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研究平台构建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研究平台构建

一、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象研究平台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倩[1](2021)在《中医舌诊中舌形自动分类及辅助诊断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中医舌诊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关于望舌诊病的内容。传统中医舌诊通过观察舌体特征来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是我国中医临床诊断的特色之一。由于传统舌诊是由中医医师肉眼观察患者舌体来进行诊断,这使得诊断结果比较依赖于中医医师的主观性和自身知识经验,中医舌诊缺乏定量化和准确化等客观标准。另外,传统舌诊的医师采用文字记录来描述病症,一些舌像资料和宝贵的诊断经验不能得到完整的保存和充分的利用,这影响医师学术交流的同时,制约了中医舌诊理论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及智慧医疗的迅猛发展,借助计算机实现舌象的现代化与客观化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热点内容。利用计算机进行舌象的辅助诊断不仅对于临床医疗有深远影响,对于远程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进行了计算机辅助中医舌象诊断的探索研究,对诊断流程中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做了深入探讨,着重对歪斜舌体的矫正及舌形分类的自动化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提出的算法及成熟的技术研发了计算机辅助舌诊系统,其主要内容有:(1)目前,对于计算机辅助中医舌象诊断中关键问题单方面的研究综述较多,本文首次系统、全面的对计算机辅助中医舌象诊断中关键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深入地调研分析,归类总结了整个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弥补了单方面研究综述覆盖面小、综合性不够的缺陷。其中,介绍了计算机辅助中医舌象诊断的流程、数字化舌像的预处理过程;在广泛调研现有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类讨论了自2000年以来舌像分割及特征提取的主流方法,并针对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进行了归类与总结;归纳了市面上目前已经研发出的舌象分析系统,并整理了每种系统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及优缺点等方面内容。(2)提出了一种歪斜舌形校正的方法。由于在采集舌象时,患者在伸舌过程中力度不一致,容易发生舌体抖动的现象,从而导致采集到歪斜的舌体,这给分析舌像特征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基于完整的舌体区域,根据舌体的镜面对称特性,采用Harris角点检测的方法获取舌尖点,并结合舌体重心点与中垂线,实现了歪斜的舌体的矫正。通过图像的互信息对本文算法校正的舌像与人工校正的舌像之间的相似程度进行了度量,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舌形自动分类的方法。基于歪斜舌体校正的预处理,分析计算了5种基于长度与面积的舌形相关特征。通过研究决策分析工具构造了舌形分类的层次结构模型,将相对重要程度的评价标度转换为数量表达的标准化度量。从舌形判定顺序及特征参数两个方面出发进行了方法的改进,实现了正方形舌、长方形舌等7种常见舌形的分类,分类结果与中医专家的评定相比具有较好的准确率。(4)研发了一个较为完备的计算机辅助舌诊系统。描述了计算机辅助舌诊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开发工具、系统的框架结构与功能分析,并对计算机辅助舌诊系统进行了舌像诊断的测试与验证。最后,对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本论文在计算机辅助中医舌象诊断中关键问题的主流方法,特别是歪斜舌体的校正、舌形分类及现代中医舌诊系统的研发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为现代中医舌诊的不断发展,实现舌诊的科学化、客观化、具体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王秋月[2](2019)在《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技术,使中医准确化、客观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舌诊的客观化、标准化以及定量化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目前现有的针对舌诊的研究大部分主要集中在舌象诊断、图像分析、光源等方面,在移动平台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空白。本研究旨在将舌象分析与手机平台以及互联网结合,设计一个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系统,使中医舌诊更加方便快捷,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与医生。本文基于舌诊客观分析的发展要求,通过手机摄像头进行舌象的采集,利用Web开发技术将舌象图片发送到服务器,经过颜色校正、舌象分割、苔质分离以及特征提取等一系列图像处理,得到舌象分析结果,最后将舌象分析结果由服务器返回手机客户端。本文的具体工作在于:对手机采集的舌象进行颜色校正,比较基于ICC文件的颜色校正方法、灰度世界算法、多项式回归算法以及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颜色校正效果,选取最合适的颜色校正算法。在舌象颜色校正的基础之上,对舌象进一步处理,包括舌象自动分割、舌苔舌质分离和舌象特征提取。手机舌诊客户端的设计采用C/S架构即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手机客户端完成舌象拍照上传和接受服务器结果的功能,服务器端进行舌象分析,再将结果返回手机客户端,利用HTTP协议实现移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最终实现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最后对系统进行多方面测试:通过手机客户端的模拟运行,测试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100张舌象分析结果与中医诊断报告的比较,证实了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所研究的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将舌诊与手机平台及互联网相结合的目的,并满足舌诊客观化、准确化的要求。

卢运西[3](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医舌象颜色校正、分割研究及服务系统搭建》文中认为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医舌象自动化分析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中医舌象分析仪产品化过程中,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主客观舌图像颜色重现不协调、舌图像自动分割准确性和鲁棒性难以满足全自动精准分割需求等。这些难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舌象自动化分析技术的产品化。近年来,随着计算资源的提升,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迅速发展,并被广泛用于各种回归问题和图像语义分割等任务,性能远超传统算法。这为有效解决中医自动化分析设备产品化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针对中医舌象分析仪产品化中舌图像主客观颜色重现、自动化分割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在中医舌象分析仪中的算法调用框架等方面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1)提出了基于两步深度学习的中医舌图像主客观颜色校正方法。该方法对中医舌图像的颜色校正在满足自动分析的客观定量化与人眼视觉主观个性化相统一的需求上,分为两步进行处理。首先由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中医舌图像颜色客观校正方法对舌图像完成客观化校正;然后,根据不同医生的主观偏好以及不同环境的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基于lαβ颜色空间的颜色调整策略对主观显示舌图像进行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客观误差相对传统方法大大减少,同时具备了满足主观个性化颜色显示需求的灵活性。(2)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中医舌图像自动分割方法。该方法采用编解码的语义分割框架,采用开放环境下的舌象数据集对语义分割网络进行参数迁移训练,得到适应中医舌图像程序分割任务的算法模型。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封闭式和开放式采集环境下舌图像分割。经过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舌图像全自动精准分割,基本达到了实用化水平。(3)实现了基于Web服务器的中医舌诊深度学习模型调用框架。该方法采用轻量级的Flask Web框架,实现了深度学习算法在服务器端的方便集成;同时,完成了基于Android的中医舌象APP应用开发,并实现移动应用端对中医舌诊深度学习模型调用框架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中医舌诊深度学习模型调用框架有效解决了不同平台深度学习算法在中医舌象分析系统中集成调用的工程问题。

