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卡电话拨号管理器

300卡电话拨号管理器

一、300卡电话拨号管理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1](2020)在《基于Android的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更加快速发展,这意味着对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列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的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仅限于PC端,并且功能存在局限性,对故障设备的分析与管理不够完善,职工现在只有在电脑前才能获取信息。本文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结合Android技术设计出一款专门针对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APP,为列控设备性能监测提供更加便携式的实时性服务。本文从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移动客户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分析国内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对此移动客户端进行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架构设计。选择Android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以MVC设计模式为指导,完成系统主要功能的代码编写,实现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客户端主界面、各功能界面的显示以及各项功能的操作。选择My SQL作为本文的数据库,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通过管理功能模块实现对人员和车辆分部门管理,使维护工作分配更加精准。最后测试并展示系统模块实现的功能。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移动客户端的设计,可以让列控设备维护人员实现随身、随时、随地监测列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故障情况。方便用户对在用设备、故障设备、备品的管理,并且能够随时掌握设备的检修情况及其是否即将超期等信息。为列控设备维护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提高了对监测及管理的实时性,具有良好的理论研究意义及实用价值。

陈琰鑫[2](2020)在《船舶虚拟机舱内部通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船舶机舱模拟器的研制也日益更新,逐步完善。在当代轮机模拟器中,各项技术不断发展,利用创建三维模型,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模拟器中的各种效果都在不断逼近真实船舶,模拟器也更加具有真实性。而虚拟舱室内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设备的操作流程规范也更加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还原真实船舶中的操作体验。所以在轮机模拟器中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通讯系统,对于在现代船舶模拟器中实现真实性的操作体验有着更大的帮助。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轮机操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轮机三维模拟器项目为原型,以船舶内部通讯系统为研究对象,制作开发通讯系统的各项功能。本文首先对实时语音数据传输及处理展开研究学习,提高通讯过程中的语音数据传输效果以及通讯质量,并且解决语音通讯中常见的回声和噪声干扰问题。再研究了船舶内部通讯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并学习运用了制作船舶虚拟机舱内部通讯系统所需要的相关技术,包括了应用程序接口高级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软件联网同步技术、VoIP技术以及Dissonance:Unity Voice Chat语音通讯技术等。其中分析运用了一些应用程序接口中相关的函数回调过程,以及对本文中运用到的网络实时语音通讯程序中所使用的相关接口。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制作了整个系统的网络搭建、系统登录以及对基础音频通讯模块。最后对船舶内部通讯系统的具体功能进行设计与制作,具体开发完善船舶内部通讯系统中的各项模块功能。实现了船舶自动电话、船舶声力电话、广播系统及对讲系统的各项功能。各子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电话系统中的响铃系统、灯光系统以及优先级系统;广播系统中的全区分区广播功能、直播录播功能:对讲系统中的按键语音功能等。本文在Unity3D平台进行编程制作,二次开发虚拟机舱内部通讯系统。其中轮机模拟器功能、通讯逻辑与实船通讯系统相一致。根据船舶内部通讯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所需要的具体功能开发一套网络语音通话系统,利用语音程序模拟船用电话系统并应用于轮机模拟器中。

邓英[3](2020)在《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5G的发展,人们对位置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扩大,而GPS和北斗卫星定位易受非视距与多径效应的影响,无法满足室内环境的定位需求,因此定位研究热点逐渐从室外环境转入室内环境。从1992年红外线定位技术提出以来,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应用逐渐加大,其中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技术因其成本低、功耗低而被广泛追捧;而手机内置有惯性传感器与WiFi模块,利用惯性传感器实现自主、短时定位精度高的室内定位。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室内定位方法,确定以多传感器与WiFi技术相结合的室内定位方法,主要采用位置指纹库定位法确定初始点位置,再利用行人航位推算算法实现连续定位。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多径效应和人员干扰等因素造成WiFi信号产生噪声的问题,分析WiFi信号强度(RSSI)传输衰减特性,提出高斯滤波优化算法,对RSSI作滤波去噪处理;同时采用多向多次进行RSSI测量,获得稳健的指纹信息,最后采用加权K近邻算法(WKNN)获取初始点位置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环境下采用高斯滤波优化算法对WiFi信号强度进行处理,可将单点的平均定位误差降低到0.975m。