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和答案(自学考试)

字母和答案(自学考试)

一、来信与解答(自学考试)(论文文献综述)

李苗苗[1](2021)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乡村转向”》文中研究表明

郭洋[2](2020)在《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秘书学三大范式评述》文中指出范式在学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体现着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原则和信念,这种原则和信念又规定着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中国当代秘书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秘书工作说""秘书活动说""管理辅助活动说"三大理论,代表了秘书学的三大范式。对这三大范式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各自的基本研究原则、价值与不足,有助于目前处于发展低潮期的秘书学研究选择或开创具有持续发展力的主导范式,为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动力。

江爱华[3](2020)在《从传统到现代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剧目建设研究(1953-2019)》文中研究表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前身是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于1953年建立,1987年3月剧团正式更名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剧院的建立是戏曲艺术体制现代化的目标和结果,其剧目建设承接着黄梅戏剧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脉络,关乎黄梅戏剧种的盛衰。本文在前辈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为个案,结合相关戏曲政策,对其成立66年以来创作排演的近460出剧目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考察剧目创作与剧种发展的相互关系,并以此为主线来结构整篇博士论文的框架。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近七十年的剧目创作按其成就而言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建团伊始至千禧年为第一阶段,千禧年至2019年为第二阶段。按题材可分为四大类型,即黄梅戏传统剧的改编,移植剧目的创作,新编、改编历史剧的创作,现代戏创作。第一阶段的建团初期,黄梅戏传统剧的改编催生了经典的诞生,促使黄梅戏一度振兴,黄梅戏生、旦两行表演取得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一支艺术人才队伍,黄梅戏新皖剧的地位得以确立。八十年代初至本世纪末,历史剧和现代戏的创作催生了黄梅戏新经典剧目的诞生,黄梅戏出现了二度振兴,黄梅戏生、旦两行的表演继续发展。比之传统剧的改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创排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剧化和雅化倾向。剧目创作与剧种发展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相互成就。黄梅戏剧种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新媒体技术结合,黄梅戏电影、黄梅戏电视剧风靡一时,戏曲艺术人才代际更迭,群星闪耀,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在同侪中处于领军位置,可谓辉煌。进入两千年以后,第二阶段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剧目创作整体态势趋向滞后和单一,三度振兴的呼声雷声大雨点小,始终没有推出代表性剧目作品,黄梅戏的舞台表演艺术没有更上层楼,艺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因此失去领跑资格和行业老大的位置,同一时期安庆市和湖北省的黄梅戏院团佳作频出、人才济济,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三驾马车齐驾并驱、平分秋色。虽然失去领军地位,但第二阶段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创作排演了二十多部新编剧目,为新世纪剧目建设提供了多元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使得黄梅戏的高峰艺术作品成为可能、值得期待,三度振兴成为可能。考察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近七十年的剧目创作,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成为剧目创作的顽疾,三度振兴的道路依旧道阻且跻。

金雪[4](2020)在《关于《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常用公文范例实用手册》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全面从严治党,必然在提高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上有所体现。党支部工作公文的写作与处理,是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还未有以朝鲜语编撰的比较完整的党支部常用公文体系的书籍。在朝鲜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里年纪比较大的党务工作者的汉语能力、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在参考以汉语撰写的公文书,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党支部常用公文写作方面存在着困难。译者选择翻译项目作为硕士学位论文,以欧阳旭辉所着的“新时代党建工作实务与创新”系列丛书当中的《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常用公文范例实用手册》为文本进行了汉朝翻译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翻译实践报告。该书依据党和国家最新公文法规的规范要求,紧密结合党支部公文处理工作实际,将党支部常用公文统一进行归类,共分6章,列举49种常用公文范例,力争展现一个完整的党支部常用公文体系,涵盖党支部常用公文的主要部分。同时,对公文写作概念、注意事项、特点、要求和方法进行详细深入的介绍,并精心选取例文,大大方便了党支部公文初学者的学习和使用。译者翻译整本书,全文近9万5千字,译成朝鲜语12万4千余字,目前尚无朝鲜语译本。译文的目标读者是朝鲜族地区汉语能力、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里需要用朝鲜语撰写公文的党务工作者。译者选择这部作品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这些党务工作者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在优化思维素质、政治素质和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上,提供有益帮助。本翻译实践报告的主要对翻译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该翻译实践报告由五个部分组成。在第一章,译者阐述了翻译这部作品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是翻译项目概述部分,其中包括翻译项目材料的介绍、作者简介与作品介绍。第三章里,对翻译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分为译前分析和译前准备。第四章是翻译案例分析,这部分是翻译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译者从中国特色词汇、句子的处理方面,根据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找出代表性的例子,采取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译例分析。最后,第五章是对该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阐述了翻译项目整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对自身翻译能力和翻译理论学习等方面做出了总结。译者通过本次翻译项目的准备,在翻译能力上有所提高,也深深体会到了翻译的艰苦,也意识到自己仍有不足之处,还需要长久的磨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译者会更加谦逊好学,不断提升翻译能力,努力成为一名输入量足,输出能力强的优秀翻译者。