文毅[4](2016)在《基于图像分析的中医目诊数字化的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望、闻、问、切,总称“四诊”,其中望诊位居四诊之首。所谓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及其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状况。目诊,即望目诊病,它通过观察目之神气、色泽、形态和血脉等来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状况。然而,传统的中医目诊通过肉眼观察来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状况,这种观察与判断是建立在医生医疗实践的积累之上的,易受其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给中医目诊的临床运用、教学、科研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制约了中医目诊的发展。为此,中医目诊面临着客观化的需求。通过数字化方法来辅助实现中医诊断客观化,这样的思路在舌诊以及脉诊的客观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舌诊仪的研制与应用等。就中医目诊而言,目视观察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主观依赖性强,缺乏客观化、定量化的依据,因此,进行中医目诊的数字化研究有其必要性。那么如何通过“数字化”使中医目诊“定量化”,进而使中医目诊“客观化”,是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中医目诊如何进行数字化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开展中医目诊的数字化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中医四诊客观化和中医目诊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原因在于:中医目诊作为望诊的一部分,其数字化、客观化的研究也归属于中医四诊的客观化研究内容,通过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的现状,借鉴中医四诊客观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规避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中医目诊客观化研究进程的推进。其次,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图像分析开展中医目诊数字化的基本思路以及主要内容,对中医目诊数字化研究平台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从虹膜图像特征描述与表达、虹膜图像特征的提取以及虹膜图像特征分析三个方面来开展了虹膜诊断数字化的研究。在开展虹膜诊断数字化研究的过程中,基于虹膜图像特征的处理与分析的需求,对中医目诊数字化研究平台中的图像特征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分析的实现做了一些相关的实验工作。通过对虹膜特征的分析发现,本文所运用的虹膜特征表示与描述方法能有效地支持虹膜图像特征的表示与度量,也进一步说明了通过图像信息的获取、图像信息的处理以及图像信息的分析这样的基本方法来辅助开展中医目诊的临床研究是可行的。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总结,对论文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王轩[5](2014)在《可获取的人体诊断信息关键技术应用与普适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1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1.1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的研究理路北京中医药大学“可获取的人体诊断信息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重大科技成果“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是行业内第一款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上市的中医类医疗器械,是唯一一款集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于一体并嵌入动态II导心电监测、指端光电容积(可计算出血氧饱和度)、寸口桡动脉压力脉搏波、血管顺应性等多种人体指标参数,同时给出四诊合参报告的中医类医疗器械。在老一辈专家付骢远教授、赵绍琴教授、董建华教授、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俞梦孙院士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30余年的诊法现代化研究,提出以“位、数、形、势”属性和“模态”属性等简化归类、执简驭繁的诊法研究理路,实现从“象”研究,到“形”的量化,再到“神”的四诊合参多模态识别的方法学创新;融合主、客观判断于一身,宏观辨证、微观辨识相结合的中医数字化提取与量化识别的方法,不断诠释四诊的生物学内涵,阐明其医学工程学原理,发展形成了“搞清机理—单诊突破—两诊集合—四诊合参”的研究思路和“数字化、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技术路线,是全国多领域优秀人才智慧的结晶。1.2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的应用影响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第二批重点“推广一批、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开发一批”中医诊疗设备中“重点推广一批”产品,也是唯一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评估选型推荐品。相继受邀参加商务部和北京市委共同主办的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世界传统医药大会暨“中国中医药展”、国际生物经济大会。2011年受中央电视台《创新无限》节目组的邀请,参加了第132期节目录制。历次展会都备受关注,有众多国内外参观者体验了数字化、量化的中医诊断。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诞生和使用,提高了健康与疾病的辨识能力,使得许多初期特征不明显的疾病能够得到早期预测及干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山西、河北等多家医院。研究团队研制的可远程复现、四诊合参的心动脉应脉诊训练仪,由心电发生器的心电信号触发机械心泵系统,以“位、数、形、势”四属性为纲,模拟输出单一脉动信息或组合全部符合中医脉学理论的脉动信息,实现心动脉应诊训练。于2013年9月通过北京市药监局、中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1.3原创的中医四诊合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形成,是数千年来中医学发展成熟的标帜。其融入医患双方主观和客观判断自成体系、把握整体的辨证施治理论和四诊合参的诊病模式,是中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特别是近50年来借助现代物理科技的手段,脉诊、舌诊、闻诊、腹诊、望面诊等的发展,使特色的、过去仅凭医家主观判断的“心中了了”的诊断,有了数字化、量化和规范的标准。不仅促进了教学和学术交流,同时提高了“一把草药,一根银针”的中医诊疗技术和认识疾病规律的水平。1.4主客观联合辨证中医四诊中,问诊过程的四诊合参是医家和病人(主诉)交流中,把诸多主客观的不确定因素,辨识为诊家对病人的认识,并主导辨证和遣方用药。当问诊把病人主诉和医生的判断而借助“工具量表”数字化规范成标准的诊断过程时,中医的四诊合参,是融主客观判断于一身,既可“舍脉、舌而从症”,又可依据主观判断形成“桂枝汤证”、“白虎汤证”……而辨证施治。医家宏观辨识阴阳、精气神、脏腑、体质、四时……和辨识微观层面的变数,形成集客观可见和主观判断于一身,四诊合参辨病辨证的认知;“上工治人,治未病”的思想,在发展中的医学体系中,体现了中医具有更高的辨识健康与疾病的能力,因而更科学。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学认识理念先进,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滞后。传承中医理论,突破制约中医四诊关键技术的瓶颈和深化辅助诊断设备的研究,实现望、闻、问、切四诊全面吸纳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助推中医医生四诊诊断技术的回归和提高,必将大大促进中医学的发展。2精神情志类疾病的数字化量化方法学探讨2.1从量表、CRF表到脱离量表的数字化量化诊疗知识数据库采用不断发展完善、融主客观辨证于一身的中医特色的可辅助医生辨证的四诊合参装置和关键技术,筛选典型抑郁症病人的四诊证候因素的分类分级信息;对比抑郁症量表评分,建立人机互参的数字化、量化的抑郁症证候诊断特征指标参数;在中医知识库的数字化的病例报告表(CRF)基础上,通过多家医院多中心筛选典型病例进行验证,聚类和相关分析,形成应用于筛查抑郁症的中医四诊合参技术规范;发展和创新主客观联合辨证的精神情志类疾病的中医诊断模式,进而拓展该辅助诊断技术规范,形成普适的精神情志类疾病中医检测的辅助诊断规范,并探讨对精神情志类疾病的中医数字化、量化诠释。2.2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用于抑郁症的辅助诊疗结果研究30例抑郁症患者共有6种证型:心胆气虚型(8例)、痰热内扰型(6例)、阴虚火旺型(6例)、肝郁化火型(6例)、心火炽盛型(3例)、心脾两虚型(3例)。对各证型的脉诊、舌诊、闻诊、问诊等四诊合参参数特征和给出的方剂进行了分析和方法学探讨。2.3心神合一,主客观联合辨证抑郁症中医四诊合参的数字化、量化的实现,融合有经验的医生得出的抑郁症四诊特征与采用四诊合参辅助诊断仪采集的患者的四诊信息特征,以抑郁症的证候因素分级归类,通过二者的比较与结合,从而增加并形成诊断系统的关于抑郁症的中医知识信息库。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数字化、量化”已经成为各个学科领域中所追求的统一标准。在医学领域中,标准化的诊断量表处处可见,对于研究对象作出标准化的归类研究,既方便于医生一目了然的统计患者疾病信息,又能让检查过程简洁并且完备。本研究选择抑郁症的数字化、量化的中医证候诊断为突破口,有望形成特色的主客观联合辨证的数字化诊断模式,探索精神情志类疾病中医现代诠释和评估。