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辑的道路上学习、思考和创新

在编辑的道路上学习、思考和创新

一、在编辑学道路上学习、思考、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平,姬建敏[1](2022)在《论王华良编辑学研究的特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华良是我国投入编辑学研究比较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学者型编辑。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工作等领域,其特色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研究编辑概念、编辑起源、编辑学基本规律等核心理论问题,融哲理性、思想性于一体;研究编辑意识、编辑劳动、编辑选题与审稿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理性与创新性结合紧密。他对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本质的探讨以及与之相关的编辑中心论、编辑中介论,在编辑学理论建构和编辑学学科发展中颇具影响。

姬建敏[2](2021)在《编辑学家及其研究价值论》文中认为编辑学家作为一个不同于编辑家、出版家的职业称谓,指的是在编辑学理论研究和理论建构中有一定创见和造诣的专家、学者。一部中国编辑学学科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编辑学家的活动史。以刘杲、邵益文、阙道隆、戴文葆、林穗芳、王振铎、任定华等为代表的老一代编辑学家,对编辑学的开拓、建构之功,已载入史册,泽被后世。对编辑学家进行研究,其价值不仅从理论建构者个体本位出发,揭示了编辑学理论发展的逻辑向度,拓展了编辑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式,凸显了老一代编辑学家的优秀编辑思想、优良研究作风以及出版文化理性,而且也可从学术史视角,反思编辑学研究的历史积存,深化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学理论研究。

曹必玉[3](2020)在《磨稿六十载 寄情书海间 ——编辑出版家王子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王子野是我国当代享誉海内外的的编辑出版家,长期在人民出版社任职。作为一位“学者型”领导,他集编辑家、出版家、翻译家、评论家于一身。在多重身份的交织中,他坚守编辑出版岗位六十余年,用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启示后人。王子野关心社会主义出版学的建设,成为现代呼吁“出版学”诞生第一人;他坚信编辑大有作为,积极鼓励编辑学理论研究,不断推动我国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发展壮大,对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和出版活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王子野为我国出版事业的拨乱反正和出版体制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编辑出版人才,以其丰富而成就显着的实践展示了其独特的编辑特色与出版风格。王子野认为优秀的编辑应该是编着合一的,提倡编辑在杂家的知识体系下,逐步向编辑学者化升级,并且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这种编辑学家的风范。他在哲学、美学、史学、文学、戏剧等领域均有研究,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杂文作品和读书笔记,亦出版了多种着译单行本。在翻译方面也成绩斐然,早年在延安时期就译过哲学、社会科学着作以及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如《西洋哲学史简编》《历史唯物论》和拉法格的《思想起源论》《邓肯自传——补篇》等。在出版事业管理中,王子野见证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出版业的重大变化,并成为编辑学和出版学诞生、发展与壮大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在出版工作中高瞻远瞩,对内参与制定各项出版规章制度,对外他积极走访列国,促进我国出版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培养与管理出版人才时,他重学识、重实践,不唯权、不唯上,积极营造良好的出版氛围,注重培养出版人才的实干与创新精神,尤其是关心年轻编辑的培养。王子野在出版战线中形成了求实、求美和求精的出版风格。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王子野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并指导自己的编辑出版实践,成为“党内的哲学家”。紧贴时代的图书出版任务,将宣传党的思想与革命实践高度融合;在坚守出版方向的同时,他强调出版质量第一,对古籍、善本书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在审美艺术方面,王子野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注重书籍的装帧设计,力求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精品呈现。在出版产业化环境下,王子野给予现代出版领导者在编辑人才的培养、作者资源的积累、读者意识的树立等方面诸多启示,对当下编辑出版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尹京兰[4](2020)在《编辑家吴道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吴道弘(1929-)是我国当代编辑家,自1950年从事编辑工作到1995年退休前担任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及至退休后任《出版史料》执行主编,为新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和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编辑工作者,吴道弘致力于编辑这一精神文化活动,其编辑生涯可以划分为三联书店编校一体、人民出版社编发马列主义图书、投身编辑出版学领域的图书编辑工作、主持期刊《出版史料》四个阶段;其编辑活动具有专于中外文史图书出版,“学”编共进,在学术研究中挖掘选题的特点。