(2)对多传感器室内定位中行人步长估计和步数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提出了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步长估计法,对不同步态下的步长进行拟合建模,实验验证本文的步长估计法在短距离内的误差可以在1 m以内;同时提出了基于阈值分级的方法形成波峰波谷,结合行人步伐频率,判断统计出行人有效步数值,实验验证本文步数统计方法在短距离内的准确率可达96.7%以上。(3)针对多传感器室内定位中加速度信号易受行人非步态干扰和环境影响,造成数据波动;通过分析滤波算法和数据传输特性,提出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加速度数据处理,对单个波动明显的数据以及整体数据噪声作滤波处理,获得高质量且稳健的加速度数据,再对数据作步数统计、步长估计以及航向角确定,结合初始点位置,采用行人航位推算算法,得出连续定位点。实验结果表明经本文所提改进滤波算法处理后,定位误差在2米以内的概率值提高到了84%,平均定位精度提高到1.4979m。(4)根据系统实际应用需求,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室内定位系统软件,主要实现滤波算法模块、定位算法模块以及位置指纹库管理模块;确定Android Studio为客户端开发平台,完成WiFi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多传感器采集和处理模块以及用户界面交互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张运峤[4](2019)在《基于SDH的民航系统业务的组网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民航通信网络是介于飞行组和地面管控中间的重要途径,伴随航线的增长和运输量的提升,通信网络变得更为复杂,网络设施数目、类型明显增长,必须组建具备一定的拓展性能,可与多个系统兼容的传输设施,给民航飞行调控带来尽可能多的保障。随着民航航班量的增加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也随着航班量的增长而增多,新型甚高频系统,场监与一、二此雷达系统,新型转报系统,新型导航系统的加入也使得传统接入网接入半径小、工作带宽窄、传输信号单一、投资大、维护困难等缺点越发的明显,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民航系统中对业务传输的要求。所以,民航传输业务网需要一种集语音、数据、图像传输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业务接入网方式。因此本文针对民航空管系统业务信号传输的实际需求展开具体研究。本文首先根据目前国内民航空管主用信号进行分析,分别列举了甚高频、雷达、转报、管制电话信号的特点,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适用于空管信号传输的SDH系统,并选择华为HONET FA16系统作为本次组网的主要应用设备,讨论了FA16系统的通信原理。其次根据目前民航系统应用的业务信号,根据传输需求设计组网拓扑图,将西山雷达站站点、南山雷达站站点、塔台站点,长海导航台站点、付家庄导航台站点与航管楼站点按照星形连接组网,将航管楼站点、跑道西起飞站点、跑道中间站点、跑道东起飞线站点按照环形连接组网。然后按照组网设计,依次规划选择各站点的硬件设备主机、设备板卡、设备扩展接口板,安装主机与板卡并且进行加电测试硬件。基于U2000网管系统分别对各个站点进行网元节点的建立、配置网元板卡、板卡速率的配置,按照软件逻辑连接各网元站点、开通业务板卡与端口、配置保护环网、配置系统时钟、配置SDH业务、E1业务与以太网业务。最后进行信号的测试,通过多种设备与仪表进行各站点间的信号测试,业务信号的上架传输测试,通过各信号的终端设备显示以确认信号正常传输,检查误码率与信号强度。解决业务信号传输是遇到的故障,通过测试手段确认故障原因,更改硬件或软件配置以解决故障问题,完成空管业务的组网传输。

刘丽华[5](2015)在《基于VoIP/IM技术的通信系统及其漫游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高,中国内地居民出境人数变得越来越庞大,在国外期间与国内亲友取得联系需要支付昂贵的国际漫游通信费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oice over IP/Instant Message (VoIP/IM)技术的通信系统,使用该系统进行通信,在大大降低双方通信资费的同时还可以保留与之通信的国内亲友的习惯。本系统包括本地端和用户智能手机端。本地端的硬件组成为一块3G开发板和一台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二者通过USB线相连。本地端从功能上分为电话模块、本地SIP客户端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话模块基于SIM5215芯片及评估板开发,主要目的是通过本地SIM卡与国内亲友联系,在国内亲友手机和本地SIP客户端之间中转语音和短信。本地SIP客户端基于PJSIP协议栈开发,一方面是与用户智能手机端进行IM消息,订阅好友Presence信息以及VoIP呼叫的交互,另一方面是与电话模块进行语音和短信的交互。控制模块控制本地SIP客户端和电话模块协调工作,完成整个系统电话和短信的功能。用户智能手机端包括漫游地SIP客户端和手机模块。漫游地SIP客户端是安装在用户智能手机上的一个软件,通过对CSipSimple客户端做二次开发完成,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户在漫游地接听帐号间的VoIP呼叫时能知道真正的来电人信息。手机模块即是用户智能手机本身。使用上述系统,用户在漫游地不仅可以拨打接听电话,还可以收发短信,功能齐全。除此之外,语音数据和短信主要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解决了用户国际漫游通信费用高的问题。最后,对于国内亲友而言,与之联系的是用户本地SIM卡,避免存储用户新号码的麻烦,符合习惯。经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基本功能均已达到设计的要求,对呼叫和短信控制良好,能根据不同的状态做出相应的操作,完成了预期目标。

王坤[6](2014)在《智能手机多模多卡软件方案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多模多卡手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完成移动通信电话子系统的开发调试以及测试问题的修正,最终达到量产软件的质量要求。所谓多模手机是指手机可以任意在多套的完全不同的移动网络上使用,而不需要进行关机或者重新启动的动作。多模的含义,严格来讲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多模,其实际尤指目前非常流行的两种移动通信制式,GSM和CDMA和一种小灵通PHS的制式;另外一种是狭义的多模,其实是包含了GSM和CDMA其不断升级的各个阶段,比如是2G,2.5G和3G等也都可以称之为一模。所以多模的手机,就意味着这台手机的系统,可以支持超过一种的模式,可以是GSM和CDMA的制式,也可以是GSM其中一种的,2G,3G和4G的支持。所谓多卡手机是指手机内部有多个SIM的插槽,可以同时插入多个SIM,也就可以同时支持识别多个SIM卡。对于每一张SIM的制式要求,那就需要参考多模的概念,多卡的支持,可以使同一模式的支持,也可以是不同模式的支持。