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一、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璟璐,王赛男,王阳阳,付贵强,王颖,胡建国,唐洁,吕合作[1](2022)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寡聚阻断剂对小鼠脊髓损伤急性期局部基因转录表达影响的转录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炎症小体在脊髓损伤后发挥重要作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是炎症小体的共同接头蛋白。作者前期的研究表明,一种特异性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寡聚阻断剂CRID3,可以通过抑制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寡聚化而抑制炎症小体的活化和相应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改善损伤脊髓局部微环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其在转录水平对损伤脊髓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CRID3对小鼠脊髓损伤急性期(8 h)局部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方法:共取雌性8周龄C57BL/6小鼠30只,体质量18-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将脊髓损伤后的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给药组术后腹腔注射CRID3(50 mg/kg),对照组只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脊髓损伤后8 h,每组各灌注取材3只小鼠,取脊髓冰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确定损伤模型是否成功。损伤后8 h每组各取3只小鼠,取脊髓提取纯化总RNA,进行文库制备和转录组测序,用DESeq2软件分析3组模型的差异基因表达。同转录组测序,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各取6只小鼠脊髓提取纯化总RNA,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用GOseq R软件和KOBAS软件对差异基因分别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合文献挖掘与炎症小体相关的信号通路、深入分析CRID3对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与CRID3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蛋白String互作分析。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脊髓损伤模型构建成功;(2)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有5 66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3 427个上调和2 224个下调基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有2 92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1 409个上调基因和1 515个下调基因;(3)基因本体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含趋化因子受体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细胞外-谷氨酸门控离子通道活性、兴奋性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等;(4)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结合文献挖掘表明,与炎症小体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MAPK、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细胞焦亡、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等;(5)CRID3最敏感的基因包括Asc、Casp4、Cyba、Cybb、F11r、Hif1a、Il18、Il1b、Itgal、Itgam、Itgb2、Jam3、Mmp3、Mmp9、Tlr4等;(6)String蛋白互作分析表明炎症小体组成成分Nlrp1、Nlrp3、Nlrp6、Nlrc4、Aim2、ASC、Csap1和Csap4相互作用密切,并且它们又通过Csap8与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形成完整的链接;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节点蛋白,如Actn1、Cxcl5、Cd14、Cyba、Cybb、Fgf2、Hif1a、F11r、Itgal、Itga2b、Itgam、Itgb1、Jam3、Mmp3、Tlr4等被确定;(7)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可以激活大量与炎症小体活化相关的基因表达,这些表达基因形成的信号通路可能是炎症小体活化的原因也可能是其活化的结果;CRID3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导致脊髓损伤急性期基因表达抑制,其相关的分子和信号通路主要与炎症反应、局部缺氧、细胞的黏附、迁移、分化、增殖和凋亡有关,提示在脊髓损伤急性期应用CRID3可改善脊髓损伤局部微环境,这些关键的节点分子也可以作为新的治疗干预靶点。

王栋,王方园,时浩洋,赵爽,孔宪斌,孟静岩[2](2022)在《巨噬细胞极化与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巨噬细胞是一类具有较强可塑性的天然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极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其表型和相关功能,对微环境中刺激作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极化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激酶B(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TAT6),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多种信号通路及调节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参与了骨关节炎、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恶性肿瘤转移及治疗药物耐药等,而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防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近年来中药及有效成分抗肿瘤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等过程。因此,靶向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的新靶点。结合近3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该文从巨噬细胞极化,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通路及调节因子,巨噬细胞极化与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巨噬细胞极化与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自拟方/经方等抗肿瘤作用4个方面对巨噬细胞极化与中药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抗肿瘤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及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思路。