邓博丹[5](2020)在《完善公安信访工作的法律思考 ——以c市为例》文中指出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信访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信访规范的行政法规,2005年国务院修订的《信访条例》是现行信访工作主要依据的行政法规。我国公安信访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的那种收收发发、转转送送了,已经完全成为解决公安领域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救济群众的一道重要生命防线。信访部门为党中央和我国各级人民政府深入了解群众矛盾突出问题提供了窗口和必要的条件,公安信访是一个沟通公安部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联系的重要桥梁,也被认为是人民群众反映全国各级公安部门为群众切身利益服务的重要试金石。各个省、自治区分别有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制定出台的自己的公安信访条例和规范,笔者在此研究公安机关信访条例法治化的主要目的,还是因为希望能够结合实际,让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信访工作人员能在公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职务犯罪、公安执法督察之外打通各种救济信访群众的渠道和方式,解决实际困难,发挥信访群众投诉、受理、建议、批评、调查、举报等功能,使得全国各级公安部门实现公信力的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信访具有更大的政治安全感和公安职业专业信任感。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也是法治实践要到达的实然目的,公安信访能从公安工作及时纠错、督导推进、引导教育等层面提供公共服务、保护人民群众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合法财产和社会公共财产,也能帮助公安机关建立更加纯洁的,公正的、法治的公安队伍。本文以研究c市的公安信访办案诉求的角度出发,对研究c市2019年全年的公安信访办案事项和涉及与公安信访业务相关警种的信访事项数据和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公安信访问题从其本质上的意义来讲其实就是办案和执法的问题。信访的低成本、低门槛,信访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倾向尽管难以遏制,但凡是群众反映涉及当地公安机关的信访办案事项,十之八九都与当地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情况有关。只有公安机关执法办案部门把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办到位,主动履职,积极规范执法活动,消除不作为、乱作为、消极作为的行为,案件的当事人或其他家属和亲友才没有必要跑去上访,从根本和源头上彻底解决了可能在信访中发生的矛盾和隐患。公安机关要紧抓刑事立案、破案、行政受案、案件办结等容易引发信访事项的工作环节,严格倒查劣质案件中的办案问题,严格监督公安机关依法办案,特别是公安机关要严格办理好容易引发上访的重大人身事故案件,如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类刑事案件和侵财诈骗类刑事案件。倾力坚持打、防、管、控相结合、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只要持之以恒地持续打击,攻防并举,推进公安机关执法体系规范化的建设,办案人员和民警的依法办案、规范执法的意识和素养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安信访的问题将一定会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当前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矛盾关系的发展格局不断出现变化和调整,矛盾和利益冲突日趋激化和增多,人民群众信访的诉求日趋激烈,信访的发展形势更加严峻。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的重大改革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公安信访的法治化任务十分艰巨。推动我国公安信访法治化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和完善公安信访法定救济和引导的机制。在公安信访接处警、执法办案和公安信访接待等法定救济工作中,要继续着力于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正当适用法律的渠道提出解决信访诉求。积极加强引导,创造条件,防止错用或非法滥用公安信访的程序解决问题。同时,公安机关内部应进一步畅通完善公安机关行政复议、复核、赔偿请求、申请医疗鉴定和重大交通事故的认定等法定救济工作的渠道,以有效方便群众,提高公安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王羚翔[6](2020)在《现代中医药期刊《中医函授通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函授通讯》是以中医函授教育为主的期刊,于1982年1月创刊,双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辽宁中医学院函授部具体承办,共发行19年,至2000年12月结刊,2001年1月更名为《中医药学刊》,先后发行117期,主编杨连生。