理论上,这些不同的组合模式都是可以实现的,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定义。基于在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上,设计并实现对多卡多模的制式,是基本的研究内容和开发实现的重点。首先,我们必须能够掌握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目前针对于单卡单模的支持设计思路和想法,应用软件设计的方法,结合移动开发的经验,对其进行再设计和再扩展,从而使得原本单一的设计方案可以扩充支持到多模多卡。整个手机系统的子系统非常的多而且复杂,为了能够直接的抓住重点,我们选取多卡多模手机系统最核心也是最重要部分,即手机通话功能,作为项目的切入点,从上层的应用开发,也即拨号盘和来电通话界面;经过中间的框架层,也即电话服务框架;再到底层虚拟抽象层的无线接口层,直接通到实际完成通过功能的协议和无线通信层;一层一层的深入的分析,切合实际的设计和扩展,完成整个链路的设计和实现。其他的模块,例如短信模块,上网的模块等等,也是类似的设计与实现,触类旁通,也就无需再反复解释,就其差异性做简单的补充即可。实际上,多模对卡的手机也不是新鲜的设计,目前市面上还是有很多的双模双卡手机在售。但是,我们的设计方案不仅仅是能够支持双模双卡,而是多模多卡。另外,我们能够实现多模多卡的自适应,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动态的侦测当前手机的硬件能力,智能感知其硬件设备可以支持的模式或者卡数量,智能的提醒用户各种可行的模式搭配,真正的实现一机在手,行满天下的优势。当然,首先是我们的手机硬件是可以支持足够的模式。所以,本课题论文的目标是,能够完整的研究设计并实现电话相关的主要核心流程,通过实际的模拟器以及嵌入式开发板的调试,满足测试部门的质量认证要求,修正所有测试的问题,达到可以软件量产的标准,可以直接应用到公司的参考设计提供给客户用于二次开发。关于其实际的应用意义,简单的列举几个实用的场景,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很多的商务人士经常出差,国内甚至国外,如果是一张卡走天下,可想而知昂贵的漫游费用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甚至如果走到了一个国家完全不支持的网络制式,所带的这台手机就完全无用武之地;如果有了多模多卡,完全可以在当地直接购买一张SIM卡,享受当地便宜的通讯费用,而且如果网络的模式适合,原来的SIM也可以继续使用,不会漏掉一些关键的电话,一举多得。另外,在经济还不完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等很多地方,可以全家只购买一台手机,然后每一位家庭成员可以配一张SIM卡,还可以按照各个家庭成员的意愿选择不同制式的卡,这样既满足了电话使用的需要,也让各个成员有自己的联系人群,这就是2010年以后,印度飞速发展起来的三卡三待手机,展讯公司的8810芯片凭借这个市场,而风生水起。

白莉娟[7](2014)在《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文中认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是在人脑和外界之间建立的利用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与计算机之间通讯的一种方式,从而为一些思维正常但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提供一种与外界交流或控制外部设备的手段。通常混合BCI使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脑信号,相比使用一种脑信号的单模态BCI更具有人机交互能力。本文通过结合P300和运动想象这两种脑电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BCI的资源管理器系统,通过该系统使用户能够在不用动手的情况下访问我的电脑、桌面,并可以操作(打开、关闭、复制、粘贴、删除)计算机中的各种文件,如文档、图片、音乐、电影等。从而丰富了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如瘫痪病人)的学习,生活,娱乐,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系统主要由脑控鼠标,P300字符拼写器和资源管理器这三个部分组成。脑控鼠标由P300和运动想象联合控制,其中脑控鼠标不仅要实现用户根据意愿自由控制鼠标的二维运动,而且还要可以模拟鼠标的点击和拒绝点击事件,即对鼠标移动过程中经过的目标进行选择和拒绝。鼠标的二维运动由P300信号控制垂直方向,运动想象控制水平方向,目标的选择和拒绝则是由P300和运动想象共同控制。在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系统中,若欲点击的目标所在的路径需要打开许多文件夹,那么通过脑控鼠标操作起来将会非常繁琐,这样可以通过P300字符输入界面在地址输入栏拼写目标路径,进而直接进入目标路径。本系统模拟window操作系统下的资源管理器实现了许多功能。首先,用户通过脑控鼠标可以点击本地磁盘和桌面,此时相应磁盘内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将会出现在列表框内,用户可以通过目标选择直接打开文件夹。其次,如果用户点击的是文件,则系统会立刻弹出快捷菜单,有打开、复制、粘贴、删除功能供用户选择。再有,若用户打开文件后,用户还可以通过脑控鼠标关闭该文件。最后,若目标路径中包含许多文件夹,则可以通过P300字符拼写器在地址输入栏直接拼写目标路径然后进入。本系统共有5位健康的受试者参与了实验环节,实验设置了6个任务环节,其中每位受试者至少需执行12个目标选择7个字符输入。在每位受试者参与4次实验后,实验平均结果是需进行13.9个字符选择,8.15个字符输入,字符输入时间是72.77s,实验所需的时间平均是889.62s,该结果说明了用户利用该系统可以较为准确的完成鼠标的移动,目标的选择和拒绝,字符的输入。但是该系统还有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是每次实验的时间太长,其中主要耗时的是P300检测和字符输入,因此提高系统的速度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次就是在实验中我们根据经验选择鼠标移动的速度,这样还有待提出一个科学的速度选取原则。再有就是该系统只是实现了资源管理器的简单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最后就是该系统只是在身体健康的人群中进行实验,在瘫痪患者中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焦媛媛[8](2013)在《多制式数据卡终端软件重要模块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它的快速发展使移动终端也转向支持高速数据业务方向发展。无线数据卡在推广3G高速数据业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能够满足让用户在任何覆盖有手机信号的地点使用PC机进行互联网的访问,人们对它的使用最主要是其数据业务功能,所以对数据卡连网模块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基于高通MSM平台的多制式数据卡项目为背景,深入学习和分析了分层的插件式PC端软件架构模型,并对各层的设计及开发规则进行了详细描述。在功能设计方面,首先以RAS和NDIS两种拨号技术为依托对核心的连网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第二对主要的通讯录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这里牵涉到复杂的消息交互过程,该模块对短信等其他功能模块起着支持作用,它在整个终端软件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三对PC端的AT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该模块为PC端与数据卡板侧的信息交互搭建了桥梁,对各功能模块都起着支撑作用。最后对这三个主要模块进行了测试,符合要求。

