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的临床合理使用

氨基糖苷类的临床合理使用

一、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健铭,翁幸鐾,姜如金,吴晋兰,凌莉萍[1](2021)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新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9年5月浙江省宁波与杭州两个地区6所医院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98株(非重复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0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比较宁波与杭州地区分离株耐药率和耐药基因携带率。结果 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均<30%,对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0.20%~94.90%。宁波分离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杭州分离株。98株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3″)-Ⅰ(13/98,13.27%)、ant(2″)-Ⅰ(11/98,11.22%)、aac(6′)-Ⅰb (7/98,7.14%)、aph(3′)-ⅩⅤ(4/98,4.08%)、aac(6′)-Ⅱ(3/98,3.06%),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10/98,10.20%)。宁波分离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2″)-Ⅰ、ant(3″)-Ⅰ、aph(3′)-ⅩⅤ和rmtB检出率高于杭州分离株。25株菌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5/98,25.51%),其中15株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基因,10株携带1种耐药基因。10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MIC均≥256μg/ml。耐药基因携带模式共有6种,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相符。结论携带ant(3″)-Ⅰ、ant(2″)-Ⅰ、aac(6′)-Ⅰb、aph(3′)-ⅩⅤ、aac(6′)-Ⅱ、rmtB基因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李琪[2](2021)在《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毒力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肠杆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是造成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细菌。肠杆菌科细菌常携带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从而使其具有多重耐药性。因此,多重耐药肠杆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给临床治疗造成麻烦,常常导致无药可用或治疗失败。因此,探究肠杆科细菌死亡相关的危险因子、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及主要流行克隆株型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危险因素、本地区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流行株系及耐药、毒力特点分析,为临床治疗提出更好地药物方案及适当的干预措施。一、山西某三甲医院2015年–2019年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究山西某三甲医院2015年至2019年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1.菌株及临床信息收集: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肠杆菌菌株。患者临床信息收集自电子病例。分析多重耐药肠杆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预后和药物治疗方案。2.统计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类变量,将P<0.1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多重耐药肠杆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死亡独立危险因子。Cox生存回归分析P<0.2的变量,确定30日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并将患者按照分离前是否接受过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分为两组,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对30日生存的影响。结果:1.菌株和临床信息:共纳入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的91份病例和91株菌。2.科室、标本类型和感染类型分布:91位患者中,28.57%的患者分布在重症监护室。痰标本是主要分离标本(64.84%),肺部感染(43.96%)是主要感染类型。2018年多重耐药肠杆菌检出率最高,共检出49株菌(53.85%),其中MDR-KP占比36.26%,CRKP菌株在MDR-KP菌株中占比高达98.3%。3.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倾向于存在心血管疾病(P=0.039),脑血管疾病(P=0.039)和侵入性操作。其中,机械通气、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尿管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死亡组中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OR,4.046;95%CI,1.434–11.418;P=0.008)和中心静脉插管(OR,4.543;95%CI,1.338–15.425;P=0.015)。Cox生存回归分析表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30日生存有一定联系(HR,0.351;95%CI,0.118–1.044;P=0.06),起保护作用。未接受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组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接受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组。4.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MDR-KP)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机械通气、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尿管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具有边缘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气管插管(OR,4.654;95%CI,1.5–14.438;P=0.008)是死亡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表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感染MDR-KP患者30日生存有关,具有边缘统计学意义(HR,0.235;95%CI,0.053–1.044;P=0.057)。二、2018年无菌体液中分离出CRKP、hv KP耐药、毒力基因分析目的:分析无菌体液中分离出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菌株(hv KP)的耐药、毒力特点。方法:1.菌株来源:选择第一部分中分离自无菌体液KP菌株进行分析。2.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3.碳青霉烯酶表型和毒力表型检测:采用改良的CIM试验(m CIM)检测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拉丝实验检测毒力表型,判断依据:黏液拉丝长度>5mm,为阳性。4.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血清型基因的扩增:用PCR方法检测常见耐药机制(Class A、Class B、Class D、Amp C、ESBLs)、毒力相关基因(iro N、rmp A、rmp A2、iut A、iuc A)及血清型基因(wzi)。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测序。比对DNA序列,通过BLAST在NCBI Gen Bank和巴斯德机构数据库中比对。5.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通过Ion S5 plus,De Novo组装,由CARD和VFDB数据库筛选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1.菌株来源:纳入12株分离自无菌体液KP菌株,其中11株为CRKP菌株和1株hv KP菌株。2.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检测:11株CRKP菌株对3-,4-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耐药。超过90.9%的CRKP菌株对β-内酰胺类联合抑制剂的MIC值大于32 mg/L。所有菌株对替加环素(TGC)和阿米卡星(AMK)高度敏感。hv KP菌株表现出低水平耐药。3.耐药机制检测:58.3%(7/12)的CRKP菌株检测出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NDM(33.3%,4/12)是主要的耐药机制,41.7%菌株未检测到任何耐药基因。其中产NDM-5-CRKP菌株对氨曲南、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不同。4.毒力基因和血清型基因的检测:仅有2株菌对毒力基因扩增是阳性结果。KL22KL37(58.3%,7/12)是主要的荚膜血清型,hv KP菌株血清型为K64。5.NGS检测:NGS分析显示,CRKP菌株含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oqx A、oqx B、qnr S、qnr B)、β-内酰胺类(bla CTX-M-3)、氨基糖苷类、Ⅰ、Ⅲ型菌毛基因、铁载体基因、转运蛋白和外排泵基因。产SIM的K64的菌株具有典型的hv KP特征,具有高黏度表型。