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门静脉高压症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门静脉高压症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现代门脉高压症处理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肖春桃[1](2021)在《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肝硬化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种常见疾病,即使当前治疗水平明显提升,其患病率、住院率及与之相关死亡率仍不断增加。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肝硬化是世界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位居全球所有死亡病因的第十一位,为全球带来巨大经济负担。肝硬化相关死亡主要与其多种并发症相关,如消化道出血、感染、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等。当前,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否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大样本的肝硬化数据库便于资料存储利用,同时利用数据库资料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分析PVT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搜寻可能对肝硬化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1.根据目前有关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诊治的最新指南及专家共识,经我院消化内科专家讨论后确定肝硬化数据库拟收集的具体内容;利用EpiData 3.1数据库软件建立肝硬化数据库;初步收集录入我院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分析。2.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的肝硬化住院患者,合并PVT患者共58例为PVT组,随机选取同期无PVT患者116例为非PVT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取PVT及非PVT组各44例;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分析PSM前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出血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借助电子病历系统、电话随访等,收集录入我院自2018年09月至2020年03月期间1097例非重复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数据信息,1097例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83±11.53(岁);其中男性患者796例(72.56%),女性患者301例(27.44%),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B Virus,HBV)仍为我院就诊患者的主要病因,约为62.53%;酒精则为第二位病因,约为12.85%。不同性别患者病因有所不同,男性与女性患者首要病因均为HBV(男性:女性=62.94%:61.46%),男性患者次要病因为酒精,约为16.71%,而女性患者则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约为14.62%。2.PSM前PVT组患者共58例,非PVT组患者共116例,PSM后2组患者各44例。去除4例失访患者,随访期内进行有效随访者共170例,中位随访时间64.45周(95%CI:1.28-79.15)。回顾性分析显示:PSM前非PVT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PVT组(P=0.008),而PSM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76);PSM前后非PVT组无上消化道出血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VT组(P<0.05)。PSM前后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均表明MELD≥15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65岁、Child-Pugh C级、PVT、合并出血等对肝硬化患者预后无显着影响。结论:1.应用EpiData 3.1软件创建肝硬化数据库,可对肝硬化患者数据资料进行有效搜集整理,便于临床研究中数据的提取;肝硬化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首要病因仍为HBV,不同性别患者的次要病因不同,男性患者次要病因为酒精,而女性患者则为自身免疫性肝病。2.肝硬化合并PVT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风险,但其不增加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风险;MELD≥15则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樊勇[2](2019)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和开腹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找到脾切除术的优化方法。【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5月我院115例行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LS组)68例,传统开腹脾脏切除术(OS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临床指标等,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及优劣并得出结论。2.亚组分析LS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脾蒂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LSa组(n=34):使用腔镜切割闭合器(Endo-GIA)一次性离断脾蒂;LSb(n=34)组:使用解剖性脾蒂离断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寻找更理想的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方式。