崔劭[9](2013)在《移动终端整机性能评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移动终端作为市场最终用户的业务体验载体,是移动通信业务的最终实现平台,其性能与功能的优劣决定了用户对业务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到用户对运营商服务的感知和评价。目前市场上移动终端种类繁多,乱象频现。与此同时,用户在进行终端选择时更加注重终端的综合性能,却苦于无法真正了解其内在性能。为了保证移动终端的可靠性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普适性的可靠的整机性能评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终端整机性能评测站在用户角度对智能终端的关键性能指标和影响用户感知的重要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测,是评价终端综合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移动终端各部分的测试方法设计了一套规范化的包括CPU性能测试、GPU性能测试、屏幕性能测试等的移动终端整机性能评测的方案,提出了整机软硬件性能、响应时间和综合耗电等性能的评测流程和方法并且详细介绍了评测结果评分策略。该评测方案的结果可以作为用户选择终端的参考标准,也可以作为运营商在制订终端定制策略时的依据。本论文得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泄漏电磁波认知及视频信息挖掘技术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61072136。

罗雪玲[10](2012)在《市(州)级气象台公共气象服务发布与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湘西自治州气象局已建立了多种气象警报发布标准,但气象警报的发布机制仍停留在较原始的电话、传真、纸质文档等手段。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传输仍未得到根本改善,这些手段存在以下缺陷:时效性差;精确性差;警报服务内容不够精细,尤其是手机短信的气象警报服务手段与内容有待于更加精细化;管理不方便。目前大部分市(州)级气象台尚未建立有完美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或者公共重点服务平台的重点是建立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多偏重于预报技术,很少有偏向公共气象平台(手段)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公共气象服务文档的管理也非常混乱,完全没有制度化、规范化,一旦人员变动,公共气象服务很难保持连续性。为了满足气象业务的需求,本论文在湘西州气象局现有的气象预报工作平台(WOSIS、MICAPS)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一个现代化的气象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传输问题。平台的设计是在全面分析地(市)、县级气象台公共气象服务,集合了服务对象管理、电话服务、气象警报发布服务、手机气象信息接收用户群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的、基于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警报管理与资料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警报发布平台、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管理等多项功能的适合于地市(州)级气象台的的公共气象平台。此平台既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电话服务平台,也是一个有效的气象警报服务平台。平台利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把种类繁多、项目分散所有地市(州)级气象台公共气象服务方法与流程整合到一个高效的工作平台上,其目的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满足气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符合市(州)级气象公共警报服务(包括电话服务、气象警报服务)平台与警报发布机制(警报自动生成机制),建立气象台气象警报服务文档管理,提升气象台业务管理水平。该系统投入使用后通过使用多种气象警报发布手段与管理办法,有效解决气象灾害警报发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300卡电话拨号管理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00卡电话拨号管理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droid的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Android平台及相关技术研究
    2.1 Android平台的架构及基本组件
    2.2 MVC设计模式
    2.3 通信方式的研究
    2.4 移动客户端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
    2.5 数据库MySQL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客户端功能分析
    3.1 移动客户端需求分析
        3.1.1 用户需求分析
        3.1.2 移动客户端功能需求分析
    3.2 功能模块的划分
        3.2.1 管理功能
        3.2.2 报警提示
        3.2.3 实时跟踪
        3.2.4 回放查看
        3.2.5 报警统计
        3.2.6 设备管理
    3.3 功能模块的描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总体结构设计
    4.2 客户端登录界面与主界面设计
        4.2.1 登录界面设计
        4.2.2 主界面布局
        4.2.3 主界面设计
    4.3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4.3.1 管理功能
        4.3.2 报警提示
        4.3.3 实时跟踪
        4.3.4 回放查看
        4.3.5 报警统计