在长期编辑实践活动中,吴道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编辑理念:一是编辑应入学者流的编辑观念,认为编辑是业务和学识兼备的角色,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因而编辑要有独特的研究领域;二是崇实重教、讲究自学的编辑人才培养观,认为在编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出版教育起基础性作用,在职培训是重要路径,编辑自我培养则是普遍路径;三是亦师亦友、亦诤亦谏的作者观,包括尊重作者原稿、不为改稿而改,关心作者生活、鼓励作者创作,团结新老作者、建设作者队伍;四是以书为本、因地制宜的书刊宣传观,认为编辑从事图书宣传要善用图书评论、为图书代言,利用作者光环、为书刊增色,丰富图书封底、为书免费宣传。同时,吴道弘以编辑身份切入书评活动,是一位书评家,在建构书评的基本理论体系、阐述书评社会文化的关系、总结书评的写作具体方法做出了贡献。吴道弘编辑活动和书评活动互动共进,书评活动和书评文本凸显其独特的编辑理念,一方面其编辑特质影响书评活动,表现出书评写作和编辑业务必有交集、职业敏感和书评视角自觉契合、书评对象和编辑领域高度关联等特点;另一方面从其书评活动透视出形式与内容契合的装帧意识、关注编辑学研究的学者意识、评书兼顾论其人的作者意识等编辑观。吴道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启示当今编辑工作者要坚持编研结合,推动编辑学发展;重视图书宣传,优化编辑服务;精于编辑写作,提升编辑品位。

李文静[5](2020)在《李大钊编辑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李大钊参与和主持包括《新青年》在内的多家报刊的编辑工作,他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拉开了《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序幕。他关心现实政治,启迪民众,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反对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所办的刊物《晨钟报》、《每周评论》、《工人周刊》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变革。此外,他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对编辑出版事业的工作性质和客观规律做出了精辟的见解。因此,研究李大钊的编辑思想对中国编辑思想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基于编辑学和历史学角度,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在充分吸收各项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李大钊的编辑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李大钊丰富的编辑活动在五四运动前期、五四运动时期和中共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报刊使命、编辑方针是对其编辑思想的深刻诠释。李大钊编辑思想的形成与其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密不可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思想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党报学说是其编辑思想的主要来源。李大钊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言论自由、“民彝”思想及报刊历史观,构成了李大钊编辑思想的主要内涵,其编辑思想为当代编辑工作者带来诸多经验与启发。

雷露[6](2020)在《《小溪流》的办刊特点及其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小溪流》创刊于1980年春,至今已有40年的发展历程。以“小小溪流”“大诗人小诗人”等旗帜性栏目展现了办刊特色、铸就了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湖南省内唯一的纯文学少儿期刊。作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少儿刊物,《小溪流》以“培养文学新人为己任”,一直坚持“学习语文的助手,练习写作的向导,课外读物的乐园”的办刊宗旨,刊载精美童话,可读性强,文字充满奇思妙想,插画精心设计,贴近目标读者,与文字完美结合,营造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刊发学生习作,激发其文学想象,提高写作能力。开设“作文辅导”栏目,引导小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刊发名家名作,拓展小朋友课外阅读量,使之在文学阅读中发现生活乐趣。与时俱进,培养优秀少儿作者,定期推出新作,从而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内容特色。《小溪流》在时间和风雨的打磨下逐渐成为享誉全国的少儿文学刊物,亦成为广大少年儿童读者、教师以及家长的良师益友,影响力和美誉度俱佳,是一本地道的学生启蒙文学刊物。基于儿童文学发展大潮、少儿阅读需要以及期刊的地理文化布局的特点等期刊媒介发展背景,《小溪流》经历了筹办创刊、稳定发展和全面改版三个阶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小溪流》坚持“内容为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办刊宗旨、与众不同的编辑风格以及独具匠心的栏目设置等内容特色,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打造湖湘特色儿童文学,团结一批湖南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着力培养儿童文学新秀,构建少儿文学期刊品牌。在形式方面,《小溪流》的封面设计极具特点,封面形象具有时代特色、版式编排体现儿童需求、图文搭配彰显视觉魅力,形成个性鲜明的整体风格。