3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在社区健康管理平台的应用3.1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利于中国医改问题的解决该研究应用可获取的人体诊断信息关键技术成果的四诊合参数字化量化的整体辨证论治方法,发挥其以人为中心,多属性数据采集分析、在体质、亚健康辨识、慢病调治、养生、预防、健康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发挥其“简便效廉”、占用空间少、便携、低成本、先进性、整体全科、可广覆盖、检测流程简便、易在社区基层推广、利于中医回归家庭等优势,发展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中国医改需要“中国式”的解决办法,呼唤“中国式”的中医重大仪器的发展,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在社区、家庭的推广和应用,可促进覆盖城乡居民和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建设。3.2社区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平台的设计在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在健康、体质辨识、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型研究基础上,推广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对健康管理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制定出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平台系统的总体需求和具体需求,并且以中医药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对系统模块进行详细设计,进行系统结构和系统开发工具的设计,联合软件公司实现系统开发,形成了 一套集系统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基于脏腑经络辨识的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推广为基础的社区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平台。3.3社区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系统的实现基于脏腑经络辨识的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构建社区健康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古今中医健康管理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思维的融合,将居民生活习惯、运动能力、心理状况和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从生活方式、运动饮食、中医保健以及心理情志等方面的个性化干预是社区卫生服务规模化、标准化的需求,也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健康工具,还是维护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的手段,更是以健康管理平台为依托的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推广策略的实现。4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在糖耐量减低社区/家庭健康服务系统构建中的应用集成可获取人体诊断关键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使原创的、集成创新与再创新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四诊合参辅助诊疗设备真正走向社区与家庭,以此为基础,构建治未病、全覆盖、低成本、高收益的社区与家庭POS/HOC(Point-of-Service/Home-of-Care)中西医结合网络健康干预管理系统,使大众能够共享先进的中医现代化诊疗成果。

黄勃[6](2013)在《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与分类》文中认为[目的]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一种具有特色的常规诊法,舌象颜色是中医病证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诊断价值非常重要。然而,传统中医舌诊,包括舌质颜色、舌苔颜色的观察与诊断,都有着标准化、定量化、客观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诊断人与被诊断人的状态随时变化,无法保持恒定,无法标准化,即使是具有丰富舌诊经验的高年资医生,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甚至不同心理状态下,其诊察结果往往也有一定差异。②传统舌诊仅作出如“淡红舌”、“青紫舌”、“白苔”、“黄苔”、“舌尖红刺”之类的定性判断,无法给出定量化的分析结果。③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医生的舌象颜色、苔色诊断往往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具有丰富舌诊经验的医生其诊断结果基本趋于一致,但普通医生的判断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化依据。总之,传统舌诊主要是通过医生的视觉观察、语言文字描述经验辨析得出诊断结论,其结果受到医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诊断技能的限制,因而严重制约舌象颜色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发展,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特别是舌象颜色的计算机客观化、标准化、定量化研究已经成为中医舌诊现代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对中医舌诊现代化过程中舌象颜色计算机特征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包括:[方法]首先,本论文介绍了舌象颜色计算机特征分析的预处理流程中舌象颜色校正专用色卡的定制方法。对于舌数字图像采集设备,舌象颜色校正的研究者们大都将目光聚焦在计算机图像分析与分类的其他环节,却没有对舌象颜色校正中用到的标准色卡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严重影响了舌象颜色校正的效果;更没有研究者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设计标准色卡,造成舌象颜色校正的方法应用并不普遍。然后,由于舌数字图像采集设备的不断完善,医学图像数据已经从数量、内容和多元化方向上快速发展起来。而正是这些发展,导致了人们对高效率医学图像数据的查找和管理的需求增长。现阶段纯文本的查找方法无法充分的描述丰富的视觉特征和图像特征,因此给医学图像数据、特别是舌数字图像的查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本文利用基于相对熵的门限值分割算法,获取“模板像素”样本,然后利用改进的K最近邻算法进行像素微观化分类,并从已区分为5个不同区域的舌体上提取20维特征矢量,最终提出基于累积直方图的一种距离度量进行图像查找和匹配。其三,本文提出了一个半监督学习的模型,通过舌象颜色将舌数字图像上的所有像素区分为3类:冷、暖或过渡色。这个模型首先利用最大期望聚类算法,将所有的像素区分为很多个聚类,在这次聚类过程中,聚类的数量较大(共150个),而每个聚类尺度较小。然后人工标定将分别赋予这些聚类3种舌象颜色冷暖属性的类别标签:冷色、暖色、过渡色。最后使用一个查找表的数据结构将所有像素区分为舌象颜色冷暖属性的三个类别,并以此为依据,将舌数字图像样本区分为“寒证”或“热证”的总体分类。其四,本文提出了一个半监督学习方法来进行舌象颜色总体分类。本文利用“聚类然后标定”的层次化聚类方法,对训练集合中所有舌数字图像上的所有像素进行合并,并对完成合并过程后的舌象颜色域集合进行聚类,构建若干尺度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像素子集及其对应图像,利用每个舌数字图像中各像素子集所占比例构建特征矢量,进行舌象颜色总体分类。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将定制色卡的在线和离线采集方式结合起来提高图像校正质量与精度的融合系统。试图在定制色卡的基础上,结合前述层次化聚类的思想,得到合理的定制色卡标准值,并通过多次迭代舌象颜色校正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颜色校正的图像质量与精度。[结果](1)本文利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将定制色卡中每一个色块当作一次“实验”,色块的颜色取值则作为实验参数的水平数,既合理的增加了校正色卡的数量,又可能使得校正色卡的定制变得合理而简单易行。(2)本文提出了一个快速而有效的目标匹配算法,用来在大量的舌数字图像数据中查找相似的舌苔图像。实验结果证明这种非参数的框架不仅给舌诊构建了一个客观的基础,而且有希望在临床中得到应用。(3)本章提出了一个SSL方法将一个舌数字图像中的所有像素区分为舌象颜色冷暖属性的3个类别。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其快速而高效,并可以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它减少了计算机舌诊中主观性和不量化,并建立起舌数字图像中每个像素与其舌象颜色冷暖属性类别标签的联系。与现有的方法相比,本章解决了标定数据较少而未标定数据较多之间的矛盾,实验结果合理的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4)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量化矢量的方法来进行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并构建了像素与舌象颜色类别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方法的有效性在418个样本上得到测试。