        4.3.6 设备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备管理模块及数据库设计
    5.1 设备管理模块设计
        5.1.1 在用设备查询
        5.1.2 设备更换
        5.1.3 超期预警
        5.1.4 检修记录
        5.1.5 备品管理
    5.2 MySQL数据库设计
        5.2.1 数据库表设计
        5.2.2 数据库E-R图
        5.2.3 数据库安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客户端测试
    6.1 客户端性能测试
        6.1.1 响应时间测试
        6.1.2 内存占用测试
        6.1.3 CPU占用测试
    6.2 客户端兼容性测试
    6.3 客户端功能测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船舶虚拟机舱内部通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2 船舶内部通讯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1 系统功能简介
    2.2 内部通讯系统设计原则
    2.3 船舶内部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实时语音数据传输及处理
    3.1 实时语音数据传输
        3.1.1 语音传输质量
        3.1.2 语音数据传输
        3.1.3 基于自动编码器的语音增强
        3.1.4 语音触发脚本与通信组件
    3.2 语音通信中的回声消除
        3.2.1 回声问题及回声消除的基本原理
        3.2.2 基于LMS算法的回声消除方案
        3.2.3 语音通信系统中的回声问题解决
    3.3 语音通信中的噪声消除
        3.3.1 噪声的产生及其基本原理
        3.3.2 噪声问题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4 船舶内部通讯系统软件设计
    4.1 应用技术
        4.1.1 Unity3D开发平台
        4.1.2 网络通讯技术
        4.1.3 高级API (HLAPI)技术
        4.1.4 软件联网同步技术
    4.2 模型构建
        4.2.1 三维模型构建
        4.2.2 角色模型
        4.2.3 设备模型
    4.3 局域网设计建设
        4.3.1 网络音频通讯流程
        4.3.2 HLAPI建立链接
        4.3.3 为客户端分配用户
        4.3.4 跨机器同步MonoBehavior
    4.4 客户端设计
        4.4.1 UI登录函数
        4.4.2 编写客户端界面
    4.5 数据通信
        4.5.1 Unity网络通话
        4.5.2 触发器的添加与使用
    4.6 本章小结
5 船舶内部通讯系统功能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通讯功能实现
        5.1.1 电话系统
        5.1.2 对讲系统
        5.1.3 广播系统
        5.1.4 优先级系统
    5.2 功能演示
        5.2.1 登陆系统
        5.2.2 船用通讯系统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界面登录脚本
附录B 角色相关脚本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室内定位技术和方法的理论分析
    2.1 室内定位技术分析
    2.2 室内定位方法分析
        2.2.1 基于测距的室内定位算法
        2.2.2 基于行人航位推算的室内定位算法
        2.2.3 基于位置指纹库的室内定位算法
    2.3 室内定位技术及算法的对比分析
        2.3.1 评价准则
        2.3.2 对比分析具体对比
    2.4 本章小结
3 Wi Fi室内定位技术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3.1 WiFi节点选取和分析
        3.1.1 节点选取
        3.1.2 WiFi信号传播特点
    3.2 WiFi位置指纹滤波方法研究
        3.2.1 高斯滤波用于离线数据信号处理
        3.2.2 高斯滤波优化方法研究
    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3.1 实验布置与设计
        3.3.2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多传感器室内定位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
    4.1 多传感器室内定位方法和分析
        4.1.1 惯性传感器采集信号分析
        4.1.2 步数统计
        4.1.3 步长估计
        4.1.4 航向估计
    4.2 卡尔曼滤波在多传感器室内定位中的应用
        4.2.1 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
        4.2.2 卡尔曼滤波器应用于信号采集
        4.2.3 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与应用
    4.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4.3.1 实验布置与设计
        4.3.2 步长估计模型结果与分析
        4.3.3 步数检测结果与分析
        4.3.4 多传感器定位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介绍
    5.2 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5.2.1 Android操作系统
        5.2.2 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
    5.3 系统设计与实现
        5.3.1 定位系统需求分析
        5.3.2 整体系统框架
        5.3.3 功能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SDH的民航系统业务的组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民航空管信号传输需求分析与传输设备选择
    2.1 民航空管信号传输介绍与分析
        2.1.1 民航雷达自动化数据信号
        2.1.2 民航甚高频电台语音信号
        2.1.3 民航转报数据信号
        2.1.4 民航气象设备数据信号
        2.1.5 民航管制话音信号
    2.2 民航空管主要业务需求分析
    2.3 PCM设备与SDH设备
    2.4 FA16 系统及通信原理
        2.4.1 FA16 设备组成
        2.4.2 FA16 系统提供的接口