较之于省级刊物《少年文艺》(江苏版)和省内少儿刊物《小学生导刊》,《小溪流》贴近湖湘大地,定位明确,注重培养少儿作者,且装帧设计体现目标读者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今面临新的媒介环境的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小溪流》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其同质化竞争严重、期刊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少儿读者需求待进一步适应、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不够等不能回避的一系列问题,《小溪流》必须把人才作为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努力培养优秀的少儿期刊编辑;坚持“读者至上”原则,贴近少儿读者,拓展读者群体,满足少儿多元化需求;坚持“内容为王”的总原则,打造内容品牌,确保刊物的鲜明特色和内容质量;发掘原创的少儿文学作者,不断为刊物注入新鲜血液;依托出版集团组建社刊群,实现优势资源互补;通过开发电子版期刊,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不断壮大自身力量,增强经营意识,突破传统的少儿期刊营销模式,有效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张露[7](2019)在《现实关怀与自由立场 ——徐訏文学编辑出版事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报刊业兴起之后,知识分子具有了多重身份,编辑与作家不再是毫无联系的职业,有些文人甚至集二重身份于一身,这种现象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十分常见。不同文化身份不仅为不同领域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多重身份的融合与映照,也有利于全面审视他们的文学思想、编辑理念以及精神思想的变迁。本文从编辑角度梳理徐訏办刊与出版活动,探究其编辑理念与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在编辑活动与文学创作的互动中,考察徐訏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和思想嬗变过程。徐訏虽曾师从林语堂并协助其编辑《论语》和《人间世》,但当他创办第一个刊物《天地人》时,却一改《人间世》的“闲适”格调,将社会现实与救亡作为刊物的着眼点。自《天地人》始,徐訏确立了现实主义办刊理念,这与其早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有关。徐訏不仅关注现实,关注战争,而且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政府。批判性的增强,令徐訏办刊风格具有了浓重的现实意味。虽然《读物》《人世间》与《作风》等刊物将文化启蒙作为主题,但刊物内容都以抗战为背景,且其目的也是为抗战服务的。在徐訏看来,救亡并未中断启蒙,从个人自由与民族独立角度来说,启蒙也应是救亡的一部分。此时,徐訏的办刊理念与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自由主义思想开始萌芽,个人自由与社会现实开始成为他办刊的聚焦点。徐訏创办夜窗书屋时,由于“三思楼月书”计划需要,其对旧作的改写势在必行。改写或续写后的作品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故事情节基本未变,只是在原有情节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增添,但改作中明显的变化就是对现实的怀疑以及自由意识的增强。徐訏为摆脱多方政治势力的干扰,以“幽默”为挡箭牌,摆出一副“中立”态度。尽管其欲与政治隔绝,但他关注现实的姿态仍未改变。虽不像上海时期那样强烈,但也表现出关注社会底层的倾向,并与其同时期文学主张和审美取向趋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徐訏一改前期隐忍的态度,自由主义完全占据其思想内核,对国际局势以及大陆和港台的政治生态进行批评或批判,成为其办刊与文学创作的重心,他对自由的理解与感悟,已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干预现实的姿态也愈加明显。本文从编辑角度将徐訏办刊理念与思想发展脉络呈现出来,在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中,考察徐訏思想以及精神的发展变化轨迹,探究以徐訏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时代与政治浪潮中的思想变化,从而浓缩出一类知识分子的时代缩影。徐訏所办刊物的主张、办刊理念与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存在一致性,因此,通过研究其编辑事业,可以将他的编辑活动、文学创作以及思想嬗变历程结合起来。尽管前人业已提及现实主义在徐訏创作以及思想中的重要性,但大家却依旧认为徐訏是浪漫主义作家,并将浪漫主义作为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的代名词。本文从编辑与文学互动的角度发现,现实主义不仅在徐訏思想以及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贯穿于其文学创作和编辑活动的始终。可以说,现实主义是徐訏创作风格的基础,他的目光始终是直面现实的,他干预现实的姿态和力度,是很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无法与之相比的。在现实与政治的矛盾冲突中,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则成了徐訏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现实无法满足其理想需要时,在现实的困境中,徐訏也会寻找新的思想出路,而自由主义则成了其苦痛困境中的一剂良药。徐訏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在其编辑活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徐訏一直关注现实,但又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现实、政治以及自由等思想交织在一起。从编辑角度入手,将徐訏的编辑思想、文学主张以及思想变化呈现出来,在对“现实主义”、“雅俗观念”以及自由主义的探究与辩证中,呈示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嬗变过程和心路历程。

周贝[8](2019)在《何启治文学编辑实践及理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学作品是反映时代风貌、传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丰富人类精神世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学作品的“加工者”,编辑在选题策划、审稿改稿、把控质量、印制发行等方面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伴随着新时期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一同成长的编辑出版家何启治,他的编辑经验丰富、编辑成果丰硕——他责编的作品《古船》《白鹿原》《英雄时代》等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编辑工作之余,他研究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着有评论集《文学编辑四十年》。