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不仅有利于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也优于传统的方法,从而该方法有了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5)这样的框架也有利于将其他主观的舌象症状描述量化成相对客观的舌象特征,使得舌象颜色统计结果更符合中医舌诊临床和研究的需要,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颜色样本筛选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计算误差[结论]本论文在舌象颜色特征提取和分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性的尝试,为中医舌诊自动化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李宁[7](2013)在《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特点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疾病,我国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为主。舌诊为中医的独特诊法,通过望舌,可一定程度地了解患者病情的轻重及预后。因此,本课题拟通过观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分析肝炎肝硬化不同分期的舌象变化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联系,以探索舌象与该病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从中医舌诊角度认识疾病的演变规律及分析疾病的轻重、预后等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对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和佑安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湖北省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门诊和住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症状、体征(包括舌质、舌苔及舌下络脉等舌象的内容)及肝功能指标等进行采集,并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分布及其与相关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共收集病例801例,其中男性572例(71.41%),平均年龄为48.24±9.40,女性229例(28.59%),平均年龄为53.62±8.03;代偿期315例(39.33%),失代偿期486例(60.67%);乙肝后肝硬化681例(85.02%),以男性为多见(515例,75.62%),丙肝后肝硬化113例(14.11%),以女性为多见(61例,53.98%);2.舌象分布:①代偿期患者的舌色分布为淡白舌42例(13.41%)、淡红舌105例(33.55%)、红舌83例(26.52%)、绛舌5例(1.60%)、淡紫舌18例(5.75%)、绛紫舌0例(0%)、紫舌4例(1.28%)淡暗舌34例(10.86%)、紫暗舌12例(3.83%)、暗红舌10例(3.19%)。舌形分布为老舌34例(10.83%)、嫩舌18例(5.73%)、胖舌65例(20.83%)、瘦舌21例(6.73%)、齿痕舌96例(30.77%)、点刺舌22例(7.05%)、裂纹舌37例(11.86%)。舌下络脉分布为舌下络脉增长31例(9.90%)、增粗72例(23.08%)、迂曲83例(26.52%)、颜色青紫/紫黑44例(14.10%)、细络显现99例(31.73%);舌上瘀点/瘀斑为34例(10.93%);舌苔分布为白苔190例(60.70%)、黄苔94例(30.03%)、黄白相间苔29例(9.27%);薄苔226例(72.44%)、厚苔86例(27.56%);润苔242例(78.07%)、滑苔21例(6.77%)、燥苔47例(15.16%);腐腻苔82例(26.28%);剥脱苔11例(3.57%)。②失代偿期患者的舌色分布为淡白舌48例(10.00%)、淡红舌144例(30.00%)、红舌121例(25.21%)、绛舌14例(2.92%)、淡紫舌36例(7.50%)、绛紫舌2例(0.42%)、紫舌4例(0.83%)淡暗舌41例(8.54%)、紫暗舌30例(6.25%)、暗红舌40例(8.33%);舌形分布为老舌86例(17.84%)、嫩舌21例(4.36%)、胖舌134例(27.80%)、瘦舌33例(6.85%)、齿痕舌154例(31.95%)、点刺舌54例(11.20%)、裂纹舌93例(19.29%)。舌下络脉分布为舌下络脉增长61例(12.73%)、增粗143例(29.85%)、迂曲206例(43.01%)、颜色青紫/紫黑79例(16.49%)、细络显现184例(38.49%);舌上瘀点/瘀斑为89例(18.46%);舌苔分布为白苔289例(60.08%)、黄苔147例(30.56%)、黄白相间苔45例(9.36%);薄苔280例(58.09%)、厚苔202例(41.91%);润苔346例(74.09%)、滑苔39例(8.35%)、燥苔82例(17.56%);腐腻苔159例(32.99%);剥脱苔34(7.10%)。其中,暗红舌、老舌、胖舌、薄苔、厚苔、腐腻苔、剥脱苔、舌下络脉增粗、迂曲,舌上有瘀点/瘀斑等舌象在两期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薄苔以代偿期的比例为高,其余则以失代偿期的比例为高。3.舌象与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①比较不同舌色患者间相关肝功能指标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直接胆红素、AST、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等,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白蛋白:淡紫舌>紫舌>淡白舌>淡暗>红舌>淡红舌>绛舌>紫暗舌>暗红舌>绛紫舌;球蛋白:绛紫舌>暗红舌>紫暗舌>绛舌>淡红舌>淡紫舌>红舌>淡暗舌>淡白舌>紫舌;白球比:紫舌>淡白舌>淡紫舌>淡暗舌>红舌>淡红舌>绛舌>紫暗舌>暗红舌>绛紫舌;前白蛋白:淡紫舌>淡白舌>紫舌>淡暗舌>红舌>淡红舌>绛舌>紫暗舌>暗红舌>绛紫舌;直接胆红素:绛紫舌>紫暗舌>暗红舌>红舌>绛舌>淡红舌>淡白舌>淡紫舌>淡暗舌>紫舌;AST:绛紫舌>绛舌>紫暗舌>淡紫舌>暗红舌>淡白舌>淡暗舌>红舌>淡红舌>紫舌;碱性磷酸酶:绛紫舌>紫暗舌>红舌>暗红舌>淡红舌>淡紫舌>紫舌>淡白舌>淡暗舌>绛舌;血清总胆汁酸:绛紫舌>暗红舌>紫暗舌>绛舌>紫舌>红舌>淡红舌>淡紫舌>淡暗舌>淡白舌;胆碱酯酶:淡暗舌>紫舌>淡紫舌>淡白舌>淡红舌>绛舌>红舌>暗红舌>紫暗舌>绛紫舌;其中,绛紫、暗红、紫暗舌组指标均值明显异于正常值。②比较不同舌形患者间相关肝功能指标均值,老嫩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等,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总蛋白:嫩舌>老舌>正常舌,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老舌>嫩舌>正常舌,白球比:正常舌>嫩舌>老舌;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老舌>正常舌>嫩舌;其中,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均值在正常范围内。胖瘦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齿痕舌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总蛋白、球蛋白、直接胆红素,其均值比较均为有齿痕舌>无齿痕舌,其中,总蛋白均值在正常范围内。点刺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球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直接胆红素,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球蛋白、直接胆红素:有点刺舌>无点刺舌,白球比、前白蛋白:无点刺舌>有点刺舌。裂纹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球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球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有裂纹舌>无裂纹舌,白球比、前白蛋白:无裂纹舌>有裂纹舌;其中,碱性磷酸酶均值在正常范围内。③比较不同舌下络脉患者间相关肝功能指标均值,舌下络脉有无增长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其均值比较均为舌下络脉增长>无舌下络脉增长。舌下络脉有无增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球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等,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白球比、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无舌下络脉增粗>舌下络脉增粗,球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舌下络脉增粗>无舌下络脉增粗;其中,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均值在正常范围内。舌下络脉有无迂曲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等,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无舌下络脉迂曲>舌下络脉迂曲,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舌下络脉迂曲>无舌下络脉迂曲;其中,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均值在正常范围内。舌下络脉不同颜色变化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总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ST、碱性磷酸酶,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总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ST、碱性磷酸酶:舌下络脉青紫/紫黑>舌下络脉淡紫,白球比:舌下络脉淡紫>舌下络脉青紫/紫黑;其中,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均值在正常范围内。舌下细络有无显现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球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白球比、前白蛋白:舌下细络不显现>舌下细络显现,球蛋白:舌下细络显现>舌下细络不显现。