张欣,韩旭[3](2021)在《缺氧诱导因子2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缺氧诱导因子2(HIF-2)是细胞为了适应缺氧环境而产生的一种调控因子,能与相应的靶基因结合,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能量代谢及血管生成等活动,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提示HIF-2有望成为妇科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的新靶点。本文对HIF-2的结构、功能及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佩瑶,贾军梅[4](2021)在《缺氧影响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抗肿瘤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但是免疫治疗耐药问题影响治疗疗效。因此,探索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解决耐药问题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缺氧状态是免疫耐药的关键因素,缺氧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抑制免疫细胞杀伤功能,促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阻断缺氧相关通路可能成为克服免疫治疗耐药的突破点。通过总结缺氧状态诱导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有助于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关蛋白靶向药在免疫治疗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华龙,王晨宇,姚坤厚,李小全[5](2021)在《草苁蓉多糖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草苁蓉多糖(BRPS)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BRPS(12.5、25、50、100、200 μg/L)干预肝癌HepG2细胞,筛选合适作用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组(转染LV-HIF-1α)、HIF-1α-NC组(转染LV-HIF-1α-NC)、BRPS组(加入50 μg/L BRPS)、BRPS+HIF-1α组(转染LV-HIF-1α,加入50 μg/L BRPS),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肝癌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癌细胞中HIF-1α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选取BRPS浓度50 μg/L进行实验。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HIF-1α-NC组蓝色荧光微弱,HIF-1α组蓝色荧光较弱,BRPS组蓝色荧光较强,BRPS+HIF-1α组蓝色荧光较BRPS组减弱。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89%±1.25%,划痕愈合率:63.35%±3.35%,穿膜细胞数:(122.60±3.29)个]比较,HIF-1α组细胞凋亡率(1.67%±0.86%)降低,划痕愈合率(87.48%±3.92%)增高,穿膜细胞数[(208.60±6.17)个]增多,BRPS组细胞凋亡率(26.58%±1.63%)增高,划痕愈合率(14.82%±3.81%)降低,穿膜细胞数[(68.80±4.25)个]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PS+HIF-1α组细胞凋亡率(12.14%±1.05%)高于HIF-1α组,低于BRPS组,划痕愈合率(32.59%±3.76%)、穿膜细胞数[(123.40±4.94)个]低于HIF-1α组,高于BR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IF-1α组HIF-1α、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RPS组HIF-1α、波形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PS+HIF-1α组HIF-1α、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IF-1α组,高于BRPS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IF-1α组,低于BR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PS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抑制其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HIF-1α而抑制EMT的发生。

汪攀,廖彬,龚胜,赵璐,王俊伟,邹德伟,吴南[6](2021)在《缺氧诱导因子1α与2α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化疗抵抗中的协同调控作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2α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化疗抵抗中的协同调控作用。方法原代组织取自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和HIF2α的表达;常氧或缺氧培养原代细胞72 h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和HIF2α的表达;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细胞中HIF1α、HIF2α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HIF1α+HIF2α敲除组及转染空白质粒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添加替莫唑胺后继续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后,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人脑胶质瘤组织高表达HIF1α和HIF2α;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均证实,胶质瘤细胞常氧培养72 h后,HIF1α和HIF2α均不表达;缺氧培养72 h后,HIF1α和HIF2α均高表达。成功敲除HIF1α、HIF2α表达后缺氧培养各组细胞72 h,CCK-8检测结果提示,HIF1α+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高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24.419,P<0.001);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HIF1α+HIF2α敲除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G2/M+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5.326,P=0.025);HIF1α敲除组、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添加替莫唑胺缺氧培养细胞72 h后,HIF1α+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低于对照组、HIF1α敲除组及HIF2α敲除组(F=46.518,P<0.001),HIF1α敲除组和HIF2α敲除组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HIF1α与HIF2α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化疗抵抗中起协同调控作用。