【结果】LS组与OS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脾脏直径、疾病类型、术前肝功能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在术中输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LS组均明显小于OS组(P<0.05),而LS组手术时间则大于OS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腹腔渗血量、腹腔渗血持续时间、腹水引流量、腹水引流持续时间、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例数、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例数及住院时间等术后临床指标,LS组均明显小于OS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组术后1、3、5、7天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等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组术后1、3、5、7天IgG、C3降低水平均明显低于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和LSb两组在年龄、性别、BMI、脾脏直径、巨脾比例、疾病类型、术前肝功能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LSa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LSb组(P<0.05);LSa组在术中出血量、高淀粉酶血症例数、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例数、术后腹腔渗血量、腹腔渗血持续时间、腹水引流量、腹水引流持续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围手术期指标明显大于LSb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LSb两组在术后发热、门静脉系统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微创外科较多优点。一次性离断脾蒂和解剖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中都安全可行;解剖性脾蒂离断法较使用腔镜切割闭合器一次性离断脾蒂方法则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价格低廉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禤传凤[3](2018)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探寻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证规律,完善其中医辨证施治体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8例,观察患者的内镜下病变,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肝硬化病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Hp感染、舌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1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发病男女比例为4.86:1,发病平均年龄50.81±10.14岁。2.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诱因常见为:外感六淫和劳逸失调。3.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黏膜表现与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内镜下胃黏膜表现以糜烂为主,其次为充血和水肿;肝气郁结证内镜下胃黏膜多表现为黏膜的充血、水肿;内镜下黏膜出血在瘀血阻络证和湿热蕴结证中表现明显。4.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不同证型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有相关性(P<0.05);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和肝气郁结证伴见的食管静脉曲张以重度为主。5.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轻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集中见于瘀血阻络证、肝气郁结证和湿热蕴结证。6.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病情程度与肝硬化病程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硬化病程的增长,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情程度随之加重。7.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各证型中感染率依次如下:湿热蕴结证(24.22%)>肝气郁结证(17.97%)>瘀血阻络证>(13.28%)>肝肾阴虚证(5.47%)>脾肾阳虚证(3.13%)。8.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黏膜表现与中医证候的舌苔有相关性(P<0.05);黏膜表现以充血、水肿为主,舌苔表现为黄腻苔(17.19%)>薄黄苔(13.28%)>薄白苔(9.38%)>白腻苔(7.03%)>少苔或剥苔(3.91%);黏膜表现以糜烂、潮红出血点为主,舌苔表现为黄腻苔(28.91%)>薄黄苔(10.15%)>白腻苔(4.69%)>少苔或剥苔(3.13%)>薄白苔(2.34%)。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轻重度与肝硬化病程和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与食管静脉曲张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黏膜表现与舌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因此,临床中对于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性胃病,轻度发病宜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和胃;重度发病宜祛邪兼顾扶正,活血化瘀,疏肝和胃为主;合并Hp感染性胃炎宜常规接受抗Hp治疗。

罗艺徽[4](2018)在《基于“肠—肝”轴研究天然牛磺酸复方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肠-肝轴学说研究天然牛磺酸复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5年09月至2017年07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门诊或病房的60例患者,并符合本课题的纳入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天然牛磺酸复方治疗,疗程均为60天。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ALB、TBIL),凝血功能(PT、PTA)、血浆内毒素(ET)、门脉系统彩超(门静脉内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肝功能: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ALT、AST、ALB、TBIL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TBIL,升高ALB水平方面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功能: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PT、PTA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减轻PT,升高PTA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ET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在ET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在降低ET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4)门脉系统彩超: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脾脏厚度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照