]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J]. 屈在卿,马润玫,肖虹,田玉芹,李白鸾,梁琨,杜明钰,陈卓,耿力,杨明晖,陶艳萍,朱蓓.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6(10)
  • [6]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 陶艳萍,张步振.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12)
  • [7]从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降低剖宫产率措施[D]. 陶艳萍. 第三军医大学, 2015(06)
  • [8]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分析[J]. 茹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7)
  • [9]4994例剖宫产原因分析[J]. 戴亚君,贺娜珍. 浙江预防医学, 2014(05)
  • [10]妊娠合并轻度危险因素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D]. 王露姿.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昆明地区76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