        2.4.3 FA16 的通信原理
        2.4.4 FA16 设备组件
    2.5 本章小结
3 空管站设计系统组网与设备硬件搭建
    3.1 组网设计
    3.2 FA16 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3.2.1 FA16 设备的安装
        3.2.2 设备加电测试
    3.3 本章小结
4 U2000 监控软件的安装与业务配置
    4.1 U2000 软件安装
    4.2 建立网元
    4.3 创建线缆
    4.4 时钟配置
    4.5 保护环网的配置
    4.6 业务配置
        4.6.1 配置SDH业务
        4.6.2 配置以太网业务
    4.7 基本表配置
    4.8 本章小结
5 信号测试与设备信号传输
    5.1 信号测试
        5.1.1 甚高频信号测试
        5.1.2 雷达信号测试
        5.1.3 话音信号测试
    5.2 业务信号传输测试
        5.2.1 甚高频业务信号上线
        5.2.2 雷达业务信号上线
        5.2.3 话音业务上线
        5.2.4 气象雷达业务
    5.3 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5.3.1 长海监控信号传输故障及解决方法
        5.3.2 付家庄导航台导航遥控盒无法接通故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VoIP/IM技术的通信系统及其漫游方法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现有的解决方案及优缺点
    1.3 本课题技术方案及创新点
        1.3.1 本课题的技术方案
        1.3.2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1.4 VoIP技术概述
        1.4.1 VoIP技术的工作原理
        1.4.2 VoIP技术相关协议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结构
第二章 主要协议及CSipSimple结构介绍
    2.1 SIP协议
        2.1.1 SIP协议概述
        2.1.2 SIP协议的实体
    2.2 SIP信令
        2.2.1 起始行
        2.2.2 SIP头字段
        2.2.3 消息体
    2.3 SIP协议的通信流程
        2.3.1 注册流程
        2.3.2 呼叫建立流程
        2.3.3 呼叫拆除流程
    2.4 SIMPLE协议
        2.4.1 SIMPLE协议概述
        2.4.2 SIMPLE协议的通信流程
    2.5 PJSIP协议栈和CSipSimple概述
        2.5.1 PJSIP协议栈概述
        2.5.2 CSipSimple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信系统及其漫游方法的设计
    3.1 通信系统的结构及模块的需求功能分析
        3.1.1 通信系统的结构
        3.1.2 本地端模块的需求功能分析
        3.1.3 用户智能手机端模块的需求功能分析
    3.2 漫游通信方法的设计
        3.2.1 用户使用该系统进行收发短信的步骤
        3.2.2 用户使用该系统进行VoIP通信的步骤
    3.3 通信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3.3.1 本地端界面的设计
        3.3.2 电话模块的设计
        3.3.3 本地SIP客户端模块的设计
        3.3.4 控制模块的设计
        3.3.5 漫游地SIP客户端模块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系统及其漫游方法的实现
    4.1 本地端界面的实现
    4.2 电话模块的实现
        4.2.1 短信操作部分
        4.2.2 呼叫操作部分
    4.3 本地SIP客户端模块的实现
        4.3.1 本地SIP客户端的信令实现
        4.3.2 本地SIP客户端的媒体实现
    4.4 控制模块的实现
        4.4.1 电话模块消息处理
        4.4.2 本地SIP客户端的消息处理
    4.5 漫游地SIP客户端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平台的搭建
    5.2 功能测试及结果
        5.2.1 本地SIP客户端的帐号登陆
        5.2.2 用户在漫游地发消息通知其新SIM卡的电话号码
        5.2.3 订阅好友Presence信息
        5.2.4 漫游地SIP客户端在线时的VoIP呼叫
        5.2.5 漫游地客户端不在线时的VoIP呼叫
        5.2.6 用户在漫游地拨打电话
        5.2.7 用户在漫游地发送和接收短信
    5.3 通话质量Qos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智能手机多模多卡软件方案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1.1 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背景
        1.1.2 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背景
        1.1.3 嵌入式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背景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1.3 存在的不足或者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多模多卡软件系统开发平台
    2.1 硬件开发平台
        2.1.1 终端硬件平台
        2.1.2 PC硬件平台
    2.2 软件开发平台
        2.2.1 系统软件平台
        2.2.2 开发软件平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模多卡软件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3.1 引言
    3.2 拨号用户模块架构
        3.2.1 功能要求
        3.2.2 模块设计
    3.3 来电用户模块架构
        3.3.1 功能要求
        3.3.2 模块设计
    3.4 挂断用户模块架构
        3.4.1 功能要求
        3.4.2 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模多卡软件系统功能实现
    4.1 智能电话核心类对象的实现
    4.2 智能电话应用层对象类的实现
    4.3 智能电话框架层对象类的实现
    4.4 智能电话无线接口层对象类的实现
    4.5 系统功能描述清单
    4.6 系统功能异常处理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模多卡软件系统调试
