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启示

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启示

一、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其启迪(论文文献综述)

梁钊诚[1](2020)在《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建设与中西医临床应用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结合我院丰富的结直肠息肉病例资源,通过与专业数据管理公司合作,建立结直肠息肉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息肉病理类型、息肉数量与中医证型、证素的关系,分析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1)数据库的建设: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特点,根据临床及科研需求,设计和制定包含中西医临床特点的信息采集问卷,以收集患者个人史及家族史、基本信息、临床表现、专科诊疗信息、中医诊疗信息、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本团队根据临床科研需求提出设计要求,通过与数据库制作公司合作,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模式,运用Java+Apache Tomcat 8+MySQL黄金组合软件方法进行数据开发和测试,最终建成结直肠息肉数据库。(2)数据库的应用:将2019年7月以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部分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录入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检索、统计、导出数据等功能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的影响因素,探究病理类型、息肉数量与中医证型、证素的关系。结果:(1)建成数据库:初步建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点的结直肠息肉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储存数据、查询、统计、导出、信息共享、教学等功能,页面简洁,功能完备,运行良好,可以满足结直肠息肉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需求。(2)应用初探:运用数据库对录入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初步统计分析:1.性别分布:数据库共收录89例患者,男性55例,女性34例,男女比例为1.62:1。2.年龄分布:年龄范围在23-67岁,平均年龄:50.49±10.45岁,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 40-69 岁,占 87.6%。20-29 岁 3 例,30-39 岁 8 例,40-49 岁 24 例,50-59岁32例,60-69岁22例。3.BMI 分布:BMI 范围在 15.57-34.67kg/m2,平均 BMI:23.40±3.90kg/m2。BMI主要集中在 18.5-27.9kg/m2,占 78.7%。BMI<18.4kg/m2 9 例,18.5kg/m2<BMI<23.9kg/m2 42例,24kg/m2<BMI<27.9kg/m2 28 例,BMI≥28kg/m210例。4.主要症状:腹胀31例(34.8%),腹泻25例(28.1%),腹痛24例(27%),便秘16例(18%),便血4例(4.5%),排便不尽感4例(4.5%),无症状17例(19.1%)。5.中医证型分布:湿瘀阻滞证41例(46.1%),脾虚夹瘀证37例(41.6%),肠道湿热证11例(12.4%),气滞血瘀证0例。6.息肉数量:单发息肉43例(48.3%),2-3枚息肉24例(27.0%),4-5枚息肉7例(7.9%),6-9枚息肉6例(6.7%),10枚及以上息肉9例(10.1%)。7.息肉部位:直肠息肉20例(22.5%),乙状结肠息肉45例(50.6%),降结肠息肉22例(24.7%),横结肠息肉36例(40.4%),升结肠息肉18例(20.2%),回盲部息肉7例(7.9%)。8.息肉大小:直径≤5mm者21例(23.6%),直径6-10mm者45例(50.6%),直径≥11mm 者 23 例(25.8%)。9.息肉山田分型:Ⅰ 型8例(9.0%),Ⅱ 型49例(55.1%),Ⅲ 型21 例(23.6%);Ⅳ 型 11 例(12.4%)。10.病理类型:管状腺瘤59例(72.8%),增生性息肉17例(21.0%),炎症性息肉2例(2.5%),锯齿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粘膜内癌各1例(1.2%)。11.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12.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13.病位证素分布:脾49例(55.06%),胃35例(39.33%),大肠12例(13.48%),肝 11 例(12.36%)。14.病性证素分布:湿82例(92.13%),痰73例(82.02%),气虚53例(59.55%),气滞 48 例(53.93%),阳虚 40 例(44.94%),血瘀 29 例(32.58%)。15.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病位证素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16.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病性证素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17.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息肉大小影响腺瘤性息肉发病,息肉大小≥6mm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显着高于息肉大小≤5mm组(79.4%vs 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BMI、饮酒史、吸烟史、长期服药史不影响腺瘤性息肉的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多发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影响多发息肉发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性别、饮酒史、吸烟史、息肉大小、长期服药史不影响腺瘤性息肉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4,OR=1.057)是多发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1.结直肠息肉数据库可实现对结直肠息肉患者中西医诊疗资料进行储存、整理、检索、统计分析、数据导出等功能,为深入研究结直肠息肉提供重要的病例资源,为探索结直肠息肉中西医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是消化科医师临床及科研工作的有力工具。2.结直肠息肉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高发年龄集中于40-69岁,BMI集中在18.5-27.9kg/m2,主要症状为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中医证型以湿瘀阻滞证及脾虚夹瘀证为主,息肉数量多数在3枚以下,大小以6-10mm居多,部位以乙状结肠、横结肠多见,山田分型以Ⅱ型最多,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增生性息肉为主。