本文以《中医函授通讯》全部117期为研究对象,分杂志诞生背景、发展历程、编辑及撰稿人、版式和栏目及历史贡献六部分进行梳理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医函授通讯》诞生的历史背景。辽宁中医学院于1960年建立了函授部,并举办了“中医业余函授班”,后来因“十年浩劫”,中医药事业遭受空前浩劫,导致中医人才的教育培养受到严重破坏基本中断,中医药人员大量减少。1980年以后,国家积极发展中医事业,大力培养中医人才。辽宁省的主要市、县开展了以一般业余教育、夜大与函授教育及职工大、中专教育为主的办学形式,以提高省内医疗人员素质。伴随人们学习中医药知识的迫切需求,《中医函授通讯》杂志应运而生。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医函授通讯》的发展历程。《中医函授通讯》于1982年1月创刊发行。此时的杂志呈现以中医函授教育内容为主的特点。1984年国家又确定了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及四川五省(市)作为中医自学考试试点,开展中医药自学考试,由此杂志的主要内容向中医专业自学考试辅导方面倾斜,侧重于自学考试各科目的辅导。1989年8月《中医函授通讯》获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截至1990年上半年便已远销澳大利亚、日本和奥地利等国家。此时《中医函授通讯》的影响力骤然提高。至1990年底全国开展中医药专业自学考试的省份已经扩大到二十四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国统一发行中医专业自学考试教材,此时中医专业自学考试已经基本替代中医函授班成为继本科教育之后最主要的中医人才培养及选拔途径。与此相伴,《中医函授通讯》发行长达19年,共出版117期,刊登文章总数5000余篇,共享国内外发行700余万册,平均每年发行达36.8余万册。它的发行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历史的贡献。2000年底,随着全国中医专业自学考试的逐步萎缩,《中医函授通讯》走完了19年的办刊之路。2001年更名为《中医药学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医函授通讯》杂志的编辑、顾问及撰稿人(单位)。《中医函授通讯》主编是杨连生,责任编辑由郝明慧、崔扬红、王兰香、李向荣、柳时郁和祖敬一组成。顾问由方药中、沈仲圭、李玉奇、芦玉起、陈翼、孟宪民、胡炳文、茹古香、姜春华及董建华担任。撰稿单位以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山东中医学院及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为主。主要的撰稿人有刘树新、刘荩文、郭振球、胡炳文、李兴宜、李德新、方药中、许家松、王绪前、宋建萍、薛凤奎及叶锦先等人。第四部分主要从封面、封二以及目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风格研究介绍了《中医函授通讯》的版式。其封面的变化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布局风格不同。封二的内容在1984年之前为期刊目录,在1984年后变为主要刊登名家书法题字展示、《编者寄语》《卷首语》《新年致辞》、国内函授新闻、广告以及《讣告》等内容。目录在1982年为一页中分上下,竖版印刷,1983年以后便改为一页中分左右,横版印刷。1984年以前印于封二,之后印于扉页。于1997年开始,增加英文目录。第五部分从“函授教育”“中药园地”“考试辅导”“临床经验”“方药的临床应用”“研究生”与“辽宁名医”七大板块,对《中医函授通讯》的内容加以介绍,依次统计其文章数量并介绍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函授教育”主要为中医各学科教学的辅导文章。1982年称之为“函大辅导”,1983年更名为“辅导资料”,1984年由于中医专业自学考试试点工作的开展,变为以学科命名栏目,并刊登专题辅导资料,发表文章1800余篇。“中药园地”包含了“中药园地”及“中药研究”两个栏目,专门探讨药材的功用、药性、中药的炮制、中药术语、中药的来源及名称的考证以及药材的鉴别等内容,发表文章130余篇。“考试辅导”包括“考试园地”与“试题精编”两个栏目,其内容主要以中医各学科自学考试大纲为主,刊登各省自学考试试题与标准答案。“临床经验”包括“临床报道”“临床经验”“经验交流”“名医经验”“名医一绝”“临床治验”与“临床一得”等诸多栏目,发表文章720余篇。“方药的临床应用”包括“方药纵横”“古方今用”及“古方新用”三个栏目,共发表文章90余篇。“研究生”部分内容包括“研究生园地”与“博士生论坛”两个栏目。1997年设立,发表46篇文章。“辽宁名医”这一栏目,先后记载了庆云阁、张锡纯、高愈明、胡万魁、马二琴、沈文魁、孙允中等23位曾经在辽宁行医的着名医家的生平、学术思想及医术医德方面的事迹。第六部分总结并归纳了《中医函授通讯》对于当时东北以及全国的中医函授及中医专业自学考试的历史贡献。《中医函授通讯》以自学考试及函授内容为主,内容注重经典医籍的学习与运用,发行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影响范围广发行量大,全程参与了辽宁省内中医药函授及中医药专业自学考试的发展历程,使得各地成功的函授经验广泛地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自学考试辅导资料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对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提升中医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以“六个特点”和“两个缩影”归纳总结,并以《中医函授通讯》为例,讨论了如何提高中医药期刊质量,以及结合此次疫情及对比今昔中医药学子对经典医籍的重视程度阐述中医经典书籍的重要性。