据编辑实践经历着作的《播鲁迅精神之火》曾获得全国报告文学奖,纪实文学、传记文学、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无一不是何启治涉足的领域。何启治是集编、评、着于一身全面发展的编辑出版家,丰富的编辑经验和多元的发展方向对业界和学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何启治文学编辑实践及理念为研究对象,力求对何启治的编辑活动进行完整而清晰的梳理,增加社会各界对编辑的认知。文章通过将何启治为书籍的一生进行分期,从早期的“外交性”编辑积累人脉到中期的“厚积薄发”、责编众多广为流传的作品,再到后期先后担任《当代》《中华文学选刊》的主编,展现了他从普通编辑到副总编辑的进阶之路。《鲁迅全集》《古船》《白鹿原》《英雄时代》是何启治编辑实践活动中影响较大的四部作品,对于何启治而言是编辑业务的夯实到编辑信心的建立;编辑成就代表作的获得再到编辑作用的集中体现的四个阶段。具体来说,新版《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是何启治编辑生涯的开始,夯实业务基础、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也锻炼了何启治收集、分析史料的能力;《古船》的出版及成就使其建立起编辑信心,敢想敢做,敢于冒险;《白鹿原》是何启治编辑成就巅峰期的成果。历经二十年的等待、无数次的书信往来与鼓励、编辑权利的争取,使得何启治收获了编辑生涯中又一部大作;《英雄时代》的出版过程充分体现了编辑的重要性,组稿、审稿、改稿,鼓励创作、指明方向。在培养文学新人、成就青年作家的同时,何启治也积极发挥策划能力,推介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自己的文学编辑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编辑理念是编辑因长期的实践工作而形成的理性认知,通过具体的编辑选择、编辑行为而展现。文章通过选稿、审稿、改稿、社交、心态等五个方面来展示何启治的文学编辑理念。一是选稿时,强调作品本位意识。他在选择稿件时的首要原则是质量第一,并且大胆约稿文学新人、鼓励其创作。二是审稿时,追求艺术第一原则。文学作品的创作多是建立在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自身生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何启治认为能够反映时代、具有艺术美感、整体性的作品才应该被呈现。三是改稿时,强化精品意识。磨稿子、编好书,是何启治的职业追求。在柳建伟《英雄时代》的创作过程中,何启治从选题方向开始到初稿题目、主体内容的修改,人物塑造方式的调整等多方面为作家柳建伟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是在与作家的社交活动中,力求协同一体。何启治多次与张炜、陈忠实、柳建伟等作家同进退、共荣辱。五是编辑工作时的心态,秉持谦牧冲和。作为行业内的老编辑,他并没有刻意强调自己的地位和名望,而是选择做一个不世俗、不虚荣的文学编辑,默默坚守着自己所热爱的文学编辑事业。何启治编辑理念对当下的启示分为两个对象——“编辑工作者”及“文艺创作者”进行梳理。首先,从编辑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应当从容耐心、不慕名利;立足编辑、全面发展;强调素养、既专又杂。其次,站在编辑与作家之间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文艺工作者应当注意题材多样化是关键、艺术作品贵在独创、创作要与时俱进。

赵培云[9](2019)在《回顾与展望:《中国编辑》创刊十五周年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学术期刊是我国学术交流和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我国编辑学学科的建设和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编辑》杂志作为编辑出版类专业性学术期刊,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的总体发展情况。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行列的道路上,学术期刊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本文以《中国编辑》杂志十五周年的发展情况为研究主题,首先对研究背景和选题价值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学术期刊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随后,论文从整体上对《中国编辑》杂志的发展概况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其办刊理念和办刊宗旨。此外,重点分析了《中国编辑》杂志创刊十五周年以来的发展特色,主要从栏目特色变化、选题特色以及传播特色这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编辑》杂志创刊以来的发展情况。最后,结合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中国编辑》杂志的综合形势以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国编辑》杂志发展的提升策略。《中国编辑》杂志作为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的一种,对其创刊十五周年的历程进行探索研究,不仅可以总结出一条适合期刊自身提升发展的道路,也可以为其他同类期刊提供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参考,从而为我国出版事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陈会萍[10](2019)在《1946—1949“文艺复兴”的构想与实践 ——以李健吾与《文艺复兴》为例》文中指出《文艺复兴》于1946年1月创刊,1949年8月终刊。三年时间里,刊登了大量文学作品,在以往的研究视野中,多将《文艺复兴》与郑振铎相联系,而忽略作为主编之一的李健吾。实际上,李健吾作为《文艺复兴》编辑的具体负责人,一方面通过副文本、正文本具体实践“文艺复兴”的编辑理念,另一方面则从自身创作与评论方面推动“文艺复兴”理想的实践。本文则将李健吾与《文艺复兴》结合起来考察,并且以“文艺复兴”为中心观点。从李健吾编辑与创作两方面来具体呈现1946-1949“文艺复兴”理想的构想与实践。本论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层面。