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直径虽然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直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肠道菌群:两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等有益菌群均显着提高,肠道条件致病菌属肠杆菌、肠球菌显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在提高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条件致病菌群(肠杆菌、肠球菌)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天然牛磺酸复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门脉系统高动力循环状态有显着改善作用,此外还可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对肠道菌群失调有调控作用,减轻对肝脏的“二次打击”;基于肠-肝轴学说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临床治疗肝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根年[5](2016)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后发热及其转归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研究目的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所有能造成门静脉血流障碍和(或)血流量增加的因素,均能引起门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常表现为脾大、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开放、腹水,其他并发症尚有肝掌、蜘蛛痣及肝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1]。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较多,如门静脉血流增加、门静脉血栓形成或阻塞、各种肝脏疾病、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性疾病、心脏疾病等,在我国门静脉高压主要由肝炎后肝硬化引起[2]。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方式有药物、介入、外科手术等治疗方式。外科手术仍然是当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主要方式。国内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应用较为广泛[3-5]。部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国内外报道发生率可达8.8%49.2%[6、7]。引起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热的原因较多,比如吸收性发热、感染性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术后由于感染导致发热最常见,引起术后感染的原因较多,如:脾窝积血、积液;切口感染;OPSI;肺部感染;静脉导管感染等[8]。除以上原因明确的发热以外,部分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后出现的发热经过详细的检查仍然找不到发热原因,而且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既非吸收性发热也非感染性发热,临床上称之为“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脾热”。患者体温多在38℃38.5℃之间,也有高达39℃以上者,可持续12周或更长[9]。现为进一步研究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与发热有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统计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患有门静脉高压症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患者共215例,筛选出术后发热患者,剔除资料不完整及不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纳入96例患者资料。并且根据不同纳入标准,将其分为:A组:感染性发热患者20例,B组:“脾热”患者24例,C组:吸收/应激性发热患者52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肝功能、病理分型等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与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分析使用SPSS2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1、本研究中术后发生感染性发热患者20例。本研究通过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指标做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年龄、肝功能分级及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是导致术后感染性发热的高危因素。2、本研究中术后发生“脾热”患者24例。本研究通过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指标做了统计学分析,发现患者肝功能分级及术后出现胸/腹水为术后发生“脾热”的高危因素。结论 1、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热超过5天则因病因不同可能为感染性发热或“脾热”。感染性发热,一般通过检测血常规、血培养、胸腹腔积液培养、分泌物培养及相关影像学资料可明确诊断,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在本研究中,术后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肝功能及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有关,因此在围手术期应注意患者营养补充及改善肝功能。2、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热超过1周并且通过各项检查排除感染性发热,发热原因不明,可诊断为“脾热”。“脾热”病因复杂,本研究发现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发生“脾热”主要与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并发胸/腹水有关。在围手术期应注意改善患者肝功能,嘱患者加强营养,并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适量给予非甾体退热药及激素。