    5.1 调试方法和步骤
        5.1.1 安装配置调试环境
        5.1.2 调试方法和步骤
    5.2 模拟器调试
    5.3 开发板调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脑机接口概念
    1.2 脑机接口系统分类与特点
    1.3 脑机接口发展现状
    1.4 脑机接口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工作的意义及各部分内容
第二章 脑机接口系统
    2.1 EEG 信号特点
    2.2 信号采集系统
    2.3 脑机接口系统构成
        2.3.1 EEG 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2.3.2 EEG 信号分类方法
    2.4 基于 EEG 的脑机接口系统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P300 和运动想象的混合脑机接口系统
    3.1 本系统中用到的算法
        3.1.1 支持向量机
        3.1.2 公共空间模式算法
    3.2 P300 字符拼写系统
        3.2.1 系统范式
        3.2.2 P300 信号处理
        3.2.3 实验结果
    3.3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系统
        3.3.1 运动想象信号处理
        3.3.2 实验结果
    3.4 混合脑机接口系统
        3.4.1 二维光标移动
        3.4.2 目标选择或拒绝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系统设计
    4.1 系统方法
    4.2 鼠标控制
    4.3 字符输入界面
    4.4 资源管理器
    4.5 系统实现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测试与结果
    5.1 测试环境和任务
    5.2 训练模型
    5.3 在线测试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多制式数据卡终端软件重要模块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完成的工作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WCDMA 系统及数据卡终端软件关键技术
    2.1 WCDMA 系统简介
        2.1.1 WCDMA 系统组成
        2.1.2 WCDMA 关键技术概述
    2.2 无线数据卡数据业务关键信令流程简介
        2.2.1 终端开机注册网络流程
        2.2.2 终端呼叫及 PS 域连接建立流程
    2.3 RAS 拨号技术研究
        2.3.1 RAS 概念及整体架构
        2.3.2 PPP 协议分析
    2.4 NDIS 拨号技术研究
    2.5 AT 命令机制
        2.5.1 AT 命令简介
        2.5.2 AT 命令格式定义
        2.5.3 AT 模块组成及板侧处理流程
    2.6 高通 QMI 技术
        2.6.1 QMI 框架
        2.6.2 QMI 服务消息机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卡终端软件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多制式数据卡软件需求分析
        3.1.1 终端业务需求分析
        3.1.2 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3.1.3 网络连接模块需求分析
        3.1.4 通讯录模块需求分析
    3.2 数据卡终端软件整体设计
        3.2.1 平台简介
        3.2.2 软件模型及总体架构
        3.2.3 终端软件各层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C 端主要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网络连接模块设计与实现
        4.1.1 网络连接模块业务流程分析
        4.1.2 RAS 拨号连网设计与实现
        4.1.3 NDIS 拨号连网设计与实现
        4.1.4 断网流程设计与实现
    4.2 通讯录模块设计与实现
        4.2.1 通讯录业务流程分析
        4.2.2 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PC 侧 AT 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AT 模块分析
        4.3.2 AT 模块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C 端主要模块测试
    5.1 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简介
    5.2 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
    5.3 AT 模块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移动终端整机性能评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终端整机性能测试的重要性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安排
第二章 整机性能评测建设方案
    2.1. 总体业务架构
    2.2. 整机性能评测内容和方法
        2.2.1. CPU性能测试
        2.2.2. GPU性能测试
        2.2.3. I/O性能测试
        2.2.4. 内存性能测试
        2.2.5. 屏幕性能测试
        2.2.6. 摄像头性能测试
        2.2.7. 系统稳定性测试
        2.2.8. 数据性能测试
        2.2.9. 呼叫性能测试
        2.2.10. 语音质量测试
        2.2.11. 浏览器性能测试
        2.2.12. 多媒体性能测试
        2.2.13. 第三方兼容性测试
        2.2.14. 响应时间测试
        2.2.15. 终端综合耗电性能测试
第三章 整机性能评测流程
    3.1. 硬件性能评测
        3.1.1. CPU性能评测
        3.1.2. GPU性能评测
        3.1.3. Memory性能评测
        3.1.4. I/O性能评测
        3.1.5. 屏幕性能评测
        3.1.6. 摄像头性能评测
    3.2. 软件性能评测
        3.2.1. 系统可靠性评测
        3.2.2. 数据性能评测
        3.2.3. 网页浏览性能评测
        3.2.4. 呼叫性能评测
        3.2.5. 语音质量评测
        3.2.6. 多媒体性能评测
    3.3. 响应时间评测
        3.3.1. 应用程序启动时间
        3.3.2. 开机时间