绪论主要梳理《文艺复兴》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与说明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从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正文从共五章进行阐述:第一章对《文艺复兴》中“文艺复兴”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首先梳理欧洲“文艺复兴”在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话语,从晚清到“五四”,再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艺复兴”历经“古学复兴”、“再生”、“传统文化再生”等文学话语;其次阐释《文艺复兴》刊物“文艺复兴”主要表现为创作、学术、评论这三方面;最后总结李健吾与《文艺复兴》的相互选择以及在其上面的创作与实践。第二章论述李健吾“文艺复兴”编辑理念在“正文本”中的具体实践,主要从小说、诗歌、戏剧、书评四个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战后“文艺复兴”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小说方面:短篇小说“意识流”创作模式的兴起,长篇小说关注“个体体验”主题的创新;诗歌方面:九叶诗人从意象艺术、表达方式、语言表现实现了对现代主义诗歌的探索;戏剧方面:《风絮》和《窑工》从知识分子两种不同的视角实现了对战后戏剧的探索。第三章从李健吾“文艺复兴”编辑理念在“副文本”中的具体实践展开,由他设计的封面与契合了“文艺复兴”编辑思想,“补白”:塑造理论建设的“园地”,“编余”:“文艺复兴”编辑理念的建构。第四章从李健吾在《文艺复兴》上的文学实践出发,以李健吾在《青春》、《山河怨》对戏剧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诗学理念向“大众化”转变上探讨李健吾“文艺复兴”的文学实践。第五章分别将郑振锋、李健吾两位主编对“文艺复兴”这个核心概念的不同理解作出具体阐释,突出表现李健吾微观意义下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延续五四文学传统,重建民族新文学。并总结归纳李健吾编辑《文艺复兴》和在《文艺复兴》上的文学实践,从文学史意义、编辑学意义、史料学意义去肯定他的构想与实践。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再次重申本文的核心观点,明确李健吾与《文艺复兴》研究的意义,并指出该论文的不足之处。

二、在编辑学道路上学习、思考、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编辑学道路上学习、思考、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论王华良编辑学研究的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出发探讨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
    (一)编辑概念的廓清与界定
    (二)编辑起源的辨析与探寻
    (三)编辑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评述和论说
    (四)编辑活动基本规律和基本矛盾及其本质属性的垦拓与型构
二、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探讨编辑主体和编辑工作
    (一)对编辑主体的探索与考量
    (二)对编辑工作的总结与分析
三、鲜明的理论色彩,强烈的问题意识
    (一)起步早,涉猎广,学理性明显
    (二)重实务,接地气,现实性突出

(2)编辑学家及其研究价值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编辑学家及其主体思想特征
二、老一代编辑学家的历史定位
三、编辑学家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3)磨稿六十载 寄情书海间 ——编辑出版家王子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王子野的编辑出版生涯
    第一节 一介学徒登泰斗:王子野的多重身份
        一、博览群书,功底深厚的学者
        二、孜孜不倦,着作等身的译者
        三、视野阔大,心系作者的编者
        四、鉴赏独到,尊重文本的评者
    第二节 六十余载勤编辑:王子野的活动历程
        一、自学成家,开启编辑出版生涯(1930年-1936年)
        二、精深钻研,投身编辑出版革命(1937年-1949年)
        三、精益求精,指导编辑出版工作(1950年-1966年)
        四、宁折不屈,尽显出版责任担当(1967年-1977年)
        五、老而弥坚,心系国家出版事业(1978年-1994年)
    第三节 功垂竹帛系出版:王子野的主要成就
        一、奠定《新华月报》编辑宗旨与风格
        二、树立人民出版社的优良社风
        三、参与大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四、编纂《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丛书
第二章 王子野的编辑思想
    第一节 编辑视野观
        一、高举“编辑大有作为”旗帜
        二、坚持“一分为二”的编辑求真观
        三、力倡编辑读书风气
    第二节 编辑选题观
        一、推陈出新,促进书刊共荣
        二、计划为先,优化图书选题
        三、克服“书荒”,提升再版价值
    第三节 编辑素养论
        一、立场坚定的政治素养
        二、编才三长的知识结构
        三、终身学习的业务能力
        四、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
第三章 王子野的出版管理
    第一节 “一切为了好书”的规划管理
        一、坚守出版的导向性
        二、注重出书的优质性
        三、强调规划的实用性
    第二节 “从我做起从严抓起”的组织管理
        一、严谨垂范的工作分享
        二、科学严密的出版制度
    第三节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管理
        一、既“红”又“专”的人才培养
        二、赋能与激励兼并的管理模式
第四章 王子野的出版风格
    第一节 求实:出版宣传与革命实践高度融合
        一、提倡“出版学”研究
        二、坚守“双效”出版价值
        三、肩负政治书籍出版使命
    第二节 求美:注重书籍装帧与艺术审美功能
        一、书评题字彰显审美特质
        二、装帧设计点化整体构思
        三、个性特色彰显艺术风格
    第三节 求精:坚守出版法度与自主灵动相协调
        一、固学之本,图文之新
        二、皓首穷经,寻求善本
        三、立足本土,放眼国际
第五章 王子野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坚持走“学者化”编辑之路
        一、构建博中求专的知识结构
        二、炼就慧眼识金的感知能力