在hv KP中发现rmp A2、all和需氧菌素基因。hv KP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同时检测到oqx A基因。三、临床分离出CRKP菌株的治疗对策研究目的:通过对替加环素为主药的体外联合药敏分析,为临床治疗CRKP,hv KP感染提供有效的药物选择。方法:体外联合药敏:棋盘法测定替加环素-亚胺培南(TGC+IPM)、替加环素-美罗培南(TGC+MEM)、替加环素-氨曲南(TGC+ATM)联合用药的协同活性。药物浓度范围根据MIC结果选取,每种组合中抗菌药物浓度范围是1/32×MIC到4×MIC。部分抑菌指数(FIC):FIC=MICA药联合/MICA药单用+MICB药联合/MICB药单用。判定标准:FIC≤0.5,协同作用;>0.5到≤4.0,相加作用;>4.0,拮抗作用。结果:TGC+IPM,TGC+MEM,和TGC+ATM组合对CRKP菌株分别有100%(11/11),90.1%(10/11),和90%(9/10)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未观察到。四、太原地区四家医院CRKP同源性分析目的:分析太原四家三级甲等医院CRKP的亲缘性,明确不同医院间CRKP菌株之间的联系。方法:1.菌株的收集:收集2017年9月28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太原4家三甲医院非重复CRKP菌株。2.同源性分析:用PCR方法检测MLST管基因,通过巴斯德机构数据库进行比对。采用MEGA-X及goe BURST方法分析本地区CRKP的主要流行克隆株及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分析新序列菌株与高风险菌株的关系。3.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对新序列型菌株ST4564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4.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扩增:见第二部分。5.毒力表型及相关毒力因子研究:见第二部分。6.NGS测序分析:见第二部分。结果:1.菌株的收集:共纳入太原4家三级甲等医院57株临床非重复CRKP菌株。2.同源性分析:ST11(56.1%,32/57)是主要流行的克隆株,发现一种新序列型,ST4564。MEGA-X分析显示,CRKP菌株分为5簇,不同医院间菌株具有一定同源性。ST4564与高风险克隆株比较后发现,ST4564与高风险克隆株无关。3.抗菌药物药敏检测:ST4564菌株对碳青霉烯类、3-,4-代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制剂以及CIP和LEV耐药,但是仍然对AMK,TGC和COL敏感。4.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检测:ST4564菌株产金属酶;经PCR扩增,ST4564同产NDM-1和CTX-M-9的两种变体。5.毒力表型及毒力基因检测:ST4564菌株拉丝长度大于5 mm,实验结果阳性;相关毒力代表基因PCR扩增结果呈阴性,未检测出具体的荚膜血清型。6.NGS测序:ST4564菌株携带多重耐药表型相关的外排泵基因(acr A,acr B),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blaCTX-M-14,bla CTX-M-17,碳青霉烯类:blaNDM,bla TEM,bla LEN),氨基糖苷类[aac(3)-IIb,aph(6)-Id,aph(3’)-Ia,aad A6/aad A10],喹诺酮类(qnr Bs),大环内酯类(mph A,mrx),以及磺胺类(sul1,sul2)耐药基因。同时携带I型菌毛相关基因、铁转运体基因(iut A,fep D,iro E,ent),转运体和外排泵基因[ABC transporter,RND efflux system(acr AB,rcs AB)],以及T6SS分泌蛋白基因。结论:1.脑血管疾病和中心静脉插管是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氨基糖苷类的使用与患者30日生存有关。气管插管是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氨基糖苷类的使用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30日生存有关。2.耐药机制以碳青霉烯酶NDM为主。3.替加环素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联合的协同作用都超过90%,替加环素-亚胺培南联合方案对治疗CRKP感染有效率可能更高。4.ST11是太原地区四家三级甲等医院CRKP菌株的主要流行克隆株型。5.鉴定出一种新ST型,ST4564与多重耐药表型相关;与高风险克隆株无关,但仍然需要对新序列型菌株进行检测,防止演变为高风险克隆株。

秦晓青[3](2021)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咸宁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该菌的耐药率和预防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来自2017-2019年所有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非重复合格标本)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监测结果,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根据药敏结果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组(CRAB组)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组(CSAB组),分析两组在标本及科室来源的分布情况。2.收集来自2017-2019年所有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非重复合格标本)的药敏监测结果,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3.通过查询HIS电子病历数据库,统计2017-201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从2017至2019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最低但CRAB的检出率最高。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CRAB组和CSAB组的标本来源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菌分布的科室较广泛,且CRAB组分布在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的数量明显较CSAB组多(P<0.05)。2.从2017至201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且耐药率都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不超过30%。3.单因素分析CRAB感染与患者年龄(≥70岁)、住院时长(≥14天)、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抗菌药联用(≥3种)、低蛋白血症、严重创伤、气管切开/插管、动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与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有关联(P<0.05)。因此将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抗菌药物联用、低蛋白血症及有创机械通气是CRAB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OR>1)。结论:常见耐药菌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CRAB的检出率最高。该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为防止耐药率不断上升,临床需继续积极监测细菌的耐药率,以便为合理用药及政策制定等提供数据支持。分析结果显示CRAB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抗菌药联用种类较多、低蛋白血症及有创机械通气。因此还需加强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影响因素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不必要的感染因素。

刘雨[4](2021)在《泰安地区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文中指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广泛的分布在自然环境中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的机会性致病菌,一旦感染,可导致动物和人多脏器的感染,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在鸡群中,E.faecalis通常与败血症、心内膜炎、输卵管炎和淀粉样关节变性有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E.faecalis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并且因为E.faecalis具有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使得许多常用的抗菌药物在对E.faecalis感染进行治疗时失败,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集了泰安地区屠宰场内具有盲肠肿大病变特征的肉鸡盲肠内粪样,经过细菌的培养和分离纯化,应用MOLDI Biotyer微生物快速鉴定质谱仪鉴定出61株E.faecalis。应用Micro Scan walk Away-96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测定以上61株E.faecalis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通过PCR方法进行了E.faecalis的27种毒力基因和耐药相关基因的的分子检测;MLST方法进行了这61株E.faecalis的测序结果并对耐药菌株的亲缘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如下:耐药谱分析发现,61株鸡源E.faecalis临床分离株对五类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红霉素E(96.72%)、四环素TE(96.72%)、链霉素S(72.13%)、庆大霉素CN(67.21%)、环丙沙星CIP(54.10%)、左氧氟沙星LEV(37.70%)、青霉素P(24.59%)、利奈唑胺LZD(18.03%)、达托霉素DAP(14.75%)、氨苄西林AMP(14.75%)和万古霉素VA(8.20%)。统计结果显示,61株分离菌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高达72.13%,优势耐药谱是E-TE-S-CN(19.68%)。