        3.3.3. 关机时间
        3.3.4. WIFI重连时间
        3.3.5. 屏幕响应(HOME页滑动速度)
    3.4. 综合耗电
第四章 评测结果评分策略
    4.1. 单项性能评分策略
    4.2. 测试项权重确定方法
        4.2.1. 方法一:层次分析法
        4.2.2. 方法二:
    4.3. 整机性能最终评分合成方法
        4.3.1. 方法一:雷达图算分
        4.3.2. 方法二:加权得分
        4.3.3. 方法三:累积得分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市(州)级气象台公共气象服务发布与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现状
    1.4 本论文需要完成工作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公共气象服务发布与管理系统相关技术
    2.1 WindowsDNA 思想
    2.2 三层结构 c/s 模式
        2.2.1 两层体系结构
        2.2.2 三层体系结构
    2.3 MTS 构筑三层应用
    2.4 中间件及其在三层 C/S 模型中的应用
        2.4.1 中间件的概念
        2.4.2 中间件的分类
        2.4.3 中间件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4.4 利用中间件构造三层结构业务应用系统
    2.5 COM 组件技术与 COM+
    2.6 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主要技术
    2.7 本系统基于的模型和采用技术
    2.8 小结
第三章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平台设计
    3.1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概述
    3.2 系统的特点
    3.3 平台设计总体目标
    3.4 系统设计总体原则
    3.5 气象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结构设计
    3.6 气象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设计
        3.6.1 气象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几个功能模块
        3.6.2 气象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模块设计
    3.7 数据库设计
        3.7.1 数据库结构设计
        3.7.2 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实现
    4.0 系统的开发环境
    4.1 功能模块组件的开发
    4.2 电话服务模块
        4.2.1 湖南气象电子黄页
        4.2.2 防汛责任卡
        4.2.3 防汛成员电子黄页
    4.3 气象警报用户群管理模块
        4.3.1 气象黄页人员手机气象信息接收群设置
        4.3.2 区域气象站降水警报
        4.3.3 区域气象站降水警报管辖范围设置
        4.3.4 区域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分析查询及服务功能
        4.3.5 区域气象站降水警报手机信息接收群设置
        4.3.6 手机气象短信警报发布
    4.4 气象警报服务模块
        4.4.1 公共气象服务文档编辑与传真
        4.4.2 气象灾害警报服务文档编辑与传真
    4.5 系统设置模块
        4.5.1 公共气象服务文档模板
        4.5.2 气象灾害预警文档模板
        4.5.3 修改密码
        4.5.4 设置本地拨号参数
        4.5.5 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库连接参数
        4.5.6 黄页数据库连接参数
        4.5.7 短信网关参数
        4.5.8 DAB 随机密码表
        4.5.9 单位注册
    4.6 系统管理模块
        4.6.1 公共气象服务文档查询
        4.6.2 气象灾害预警文档查询
        4.6.3 决策服务名单、流程及应急服务方案
        4.6.4 操作查询
        4.6.5 权限设置
        4.6.6 关于系统
        4.6.7 屏幕截图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目的
    5.2 测试内容
    5.3 测试过程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与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300卡电话拨号管理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droid的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D]. 刘璐.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2]船舶虚拟机舱内部通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陈琰鑫.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3]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D]. 邓英.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4]基于SDH的民航系统业务的组网设计[D]. 张运峤.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5]基于VoIP/IM技术的通信系统及其漫游方法的设计与实现[D]. 刘丽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6]智能手机多模多卡软件方案的研究与应用[D]. 王坤. 北京工业大学, 2014(03)
  • [7]基于脑机接口的资源管理器[D]. 白莉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8]多制式数据卡终端软件重要模块研究与实现[D]. 焦媛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9]移动终端整机性能评测方法的研究[D]. 崔劭.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10]市(州)级气象台公共气象服务发布与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罗雪玲.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300卡电话拨号管理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