张复[7](2019)在《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文中研究指明一1987年2月,父亲去世,在遗体告别仪式之前,我的姐姐、哥哥收到了胡绳的一封来信:惊悉仲老逝世,不胜哀悼。我最初认识仲老是在1936年,至今已半个世纪了。我的第一本小书是在仲老督促下写出来的,并收入当时他主编的一套丛书中。今天我本来要来同仲老最后告别,但临时有重要会议,无法抽身,实在感到不安。希望你们原谅,并望继承遗志,努力工作。此致张征、张平诸同志

王凌波[8](2019)在《中学教学名师成长机制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教育已经成为关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大的民生,人民对于优质教育的要求从办学条件转向教师素质,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已受到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名师脱颖而出,名师代表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特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极高的科研能力,研究名师成长机制对教育提升和促进普通教师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鉴于对名师概念界定的条件过于宽泛,难免偏向于主观,因此本研究将其具体化,正高级职称教师在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各方面都符合名师内涵,所以本研究所指的名师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中学教师。通过查阅山西省第一、二批正高级职称教师名单,根据学科分布选取4位在山西从教的中学教学名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聚焦以下研究问题:1.4位教师名师在教学生涯中具备怎样的特质?2.中学教学名师成长具有什么阶段性特点?3.影响中学教学名师成长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首先是对中学教学名师成长规律的文本进行分析,并确立访谈提纲对中学教学名师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中学名师的成长经历,通过内容分析和访谈,进一步总结中学教学名师成长机制。在教学名师不同特质背后,笔者发现中学教学名师成长过程为三个阶段:教坛新秀、教学熟手、教学专家。从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先是充实自我,教学从关注知识点、考点,再到关注学生内心、培养能力、塑造灵魂,最后成为一个教学与研究并重的教师。从角色来看,他们初入校园先是一个学习者,需要熟悉教学,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然后成为一个致力于知识与素养共同发展的改革家,最后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而影响名师成长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个人因素有从业缘起和个人品质,从业缘起包括理想、家庭影响等,个人品质包括爱心、责任心、学习力和创新能力。外部因素有受教育经历、家庭支持、教学过程、机遇和科研成果五个方面,受教育经历包括知识积累和教师品质影响;家庭支持包括家人理解、家务承担等;教学过程包括专家引领、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等;机遇包括课题引领发展、获得专家赏识等,科研成果包括论文、着作、所获荣誉、课题等多个方面。从中学教学名师成长机制来看,教学名师成长影响因素伴随在教学名师的整个成长阶段中,不断促进教学名师的发展,使其完成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教学名师成长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作用的,是不分主次的多个因素同时作用于教学名师的成长过程中。