毒力基因和耐药相关基因筛查发现,61株鸡源E.faecalis临床分离株12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ace(57.38%)、asal(78.69%)、agg(75.41%)、cob(78.69%)、ccf(80.33%)、cpd(77.05%)、cyl A(16.39%)、cyl B(16.39%)、cyl M(16.39%)、、esp(11.48%)、hyl(6.56%)、mef A(8.20%);15种耐药相关基因的检出率为:aac(6’)/aph(2’’)(67.21%)、ant(6)-I(0.00%)、aph(3’)-III(65.57%)、cat(26.23%)、erm B(95.08%)、gel E(59.02%)、gyr A(14.75%)、par C(60.66%)、tet K(0.00%)、tet L(90.16%)、tet M(91.80%)、tet S(1.64%)、van A(1.64%)、van B(0.00%)、Intl 1(77.05%)。检测到最多的毒力基因是ccf(80.33%)、asal(78.69%)和cob(78.69%);耐药相关基因是erm B(95.08%)和tet M(91.80%)。MLST分型发现,61株鸡源E.faecalis临床分离株共呈现34个序列型。61个序列型形成了5个克隆复合体。各序列型所占比例依次为:ST631,11.5%(7株);ST634,8.2%(5株);ST4、ST480和ST758,6.6%(各4株);ST10、ST32、ST195、ST257、ST314、ST363和ST968,3.3%(各2株);ST16、ST33、ST38、ST49、ST59、ST69、ST80、ST143、ST169、ST198、ST251、ST256、ST262、ST265、ST452、ST476、ST479、ST650、ST689、ST736、ST862和ST991,1.6%(各1株),优势序列型为ST631、ST634。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泰安地区鸡源E.faecalis进行分离鉴定、耐药性分析及耐药相关基因和菌株分型的检测,初步揭示了本地区鸡源E.faecalis的耐药情况及耐药相关基因与菌株类型的流行情况。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预防耐药菌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山东省家禽场食源性细菌和抗菌素耐药性的风险分析提供了流行病学数据。

刘燕龙[5](2021)在《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为了研究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种类、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分离及鉴定病原菌,通过药敏试验掌握本地区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情况,利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了解不同种类药物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病料采集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在秦皇岛地区采集不同养貉场中患病和病死貉肛门拭子样本共210份,通过鉴别培养、生化特性观察、PCR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共分离出108株大肠杆菌致病菌和57株沙门菌致病菌。2.耐药表型检测及分析:采用K-B药敏纸片法,用24种抗生素对分离的108株大肠杆菌和57株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8株大肠杆菌和57株沙门菌全部产生耐药现象。其中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SXT、SXT、SMM、CED、MY、AMX、OT、N、PEN、DOX和KAN等11种药物产生明显的耐药,耐药率在66%以上,多数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其中耐药种数最多的为23耐,最少的为4耐,多数菌株产生耐药种数集中在10耐~17耐;57株分离菌株对OT、AMP、SMZ、CED、SXT、SMM等6种药物明显耐药,耐药率均高于90%,对PEN、MY、TIL、N、STR等5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多数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耐药种数介于6~22种之间,对16种药物产生耐药的菌株数最多。3.耐药基因检测:通过PCR方法对分离的108株大肠杆菌和57株沙门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秦皇岛地区貉肠炎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均携带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其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离菌株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d A1、aa C4的检出率最高,均在80%以上;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gyr A、par C、的检出率最高,均在80%以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SHV和CMY-2的检出率最高,均在40%以上,且多数分离菌株呈现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表明秦皇岛地区貉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情况严重。

周永林[6](2021)在《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抗菌药物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形成已成恶性循环,同时诱导和加速多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和流行,导致抗生素治疗日趋无效。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兽医临床上重要的病原菌,可导致乳房炎和肺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分泌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抗性,舒巴坦等竞争性酶抑制剂对B类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差,而MRSA如USA300携带多种金属β-内酰胺酶,这使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控难度加大。此外,在NDM-1耐药酶未报道之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直被用于治疗临床上严重耐药肠杆菌的感染。然而,随着NDMs和KPCs等碳青霉烯酶的出现和广泛传播,导致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感染后治疗无效。而且临床上已经出现同时携带ndm和mcr基因的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协同抗菌药物以控制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菌尤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细菌性溶血素是细菌在致病过程中所分泌的一类重要毒力蛋白,常见的细菌性溶血素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李斯特菌溶血素LLO、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和猪链球菌溶血素SLY等。细菌性溶血素可裂解组织细胞和协助细菌逃避机体免疫攻击和获取营养,在细菌感染建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敲除菌株在细菌性肺炎、乳房炎和肾炎等模型中毒力显着减弱,甚至缺失。因此,以细菌性溶血素为药物靶点进行抑制剂筛选是抑制细菌致病性的一种有效策略。综上,筛选获得一种可同时抑制耐药酶和毒力因子的天然化合物,这将可能极大的提高耐药致病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开发药物的成本。本研究最初的目标是通过酶活性抑制试验从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种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活性的抑制剂。经筛选发现,齐墩果酸可显着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的水解活性,同时对主要碳青霉烯酶如NDM-1、KPC-2和VIM-1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而对头孢菌素酶Amp 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不显着。此外,加入不同金属离子进行酶活性抑制试验发现,齐墩果酸仅在锌离子存在的缓冲液中对NDM-1的抑制作用受到影响,在其它金属离子存在的缓冲液中无显着影响,提示齐墩果酸并非特异性金属离子螯合剂。本研究进一步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生长曲线试验、时间-杀菌曲线试验和细菌染色试验等验证了齐墩果酸及其类似物可显着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碳青霉烯酶阳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FIC≤0.33±0.07),而舒巴坦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着的协同效果,而与美罗培南联合对NDM-1阳性大肠杆菌无显着的协同效果。齐墩果酸在远大于32μg/m L浓度条件下对受试菌株的生长无显着影响。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单独使用不会诱导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和NDM-1阳性大肠杆菌ZJ487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压力下可产生严重的耐药性。为确定齐墩果酸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效果,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肺炎模型,通过小鼠存活率、肺组织菌落定殖、肺组织β-内酰胺酶活性检测、靶器官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等指标评价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效果。与单独青霉素G钠治疗相比,齐墩果酸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提高50.0%,而舒巴坦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后的存活率提高37.5%,略差于齐墩果酸联合组。