王琪[6](2014)在《利用左肾上静脉行门体分流术病理生理基础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讨幼龄大鼠肝前型门静脉高压(Pre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的模型,造模后左肾上腺静脉直径增粗,门静脉压力(Portal Pressure,PP)与左肾上腺静脉直径没有相关性。结扎左肾上腺静脉后不会影响肾功能及其肾上腺功能。为PPH患儿的诊断和术式的选择,初步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幼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组)、部分门静脉缩窄组(Partial Portal Vein Ligation,PPVL组)、左肾上腺静脉结扎组(LeftRenal Vein Ligation,LRVL组)、部分门静脉缩窄联合左肾上腺静脉结扎组(PPVL+LRVL组)。采用部分门静脉结扎(PPVL)法[1-2]和(或)结扎左肾上腺静脉(LRVL)法[3-4]来复制PPH的模型。术后6w行体重、门静脉测压、门静脉造影、病理学检查等,并观察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左肾上静脉直径的变化;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后对肾功及肾上腺功能的影响。结果:1.术后6wSO组未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造影未形成侧枝循环。三组模型组PP均增高,其中PPVL、PPVL+LRVL组门静脉造影肝门区可见向肝性侧枝循环。2.PPVL组术后6w与SO组相比,PP升高(15.05±1.55cmH2O)(p<0.05)及左肾上腺静脉直径增粗(0.21±0.02mm)(p<0.05)。3.三组模型组的肾功能(Scr、BUN)及肾上腺功能(ALD、COR、ACTH)与SO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1.PPH的幼龄大鼠左肾上腺静脉均增粗,提供了经左肾上腺静脉行门体分流术的条件。2.左肾上腺静脉结扎后不会影响肾和肾上腺功能,且左肾和左肾上腺病理未见明显变化。3.左肾上腺静脉是一条重要的侧枝循环。4.左肾上腺静脉直径与PP没有相关性。

任荣荣[7](2012)在《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HVPG的近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是临床上用于降低门静脉压力的首选药物,但有约1/3-1/2的门静脉高压患者服用普萘洛尔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而卡维地洛具有较强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拮抗α1受体的作用,被认为是具有潜在意义的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国际上评价门静脉高压治疗效果、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判断预后的金标准之一。目前,关于卡维地洛在降低HVPG的疗效方面是否优于普萘洛尔尚存在争议;国内尚未有关于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降低HVPG疗效比较的研究报导,卡维地洛对国内患者疗效如何尚未进行深入的临床评估;另外,影响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降低HVPG疗效的相关因素如何,目前亦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通过经皮穿刺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HVPG),对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以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经皮穿刺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收集的6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64例经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服药前即行HVPG测定,随后一组患者服用普萘洛尔(n=33,起始剂量为10mg,tid),另一组服用卡维地洛(n=31,起始剂量为12.5mg,qd)。服药期间每天三次监测患者血压、心率,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于3日内调整普萘洛尔及卡维地洛用量,以心率降低基础水平的20%~25%作为调整剂量的指标,且心率不低于55次/分,血压不低于90/60mmHg。服药7天后两组患者均复测HVPG(其中3例因经济因素未行第二次HVPG测定而退出试验),根据HVPG降低幅度将患者分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应答者和非应答者(应答者指HVPG降低幅度≥基线水平的20%或HVPG≤12mmHg,反之为非应答者)。比较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两组患者HVPG降低的幅度及应答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腹水、肾功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探讨影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降低HVPG的相关因素,如静脉曲张程度、腹水、消化道出血史、肝功储备分级(Child-Pugh评分)以及基线HVPG值等。结果卡维地洛组和普萘洛尔组的HVPG降低幅度分别为28.30±22.19%和12.38±24.09%,两组比较,卡维地洛组HVPG降低更明显(p=0.026);卡维地洛组中的应答率稍高于普萘洛尔组,分别为56.7%和41.9%,但差别不明显(p=0.250)。服用卡维地洛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较普萘洛尔组更明显,分别为10.06±8.73%和6.46±12.56%(p=0.031);两组患者心率(HR)变化无明显差别(两组HR降低幅度分别为16.01±18.16%和17.44±21.15%,p=0.706)。卡维地洛组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升高,亦无腹水生成或加重的趋势,提示卡维地洛对肾脏无明显损害。卡维地洛组中Child-Pugh B和C级患者较Child-Pugh A级患者应答率高,分别为64.3%和31.3%(p=0.040),提示肝功储备差的患者对卡维地洛可能有更好的反应疗效;而普萘洛尔组在不同的肝功储备分级中未显示明显差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降低HVPG疗效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静脉曲张患者的HVPG较轻度静脉曲张患者明显降低(19.15±27%和-4.44±41.4%,p=0.038),应答率亦较轻度静脉曲张患者高(分别为56.0%和18.2%,p=0.023);重度门脉高压(HVPG≥12mmHg)较轻度门脉高压(HVPG<12mmHg)降低HVPG的幅度明显(HVPG降低幅度分别为20.22±23.46%和6.41±18.11%,p=0.021),说明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和基线HVPG的高低可影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降低HVPG的疗效。结论1.卡维地洛和普萘洛尔均能明显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HVPG,从而减少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两者相较,卡维地洛降低HVPG的疗效更显着;2.与普萘洛尔比较,卡维地洛对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更明显,但近期内(7天)未出现明显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未见明显的肾脏功能损伤和腹水形成;3.肝功储备差(Child-PughB和C级)的患者对卡维地洛降低HVPG的反应性会更好,普萘洛尔则无此差别;4.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及基线HVPG值的高低是影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降低HVPG疗效的相关因素,中重度静脉曲张和重度门脉高压症(HVPG≥12mmHg)的患者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反应较好。