④比较舌上有无瘀点/瘀斑患者间相关肝功能指标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白蛋白、白球比:舌上有瘀点/瘀斑<舌上无瘀点/瘀斑;球蛋白:舌上有瘀点/瘀斑>舌上无瘀点/瘀斑。⑤比较不同苔色患者间相关肝功能指标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球蛋白、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球蛋白:黄白相间苔>黄苔>白苔;直接胆红素:黄苔>黄白相间苔>白苔;血清总胆汁酸:黄白相间苔>黄苔>白苔。⑥比较不同苔质下患者间相关肝功能指标均值,薄苔与厚苔组患者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球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等,根据其均值高低按照降序分别排列如下: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在两组中的比较均是薄苔>厚苔,球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等在两组中的比较均是厚苔>薄苔;其中,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均值在正常范围内。比较润、滑、燥苔患者间相关肝功指标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间接胆红素,均值大小为:滑苔>润苔>燥苔。比较有无腐腻苔患者间相关肝功能指标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者为直接胆红素,均值大小为:有腐腻苔>无腐腻苔。比较有无剥脱苔相关肝功能指标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舌色、舌苔均以淡红舌、白苔、薄苔、润苔的出现率为高,其中,薄苔在两期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以代偿期的比例为高。失代偿期异常舌色(绛紫、暗红、绛舌、淡紫、紫暗舌)、舌形(老舌、胖舌、齿痕舌、点刺舌、裂纹舌)、舌下络脉(增长、迂曲、增粗、青紫/紫黑、细络显现)、舌上瘀点/瘀斑、苔色(黄苔)、苔质(厚苔、腐腻苔、剥脱苔)等的出现率均高于代偿期,其中,暗红舌、老舌、胖舌、舌下络脉增粗、迂曲,舌上有瘀点/瘀斑、厚苔、腐腻苔、剥脱苔等舌象在两期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以失代偿期的比例为高。2.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变化与相关肝功能指标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当患者出现舌下细络显现或舌上瘀点/瘀斑时,多与肝功的蛋白类指标相关;舌下络脉增长、黄苔、黄白相间苔、滑苔、腐腻苔等则多与胆红素类指标相关;老舌、齿痕舌、点刺舌则多与肝功中蛋白、胆红素类的指标相关;而当患者出现绛紫、紫暗、暗红舌,裂纹舌,舌下络脉增粗、迂曲、颜色青紫/紫黑,厚苔时,则与大多数的肝功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舌象的异常出现率越来越高,本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探索舌象与肝功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严文娟,赵静,林凌,宋俊生,商铁成,李刚[8](2010)在《中医舌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舌诊是中医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受到历代临床医家的重视。为探索中医舌诊客观化的方向,对舌诊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现有研究成果难以得到临床应用的原因在于偏离了中医系统辨证的思想原则。在结合中医舌诊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发展途径及趋势。

武哲丽,陈群,刘梅[9](2010)在《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信息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临床上,许多疾病如"郁病"、"虚劳"、"不寐"等,这些经现代医学手段体检确定的所谓健康人,常常无法被医疗仪器探查出来,而在舌象已有表现。现代医学对此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而舌诊具有提前预警的作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新时期下探索新的疾病诊断方法,这对于提高社会医疗卫生水平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舌象信息技术研究的探讨,提示在治未病实践中舌诊可以起到监测、预测、预警、预防的作用,为现代医学提供了疾病诊疗、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及具体手段,治未病的舌象研究必将成为治未病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胡申宁[10](2010)在《中医舌诊中舌色、苔色自动分类的研究》文中提出舌诊的客观化研究是现代中医四诊的重要研究内容,在中医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舌诊方法依赖于中医的目视观察,存在着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的缺点,给舌诊客观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困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中医舌诊相结合,对舌诊客观化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舌象分割是中医舌诊客观化的重要前提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和总结其他学者的成果,针对目前舌象分割中存在的难点,首先提取出舌象的初始轮廓,然后针对舌象的形状特性,采用了改进的水平集方法对舌象进行分割。从实验结果看,HSV色彩空间在分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舌苔舌质分离是中医舌诊信息系统进行病理辩证的基础,是中医舌诊客观化工作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质苔分离算法,将水平集方法进行改进,使曲线逼近于目标舌苔轮廓,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分割效果更为准确。舌象的颜色分析是舌诊客观化中最主要的内容,然而一直以来中医理论对这方面的定义和归类都比较模糊。舌象的识别主要包括舌象特征的提取和舌象的归类。本文结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将其融合到舌色、苔色的判别中来,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的统计方法,采用模仿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在HSV颜色空间中对舌象进行特征提取、降维,提取有效的舌象特征,并通过AdaBoost算法把一系列弱分类器提升为强分类器,对舌象颜色进行了深入的分类研究。本文以大量舌象图片为研究及验证依据,实现了具有较好鲁棒性的舌体自动分割,提出了一种新的舌苔、舌质分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舌象颜色的分析结果与标准舌象库的分类结果相比较,正确率达到了95%。研究工作推动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象研究平台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象研究平台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舌诊中舌形自动分类及辅助诊断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舌象分析系统
        1.2.2 舌体校正
        1.2.3 舌形分类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中医舌象诊断研究
    2.1 计算机辅助中医舌象诊断的流程
    2.2 数字舌图的预处理
    2.3 舌体图像分割
        2.3.1 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技术的舌像分割方法
        2.3.2 基于机器学习的舌像分割方法
    2.4 舌像苔质分离
    2.5 舌像特征提取
        2.5.1 对舌质的提取
        2.5.2 对舌苔的提取
        2.5.3 对舌下络脉的提取
    2.6 舌象分析系统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arris角点检测的歪斜舌体的校正
    3.1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原理
    3.2 舌体校正算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
    3.4 舌体校正准确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舌形的自动分类
    4.1 舌形处理
    4.2 舌形特征分析
        4.2.1 常见舌形特征
        4.2.2 舌形相关特征的提取
    4.3 舌形分类
        4.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3.2 构造判断矩阵
        4.3.3 计算权重
        4.3.4 检验矩阵一致性
        4.3.5 层次分析算法的改进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舌诊系统的设计研究
    5.1 系统框架与功能分析
        5.1.1 舌体图像处理模块
        5.1.2 舌像特征提取模块
        5.1.3 舌像综合诊断模块
    5.2 系统测试与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结构
第2章 舌象颜色校正
    2.1 颜色校正的意义
    2.2 颜色空间的选择
    2.3 舌象偏色检测
        2.3.1 造成偏色的因素
        2.3.2 偏色检测