此外,单独齐墩果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提示齐墩果酸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还具有其它药理学作用,我们推测其可能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相关毒力因子。为验证上述推测,本研究通过溶血试验和细胞保护试验等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及其类似物在4μg/m L浓度条件下可显着抑制多种不同的细菌性溶血素的溶红细胞活性,齐墩果酸可显着降低MH-S细胞和A549细胞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介导的损伤。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齐墩果酸单独使用可降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从而发挥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酶活性抑制试验、溶血试验、荧光定量PCR试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子动力学模拟、氨基酸定点突变和荧光淬灭等试验确定了齐墩果酸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Hla蛋白的分泌和表达,而是与NDM-1蛋白和Hla蛋白通过范德华力直接结合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对突变子蛋白进行酶活性抑制试验、溶血试验和突变子菌株最小抑菌浓度检测试验确证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作为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双靶标抑制剂,齐墩果酸可显着降低由细菌性溶血素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和显着恢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为基于抑制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双靶标抗耐药致病菌感染新药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前期试验基础和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蒋梦雪[7](2021)在《鸭屠宰场中细菌的耐药性及qnrB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细菌性疾病治疗药物被广泛用于畜禽业中,由于抗生素的乱用及滥用,细菌耐药基因产生,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至人体。本课题旨在研究家禽屠宰场中肉鸭和蛋鸭的抗生素耐药情况,并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B的水平传播机制。(1)分别采集屠宰场待宰区中蛋鸭和肉鸭的粪便混合样及污水混合样,通过宏基因组测序从整体角度对肉鸭源样品和蛋鸭源样品的微生物结构及微生物耐药性进行分析。在微生物结构分布上,细菌、真菌、古细菌、病毒皆有所检出,其中,细菌为主要组成成分(90%以上)。在细菌属的分类学水平上,肉鸭源细菌的主要菌属为嗜冷杆菌属、不动杆菌属、食酸菌属、棒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蛋鸭源细菌的主要菌属为棒杆菌属、嗜冷杆菌属以及不动杆菌属。在微生物耐药性上,本次分析共匹配到320种耐药基因对应78种抗生素,肉鸭源微生物和蛋鸭源微生物共同含有287种耐药基因对应71种抗生素耐药,两者的前4种抗生素耐药类型都为大环内酯、万古霉素、林可酰胺、杆菌肽,耐药基因检出都以大环内酯类外排泵基因mac B和杆菌肽外排泵基因bcr A为主,其余耐药基因丰度皆不超过0.1%。此外,肉鸭源微生物含有21种特有基因耐药基因对应8类抗生素耐药,而蛋鸭源微生物则含有12种特有耐药基因对应4类抗生素耐药。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肉鸭源样品中微生物丰度高于5%的细菌种类多于蛋鸭源样品,肉鸭源微生物的抗生素耐药基因种类比蛋鸭源微生物丰富,但蛋鸭源微生物的总耐药基因相对丰度更高。(2)利用K-B药敏实验和PCR技术探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表型构成及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以此评估两待宰区的细菌耐药性差异。通过16s r RNA技术分别从肉鸭待宰区、蛋鸭待宰区中鉴定出70株、192株肠杆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70%以上),其余菌属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以及志贺氏菌,肉鸭源细菌和蛋鸭源细菌的肠杆菌菌群分布相似。K-B实验表明,在9大类24种抗生素中,本次分离的多重耐药菌都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耐药率最高(98%以上),都对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多粘菌素的耐药率最低(6%以下),此外,蛋鸭源重度耐药菌(细菌对实验所用抗生素中的16种以上耐药)比例为6.2%,高于肉鸭源重度耐药菌(1.5%)。PCR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9大类耐药基因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sul1(磺胺类)、fos X(磷霉素类)、aac(6’)-Ib-cr(氨基糖苷类)、mcr-1(多粘菌素类)、cat A3(氯霉素类)、tet A(四环素类)、erm A(大环内酯类)、bla TEM(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类)和qnr S(喹诺酮类)。蛋鸭源细菌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与肉鸭源细菌存在差异,实验发现蛋鸭源细菌对aac(6’)-Ib-cr、mcr-1、flo R的检出率显着较高,肉鸭源细菌则对bla CTX-M的检出率显着较高(P<0.05),其它耐药基因的检出率无显着差异。K-B实验和PCR实验均表明,蛋鸭源细菌的耐药形势更严峻。(3)以分离自蛋鸭待宰区的qnrB阳性菌为研究对象,通过质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通过接合转移实验验证了qnrB基因位于质粒上并可进行水平转移。从接合子中提取的质粒p2008-qnrB属于Inc FIIk型质粒,其骨架区被多个外源插入区打断,外源插入区内含有耐药基因为aac(3)-IId、bla TEM-1b、flo R、tet(A)、arr3、dfr A27、aac(6’)-Ib-cr、aad A16、sul1、qnrB2、mph(A)、aph(3’)-Ia等,都集中于MDR区。在质粒p2008-qnrB中,qnrB2由ISCR1-qnrB2-sul1-IS6100转座单元带入,IS6100的存在可促进qnrB2在细菌染色体、质粒之间的进行转移从而传播抗性。此外,ISCR1-qnrB2-sul1-IS6100转座单元的上游为整合子In1021,可与qnrB2共存并共同转移,促进qnrB2的传播,其携带的aac(6’)-Ib-cr耐药基因可与qnrB2共同表达,提高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水平。本课题发现在该鸭屠宰场待宰区中,蛋鸭源细菌的耐药情况更加严重,对蛋鸭源细菌的耐药质粒p2008-qnrB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知,qnrB耐药基因以质粒为载体,通过整合子In1021以及ISCR1、IS6100等可移动元件,促进了qnrB及细菌耐药性的传播。本课题为养鸭业的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对延缓细菌耐药性传播及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哲红[8](2021)在《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特性研究》文中认为肺炎克雷伯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牛感染后会引起乳房炎、肠炎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给养牛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调查新疆地区犊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特性,本研究在2020年3月~2020年12月采集了新疆14个集约化牛场犊牛的鼻拭子与肛拭子,通过PCR方法扩增肺炎克雷伯菌的特异性基因khe,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获得肺炎克雷伯菌株;分离株通过PCR鉴定、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其血清型与ST分型,通过PCR方法检测分析肺炎克雷伯菌16个毒力基因的携带分布情况;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株对2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分析其24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1.在新疆14个集约化牛场采集了犊牛495份鼻拭子样本、527份肛拭子样本,以肺炎克雷伯菌khe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鼻拭子样本中检出57份含有khe基因样本,检出率为11.52%(57/495),肛拭子中检出150份,检出率为28.46%(150/527);含有khe基因阳性样本经细菌分离培养、16S r RNA与khe基因的PCR鉴定,获得12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2.选取53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采用PCR方法进行荚膜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鉴定。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中检测出三种荚膜血清型,分别为K2型2株、K5型1株、K54型2株;在分离株中,肺炎克雷伯菌的16种毒力基因中检测到11种毒力基因,分别为wab G、uge、fim H、mrk D、ent B、ybt A、kfu、iut A、icu B、ure A、all S;40株分离株经MLST鉴定,其中33株分离株成功比对到ST型,总共检出23种ST型,7株未定型。ST14型、ST35型与ST2140型为优势ST型。3.