3.结直肠息肉证素以脾、胃、湿、痰为核心,大肠、气虚、气滞、阳虚、血瘀等证素是重要组成部分。4.息肉大小≥6mm者更容易发生腺瘤性息肉。年龄是多发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殷东涛[2](2018)在《重庆市公立医院医生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态度、功能需求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医生是移动医疗APP的核心资源,医生端的行为将影响医疗健康APP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了解移动医疗APP在医生群体中的使用情况及态度;掌握目前医生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度;调查不同特点医生对移动医疗APP的功能需求;探讨医生群体对移动医疗APP认知、态度、功能需求的影响因素;总结概括我国移动医疗APP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方法在参考有关资料、查阅文献、课题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备选调查项目,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后对调查问卷题目综合分析和筛选,形成最终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现场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访谈。于2017年1-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共调查500名执业医师。采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分析医生群体对移动医疗APP的态度、认知度、功能需求;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态度,认知度、功能需求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35份,因为现场发放,现场填写,所以回收率为100%。共调查三级医院医生317名(59.25%),二级医院医生168名(31.40%),一级医院医生50名(9.35%);调查对象中22岁<34岁287名(53.64%),34岁<45岁198名(37.00%),45岁60岁50名(9.36%);重庆市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对移动医疗APP的知晓率为74.39%(398/535),但是其中“听说过,但不了解”有197人,占被计为知晓总人数的48.74%,而“非常了解”的只有79人,占19.85%。“完全不知道”的占25.61%(137/535);重庆市公立医院执业医生使用移动医疗APP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丁香园、用药助手、医学文献;性别、年龄、医院等级、学历、职称均使医师对APP认知度造成差异;133人(24.86%)认为移动医疗APP“伪科学,实际作用不大”;201人(37.57%)认为移动医疗APP“有一定作用,但明显存在设计不足”;201人(37.57%)认为“方便快捷,很有前景”,其中医院等级和职称的不同使重庆市公立医院医师对移动医疗APP的态度产生差异;对APP的功能需求排在前四位的是“移动查房”、“继教和社交平台”、“远程诊疗”、“对接院内OA”。结论重庆市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对移动医疗APP的知晓率较高,但认知度较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虽然可以对传统服务模式实现流程再造,患者可以通过APP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满意度,但整个健康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只能是弱化,而不能完全杜绝,医生作为“供给方”的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因此,医生对APP的态度、使用意愿、功能需求等等对于移动医疗APP的发展和完善,甚至是生存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移动医疗APP更多的是停留在就医流程再造,对于医生工作改善方面涉及较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借鉴使用;其次,我国医疗法律法规方面对于医生通过互联网执业的相关规定还不够明朗。重庆市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对移动医疗APP的总体态度偏向积极,但不可忽视的是将近四分之一的医生觉得APP没有应用价值,并不看好APP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当前的移动医疗APP存在明显的设计不足,还不足以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因此,这部分人的意见应该成为APP设计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医生群体对移动医疗APP的功能需求多偏向于自身工作辅助。不同年龄阶段、职称、医院等级的执业医师对APP的功能需求不同,但不同性别、学历、年龄段、职称、医院等级的医生中选择“移动查房”的比例均非常高,这说明在日常工作中“查房”成为医生们最希望通过其他工作形式代替的内容,APP可将其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刘洋[3](2016)在《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医药信息化是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亲自要求持续推进中医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同时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中医药行业各机构、各部门产生和积累了海量的科学数据和业务数据,得不到有效共享和利用,制约了中医药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面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已开始实施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与服务工程,旨在将我国的中医药科学数据资源通过统一的平台向广大数据使用者提供共享服务。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医药业务域数据集随之也逐渐丰富起来,部分中医医院建设了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平台,中医药科技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建成了中医药科技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医药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中心,中医药院校构建了中医药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博物馆,中医药业务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集,突出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管理需求越来越强烈。