        三、持有虚怀若谷的编辑修养
    第二节 为作者群注入人文情怀
        一、爱才惜才,重视青年作家的培养
        二、伯乐相马,提倡兼容并包的作者观
        三、以书会友,增进编作的互动交往
    第三节 提升内容服务的读者意识
        一、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二、心怀读者,服务至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4)编辑家吴道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本文创新点
        一、研究现状
        二、本文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吴道弘及其编辑活动
    第一节 吴道弘的个人经历
        一、书香相伴的求学之路
        二、鞠躬尽瘁的编辑生涯
        三、勤耕不辍的文学人生
    第二节 吴道弘的编辑活动
        一、三联书店编校一体(1950年)
        二、人民出版社编发马列主义图书(1951-1978)
        三、投身编辑出版学领域图书编辑工作(1979-1995)
        四、主持期刊《出版史料》(1996-2012)
    第三节 吴道弘编辑工作特点
        一、专于中外文史图书出版
        二、“学”编共进
        三、在学术研究中挖掘选题
第二章 吴道弘的编辑理念
    第一节 编辑应入学者流的编辑观念
        一、编辑是业务和学识兼备的角色
        二、编辑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编辑要有独特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崇实重教讲究自学的编辑人才培养观
        一、发挥出版教育基础性作用
        二、明确在职培训是重要途径
        三、编辑自我培养是普遍路径
    第三节 亦师亦友亦诤亦谏的作者观
        一、尊重作者原稿不为改稿而改
        二、关心作者生活鼓励作者创作
        三、团结新老作者建设作者队伍
    第四节 以书为本因地制宜的书刊宣传观
        一、善用图书评论为图书代言
        二、利用作者光环为书刊增色
        三、丰富图书封底为书免费宣传
第三章 吴道弘书评活动对编辑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吴道弘的书评成就
        一、构建书评的基本理论体系
        二、阐述书评社会文化的关系
        三、总结书评写作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 吴道弘书评活动铸造编辑特质
        一、书评写作和编辑业务必有交集
        二、职业敏感和书评视角自觉契合
        三、书评对象和编辑领域高度关联
    第三节 吴道弘书评活动彰显编辑理念
        一、形式与内容契合的装帧意识
        二、关注编辑学研究的学者意识
        三、评书兼顾论其人的作者意识
第四章 吴道弘编辑活动和编辑理念的启示
    第一节 坚持编研结合推动编辑学发展
        一、以学为要是编辑自我发展的路径
        二、以业为本是编辑专业能力的立点
    第二节 重视图书宣传提升编辑服务
        一、编辑服务是永恒职能
        二、编辑宣传为图书服务
    第三节 精于编辑写作提升编辑品位
        一、编辑写作增强编辑工作能力
        二、编辑写作提升编辑文化品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5)李大钊编辑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难点
        (一)材料散见,整理困难
        (二)内容繁杂,不利整合
第一章 李大钊的编辑活动及其实践
    第一节 李大钊的报刊编辑活动
        一、李大钊早期的报刊编辑活动
        二、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编辑活动
        三、中共时期的报刊编辑活动
    第二节 李大钊政治观念和思想倾向的转变
        一、政治观念的转变
        二、思想倾向的转变
    第三节 李大钊编辑思想在编辑实践中的体现
        一、报刊使命
        二、编辑方针
        三、稿件选择和编排
第二章 李大钊编辑思想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李大钊编辑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一、李大钊的生活背景
        二、李大钊的教育背景
        三、李大钊的职业经历
    第二节 李大钊编辑思想的来源
        一、传统儒家文化及史学的影响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思想
        三、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与列宁党报学说
第三章 李大钊编辑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李大钊强烈的爱国主义编辑思想
        一、对国家和人民命运深切关怀
        二、依靠劳工,壮大救国主体
    第二节 李大钊提倡言论、出版自由
        一、不畏强权,力争言论、出版自由
        二、倡导民众意念自由
        三、强调自由的秩序性
    第三节 李大钊编辑中的“民彝”思想
        一、传播真理,促进民众政治觉醒
        二、冲破思想束缚,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第四节 李大钊的报刊历史观
        一、“察其变、搜其实、会其通”
        二、“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
第四章 李大钊编辑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当代编辑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二、发挥报刊职能,弘扬社会主旋律
        三、编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二节 当代编辑要有史家精神
        一、编辑要具备丰富的史学知识
        二、编辑要尊重客观事实
        三、编辑要有甘坐冷板凳的耐力与毅力
    第三节 编辑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一、密切联系读者,打造文化精品