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发现,40株分离株均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多肽类抗生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敏感,其中33株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生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5.00%~60.00%。多重耐药菌株在分离株中占比为50.00%。24种耐药基因中有8种耐药基因被检测到,为SHV、gyrA、par C、oqx A、oqx B、Sul 1、Sul 2、Acr AB。其中gyrA基因与Acr AB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100.00%,统计发现分离株最少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从新疆地区集约化牛场采集的犊牛呼吸道、消化道的样本中均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1.52%和28.46%。分离株至少存在三种荚膜血清型及11种毒力基因。经MLST鉴定出23种ST型,呈现ST型的高度多样性。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在抽样的集约化牛场中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多重耐药的现象,提示新疆地区集约化牛场流行的肺炎克雷伯菌ST型多样性丰富、耐药性较强。本研究为该地区犊牛肺炎克雷伯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伍麦尔·麦海提[9](2021)在《新生犊牛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牛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PEC)是一类引起肠外组织感染的致病性病原菌,可引起牛的败血症,脑膜炎,尿道感染和肺炎等疾病,并易引起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本研究对阿拉尔某牛场疑似由大肠杆菌引起死亡的犊牛病变组织进行采样和病理观察,并通过细菌分离、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鉴定,确定病原为牛肺源ExPEC。通过动物试验,初步研究了该病原体的危害和病理表现。对所分离到的牛肺源ExPEC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以期为牛源ExPEC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2020年7月至11月,在阿拉尔市某规模化牛场采集因呼吸系统疾病致死的新生犊牛组织(脾脏、心脏、淋巴结、肝脏、肾脏、肺脏),病死犊牛肺脏和心冠脂肪有明显出血点和淤血点;经过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初步鉴定为大肠杆菌,经细菌16S r RNA基因鉴定,显示分离株的基因序列与E.coli参考菌株的相似性为99%以上,确定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PCR扩增法对所分离到的牛源ExPEC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发现:12种毒力基因中agg R毒力基因扩增出15株,其余ipa H、hly F、fim C、fyu A、irp2分别扩增出13株、12株、10株,9株、7株;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agg R(65.21%)、ipa H(56.52%)、hly F(52.17%)、fim C(43.47%)、fyu A(39.13%)、irp2(30.43%),其中agg R、ipa H的扩增率为最高。用分离得到的牛源ExPEC菌株进行小鼠攻毒试验,结果发现6个试验组小鼠在12~36h内相继死亡,死亡小鼠肺脏组织分离到的细菌经鉴定为ExPEC。对本试验中筛选到的30株牛源ExPEC菌株进行了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中青霉素(95.65%)氨苄西林(91.3%)、庆大霉素(82.6%)、卡那霉素(78.26%)、苯唑西林(78.26%)、万古霉素(73.91%)、丁胺卡那(69.56%)的耐药率较高。β-内酰胺类bla TEM和喹诺酮类gyr A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5.21%,52.17%;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 C2检出率为(39.13%);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和四环素类tet(A)的耐药率相等。本研究通过对阿拉尔某规模化牛场犊牛牛源ExPEC的分离与鉴定、耐药性分析、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动物试验,确定了病原及其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牛源ExPEC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广泽[10](2021)在《江苏某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检测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是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兽医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抗菌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致使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本研究对近三年从江苏某种鸡场分离获得的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药敏性与耐药基因检测,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该种鸡场2013~2020年鸡白痢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趋势,旨在为鸡场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检测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1.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2018~2020年间从江苏某种鸡场采集的疑似感染病死鸡及孵化至21日胚龄的死亡鸡胚,利用PCR方法,共鉴定出鸡白痢沙门菌96株。运用K-B法对所有分离株进行9类21种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所有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其中对萘啶酸(95.83%)、氨苄西林(55.21%)和链霉素(39.58%)的耐药率较高,且56.25%的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果表明,该种鸡场分离的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2.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对2018~2020年间明确了耐药谱的96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用PCR方法对6类药物的10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分离株的药敏性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的耐药基因检出率为36.46%,共检出7种耐药基因,分别为aadA1(26.04%)、blaCMY-2(11.46%)、sul2(11.46%)、blaTEM-1(9.38%)、tetA(4.17%)、strA(3.13%)和qnr(3.13%)。与药敏性符合率较高的耐药基因依次为cat1(93.75%)、tetA(73.96%)、tetC(71.88%)、sul2(68.75%)和sul1(67.71%)。结果表明,该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但耐药基因携带率较低,且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药敏性并不完全符合。3.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趋势分析对2013~2020年间从江苏某种鸡场分离的347株鸡白痢沙门菌,采用K-B法确定了各分离株对9类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趋势。结果显示,萘啶酸的耐药率常年稳定在较高水平,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及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变化幅度较大,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下降趋势明显。结果表明,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积极推进种鸡群的净化,是针对鸡白痢的好方法。4.全文结论该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但耐药基因携带率较低,且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与药敏性并不完全符合。2013~2020年部分菌株耐药率下降趋势明显,但多重耐药菌株仍占比较大。

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新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方法
        1.2.1 细菌鉴定
        1.2.2 药敏试验
        1.2.3 细菌DNA模板制备
        1.2.4 基因检测
        1.2.5 阳性基因测序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药敏试验
    2.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2.3 氨基糖苷类药物各耐药基因型菌株耐药特征
3 讨 论

(2)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毒力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山西某三甲医院2015年–2019 年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2015年- 2019 年多重耐药肠杆科细菌检出变迁
        2.2 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类型
        2.3 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4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2018 年无菌体液中分离出的CRKP、hv KP耐药、毒力基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PCR产物电泳