许多专家学者对中医药数据集做了分类研究,但主要针对的是科学数据,尚未对中医药业务域开展研究,随着中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目前中医药的各个机构或系统形成的数据集大都是日常工作流程、业务活动、临床实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在以往研究的数据集分类编码表中的具体分类项目里不易被分类标识和区分出来。因此,本文是在分析了现有中医药数据集分类的局限性以及原因后,对现有中医药数据集分类进行了优化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中医药数据资源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参考工具,以达到数据共享的宗旨。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可利用本研究作为中医药整体资源规划的参考标准,便于数据资源的管理、整合和统一划分;中医药信息标准开发者可利用本研究在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时作为重要参考;中医药数据资源中心可利用本研究对中医药数据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中医药数据资源用户需求者,可利用本研究便捷检索、浏览、查询所需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信息导航的方便快捷。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医药数据集。所谓数据集,是指具有一定主题,可以标识并能被计算机化处理的数据集合。在本论文中提到的业务域与学科主题这两种分类角度,业务域是指中医药信息涉及的业务主题域范围,包括中医药的各领域业务工作流程以及业务活动等。业务域数据集即为中医药业务工作领域的数据集。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学术概念,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科主题数据集即为中医药各学科门类的数据集。业务域与学科之间是内在统一的,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通过分析现有中医药数据集分类存在的局限性和原因,发现原表中有一些类目没有相应的数据集对应,有些类目的数据集过多或过少,分类相对不平衡,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体现内容的地方不突出,民族医药是否应该融入中医中药中去等分类存在的局限性。分析原因后,对原表进行分类调整,形成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体系。本论文以业务管理域主题分析和文献数据集测试修正分析两条平行主线,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从业务域与学科主题相结合的角度,作为分类的基本框架,将中医药数据资源进行分类优化研究。应用面分类法将中医药业务领域活动中现有的数据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在每个“面”下,应用线分类法,分别依据学科体系或分类对象的特有属性,将分类对象分成若干级层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同位类的类目不重复、不交叉。为了开展研究,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检索收集现有的,包括文献中提及的,以及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中医药数据库,在万方医学网中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70篇文献,在中国知网共检索到13939篇,百度文库上共检索到32400篇,各数据库网站之间存在重复文献,根据本文限定的纳入标准为:检索包含“中医药”、“数据库”、“数据平台”、“信息系统”、“系统平台”“数据集”、“数据仓库”等关键词的文献为目标对象。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着、会议记录及摘要、综述等。排除标准为: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未发表的文章;不在中医药行业范围内的数据库。通过收集分析这些文献中涵盖的所有中医药数据库,人工筛选,并汇总符合纳入标准的项,共筛选586个中医药数据库,将检索出来的数据库按照已有的数据集分类类目进行试分类,通过文献数据集测试修正分析,得出原分类表无数据集对应类、数据集过多、数据集过少和数据集重复归类四种情况。另外,在原表中医药事业类目中,由于是2011年完成该表,随着中医药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医院管理”、“中医药保健管理”、“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等这些后来快速发展的业务活动内容,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数据集,而且在中医药行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中医药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因此,通过分析原表的分类类目,发现该表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分类研究。本论文研究的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遵循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等基本编码原则,依据学科主题和业务域的分类方法,将中医药数据资源根据业务域角度分为中医药事业管理、中医、中药、针灸和古籍5大类。其中,根据“六位一体”将中医药事业管理分为中医药行政管理、中医医院管理、中医药保健管理、中医药教育管理、中医药科研管理、中医药产业管理、中医药发展和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8个类目,剩余其他大类根据业务域与学科主题相结合进行分类调整。根据业务域与学科主题这两种分类依据,通过对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进行方法和层次内容说明后,进行验证分析。运用纳入检验和应用检验韵方法,验证代码表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再经专家论证与讨论,总结出优化后代码表数据集分类的特点是以业务域与学科主题相结合,采用面分类法与线分类法结合的混合分类法进行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研究。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与原表相比,在大类上,优化后的分类表将中医药数据集合并为“中医药事业管理”、“中医”、“中药”、“针灸”和“古籍”五大类。优化分类表做的比较大的调整是原表中第一大类“中医药事业”和第五大类“民族医药”这两部分。将原表中的一级类目“中医药事业”改为“中医药事业管理”,二级类目分类也由原来的7个类目调整为8个类目。将二级类目“中医药管理”改为“中医药行政管理”;“中医药机构及人员”并入优化分类表的“中医药行政管理”类目中;“仪器与设备”调整到优化分类表的“中医药产业”类目中的“中药商业”类目中;增加“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二级类目,并细分该类目。优化分类表去掉了“民族医药”这一大类,将“民族医”归入“中医”大类下, “民族药”归入“中药”大类下,在本分类中中医药实际指的是大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在内。“中医”大类由原来的6个二级类目根据业务域调整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诊疗”2个二级类目。