郭国校[8](2012)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即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和/或血流量增加所致。门静脉高压常引起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脾功能亢进;腹水;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统称为门脉高压症。尤其是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大出血常导致患者的死亡。通常用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来代表门静脉压力(PVP), HVPG由测得的肝静脉契压减去肝静脉自由压而得出,当HVPG>6.7cm H2O时提示门脉压力增高。门静脉高压本身通常难以治愈,现在多倾向于对其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尤其是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因为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大,再次出血发生率较高,每次出血均可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病死率高。因此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难题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众多,如药物、内镜、介入放射学和外科手术的综合性治疗等。而外科手术治疗是门脉高压症的最早治疗方法,从其应用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肝移植的成功标志着外科已能从根本上治疗门脉高压症,但由于供体短缺及经济水平的限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患者还无法接受肝移植。因此,传统的断流手术在今后甚至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输血是临床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近些年来,尽管输血医学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输血的安全系数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人们对以往的输血方法进行反思、改进,找出了一个不但能满足危重病人对血液的需求,而且能使手术过程的安全系数明显增加的方法,这就是本文所讨论的术中自体血回输。术中自体血回输即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丢失的血液借用负压吸引收集起来,经抗凝、过滤等程序处理后在术中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自体输血方法。目前,由于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用血也日渐增多,血源相对紧张,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渗血的丢失,造成血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异体库血的输入引起的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传染和对免疫方面产生的的影响,给受血者带来巨大的心里阴影。因而,手术过程中自体血液的回收、回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门脉高压症患者,凝血功能一般较差,脾大、脾亢,全血细胞减少,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脾静脉曲张,使断流手术中易出血、渗血,又由于肝脏的储备功能较差,对手术及术中出血、渗血的耐受性降低。本研究证实,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机的应用,使术中失血得到及时的回收、回输,使手术过程安全、平稳。在临床中是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实用性、有效性。并分析术后急查血Hb变化量、自体血回输量分别与脾静脉内径、脾脏重量(脾血回输后)、脾脏大小的关系。方法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治疗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39.6±15.49)岁,体重(61.05±16.97)kg。术中采用Cell Saver5+型自动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血回输,手术开始前连接储血过滤器、血液回收罐及一次性管道,用肝素溶液100ml(25μ/ml)预冲回收系统,以回收100ml血液滴注15-20ml肝素溶液为佳。将手术室负压吸引与储血罐连接使过滤器产生负压,经吸引器将手术野的出血、渗血及脾脏内的血液回收至储血器备处理;回收的血液经储存、分离、洗涤、净化、排空,即经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全自动处理后,将细胞碎片、游离血红蛋白和抗凝剂等分离到一废液袋内,浓缩血细胞回收到储血袋内,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给病人,即是按回收—处理—再回输的程序进行。结果①23例患者术中回收的原血经Cell Saver5+型血液回收机处理后行自体血回输,23例患者中均无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无特异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均痊愈出院。②23例患者围手术期中ALT、AST、K+、Na+、PT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23例患者术后急查血的平均红细胞、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与术前相比,在没有输异体血的情况下,分别升高17%、18%、17%,但尚无显着性差异(P>0.05)。④18例患者术后急查血的血色素高于术前,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另5例患者术后急查血的血色素略低于术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⑤18例术后血色素升高的患者,在双侧检验水准:α=0.05情况下,术后急查血Hb变化量与脾静脉内径呈显着性相关关系(P<0.05),与脾脏重量(脾血回输后)、脾脏大小相关关系不显着(P>0.05);自体血回输量与脾脏大小呈显着性相关关系(P<0.05),与脾静脉内径、脾脏重量(脾血回输后)相关关系不显着(P>0.05)结论①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收机的应用,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平稳,且经济、实用。同时避免异体血输入引起的多种传染病及不良反应。②脾静脉内径越宽,对术后Hb的增加量影响越大;脾脏越大、自体血回输量越多。