    2.4 常用颜色校正算法
        2.4.1 颜色校正算法概述
        2.4.2 基于ICC文件的颜色校正方法
        2.4.3 灰度世界颜色校正算法
        2.4.4 多项式回归颜色校正算法
        2.4.5 支持向量回归颜色校正算法
    2.5 舌象颜色校正实验方案及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舌象分析方法研究
    3.1 舌象分割
        3.1.1 舌象预处理与初始化
        3.1.2 基于Snake模型的舌象自动分割
    3.2 舌苔舌质分离
    3.3 舌象特征提取
        3.3.1 颜色特征提取算法
        3.3.2 舌形特征提取算法
        3.3.3 苔质特征提取算法
        3.3.4 舌象特征提取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4.1 服务器端设计
        4.1.1 概述
        4.1.2 服务器的搭建与实现
    4.2 手机客户端设计
        4.2.1 概述
        4.2.2 客户端的开发与实现
    4.3 系统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舌象分析可行性实验及结果
    5.1 实验方案
    5.2 实验结果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申请专利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医舌象颜色校正、分割研究及服务系统搭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中医舌诊客观化中图像采集和预处理技术
    1.3 深度学习与基于程序调用框架
        1.3.1 深度学习的研究进展
        1.3.2 基于深度学习的程序调用框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中医舌图像颜色校正与舌体分割研究进展
    2.1 引言
    2.2 中医舌图像颜色校正研究及进展
        2.2.1 中医舌图像颜色校正研究进展
    2.3 中医舌图像舌体分割研究进展
        2.3.1 基于传统技术的中医舌象分割方法
        2.3.2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方法
    2.4 深度网络模型工程调用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两步深度学习的中医舌图像主客观颜色校正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两步深度网络的主客观颜色校正方法
        3.2.1 算法整体流程
        3.2.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中医舌图像颜色客观校正
        3.2.3 基于lαβ颜色空间的客观颜色校正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客观校正方法结果与讨论
        3.3.2 基于主观与客观统一校正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中医舌图像自动分割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中医舌图像自动分割方法框架
        4.2.1 模型网络架构
    4.3 面向舌象分割的迁移学习
        4.3.1 样本的数据扩充
        4.3.2 基于迁移学习的网络训练
    4.4 分割性能评估与分析
        4.4.1 基于迁移学习的网络训练
        4.4.2 评价指标
        4.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Web服务器的中医舌诊深度学习模型调用框架
    5.1 引言
    5.2 Flask框架
        5.2.1 框架特点
        5.2.2 与舌象分析系统需求的切合性分析
    5.3 基于Flask框架深度学习模型调用方法
        5.3.1 整体流程
        5.3.2 模型网络架构及各模块关联性
    5.4 深度学习算法集成到服务端的标准和实例
        5.4.1 集成算法要求
        5.4.2 集成算法实例
    5.5 不同应用端的服务调用
        5.5.1 Linux脚本服务调用
        5.5.2 Android系统服务调用
        5.5.3 框架分析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4)基于图像分析的中医目诊数字化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论文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医目诊研究现状分析
    2.1 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现状
    2.2 中医目诊的研究现状
    2.3 中医目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图像分析的中医目诊数字化研究方法探讨
    3.1 研究思路
    3.2 应用研究主要内容
    3.3 技术研究主要内容
    3.4 中医目诊数字化研究平台构建的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中医目诊的虹膜诊断数字化研究
    4.1 虹膜图像特征描述与表达
    4.2 虹膜图像特征提取的实现
        4.2.1 MATLAB开发平台简介
        4.2.2 系统功能模块
        4.2.3 特征提取示例
    4.3 虹膜图像特征分析
        4.3.1 基于实验平台的虹膜特征分析
        4.3.2 基于SPSS的虹膜特征分析
        4.3.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
    5.3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虹膜图像
    附录C 体质调查表
    附录D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E 硕士期间参与课题
    附录F 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5)可获取的人体诊断信息关键技术应用与普适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上篇 理论与方法学探讨
    第一章 中医诊法与四诊合参
        1 中医四诊与西医四诊的比较
        2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
        3 参与四诊合参的中医脉诊研究
        4 参与四诊合参的中医舌诊研究
        5 参与四诊合参的中医闻诊研究
        6 四诊合参研究
        6.1 四诊合参的意义
        6.1.1 四诊合参
        6.1.2 四诊各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片面性
        6.2 四诊合参数字化量化研究
        6.2.1 主客观联合辨证的四诊合参数字化量化
        6.2.2 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数字化量化
        6.2.3 “搞清机理—单诊突破—两诊集合—四诊合参”的研究理路
        6.2.4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实现
        6.2.5 四诊合参诊疗技术进入社区、家庭、掌上诊疗
        6.2.6 可远程复现、四诊合参的心动脉应脉诊训练仪
        7 中国自己的仪器助推医改问题的解决
        8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与西医诊断仪器的比较优势
        9 结论
        9.1 中医需要引入现代技术发展数字化量化的四诊合参关键技术
        9.1.1 传统中医四诊信息的获取缺乏数字化量化
        9.1.2 古老的中医学在可视与数字化的发展中有着很大的技术空缺
        9.2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
        9.2.1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辨证论治
        9.2.2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规范化
        9.2.3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可以在基层的应用
        9.2.4 先进低成本便携普惠的“中国式”重大诊疗仪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抑郁症数字化四诊特征的理论与方法学探讨
        1 精神情志类疾病证候的数字化四诊特征诠释
        2 脑卒中后抑郁症证候的四诊合参特征研究
        3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在墨西哥的推广应用
        4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5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6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及辨证研究进展
        7 结论
        7.1 中国需要自己的重大仪器
        7.2 抑郁症尚无数字化量化的四诊合参诊疗规范
        7.3 四诊合参辅助诊技术利于抑郁症辨证分型规范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在糖耐量减低社区医院/家庭服务网络健康管理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方法学探讨
        1 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服务理念
        2 基于数字化量化的脏腑经络辨识健康、体质、亚健康的监测与动态评估
        2.1 数字化量化四诊合参关键技术
        2.2 肝气郁结型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的数字化量化四诊合参特征比较及干预研究