        1.4 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2 结果
        2.1 感染CRKP、hvKP患者的临床、人口统计学特征
        2.2 CRKP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转归分析
        2.3 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2.4 碳青霉烯表型及耐药机制
        2.5 产不同碳青霉烯酶CRKP菌株MICs的分布
        2.6 毒力相关特征及荚膜血清型分析
        2.7 耐药基因的分布
        2.8 毒力基因的分布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临床分离出CRKP菌株的治疗对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替加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协同作用
    3 讨论
第四部分 太原地区四家医院CRKP同源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CRKP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布
        2.2 goe BRUST分析
        2.3 新序列菌株的临床特征
        2.4 抗菌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机制结果
        2.5 毒力表型分析
        2.6 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分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定义、毒力因子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来源
    2 研究对象
    3 数据分析
结果
    1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
        1.1 常见细菌的分离及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
        1.2 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分布
        1.3 鲍曼不动杆菌在各科室的分布
    2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
        2.1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
    3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CRAB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3.2 CRAB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1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
        1.1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
        1.2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
    2 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
        2.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
        2.2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2.3 喹诺酮类抗菌药
        2.4 磺胺类抗菌药
        2.5 四环素类抗菌药
        2.6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3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患者自身因素
        3.2 药物因素
        3.3 侵入性操作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新型药物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泰安地区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Enterococcus病原学
        1.1.1 Enterococcus的起源、命名及分类
        1.1.2 Enterococcus 的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
        1.1.3 Enterococcus 的实验室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2 Enterococcus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1.3 Enterococcus耐药性研究进展
    1.4 Enterococcus 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1.5 Enterococcus临床分离株MLST现状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培养基
        2.1.2 仪器
        2.1.3 试剂
        2.1.4 接种动物
    2.2 方法
        2.2.1 样本采集
        2.2.2 E.faecalis的分离纯化及保存
        2.2.3 E.faecalis的鉴定
        2.2.3.1 质谱鉴定
        2.2.3.2 E.faecalis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
        2.2.4 药敏试验
        2.2.5 E.faecalis毒力基因与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
        2.2.5.1 E.faecalis细菌基因组提取
        2.2.5.2 E.faecalis毒力基因与耐药相关基因引物的设计
        2.2.6 MLST
        2.2.6.1 E.faecalis管家基因引物设计
        2.2.6.2 E.faecalis管家基因PCR扩增反应体系
        2.2.6.3 E.faecalis PCR扩增产物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2.2.7 动物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E.faecalis的初步筛选与鉴定
        3.1.1 布鲁克质谱仪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检测
        3.1.2 培养纯化后PCR鉴定
    3.2 E.faecalis耐药性检测
    3.3 E. faecalis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检测
        3.3.1 E.faecalis毒力基因与耐药相关基因的扩增
        3.3.2 毒力基因与耐药相关基因检出率
    3.4 E.faecalis的 MLST
        3.4.1 E.faecalis管家基因的扩增
        3.4.2 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数量
        3.4.3 STs型分析
        3.4.4 聚类分析
        3.4.5 优势STs型携带毒力基因与耐药相关基因情况
    3.5 E.faecalis攻毒实验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简介
    1.2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危害
    1.3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耐药现状
        1.3.1 毛皮动物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
        1.3.2 毛皮动物沙门菌的耐药现状
    1.4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耐药机制
        1.4.1 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1.4.2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
        1.4.3 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质粒介导)
        1.4.4 四环素类耐药机制
        1.4.5 磺胺类耐药机制
    1.5 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耐药基因
        1.5.1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
        1.5.2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流行情况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1 主要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病料来源
        2.2.2 样本的采集
        2.2.3 培养基的配制
        2.2.4 细菌分离培养
        2.2.5 试验菌株
        2.2.6 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镜检
        2.2.7 细菌生化鉴定
        2.2.8 分离菌株PCR鉴定
        2.2.9 菌株冻存
        2.2.10 分离菌株致病性实验
    2.3 结果
        2.3.1 细菌分离纯化
        2.3.2 细菌分离培养及镜检结果
        2.3.3 疑似菌株生化鉴定结果
        2.3.4 疑似菌株PCR鉴定结果
        2.3.5 秦皇岛地区貉肠炎分离菌株的调查结果
        2.3.6 分离菌株致病性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貉肠炎E.coli耐药性检测及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菌株来源
        3.1.2 主要耗材及仪器
        3.1.3 药敏纸片
    3.2 试验方法
        3.2.1 细菌复苏
        3.2.2 菌液制备