“中药”大类由原来的9个二级类目根据业务域调整为“中药材”和“药房”2个二级类目。“针灸”和“古籍”大类的类目分类基本没有变化。优化后的数据集分类将业务域和学科主题相结合,结合中医药业务活动、日常工作、临床实际、特色主题等内容,依据“六位一体”将中医药事业管理这个大类分为了中医药行政管理、中医医院管理、中医药保健管理、中医药教育管理、中医药科研管理、中医药产业管理、中医药发展和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8个业务域,同时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国务院学位办各学科分类代码目录等学科分类方法对中医药数据集进行学科主题分类,将这两种分类方法结合在一起,运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包含的数据涉及到整个中医药数据资源,使更多的用户需求数据能够规范化,达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需在日后的业务活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虽然随着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中医药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完善,会增加很多中医药跨行业合作出现的数据库,但中医药数据集分类方法相对稳定,可以根据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分类。本研究在相关领域专家分析研究中医药数据集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药数据集进行分析优化研究,将中医药数据资源分为5个大类,通过设定的代码体系进行编码,形成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方便计算机识别和人工处理,是实现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中药企业等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前提条件,为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标准统一的数据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对于中医药信息标准开发者提供数据参考,实现全国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对中医药事业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唐玲[4](2016)在《新疆公立医院临床医师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及应用 ——以Z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PDCA的理论探讨构建科学、实用并强调公益性的新疆某三甲医院临床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和反馈分析,旨在丰富新疆地区以公益性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相关研究的方法学资料,达到提高医院绩效管理,丰富新疆公立医院绩效改革研究的目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构建新疆某三甲公立医院基于公益性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医院进行实例应用计算该体系中各指标得分情况并通过调查员工对体系中各指标满意度情况分析员工各指标间相关性的反馈情况。结果:该指标体系确定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构成,设置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专家权威系数为0.9188,咨询结果具有可靠性。考核体系实证研究发现医师执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得分分别为88、84属第四等级,即完成情况好;医师发展能力和成本效益得分为77.4、79.2属第三等级,即完成情况一般。反馈调查中发现被考核对象对该体系总体是满意的,多重线性研究发现,“医德医风考评结果”、“考勤”、“治愈好转率”三个指标P>0.05。结论:为丰富新疆地区引导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方法学研究资料,本研究以Z医院为例构建了新疆三甲公立医院基于公益性的临床医师绩效考核体系模型,其中引入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并依据PDCA理论以确保指标权重设置的准确性、考核赋分的精准性和考核过程的科学性。在今后相关研究中,可尝试采用该方法处理类似问题,以期达到更佳结果。

唐现策,陆维权,张菡[5](2013)在《我国1978年-2012年病案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我国近34年病案管理的发展状况。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2012年收录的病案管理文献从出版年份、期刊分布、研究热点、基金论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案管理论文从1978年发文量的不足10篇上升到2000年的200篇以上;486种期刊中初步认定33种核心期刊;广东、北京、江苏和山东的发文量占文献总量的41.79%;核心作者139人(占作者数的4.77%)共发表论文736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17.29%);基金资助的病案管理论文仅占文献总量的1.93%;发文量20篇以上的医院共有14家,其中军队医院有6家。结论我国病案管理呈阶梯式发展,与病案专业教育发展吻合,总体呈上升趋势;地域发展不均衡,呈核心分布;基金论文比例较低;军队在病案管理上的研究和投入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云凤羽[6](2012)在《我国病案管理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提出为提高我国病案科学管理水平和加速病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中国期刊网络文献出版总库检索我国病案管理的研究论文,并从年代分布、高产作者分布、高产作者单位分布、基金资助、期刊分布、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夏旭,孙懿斌,张草贤[7](2011)在《医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从医学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学科属性与特点以及医学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医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循证医学图书馆学、循证医学图书馆事业、循证医学图书情报工作实践和转化医学图书馆学等新分支学科,希能抛砖引玉,藉此推动医学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医学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