        2.3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在糖尿病前期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电针干预前后四诊特征比较
        3 IGT诊断与筛查方法
        4 IGT流行病学研究
        5 IGT的发展
        6 IGT的危险因素
        7 IGT干预
        8 基于虚拟云构建中西医结合网络健康服务体系
        8.1 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8.2 基于虚拟云的中医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势
        8.3 基于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构建网络健康服务体系的基础
        8.4 网络健康服务体系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下篇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 抑郁症证候四诊数字化量化特征研究
        引言
        1 研究目标
        2 资料
        5 病例信息采集
        6 结果
        7 讨论
        8 结论
        8.1 创新之处
        8.2 存在的不足和需要继续完善之处
    第二章 构建社区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平台推广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
        引言
        1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的社区推广
        2 社区健康管理平台构架设计
        3 社区健康管理平台的模块设计
        4 社区健康管理平台的系统实现及相关功能描述
        5 社区健康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和预期效果
        6 讨论
        6.1 个体情况是探索健康状态原因的重要依据
        6.2 体检数据是对健康状况的确认
        6.3 体质辨识是对采集各项数据的综合
        6.4 通过辨识制定个性化处方
        7 结论
        7.1 专利技术推广理念决定着推广策略和产品的生命力
        7.2 中医药对维护居民的健康有着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7.3 以中医诊查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平台使健康的维护更加系统化
        7.4 待完善之处
    第三章 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在糖耐量减低健康干预管理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引言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设计原则
        1.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1.3 系统运行环境
        1.4 社区医院一站式服务POS(Point-of-Service)系统的模块设计
        1.5 家庭服务HOC(Home-of-Care)系统
        2 POS/HOC IGT健康干预服务系统的实现与操作说明
        2.1 POS IGT健康干预服务系统的实现与操作说明
        2.2 HOC IGT健康干预服务系统的初步实现与操作说明
        3 结论
        4 待完善之处
附录 脏腑经络辨识装置之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
致谢
个人简历

(6)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与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中医舌诊概述
        1.2.1 舌生理简介
        1.2.2 中医舌诊简介
        1.2.3 宏观望舌舌质颜色分类
        1.2.4 宏观望舌舌苔颜色分类
    1.3 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研究现状
        1.3.1 舌数字图像区域颜色监督学习方法
        1.3.2 舌数字图像区域颜色非监督学习方法
        1.3.3 舌数字图像像素颜色分类方法
    1.4 舌数字图像颜色分析与分类研究现状总结
        1.4.1 传统舌数字图像颜色分析的问题
        1.4.2 舌数字图像颜色区域宏观化分类方法的问题
        1.4.3 舌数字图像颜色像素微观化分类方法的问题
    1.5 课题来源
    1.6 舌数字图像样本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色卡定制的舌象颜色校正
    2.1 定制色卡的意义
        2.1.1 应用色卡的意义
        2.1.2 理想化的颜色校正
        2.1.3 理想化方法的不足
    2.2 色卡定制方法总体思路
        2.2.1 标准色卡与定制色卡
        2.2.2 均匀实验设计
        2.2.3 校正算法
    2.3 色卡实验设计
        2.3.1 均匀实验设计
        2.3.2 离线色卡实验设计
    2.4 校正算法
        2.4.1 核函数定义
        2.4.2 相关分析方程
        2.4.3 相关分析校正值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舌苔图像查找
    3.1 背景简介
        3.1.1 图像查找简介
        3.1.2 图像相似度
        3.1.3 一般图像查找流程
        3.1.4 舌苔厚薄
        3.1.5 研究难点
    3.2 像素模板构建
        3.2.1 门限值图像分割
        3.2.2 门限值的确定方法
        3.2.3 人工辅助标定方法
    3.3 目标匹配算法
        3.3.1 最近邻像素微观化分类算法
        3.3.2 舌体区域先验模板分割
        3.3.3 相似性度量定义
        3.3.4 目标匹配度量定义
    3.4 实验结果
        3.4.1 测试样本分布情况
        3.4.2 舌苔图像查找样本对匹配分析
        3.4.3 舌苔图像查找与宏观望舌匹配结果分析
        3.4.4 舌苔图像查找与舌苔颜色类别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舌象颜色冷暖色分析
    4.1 冷暖色与寒热证候
        4.1.1 冷暖色相关概念
        4.1.2 寒热证候分类
        4.1.3 冷暖色与病证关系
    4.2 冷暖色分析算法框架
        4.2.1 总体思路
        4.2.2 算法框架
        4.2.3 最大期望聚类
        4.2.4 人工辅助标定步骤
        4.2.5 像素LUT分类
    4.3 实验结果
        4.3.1 计算机分析聚类中间结果
        4.3.2 宏观望舌像素微观化分类结果
        4.3.3 宏观望舌可分性可视化结果
        4.3.4 宏观望舌舌象颜色与冷暖色计算机分析吻合程度
        4.3.5 舌象颜色冷暖色计算机分析与寒热辨证间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舌象颜色总体分类
    5.1 研究现状分析
    5.2 层次矢量量化聚类
        5.2.1 VQ编码器
        5.2.2 层次化聚类
        5.2.3 时间复杂度分析
        5.2.4 VQ解码器
    5.3 舌象颜色总体分类
        5.3.1 特征矢量
        5.3.2 BN分类
    5.4 实验结果
        5.4.1 计算机分析聚类中间结果
        5.4.2 计算机分析量化中间结果
        5.4.3 计算机总体分类与宏观望舌颜色分类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舌象颜色分析计算机融合系统
    6.1 图像采集方式
        6.1.1 图像采集方式分类
        6.1.2 图像采集利弊分析
    6.2 离线方式
        6.2.1 离线色卡标准值的确定
        6.2.2 离线定制色卡放置方式
    6.3 在线方式
        6.3.1 在线色卡标准值的确定
        6.3.2 在线定制色卡放置方式
    6.4 离线在线融合
        6.4.1 融合流程图
        6.4.2 具体步骤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舌数字图像颜色分析的现状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7)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特点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肝硬化舌象特点的研究进展
        1 肝硬化的舌象特点
        1.1 舌质和舌苔的变化特点
        1.2 舌下络脉的变化特点
        2 肝硬化合并并发症的舌象特点
        2.1 肝硬化合并腹水的舌象特点
        2.2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舌象特点
        3 其他相关研究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近10年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1 现代技术在舌象客观化研究中的运用
        1.1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1.2 光谱成像系统
        2 舌诊仪的研制
        3 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3.1 舌象与肝功能
        3.2 舌象与胃蛋白酶及胃酸PH值
        3.3 舌象与血液流变学