        二、跨文化传播,打造编辑核心竞争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小溪流》的办刊特点及其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一、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启示
        二、《小溪流》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基本结构与主要创新点
        一、基本结构
        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小溪流》的创办与发展
    第一节 创刊背景
        一、儿童文学发展大潮
        二、少儿成长与阅读需要
        三、少儿文学期刊的地理与文化布局
    第二节 《小溪流》的发展历程
        一、生机蓬勃的创办时期
        二、承前启后的发展时期
        三、稳定繁荣的改版时期
第三章 《小溪流》的内容特色
    第一节 以优质内容构建少儿文学期刊品牌
        一、办刊宗旨独树一帜
        二、编辑风格彰显特色
        三、栏目设置独具匠心
    第二节 打造湖湘特色儿童文学
        一、文本选择贴近读者对象
        二、着力培养儿童文学湘军
第四章 《小溪流》的形式特色
    第一节 封面形象具有时代气息
        一、封面文字风格遒劲
        二、封面图片新颖美观
    第二节 版式设计体现儿童需求
        一、目录的设置
        二、字体的选择
        三、版面的编排
第五章 《小溪流》发展中的问题与策略
    第一节 《小溪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内容同质化现象
        二、期刊推广方式过于单一
        三、少儿读者需求的变化待进一步适应
        四、与新媒体的融合滞后
    第二节 《小溪流》的发展策略
        一、培养优秀少儿期刊编辑坚持“读者至上”
        三、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凝聚核心竞争力
        四、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纸媒网络齐头并进
        五、实施品牌战略突破传统营销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现实关怀与自由立场 ——徐訏文学编辑出版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4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立足社会:现实、救亡与启蒙
    2.1 “帮厨”编辑,缺乏主体地位
        2.1.1 系缘《论语》,初涉编辑
        2.1.2《人间世》——编辑生涯的开端
        2.1.3《论语》和《人间世》之于徐訏办刊的影响
    2.2 突破“闲适”与批判现实
        2.2.1 “比较少年”:突破“闲适”与直面现实
        2.2.2 匕首与投枪:救亡时代的揭露与批判
        2.2.3 透视现实:民间文艺隐含的世俗人生
    2.3 启救亡之蒙与自由理性
        2.3.1 “孤岛”期刊文学态势
        2.3.2 《读物》:启蒙与抗战的“教科书”
        2.3.3《人世间》:救亡——自由与理性的新归宿
        2.3.4 《作风》:文化启蒙与“作风”
第三章 上海夜窗书屋与自由意识萌芽
    3.1 “只出自己的书”——独特个性与自由体验
    3.2 “三思楼月书”版本改写——现实迷惘与乌托邦设想
        3.2.1 改写缘由——个体生命的执着追寻
        3.2.2 突破现实禁锢,追求自由人生
第四章 批判意识与自由价值立场
    4.1 曲折回归现实人生——现实性、文艺性与娱乐性的矛盾选择
        4.1.1 《幽默》的创刊缘由与时代坚守
        4.1.2 “中年人读物”的“幽默”与“个性”
        4.1.3 “小品”中的人生:讽刺与“幽默”
    4.2 个人意识与现实的策略化呈现
        4.2.1 “幽默”的个人性与现实人生结合
        4.2.2 拓展公共文化空间——通俗性、娱乐性的策略化趋向
    4.3 徐訏晚年办刊风格转向:时政批评与自由意识
        4.3.1 社会批判与个人意识觉醒
        4.3.2 《七艺》的自由意识:时代的荒诞与批评
第五章 徐訏编辑思想与编辑理念
    5.1 徐訏的编辑理念与原则
        5.1.1 有益于抗战、文化与社会
        5.1.2 启蒙精神:树立健全的社会意识、文学风格与价值观
        5.1.3 传记文学:真实的“人”与人性
        5.1.4 装帧精美:唯美自然
    5.2 徐訏编辑思想
        5.2.1 “自由主义”办刊理念
        5.2.2 立足现实、时代与社会
        5.2.3 编辑:综合的人才
第六章 结语徐訏编辑思想渊源:现实关怀与自由主义辩正
    6.1 突破浪漫藩篱,关注现实人生
    6.2 “雅”与“俗”的游离融合
        6.2.1 雅俗:文学观念和办刊理念的同步
        6.2.2 不一样的“俗”:“世俗”而不“媚俗”
    6.3 个人与时代自由的困境与思辨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何启治文学编辑实践及理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何启治:为书籍的一生
    (一)早期:积累作者资源
    (二)中期:着力编辑文章
    (三)后期:指导编辑业务
二、何启治的文学编辑实践活动
    (一)新版《鲁迅全集》:编辑业务的夯实
        1.夯实业务基础
        2.积累写作素材
    (二)《古船》:编辑信心的建立
        1.承担作品风险
        2.尊重创作主体
    (三)《白鹿原》:编辑成就的代表
        1.二十年之久的等待
        2.积极争取编辑权利
        3.三重审视和三个奇迹
    (四)《英雄时代》:编辑作用的集中体现
        1.培养文学新人
        2.从选择到策划的转变
三、何启治的文学编辑理念
    (一)选稿:强调作品本位
    (二)审稿:追求艺术第一
    (三)改稿:强化精品意识
    (四)社交:力求协同一体
    (五)心态:秉持谦牧冲和
四、何启治文学编辑理念的启示
    (一)对编辑工作者的启示
        1.从容耐心、不慕名利
        2.立足编辑、全面发展
        3.强调素养、既专又杂
    (二)对文艺创作者的启示
        1.题材多样化是关键
        2.艺术作品贵在独创
        3.创作需要与时俱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回顾与展望:《中国编辑》创刊十五周年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2.1 对期刊自身发展的价值