王晓丹[9](2019)在《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以JZ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大,即国家开放大学(即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目前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迅速展开,我国远程教育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伴随着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大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推广价值。但是,必须清醒的正视我国电大目前办学活动和未来发展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与困境。在影响电大发展的因素中,其办学模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领域。探索我国电大办学模式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发现办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对于把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独特、开放、有活力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JZ广播电视大学为研究对象,对JZ电大现有的办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目的,确定研究思路与方法,构建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从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电大办学模式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进行文献述评。第三部分:对本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构建理论框架。第四部分:对我国电大办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以JZ电大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JZ电大进行实证调查研究,探索JZ电大目前具体的办学模式,分析总结JZ电大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JZ电大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方面存在不足,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第六部分:分析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第七部分:针对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电大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电大存在着办学理念落后、办学定位不清晰不合理、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特点;受传统办学定位影响;教学资源短缺;管理机制和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因此,本研究提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应该改变传统定位、改善传统办学体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发展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完善办学管理机构设置、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等改进建议。

詹正昌[10](2018)在《《云南教育》伴我成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少年来,我都保持着这样一个"陋习":无论办公桌上摆了多少作业本、教科书,我都要留下一个位置来摆放《云南教育》这本杂志,主要是方便自己课余时间的阅读。有些老师总会问我一些与《云南教育》有关的问题:"学校又不强制性要求老师们订阅《云南教育》,可你为什么每年都订《云南教育》?云南教育报刊社给了你什么好处?""你现在已经是中学高级教师了,难道还不会教书,还要看《云南教育》?""现在职称评定已经不需要发表论文了,你还在向

二、来信与解答(自学考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来信与解答(自学考试)(论文提纲范文)

(2)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秘书学三大范式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秘书工作”范式:紧贴秘书实践
    (一)““秘书工作”范式的发展过程
        1. 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
        2. 形成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
        3. 固化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
    (二)““秘书工作”范式的基本研究原则
    (三)““秘书工作”范式的主要缺陷
        1. 对基本概念的研究没有摆脱直观感性经验的取向,学科研究对象看似确定,实际研究范围却界定不清
        2. 对秘书系统、领导系统、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缺乏实质性认识,对秘书工作难以真正做到规律性把握
        3. 对现代科学理论缺乏必要的了解,既难
二、“秘书活动”范式:强调学科纲领建设
    (一)““秘书活动”范式的发展过程
        1. 第一阶段(1986—1989):从董继超先生的第一篇论文《试论秘书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15](1)发表到其主编的第一本教材《公务秘书学》[16]出版
        2. 第二阶段(1992—1997):从董继超先生的论文《关于秘书学研究的若干认识问题》[19]发表到其主编的教材《秘书学教程》[20]和《普通秘书学参考资料》[21]相继出版
        3. 第三阶段(1998—2000):从董继超先生的论文《秘书学问题数说》[22]发表到其绝笔《秘书学问题新探——关于学科对象问题》[23]发表
    (二)““秘书活动”范式的基本研究原则
    (三)““秘书活动”范式的不足
        1. 理论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多含混舛误
        2. 有关秘书活动一般性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
三、“管理辅助活动”范式:注重系统联系
    (一)““管理辅助活动”范式的生成轨迹
        1. 知识散点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
        2. 理论创建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二)““管理辅助活动”范式的基本构架
        1. 活动论:关于秘书活动的一般理论,亦称“秘书学核心理论”
        2. 学科论:关于秘书学学科的一般理论,亦称“秘书学自身的科学”
    (三)““管理辅助活动”范式的基本研究原则
    (四)““管理辅助活动”范式的价值与不足
        1. 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显着的创新性和科学前瞻力
        2. 基本理论及体系相对完善,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3. 有关理论观点尚不成熟完善
四、结语