        3.4 舌象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舌象分布情况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来源
        2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2.1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2.2 Child-Pugh分级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方法及观测内容
        3.2 舌象的观测方法
        3.3 舌象的缺失处理
        3.4 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分布情况比较
        2.1 舌质
        2.1.1 舌色
        2.1.2 舌形
        2.1.3 舌下络脉
        2.1.4 瘀点/瘀斑
        2.2 舌苔
        2.2.1 苔色
        2.2.2 苔质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舌象分布情况分析
        2.1 舌质分布情况分析
        2.1.1 舌色分析
        2.1.2 舌形分析
        2.1.3 舌下络脉分布情况分析
        2.1.4 瘀点/瘀斑分布情况分析
        2.2 舌苔分布情况分析
第三部分 肝炎肝硬化舌象分布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1 舌象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1.1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色分布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1.2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形分布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1.3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下络脉分布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1.4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上瘀点/瘀斑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1.5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苔分布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1.5.1 不同苔色分布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1.5.2 不同苔质分布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讨论
        1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色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形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3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下络脉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4 舌上瘀点/瘀斑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5 肝炎肝硬化患者苔色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6 肝炎肝硬化患者苔质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肝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参考值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医舌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舌象望诊法
2 图像分析法
    2.1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舌色度量与诊断
    2.2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舌苔度量与诊断
    2.3 图像分析技术与数据挖掘相结合的研究
    2.4 图像分析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3 光谱分析法
4 高谱图分析法
5 小结

(9)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信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治未病”理论体系的涵义及其核心
2 舌诊在“治未病”阶段中具有提前预警的重要作用
    2.1 未病先防阶段
    2.2 既病防变阶段
3 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实现舌诊的定量化客观化是舌诊发展的必然趋势
4 问题与展望

(10)中医舌诊中舌色、苔色自动分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中医舌诊背景知识
    1.3 舌诊及其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1.3.1 舌象分割方法的研究
        1.3.2 舌象特征自动分析与识别方法的研究
    1.4 舌象诊断系统的研究
    1.5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问题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7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中医舌象分割及识别方法基础
    2.1 色彩空间
        2.1.1 RGB 彩色空间
        2.1.2 YUV 颜色空间
        2.1.3 CIE 系统
        2.1.4 HSV 色彩模型
        2.1.5 色彩空间的转换
    2.2 水平集方法
        2.2.1 Mumford-Shan 模型及简化的C-V 模型
        2.2.2 C-V 模型的水平集表达及数值解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医舌体分割
    3.1 舌象初始位置的确定
    3.2 改进的水平集舌象提取方法
    3.3 实验与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医舌苔、舌质的分离
    4.1 舌质、舌苔分离现状
    4.2 基于图像分割方法的舌苔、舌质划分
        4.2.1 GVF snake 活动轮廓模型
        4.2.2 区域生长法
        4.2.3 本文选取的水平集方法
    4.3 面积比特征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医舌苔、舌质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研究
    5.1 舌苔、舌质的判别分析方法
    5.2 本文采用的基于PCA-ADABOOST 的舌象识别方法
        5.2.1 PCA 舌象识别方法
        5.2.2 AdaBoost 算法
    5.3 弱分类器的选择
        5.3.1 KNN 分类器
        5.3.2 本文的分类器
        5.3.3 分类器的组合规则
    5.4 实验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象研究平台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舌诊中舌形自动分类及辅助诊断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丽倩.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基于手机平台的舌象采集分析的研究[D]. 王秋月. 天津大学, 2019(01)
  • [3]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医舌象颜色校正、分割研究及服务系统搭建[D]. 卢运西.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4]基于图像分析的中医目诊数字化的方法研究[D]. 文毅.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可获取的人体诊断信息关键技术应用与普适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D]. 王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6]舌数字图像颜色计算机分析与分类[D]. 黄勃.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7)
  • [7]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特点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李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8]中医舌诊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严文娟,赵静,林凌,宋俊生,商铁成,李刚. 中医杂志, 2010(12)
  • [9]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信息技术研究[J]. 武哲丽,陈群,刘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1)
  • [10]中医舌诊中舌色、苔色自动分类的研究[D]. 胡申宁. 浙江理工大学, 2010(06)

标签:;  ;  ;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开放式舌研究平台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