潘孟[9](2012)在《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技巧,对腹腔镜下完成该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手术效果加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至2010年8月我中心共15例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同时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行了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即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食道下段横断吻合)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36岁,12例有消化道出血病史,胃镜检查示有12例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3例为中度曲张。观察术前、术后血常规变化,术前、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再出血等情况。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13.0版)统计分析。资料方法采取t检验、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病例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8例采用了上腹部辅助小切口,7例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者。平均手术时间6.07h,出血平均672m1。术后有1例病人死亡,其余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血细胞恢复正常(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减轻(P<0.05),平均随访36个月,有1例患者于术后2年有排黑便,其余患者无再出血。结论: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确切,对病人的创伤打击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该手术是一个具有极高风险及挑战性的手术,在具有良好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技巧的团队中进行是安全、可行的。

赵剑波[10](2012)在《采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现已广泛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但其最主要的缺点即为术后分流道的再狭窄或闭塞率较高,据统计术后一年的再狭窄率高达30-70%。为解决术后再狭窄的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已证实相比于既往使用的裸支架,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Viatorr支架,GORE公司,美国)能明显降低TIPS术后再狭窄的发生。2009年,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为此修订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指南,明确建议采用覆膜支架完成TIPS。遗憾的是Viatorr支架至今仍未进入中国市场,于是我们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Bard公司,美国)来建立TIPS分流道。Fluency支架的覆膜材料与Viatorr支架相同,均为PTFE,而且内层的碳涂层能进一步减少血小板聚集,提高通畅率。但与Viatorr支架前端的2cm裸区不同,Fluency支架为全程覆膜,有必要对其操作安全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重新认识及分析。目的探讨采用聚四氟四烯(PTFE)覆膜支架(Fluency支架,Bard公司)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的技术方法,评价其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初步探讨在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的使用经验。材料与方法1、覆膜支架TIPS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从2005年10月至2011年7月,对10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覆膜支架TIPS术,其中男性82例,女性20例,年龄16~73岁(52.6±12.6岁)。在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中,82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8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Budd-Chiarri综合征,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还有3例为其他原因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术前症状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83例)或顽固性腹水(19例),术前肝功Child-Pugh评分为5-10分(平均6.65±1.66),分级A级52例,B级41例,C级9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术。随访终点截止在2012年1月,采用寿命表法绘制术后6,12,24,36,48月的分流道开通率,术后生存率,术后HE的发生率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覆膜支架TIPS在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的应用探讨5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导致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3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另2例为顽固性腹水。均行TIPS术,术中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测量支架置入前后的门脉压力,术后随访2-12个月,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覆膜支架TIPS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全部102例均在局麻下成功建立肝内门腔覆膜支架分流道,技术成功率100%,共置入支架128枚,支架直径6-10mm(8.05±0.9mm)。其中覆膜支架104枚,裸支架24枚。有3例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2例腹腔出血,1例支架周围感染。截止2012年1月,全部10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0~58月(19.9±13.3月)。有42例出现终点事件,其中10例出现术后分流道再狭窄(9.8%),16例死亡(15.7%),3例转肝脏移植(2.9%),7例进展为原发性肝癌(6.9%),6例失访(5.9%)。余60例则随访至截止点(58.8%)。术前门脉压力为21-56cmH20(38.1±6.9cmH20),术后门脉压力为10-48cmH20(23.7±6.1cmH20),下降明显(配对t检验,t=22.8,P<0.01)。术前肝功Child-pugh评分为6.65±1.66,有2例患者在术后3月内死亡,故有100例在术后3月时复查肝功,评分为6.46±1.55,行t检验无显着差异(t=0.829,P=0.408)。102例患者中,在随访期间确诊出现覆膜支架分流道术后再狭窄的共10例,总体一期再狭窄率为9.8%。采用寿命表法绘制随访期间覆膜支架分流道一期通畅率,结果显示术后6,12,24,36,48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是96%,91%,82%,82%,82%。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支架肝静脉端位置评价为独立影响因素(P=.000,OR=27.758)。102例患者中,在随访期间确诊出现肝性脑病(HE)的病例共27例,发生率为26.5%。