(3)从传统到现代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剧目建设研究(1953-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依据
    二、论文研究范围的界定和研究方法
        1.论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2.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章节设置与创新之处
        1.本文的章节设置
        2.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改人、改戏和改制: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建立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后黄梅戏剧种的现状综述
        一、人才济济的艺人群体
        二、“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之常演剧目
        三、“唱念做舞”的舞台表演概况
    第二节 改人和改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筹建
        一、改人: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的成立
        二、改戏:《打猪草》、《蓝桥汲水》赴沪演出
    第三节 改制: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成立
        一、旧的戏曲班社制的解散和分流
        二、新的现代化戏曲体制的确立
第二章 黄梅戏剧目的改编、移植和创作
    第一节 甄选与自觉:传统黄梅戏剧目的改编
        一、瑕瑜并存:黄梅戏传统剧目综述
        二、甄选: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改编和整理
        三、自觉:《罗帕记》的改编
    第二节 移植与黄梅戏化:移植剧目的创作排演
        一、跨剧种的交流和融合
        二、黄梅戏化:移植剧《春香传》的创作排演
    第三节 填补、突围与创新:新编、改编历史剧的创作排演
        一、填补:新编历史剧的创作缘起
        二、突围:新编历史剧《宝英传》的创排
        三、跨越:改编莎剧《无事生非》的创排
    第四节 危机、迷茫和自由:现代戏剧目的创作排演
        一、危机:社会主义新人的《王金凤》的创排
        二、迷茫:文革现代戏的创排
        三、自由:《风尘女画家》、《风雨丽人行》的创排
第三章 传统剧的改编与黄梅戏的发展
    第一节 传统经典剧的形成与剧目一度振兴
        一、主流社会的悲喜:经典大戏《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的改编和排演
        二、市井细民的日常:经典小戏的《打猪草》、《打豆腐》、《夫妻观灯》的改编和排演
        三、电影与舞台的互映:电影《天仙配》与舞台版《天仙配》之比较
    第二节 黄梅戏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知识阶层与剧目创作的离合
        二、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艺术人才队伍的专任、转型和多元化
    第三节 黄梅戏旦行、生行表演的发展
        一、开山立派:严凤英与旦行表演的发展
        二、舍京入黄:王少舫与生行表演的发展
        三、贡献与障碍:王少舫与黄梅戏生行唱腔的发展
    第四节 黄梅戏新“皖剧”地位的确立
        一、旧“皖剧”的式微
        二、新“皖剧”的确立
第四章 历史剧、现代戏的创作与黄梅戏的发展
    第一节 新经典剧目的形成与剧目的二度振兴
        一、女性题材的丰富和拓展:《龙女》、《风尘女画家》、《红楼梦》的创作
        二、戏曲舞台的延伸:黄梅戏电视剧的流行和勃兴
        三、黄梅戏音乐剧的尝试:《秋千架》创作排演
    第二节 黄梅戏生行、旦行表演的继续发展
        一、守正循矩:马兰旦行表演特色
        二、由京入黄:黄新德生行表演特色
        三、固定的生旦搭档对黄梅戏行当表演的促进
    第三节 黄梅戏剧目剧化、雅化倾向
        一、文革结束后现代戏剧目创作现状
        二、改革开放与剧目创作的二度振兴
        三、打造精品意识与黄梅戏剧目的剧化、雅化倾向
    第四节 《柯老二入党》的剧化与《红楼梦》雅化之比较
        一、剧目创作横向与纵向的处理不同
        二、文人趣味与文化话语权的上移
        三、剧化与雅化的精致与疏离
第五章 新世纪剧目创作现状与探索
    第一节 滞后与平庸:剧目创排的现状
        一、新世纪戏曲小剧场化的热潮
        二、滞后与平庸:剧目创作现状
        三、单一和重复:《遍地月光》、《孔雀西北飞》、《我的离骚》创排
    第二节 创作的多元化探索
        一、本土题材:小戏《六尺巷》的创作
        二、生行担纲:《雷雨》的创排
        三、歌舞演故事:《小乔初嫁》的创作
    第三节 剧目三度振兴的期待
        一、成就:剧目创作的高原
        二、期待:剧目创作的高峰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教研科研成果、戏曲获奖
附件1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上演剧目故事梗概
    一、传统戏剧目
    二、移植剧目
    三、改编历史剧
    四、新编历史剧剧目
    五、现代戏剧目
    六、电影、电视剧、广播剧、音乐剧
附件2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上演剧目剧评、报道、谈艺录(1953—2006)
附件3 传统黄梅戏剧目整理
附件4 2018年暑期田野调查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上演剧目
致谢