李艳[8](2010)在《国内精神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描述精神分析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国内精神分析的主题分布、发展趋势、作者分布、期刊分布、应用现状、研究水平等进行分析。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文献源,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采用SPSS16.0对检索文献进行回归分析等处理。结果:(1)国内精神分析文献研究内容心理学领域占53.7%,非心理学领域占42.3%。心理学领域内,以客体关系(占24.2%)、经典精神分析(占9.6%)为多。非心理学领域内,文艺类的文献(占83.1%)最多。精神分析疗法以箱庭疗法(占22.1%)、认识领悟疗法(占16.1%)为多。(2)国内精神分析的逐年累积文献量的散点图近似指数曲线分布,指数方程Y=40.53e0204x,R2=0.973,P<0.001。(3)国内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研究的作者共1570名,平均发文量0.766篇,高产作者31人,高产作者发文量占总文献量的13.5%。(4)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论文发表在心理学期刊(共15种)的文献量占23.7%,医学类期刊(共71种)占20.3%,高等院校学报(共247种)占34.8%,其中核心期刊有11种。(5)精神分析疗法总文献量为248篇,其中临床应用文献量为96篇,占38.7%,发文量2篇以上的临床应用适应症依次为: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心理问题所致身体障碍、团体心理健康训练、性心理障碍、神经症、癔症、收教人员未成年犯、自恋型人格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6)精神分析疗法对比研究占2.8%,自身对照占2.4%,病例观察占1.2%,个案报告占20.2%,应用探讨占11.3%,方法综述占62.1%。结论:(1)我国精神分析研究领域分布较广,在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相关理论探讨较多,精神分析疗法以箱庭疗法、认识领悟疗法为主。(2)我国精神分析研究处于学科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大发展时期。(3)国内精神分析研究的作者队伍初步形成,但高产作者不多,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队伍。(4)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应用于神经症的治疗,相关论文以方法介绍和临床应用综述文献较多,案例分析多为个案报告,对比研究文献较少。

张丽欣[9](2010)在《病案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以齐鲁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现代管理理念及信息管理系统正逐步应用于医院管理,医疗机构改革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病案作为一种特殊的科技病案,是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病案管理已经过渡到病案信息管理,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管理并开发利用病案信息资源,为医疗、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是病案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病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我国档案界对病案信息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体回顾,探讨了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及方法,进而阐述了本文的主体内容:1.病案信息管理及其相关概念——这一部分对病案的定义、属性、历史以及所涉及的法律进行了简单阐述,指出病案信息管理是病案管理的现代阶段。病案信息管理不仅包括实体管理,还包括对病案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利用。2.病案信息管理现状及缺陷——这一部分内容以齐鲁医院病案管理现状为例,详细介绍了病案实体管理的具体步骤:收集、扫描、检索、整理、质控、装订、上架、提供利用等。指出了病案信息管理中实体管理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方法。3.病案信息开发利用——这一部分内容以病案信息开发利用为主线,介绍了开发利用病案信息的全面性、主动性、及时性原则;介绍了开发利用病案信息的方式方法;介绍了开发利用病案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提出开发利用病案信息是病案信息管理的目标和灵魂所在。4.病案的未来发展趋势(电子病案)——这一部分内容介绍了作为病案必然发展趋势的电子病案的特点、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问题。5.病案信息管理结语——全文的总结性陈述。

祝培培[10](2008)在《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旨在探索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为高校图书馆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的培养机构包括高校教学院系、科研院所及高校图书馆,本文从3类培养机构的设置、教学管理角度入手,采用现场调研法、调查表法及文献检索法搜集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取向分析及频数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使用斯特杰斯经验公式等统计学原理计算相关指标。论文遵循兼容并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立足硕士点现状,提出高校职能间应积极合作,对招生、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等教学环节加强管理,以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并逐步完成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在研究过程中,开发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资源数据库,前台开发工具选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Visum Basic 6.0,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0,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划分系统模块。

二、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其启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其启迪(论文提纲范文)

(1)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建设与中西医临床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结直肠息肉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2 结直肠息肉中医研究概况
    3 医学数据库技术发展概况
        3.1 国外数据库的发展
        3.2 国内数据库的发展