采用寿命表法绘制随访期间HE的累积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6,12,24,36,48月的术后HE累积发生率分别是7%,21%,34%,46%,66%。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术前肝功Child-pugh分级(P=.000)和支架术后门脉显影情况(P=.007)为显着影响因素。10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有16例发生死亡,总体死亡率为15.7%。采用寿命表法绘制随访期间生存率,结果显示术后6,12,24,36,48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5%,83%,76%,76%,76%。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术前肝功Child-pugh分级(P=.001)和术前门脉压力(P-.011)为显着影响因素。2、覆膜支架TIPS在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的应用探讨5例患者TIPS手术全部成功,共置入9枚覆膜支架,直径8mm支架8枚,7mm支架1枚,支架长度6-8cm。术前门脉-右房压力差(PSG)平均37.8mmHg(33-45mmHg),术后下降为12.0mmHg(7-20mmHg)。2例在术后1周出现一过性记忆力减退,经口服乳果糖等内科处理后消失。3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另2例顽固性腹水患者术后腹水明显减轻。随访期间,超声提示支架血流通畅,症状无复发。2例于术后2月,2例术后4月死亡,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随访12月仍存活。结论1、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术在技术上安全可行。2、覆膜支架可以明显提高TIPS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同时并没有增加术后HE的发生率,且有改善生存率的趋势。3、支架肝静脉端位置欠佳是覆膜支架TIPS术后分流道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不建议覆膜支架门脉端伸入过长。4、术前肝功Child-pugh分级和术后门脉显影情况为覆膜支架TIPS术后的HE发生的显着影响因素。术前肝功Child-pugh分级越差,术后门脉分支均不显影的患者术后HE的发生率明显升高。5、术前肝功Child-pugh分级和术前门脉压力为覆膜支架TIPS术后生存率的显着影响因素。术前肝功Child-pugh分级越差,术前门脉压力越高的患者,术后生存率越差。6、对于门脉主干癌栓并门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术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近期内的门脉高压相关症状。

二、现代门脉高压症处理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门脉高压症处理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2.建立肝硬化数据库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3.基于PSM研究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及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4.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方式
    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手术并发症
    三、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手术疗效
    四、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研究的科学思路
第二章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的临床对照回顾性研究
    第一部分 腹腔镜下与开腹脾脏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部分 脾蒂解剖性离断法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效果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1:综述
    参考文献
附2:缩略语表
附3: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手术过程图

(3)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关于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命名的历史沿革
    2.门脉高压性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辨证分型及治疗
    4.其他中医疗法
    5.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胃镜检查
        2.4 Hp检测
        2.5 观察指标
    3.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4.结果
        4.1 基本情况
        4.1.1 发病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4.1.2 PHG发病年龄分布与病程的关系
        4.1.3 PHG患者发病嗜好
        4.1.4 PHG发病常见诱因
        4.1.5 PHG发病常见病因
        4.1.6 PHG程度类型与肝硬化病程的关系
        4.2 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关系
        4.2.1 PHG中医证型分布
        4.2.2 中医证型与PHG内镜下胃黏膜表现的关系
        4.2.3 中医证型与PHG程度类型的关系
        4.2.4 PHG中医证型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
        4.2.5 PHG中医证型与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
        4.2.6 PHG内镜下常见合并症统计
        4.2.7 PHG中医证型与Hp的关系
        4.2.8 PHG胃镜下黏膜表现与舌质的关系
        4.2.9 PHG胃镜下黏膜表现与舌苔的关系
    5.结果分析讨论
        5.1 一般情况分析
        5.2 PHG年龄分布与病程关系的分析
        5.3 发病与诱因的分析
        5.4 PHG发病与病因的分析
        5.5 PHG病情程度与肝硬化病程的关系分析
        5.6 PHG中医证型与内镜下黏膜表现关系分析
        5.7 中医证型与PHG轻重度类型分析
        5.8 PHG中医证型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分析
        5.9 PHG内镜下合并症及中医证型与Hp感染相关性的分析
        5.10 PHG内镜下黏膜表现与舌象的关系分析
        5.11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肠—肝”轴研究天然牛磺酸复方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的认识
        1.1 中医对门静脉高压症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门静脉高压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2.西医学对门脉高压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1 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