(4)关于《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常用公文范例实用手册》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2.1 项目概述
    2.2 作者简介与作品介绍
第三章 译前分析及准备
    3.1 分析翻译材料文体特征
    3.2 译前准备工作概述
第四章 翻译案例解析
    4.1 处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上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4.1.1 数字词汇的翻译
        4.1.2 专业术语的翻译
        4.1.3 熟语的翻译
        4.1.4 短语的翻译
    4.2 处理句子翻译上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
        4.2.1 排比句的翻译
        4.2.2 长句的翻译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 原文译文对照

(5)完善公安信访工作的法律思考 ——以c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公安信访工作的概述
    (一)公安信访工作的概念
        1.公安信访工作的内容
        2.公安信访工作的立法现状
    (二)公安信访工作的意义
        1.通过公安信访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规范执法活动
        2、部分规章决策出台或调整源于公安信访工作的积累
二、目前公安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部门通过信访获得案源的渠道相对较窄
    (二)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不够完善
    (三)公安信访分流与终结机制不顺畅,法律责任不明确
    (四)公安信访协调救济不通畅
    (五)公安信访人员自身法律专业水平不足
        1、公安信访接访人员法律专业能力不足
        2、信访群众法律意识不够
三、完善公安信访工作的法律措施
    (一)尽快制定和完善信访专门法律法规,扩展公安通过信访获得案源的渠道
    (二)完善公安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增加群众通过信访解决难题的预期
    (三)顺畅公安信访分流与终结机制,明确信访工作程序的法律责任
    (四)提升公安信访人员自身法律水平
        1、加强公安信访人员法治宣传教育
        2、提升公安信访接访人员自身素质
    (五)完善公安信访协调救济的渠道
        1.明确公安信访救济项目,建立司法救助协调纽带
        2.扩大媒体、高校,自媒体等社会资源参与公安信访的投诉和建议通道
        3.增加律师驻访的议事机制,提供群众必要的法律咨询服务
        4.公安信访救济的信息公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现代中医药期刊《中医函授通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中医药期刊研究综述
    1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研究
    2 现代中医药期刊研究
    3 《中医函授通讯》的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前言
1 诞生的背景
    1.1 历史背景
    1.2 其他期刊概况
2 发展的历程
3 编辑与撰稿人
    3.1 主编
    3.2 顾问团
    3.3 责任编辑
    3.4 撰稿单位及专家
        3.4.1 撰稿单位
        3.4.2 撰稿专家
4 期刊版式研究
    4.1 封面
    4.2 封二
    4.3 目录
5 期刊内容研究
    5.1 函授教育
    5.2 中药园地
    5.3 考试辅导
    5.4 临床经验
    5.5 方药的临床应用
    5.6 研究生
    5.7 辽宁名医
    5.8 小结
6 《中医函授通讯》的历史贡献
结论
    六个特点
    两个缩影
思考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论文提纲范文)