        1.2.2 对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价值
        1.2.3 充实编辑出版学研究的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中国编辑》概述
    2.1 办刊宗旨及办刊理念
        2.1.1 办刊宗旨
        2.1.2 办刊理念
    2.2 发展概况
        2.2.1 年度载文量变化情况
        2.2.2 年度载文被转摘情况
3 《中国编辑》十五周年发展特色
    3.1 栏目特色
        3.1.1 栏目名称,文艺古典
        3.1.2 栏目设置,定位明确
        3.1.3 重点栏目常设,其他栏目轮设
        3.1.4 栏目分布,讲究层次
    3.2 选题特色
        3.2.1 密切联系编辑工作和生活
        3.2.2 积极推动编辑学学科建设
        3.2.3 贯彻中国编辑学会思想
        3.2.4 注重结合实际策划选题
    3.3 传播特色
        3.3.1 “意见领袖”,打造名家稿件
        3.3.2 聚焦“把关”,提升内容质量
        3.3.3 精准策划,凸显“议程设置”
        3.3.4 缩短周期,增大信息容量
        3.3.5 扩大影响,提高基金论文比
        3.3.6 服务创新,紧跟新媒体发展
4 《中国编辑》作者队伍分析
    4.1 作者单位分布情况
    4.2 核心作者群分析
5 《中国编辑》发展策略分析
    5.1 SWOT战略矩阵分析
        5.1.1 内部优势分析(strenth)
        5.1.2 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
        5.1.3 外部机遇分析(opportunity)
        5.1.4 外部威胁分析(threat)
    5.2 发展策略
        5.2.1 SO策略(促进型)
        5.2.2 ST策略(多元型)
        5.2.3 WO策略(扭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被《新华文摘》转摘的文章
    附录2: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摘的文章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1946—1949“文艺复兴”的构想与实践 ——以李健吾与《文艺复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2 “文艺复兴”作为一种文学话语的衍变进程
    2.1 欧洲“文艺复兴”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2.2 《文艺复兴》之“文艺复兴”的具体体现
    2.3 李健吾在《文艺复兴》上的编辑与创作概述
3 李健吾“文艺复兴”编辑理念实践(一):正文本
    3.1 小说:呈现新气象
        3.1.1 短篇小说:“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尝试
        3.1.2 长篇小说:“个体体验”主题的创新
    3.2 诗歌:九叶诗人对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
        3.2.1 艺术结构:意象的组合与跳跃
        3.2.2 表达方式:个体与时代的沉吟
        3.2.3 理论建设:现代主义诗歌理论的提倡
    3.3 戏剧:知识分子对时代的两种言说
        3.3.1 《风絮》:“小我”与“大我”进退失据
        3.3.2 《窑工》:政治宣传的工具
    3.4 书评:新诗批评范式的重建
        3.4.1 融合中西诗歌批评方法
        3.4.2 确立诗歌“大众化”发展道路
4 李健吾“文艺复兴”编辑理念实践(二):副文本
    4.1 封面:《文艺复兴》与“文艺复兴”的互文性
        4.1.1 契合“文艺复兴”文学理想
        4.1.2 印证时代语境
    4.2 “补白”:塑造理论建设的“园地”
        4.2.1 国内外文学理论补充
        4.2.2 提供理论支撑
    4.3 编余:呼应“文艺复兴”编辑理念
5 李健吾《文艺复兴》上“文艺复兴”理想的文学构建
    5.1 戏剧创作:民族化探索与实践
        5.1.1 《山河怨》对跨文化“中国化”的改编
        5.1.2 《青春》对中国传统喜剧的拓展
    5.2 诗学理念向“大众化”转变
        5.2.1 汲取民间与传统的源泉
        5.2.2 注重精英与大众的调和
6 李健吾“文艺复兴”文学理想的历史评价
    6.1 同中见异:李健吾与郑振铎编辑理念比较
        6.1.1 郑振铎:宏观层面上的民族解放思想观
        6.1.2 李健吾:微观意义下的自由主义文学观
    6.2 异中见同:“文艺复兴”构想与实践的意义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在编辑学道路上学习、思考、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王华良编辑学研究的特色[J]. 王建平,姬建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2]编辑学家及其研究价值论[J]. 姬建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磨稿六十载 寄情书海间 ——编辑出版家王子野研究[D]. 曹必玉.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编辑家吴道弘研究[D]. 尹京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李大钊编辑思想研究[D]. 李文静. 湖北民族大学, 2020(03)
  • [6]《小溪流》的办刊特点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 雷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现实关怀与自由立场 ——徐訏文学编辑出版事业研究[D]. 张露. 河北大学, 2019(04)
  • [8]何启治文学编辑实践及理念研究[D]. 周贝. 河南大学, 2019(01)
  • [9]回顾与展望:《中国编辑》创刊十五周年探索[D]. 赵培云.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0)
  • [10]1946—1949“文艺复兴”的构想与实践 ——以李健吾与《文艺复兴》为例[D]. 陈会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在编辑的道路上学习、思考和创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