        3.2.3 药敏试验及判定标准
    3.3 药敏试验结果
        3.3.1 108 株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统计及分析
        3.3.2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3.3.3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3.3.4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3.3.5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4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3.3.6 108 株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其它药物的耐药情况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貉肠炎沙门菌耐药性检测及分析
    4.1 试验材料
        4.1.1 菌株来源
        4.1.2 药敏纸片
        4.1.3 主要耗材及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细菌复苏
        4.2.2 药敏试验及判定标准
    4.3 药敏试验结果
        4.3.1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统计及分析
        4.3.2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4.3.3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4.3.4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4.3.5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4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
        4.3.6 57 株沙门菌分离菌株对其它药物的耐药情况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貉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5.1 试验材料
        5.1.1 菌株DNA模板制备
        5.1.2 主要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分离致病菌株耐药基因检测
    5.3 结果
        5.3.1 分离菌株携带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
        5.3.2 分离菌株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
        5.3.3 分离菌株携带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1.1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1.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1.3 不动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第2章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研究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5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磷霉素耐药性研究
        2.6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氯霉素耐药性研究
        2.7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8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2.9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它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第3章 细菌性溶血素研究进展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在其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3.2 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LLO)
        3.3 肺炎球菌溶血素(PLY)
        3.4 猪链球菌溶血素(SLY)
        3.5 产气荚膜梭菌溶血素(PFO)
        3.6 大肠杆菌溶血素
    第4章 主要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4.1 齐墩果酸
        4.2 熊果酸
        4.3 山楂酸
        4.4 科罗索酸
        4.5 其它五环三萜化合物
    第5章 新型抗耐药菌感染药物研究进展
        5.1 现有抗生素的改造和联合使用研究
        5.2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
        5.3 天然化合物在抗耐药菌感染中的替代策略研究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筛选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外协同作用研究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齐墩果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体内协同作用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齐墩果酸抑制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的发现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机制的确证
        5.1 材料
        5.2 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硕博连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7)鸭屠宰场中细菌的耐药性及qnrB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
    1.2 动物源食品的抗生素污染现状
    1.3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危害
    1.4 细菌耐药机制
    1.5 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
    1.6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
    1.7 宏基因组分析研究细菌耐药性
    1.8 细菌耐药性的应对措施
    1.9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9.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9.2 研究内容
第2章 鸭屠宰场待宰区中微生物菌群结构与耐药性研究
    2.1 实验耗材
        2.1.1 样品来源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样品总DNA提取
        2.2.3 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2.2.4 信息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总DNA提取结果
        2.3.2 宏基因组测序结果
        2.3.2.1 细菌物种丰度分析
        2.3.2.2 抗生素耐药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肉鸭源和蛋鸭源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3.1 实验耗材
        3.1.1 菌株来源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处理
        3.2.2 耐药菌的分离与保种
        3.2.3 菌株鉴定
        3.2.4 K-B药敏实验
        3.2.5 耐药基因检测
    3.3 实验结果
        3.3.1 菌株鉴定结果
        3.3.2 耐药表型检测结果
        3.3.2.1 肉鸭源细菌的细菌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3.3.2.2 蛋鸭源细菌的细菌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3.3.2.3 肉鸭源细菌和蛋鸭源细菌的耐药性比较
        3.3.3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3.3.3.1 磺胺类、磷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耐药基因检测
        3.3.3.2 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测
        3.3.3.3 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qnrB耐药基因的传播特性与机制探究
    4.1 实验耗材
        4.1.1 菌株来源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质粒接合转移实验
        4.2.2 质粒提取及测序
        4.2.3 质粒测序
        4.2.4 质粒序列的生物学信息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接合转移实验结果
        4.3.2 质粒p2008-qnrB全序注释与分析
        4.3.3 质粒p2008-qnrB的 repA系统进化树
        4.3.4 质粒p2008-qnrB的骨架区分析
        4.3.5 质粒p2008-qnrB的多药耐药区分析
        4.3.6 质粒上qnrB2 基因环境的多样性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宏基因组测序及耐药基因分析
        5.1.2 肉鸭源和蛋鸭源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5.1.3 qnrB耐药基因的传播特性研究及耐药质粒的分析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1.1 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1.1.1 肺炎克雷伯菌简介