(8)中学教学名师成长机制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相关研究
    2.2 国外相关研究
    2.3 概念界定
        2.3.1 名师
        2.3.2 成长机制
3 理论基础
    3.1 需要层次理论
    3.2 归因理论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对象的确定
    4.3 研究方法
    4.4 资料分析与处理
5 教学名师个人特质
    5.1 “勇于超越”的教师1
    5.2 “以文学为教”的教师2
    5.3 “以书为径”的教师3
    5.4 “默默奉献”的教师4
6 中学教学名师成长阶段分析
    6.1 教坛新秀:初生牛犊不怕虎
    6.2 教学熟手:宝剑锋从磨砺出
    6.3 教学专家:精益求精
7 中学教学名师成长因素分析
    7.1 个人因素分析
        7.1.1 从业缘起
        7.1.2 个人品质
    7.2 外部因素分析
        7.2.1 受教育经历
        7.2.2 家庭支持
        7.2.3 教学生活
        7.2.4 机遇
        7.2.5 科研成果
8 结论及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建议
        8.2.1 教师层面
        8.2.2 学校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以JZ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图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有关开放教育的相关研究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有关办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有关电大办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第3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广播电视大学
        (二) 办学模式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 终身教育理论
        (二) 核心竞争力理论
        (三) 信息化教学理论
第4章 我国电大办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大的历史发展
        (一) 萌芽期(1951-1978)
        (二) 发展期(1979-1995)
        (三) 繁荣期(1996-2011)
        (四) 改革期(2012-至今)
    二、我国电大目前主要的办学模式
        (一) 独立办学
        (二) 合作办学
        (三) 依托办学
    三、影响我国电大办学模式的因素分析
        (一) 办学定位的影响
        (二) 电大内部系统的影响
        (三) 生源市场的变化
        (四) 师资力量
第5章 JZ电大办学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设计
        (一) 访谈目的
        (二) 访谈对象
        (三) 访谈方法
        (四) 预访谈
        (五) 正式访谈
    二、JZ电大办学模式现状访谈调查分析
        (一) JZ电大的办学宗旨
        (二) JZ电大的学校管理体制
        (三) JZ电大的专业与课程设置
        (四) JZ电大的教学模式
        (五) JZ电大的学习支持设施系统
        (六) JZ电大的教学评估体系
        (七) JZ电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八) JZ电大的师资力量
    三、JZ电大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问题
        (二) 办学定位问题
        (三) 教学资源存在问题
        (四) 师资力量薄弱
第6章 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和经验借鉴
    一、我国电大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历史原因分析
        (二) 办学定位问题
        (三) 教学资源短缺
        (四) 管理机制和机构设置方面问题
        (五) 办学经费来源方面问题
    二、国内外先进开放教育办学模式分析借鉴
        (一) 英国开放大学
        (二) 韩国开放大学
        (三) 印度开放大学
        (四) 日本放送大学
        (五) 台湾空中大学
        (六) 香港公开大学
        (七) 北京开放大学
第7章 我国电大办学模式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改变传统办学定位,让开放大学更加开放
    二、改善传统办学体系,让办学系统更加深入
    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
    四、发展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五、完善电大办学管理机构设置
    六、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附录1 JZ电大办学模式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2 JZ电大办学模式访谈提纲(学生版)
致谢

四、来信与解答(自学考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乡村转向”[D]. 李苗苗. 新疆大学, 2021
  • [2]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当代秘书学三大范式评述[J]. 郭洋. 秘书, 2020(04)
  • [3]从传统到现代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剧目建设研究(1953-2019)[D]. 江爱华.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 [4]关于《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常用公文范例实用手册》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金雪. 延边大学, 2020(06)
  • [5]完善公安信访工作的法律思考 ——以c市为例[D]. 邓博丹.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5)
  • [6]现代中医药期刊《中医函授通讯》研究[D]. 王羚翔.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J]. 张复. 传记文学, 2019(11)
  • [8]中学教学名师成长机制的个案研究[D]. 王凌波.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以JZ广播电视大学办学模式为例[D]. 王晓丹.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云南教育》伴我成长[J]. 詹正昌.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8(09)

标签:;  ;  ;  ;  ;  

字母和答案(自学考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