        2.2 门脉高压症的诊断
        2.3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中药治疗
        3.1 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单味药及其有效组分
        3.2 门脉高压症的中药复方
    4 肠-肝轴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4.1 中医学对肠-肝轴的认识及理论依据
        4.2 肠-肝轴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3 终止条件
        2.4 脱落与处理
        2.5 治疗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3 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理论与肠-肝轴学说的渊源及相通性
    2 肝硬化门脉高压肠道菌群紊乱与肠-肝轴的关系
    3 天然牛磺酸复方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疗效及可能机制
    4 临床疗效分析
第四部分 临床试验小结
    1 试验的局限性
    2 今后试验研究的设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后发热及其转归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后感染性发热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观测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第二部分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后“脾热”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观测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静脉高压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利用左肾上静脉行门体分流术病理生理基础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试剂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测量指标
第三章 实验方法
    3.1 技术路线图
    3.2 模型制备方法
    3.3 动物分组
    3.4 PP 测定的手术过程
    3.5 门静脉造影条件及过程
    3.6 病理切片
    3.7 血清中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测定
    3.8 血清中肌酐(BUN)和尿素氮(Scr)含量的测定
    3.9 醛固酮(ALD)和皮质醇(COR)行放射免疫分析法来检测
    3.10 左肾上腺静脉直径的测量
第四章 统计
第五章 结果
    5.1 体重的测定
    5.2 PP 测定
    5.3 门静脉造影情况
    5.4 肾脏功能及肾上腺功能的变化
    5.5 左肾上腺静脉直径测量
    5.6 PPVL 组 PP 与左肾上腺静脉直径的相关性
    5.7 病理切片结果
        5.7.1 肝脏变化
        5.7.2 肾脏的变化
        5.7.3 左肾上腺的变化
第六章 讨论
    6.1 PPH 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6.2 PP、门静脉造影及其肝脏的病理切片的意义
    6.3 左肾上腺静脉直径的变化
    6.4 结扎左肾上腺静脉的价值
    6.5 侧枝循环的出现及意义
    6.6 本实验的不足及临床价值
第七章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项目、发表文章

(7)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HVPG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
1. 前言
2. 临床资料和仪器
    2.1 临床资料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3 术中自体血收集和回输方法
    2.4 研究对象、方法和标本采集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患者的一般情况(表一)
    3.2 患者血液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表二)
    3.3 血常规化验结果(表三、图一)
    3.4 术后急查血Hb变化量、自体血回输量分别与脾静脉内径、脾脏大小的关系(图二~图三)
4. 讨论
5. 结论
6. 附图
7.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手术步骤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目录

(10)采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份 覆膜支架TIPS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图片说明
第二部份 覆膜支架TIPS在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图片说明
全文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现代门脉高压症处理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肝硬化数据库分析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D]. 肖春桃.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樊勇. 兰州大学, 2019(08)
  • [3]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禤传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基于“肠—肝”轴研究天然牛磺酸复方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D]. 罗艺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后发热及其转归的回顾性研究[D]. 王根年. 兰州大学, 2016(11)
  • [6]利用左肾上静脉行门体分流术病理生理基础的实验研究[D]. 王琪.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7]卡维地洛与普萘洛尔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HVPG的近期疗效比较[D]. 任荣荣. 山东大学, 2012(02)
  • [8]门脉高压症断流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D]. 郭国校. 郑州大学, 2012(10)
  • [9]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D]. 潘孟.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1)
  • [10]采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相关研究[D]. 赵剑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现代门静脉高压症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