        1.1.2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特性
        1.1.3 肺炎克雷伯菌分类
        1.1.4 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
        1.1.5 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检测方法
        1.1.6 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机制
        1.1.7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状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0 样品来源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样品DNA的提取
        2.2.2 肺炎克雷伯氏菌溶血酵素基因(khe)鉴定
        2.2.3 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
        2.2.4 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鉴定
    2.3 结果
        2.3.1 样品khe基因检测结果
        2.3.2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2.3.3 细菌鉴定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菌种复苏
        3.2.2 分离株血清型检测
        3.2.3 分离株MLST分型检测
        3.2.4 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
    3.3 结果
        3.3.1 血清型检测结果
        3.3.2 MLST分型结果
        3.3.3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菌种复苏
        4.2.2 分离株药敏试验
        4.2.3 分离株耐药基因检测
    4.3 结果
        4.3.1 药敏试验结果
        4.3.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3.3 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比对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新生犊牛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1.1 大肠杆菌的培养特性
        1.1.2 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
    1.2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研究现状
        1.2.1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
    1.3 流行病学特点
    1.4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与犊牛肺炎
    1.5 诊断方法
        1.5.1 实验室诊断
        1.5.2 微生物检查法
        1.5.3 分子生物学检测
    1.6 预防措施
    1.7 ExPEC毒力基因
        1.7.1 黏附素
        1.7.2 毒素(α溶血素)
        1.7.3 细胞黏附特异性基因
        1.7.4 铁摄取系统
        1.7.5 侵袭力基因
        1.7.6 毒力岛
    1.8 大肠杆菌耐药性
        1.8.1 耐药大肠杆菌的危害
        1.8.2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
    1.9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新生犊牛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仪器设备
        2.1.3 试剂
        2.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2.2 试验方法
        2.2.1 病理学观察
        2.2.2 菌体形态学鉴定
        2.2.3 菌体生化鉴定
        2.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试验结果
        2.3.1 器官病理学观察
        2.3.2 菌体培养及形态学鉴定
        2.3.3 菌株生化鉴定
        2.3.4 16SrRNA的鉴定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新生犊牛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测
    3.1 试验材料
        3.1.1 菌株样品
        3.1.2 试验动物
        3.1.3 仪器设备
        3.1.4 主要试剂
        3.1.5 毒力基因PCR扩增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1.6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的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毒力基因PCR扩增
        3.2.2 小鼠攻毒试验
    3.3 试验结果
        3.3.1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3.2 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药物敏感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
    4.1 试验材料
        4.1.1 菌种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药敏片
        4.1.5 PCR扩增引物
    4.2 试验方法
        4.2.1 药物敏感性试验
        4.2.2 耐药基因PCR检测
    4.3 试验结果
        4.3.1 药敏试验结果
        4.3.2 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

(10)江苏某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检测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 鸡白痢沙门菌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1.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2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2 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现状
    3 耐药机制
        3.1 外排泵
        3.2 膜通透性改变
        3.3 钝化酶和灭活酶
        3.4 基因因素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来源
        1.2 试验材料
        1.3 方法
        1.4 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鉴定
        2.2 药物敏感性检测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鸡白痢沙门菌药物敏感性与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2 试剂
        1.3 耐药基因的检测
        1.4 耐药基因与药敏性的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耐药基因检测
        2.2 耐药基因与药敏性相关性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趋势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2 方法
    2 结果
        2.1 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趋势
        2.2 鸡白痢沙门菌多重耐药性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新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J]. 朱健铭,翁幸鐾,姜如金,吴晋兰,凌莉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
  • [2]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毒力特点研究[D]. 李琪.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D]. 秦晓青. 湖北科技学院, 2021(07)
  • [4]泰安地区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D]. 刘雨.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5]秦皇岛地区貉肠炎致病菌的流行情况调查及耐药性分析[D]. 刘燕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6]齐墩果酸抑制β-内酰胺酶和细菌性溶血素活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周永林. 吉林大学, 2021(01)
  • [7]鸭屠宰场中细菌的耐药性及qnrB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研究[D]. 蒋梦雪. 浙江工商大学, 2021(12)
  • [8]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特性研究[D]. 王哲红. 塔里木大学, 2021
  • [9]新生犊牛肺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D]. 伍麦尔·麦海提.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10]江苏某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耐药性检测及其变化趋势分析[D]. 王广泽. 扬州大学, 2021

标签:;  ;  ;  ;  ;  

氨基糖苷类的临床合理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