    4 结直肠息肉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章 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建设
    1 材料和方法
        1.1 设计信息采集问卷
        1.2 建立结直肠息肉数据库
    2 建成结直肠息肉数据库
        2.1 数据库登录界面
        2.2 数据库主页面
    3 数据库功能
第三章 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应用初探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及录入
        2.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应用数据库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
        3.2 探讨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息肉数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3.3 结直肠息肉证素频数统计
        3.4 探讨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与证素的关系
        3.5 分析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发病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重庆市公立医院医生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态度、功能需求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移动医疗APP概念
    2 研究背景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意义
    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1.1 样本量估计
        1.2 抽样方法
    2 调查问卷
    3 统计学处理
    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理论基础
    1 用户体验理论
    2 互联网思维理论
    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 期望理论
第四章 结果
    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 执业医师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度相关情况
    3 执业医师对移动医疗APP的态度相关情况
    4 移动医疗APP的功能需求相关情况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1 讨论
    2 建议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1 研究不足
    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附件

(3)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基本概念
2 现有中医药数据集分类的局限性及原因分析
    2.1 《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与代码(草案)》概况
    2.2 现有中医药数据集分类的局限性
    2.3 原因分析
        2.3.1 以往中医药数据集分类研究主要针对科学数据集分类
        2.3.2 中医药科学数据不等同于行业业务数据
        2.3.3 中医药各业务领域业务数据集不断丰富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总体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业务管理域主题分析法
        3.2.2 文献数据集测试修正法
        3.2.3 文献研究法
        3.2.4 专家咨询法
    3.3 技术路线
4 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编码原则、分类依据与方法
    4.1 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编码原则
        4.1.1 实用性原则
        4.1.2 科学性原则
        4.1.3 系统性原则
        4.1.4 可扩充性原则
        4.1.5 开放兼容性原则
        4.1.6 唯一性原则
        4.1.7 简洁性原则
        4.1.8 共享原则
        4.1.9 类目平衡原则
    4.2 中医药数据集优化分类依据
        4.2.1 学科主题分类依据
        4.2.2 务域分类依据
    4.3 中医药数据集优化分类法
        4.3.1 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
        4.3.2 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编码方法
5 业务管理主题域分析
    5.1 中医药事业管理
        5.1.1 中医药行政管理
        5.1.2 中医医院管理
        5.1.3 中医药保健管理
        5.1.4 中医药教育管理
        5.1.5 中医药科研管理
        5.1.6 中医药产业管理
        5.1.7 中医药发展
        5.1.8 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6 文献测试修正分析
    6.1 资料来源
        6.1.1 中医药相关数据库研究类文献检索
        6.1.2 中医药数据库平台网络搜索
        6.1.3 国内外中医药数据库网络平台
    6.2 文献数据集测试与修正
        6.2.1 无数据集对应类
        6.2.2 数据集过多类
        6.2.3 数据集过少类
        6.2.4 数据集重复归类
    6.3 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研究结果
        6.3.1 中医药事业管理
        6.3.2 中医
        6.3.3 中药
        6.3.4 针灸
        6.3.5 古籍
7 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结果验证分析与讨论
    7.1 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结果验证分析之目的
    7.2 验证技术方案
        7.2.1 纳入检验
        7.2.2 应用检验
    7.3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评价
        7.3.1 专家咨询与征求意见过程
        7.3.2 专家论证的主要意见分析
    7.4 优化后数据集分类的特点
8 结语
附录1 2011版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与代码表(草案)
附录2 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代码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新疆公立医院临床医师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及应用 ——以Z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我国1978年-2012年病案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2.2 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年份分布
    3.2 期刊分布
    3.3 研究热点
    3.4 基金论文分布情况
    3.6 核心作者分布
    3.7 作者单位分布
4 讨论
    4.1 我国病案管理趋于成熟, 呈阶梯式发展
    4.2 病案管理核心期刊和核心作者情况
    4.3 病案管理热点明显, 研究层次和水平尚待提高
    4.4 病案管理不同地域呈现不平衡态势

(6)我国病案管理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年代分布
    2.2 高产作者分布
    2.3 高产作者机构分布
    2.4 基金资助
    2.5 期刊分布
    2.6 研究热点
3 讨论与建议
    3.1 病案管理趋于成熟
    3.2 高产作者和高产机构正在形成
    3.3 基金论文比例偏低, 研究层次待提高
    3.4 病案管理研究核心期刊正在形成
    3.5 病案管理研究热点明显, 但新技术的利用不够

(7)医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
    1.1 医学图书馆理论
    1.2 医学图书馆应用
    1.3 医学图书馆工作实践
2 医学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2.1 医学信息组织与管理
    2.2 医学信息传播与服务
    2.3 知识组织与管理
    2.4 信息技术
    2.5 医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
    2.6 医院图书馆学
    2.7 循证医学图书馆学 (EBMLS) 与循证医学图书馆工作 (事业)
    2.8 转化医学图书馆学 (TMLS)
3 医学图书馆学的研究任务
    3.1 医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
    3.2 医学图书馆应用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
    3.3 医学图书馆现代化研究
    3.4 医学图书馆技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
    3.5 医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研究
    3.6 医学图书馆事业史和医学图书馆学发展史研究
    3.7 循证医学图书馆学和转化医学图书馆学研究
4 医学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4.1 专门科学方法
    4.2 一般科学方法
    4.3 哲学方法
5 医学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与特点
    5.1 医学图书馆学的学科属性
    5.2 医学图书馆学的特点
        5.2.1 医学图书馆学研究主体的广泛性
        5.2.2 医学图书馆学术成果原创性缺失
        5.2.3 医学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影响力不大, 被引频次相对较低
        5.2.4 存在浮躁和功利心态
        5.2.5 医学图书馆学研究注重现象解释和经验总结
6 医学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6.1 与医学图书馆学有直接关联的学科
        6.1.1 同族关系
        6.1.2 交叉关系
        6.1.3 应用关系
    6.2 与医学图书馆学有间接关联的学科
    6.3 医学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相关关系
        6.3.1 医学图书馆学与哲学
        6.3.2 医学图书馆学与逻辑学
        6.3.3 医学图书馆学与科学学
        6.3.4 医学图书馆学与数学
        6.3.5 医学图书馆学与计算机科学
        6.3.6 医学图书馆学与医学信息学
        6.3.7 医学图书馆学与知识管理学
        6.3.8 医学图书馆学与循证医学
        6.3.9 医学图书馆学与转化医学

(8)国内精神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提出与研究内容
    1.1 精神分析发展概况
    1.2 过去研究的不足
    1.3 拟研究或解决的具体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源
    2.2 数据采集
    2.3 数据统计
3 研究结果
    3.1 精神分析文献载文选题分布
        3.1.1 精神分析文献总体研究领域分布
        3.1.2 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文献主题分布
        3.1.3 精神分析疗法文献主题分布
    3.2 精神分析的文献增长模型
        3.2.1 精神分析总文献量时间分布及其增长模型
        3.2.2 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总文献量的时间分布及增长模型
        3.2.3 精神分析疗法总文献量的时间分布及增长模型
        3.2.4 非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总文献量的时间分布及增长模型
    3.3 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着者及文献发表源分布
        3.3.1 精神分析作者发文量及合着情况
        3.3.2 高产作者分析
        3.3.3 精神分析文献发表源的分析
    3.4 精神分析疗法应用现状及研究水平分析
        3.4.1 精神分析疗法应用研究现状
        3.4.2 一般性精神分析疗法与特定精神分析技术文献量的比较
        3.4.3 方法探讨、病例报告与对比研究的比较
4 讨论
    4.1 精神分析文献载文选题分布
        4.1.1 精神分析文献总体研究领域分布
        4.1.2 心理学领域精神分析文献研究内容分布
        4.1.3 精神分析疗法文献研究内容分布
    4.2 精神分析发展趋势
    4.3 精神分析着者及文献发表源分布
    4.4 精神分析疗法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水平分析
    4.5 国内精神分析在学术期刊外的动向
5 结论
6 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精神分析主要分支学派理论概述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病案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以齐鲁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一、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病案及病案信息管理综述
    一、病案概述
    二、病案信息管理概述
第三部分 病案信息管理现状——以齐鲁医院病案科为例
    一、齐鲁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流程
    二、齐鲁医院病案管理的缺陷与不足
    三、病案科学管理的改进措施及对策
第四部分 病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一、病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含义
    二、病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原则
    三、病案信息开发利用的途径
    四、病案信息开发的作用
第五部分 病案的未来发展方向—电子病案
    一、电子病案的概述
    二、电子病案的发展现状
    三、电子病案发展趋势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学术论文
        1.3.2 课题
        1.3.3 学位论文
    1.4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5.1 现场调研法
        1.5.2 调查表法
        1.5.3 文献检索法
        1.5.4 分析归纳法
第2章 培养机构设置
    2.1 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点地理分布
    2.2 高校教学院系机构设置
        2.2.1 高校教学院系硕士点
        2.2.2 研究生院/处机构设置
        2.2.3 教学院系机构设置
    2.3 科研院所机构设置
        2.3.1 科研院所硕士点
        2.3.2 科研院所机构设置
    2.4 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
        2.4.1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
        2.4.2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机构设置
    2.5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机构设置探索
        2.5.1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机构设置借鉴
        2.5.2 与校内部门间联合
        2.5.3 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所机构设置
第3章 研究生教学管理
    3.1 招生
        3.1.1 情报学招生
        3.1.2 图书馆学招生
    3.2 研究方向
        3.2.1 高校教学院系
        3.2.2 科研院所
        3.2.3 高校图书馆
    3.3 课程体系设置
        3.3.1 高校教学院系及科研院所
        3.3.2 高校图书馆
    3.4 师资队伍
        3.4.1 高校教学院系
        3.4.2 科研院所
        3.4.3 高校图书馆
    3.5 培养年限及流程
    3.6 学位论文
        3.6.1 数据来源
        3.6.2 分类的确定
        3.6.3 论文的学校分布
        3.6.4 论文的主题分布
        3.6.5 结论
    3.7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教学管理探索
        3.7.1 采用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硕士学位方式
        3.7.2 采取入学资格考试制度
        3.7.3 优化课程设置
        3.7.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7.5 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3.7.6 采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3.7.7 图书馆的发展
第4章 教学资源数据库
    4.1 数据库设计思想
    4.2 系统开发软件介绍
        4.2.1 前台开发工具的选择
        4.2.2 后台数据库的选择
        4.2.3 二者的结合:ADO
    4.3 系统需求分析
        4.3.1 问题识别
        4.3.2 分析与综合
    4.4 功能模块划分
        4.4.1 基于用户系统的查询输出模块
        4.4.2 基于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信息录入模块
    4.5 数据库设计
        4.5.1 系统E-R图
        4.5.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5.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6 系统实现
        4.6.1 添加用户模块的实现
        4.6.2 用户界面的实现
        4.6.3 数据分析模块的实现
        4.6.4 数据备份的实现
    4.7 系统使用
        4.7.1 进入系统
        4.7.2 数据编辑
        4.7.3 导入数据
第5章 结语
    5.1 机构设置
    5.2 教学管理
    5.3 高校图书馆硕士点存在的问题
        5.3.1 图书馆硕士点导师职称
        5.3.2 引进人才
    5.4 硕士点边缘化
    5.5 发挥图书馆特色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四、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其启迪(论文参考文献)

  • [1]结直肠息肉数据库的建设与中西医临床应用初探[D]. 梁钊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重庆市公立医院医生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态度、功能需求的调查研究[D]. 殷东涛. 重庆医科大学, 2018(01)
  • [3]中医药数据集分类优化研究[D]. 刘洋.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2)
  • [4]新疆公立医院临床医师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及应用 ——以Z医院为例[D]. 唐玲.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5]我国1978年-2012年病案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唐现策,陆维权,张菡. 中国病案, 2013(06)
  • [6]我国病案管理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云凤羽.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2(07)
  • [7]医学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J]. 夏旭,孙懿斌,张草贤. 图书馆论坛, 2011(06)
  • [8]国内精神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D]. 李艳. 郑州大学, 2010(05)
  • [9]病案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以齐鲁医院为例[D]. 张丽欣. 山东大学, 2010(09)
  • [10]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 祝培培. 山东理工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