王晓玲[7](2021)在《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转录因子调控肝星状细胞改善肝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肝纤维化是肝脏组织急性或慢性细胞损伤引起的可逆性伤口愈合反应,反映了肝脏修复和瘢痕形成之间的平衡[1]。目前肝脏慢性纤维化疾病的总负担不断增长,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此死亡[2,3]。然而,尽管对纤维化病理生理机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在确定抗纤维化靶点并转化为有效治疗方面仍为空白[3,4],因此,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的研究具有直接的临床意义[5]。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作为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主要调节因子,旁分泌或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调控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沉积、降解[4,6,7]。近期研究表明,TGF-β/SMAD信号通路中,SMADs需要与其它DNA结合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即β-catenin与T细胞因子(T cell factor,TCF)、叉形头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O1,FOXO1)和乏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相互作用,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其相对活性取决于结合β-catenin的“转录伴侣”[8]。当β-catenin与TCF结合时,促进细胞增殖和纤维化[9],然而在与FOXO1结合后,发挥抗增殖、促凋亡、促进细胞在氧化应激下的存活[10,11]。在人类结肠癌细胞中发现FOXO1与TCF竞争结合β-catenin[12],在肾脏纤维化的研究中发现[8],β-catenin/FOXO1转录复合物形成可以促进TGF-β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foxp3的表达[8,13],发挥抗炎作用,然而β-catenin不同“转录伴侣”在HSCs及其肝脏纤维化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从细胞、动物、人体多水平,正向、反向多角度探讨TGF-β信号通路转录因子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调控HSCs增殖活化的作用机制,并在体内实验中探讨转录因子复合物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对HSCs增殖活化、细胞外基质沉积、肝脏组织免疫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发现转录因子复合物TCF、FOXO1竞争结合β-catenin,可以调节TGF-β促纤维化生物学效应开关,导致不同的生物事件结局,为精准靶向抑制肝脏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及思路。目的:1.结合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实验,阐明肝脏纤维化过程中,TGF-β信号通路中β-catenin与不同“转录伴侣”FOXO1、TCF形成的不同转录因子复合物在肝纤维化病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调控HSCsβ-catenin转录因子复合物,启动TGF-β多重生物学效应开关,导向不同生物学事件结局的思路在改善肝脏纤维化中的应用。2.在人体肝纤维化组织中分析β-catenin与不同“转录伴侣”FOXO1、TCF形成的不同转录复合物β-catenin/FOXO1、β-catenin/TCF与纤维化进展之间的关系,丰富肝纤维化疾病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为进一步探索其在肝脏以及其它器官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1.体外实验:人肝星状细胞LX2体外培养,分对照组、TGF-β诱导分化组、TGF-β诱导分化+ICG-001干预组、TGF-β诱导分化+ICG-001+AS1842856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RT-q PCR检测各组细胞外基质α-SMA和COL-I水平以及HSCs细胞周期、氧化应激功能,应用Western Blotting、Co IP、PLA方法分析HSCs活化后,各组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转录复合物水平变化。2.体内实验:根据肝纤维化的不同病因,构建四氯化碳(CCl4)和胆总管结扎(BDL)两种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肝脏外观,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同时对肝纤维化不同时期进行肝脏组织切片、染色,提取RNA及逆转录、RT-q PCR,分析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不同时期的纤维化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判断不同模型的干预时间;采用邻位连接技术(PLA)分析肝纤维化不同时期β-catenin转录复合物变化规律。3.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对两种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应用β-catenin/TCF抑制剂ICG-001进行干预,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ICG-001干预组,观察小鼠肝脏外观,计算肝重、体重比,应用小鼠肝酶血清学水平检测、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1型胶原蛋白(COL-1)RNA表达水平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评价ICG-001干预后是否抑制小鼠肝脏纤维化,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了BDL各组肝脏组织炎症因子IL-10、IL-17、TNF-α、IL-6水平。4.为正反两个角度进一步探索TGF-β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复合物在抑制肝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BDL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中增加TGF-β组、FOXO1抑制剂干预组,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RT-q PCR、Co IP、PLA实验,分析以β-catenin为核心的转录复合物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之间的转换关系;应用组织免疫荧光共定位、组织HSCs特异细胞PLA实验分析体内TGF-β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复合物对HSCs细胞的作用,并应用RT-q PCR检测了foxp3、TNF-α、P27kip1表达水平。5.最后在胆道闭锁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肝脏组织中开展免疫组化、RTq PCR、PLA实验,分析人体肝脏组织中TGF-β水平、细胞增殖水平、IL-10、β-catenin/FOXO1、β-catenin/TCF与肝纤维化分期是否相关,为重新定向TGF-β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复合物β-catenin/FOXO1、β-catenin/TCF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策略提供依据。结果:1.体外实验: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参与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1.1β-catenin/TCF抑制剂ICG-001干预活化的LX2细胞,WB结果显示,ICG-001组LX2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与TGF-β组相比显着下降;ICG-001+AS1842856组与ICG-001组比较,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ICG-001组;而ICG-001组与对照组相比,α-SM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ICG-001+AS1842856组与TGF-β组相比,α-SMA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CG-001可以抑制活化的HSCs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1.2 Mn SOD、p27kip1 RT-q PCR结果显示,ICG-001组LX2细胞Mn SOD、p27kip1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α-SMA、COL-I WB结果相反。说明ICG-001干预活化的HSCs使HSCs细胞周期阻滞,抗氧化应激水平增强。1.3以β-catenin作为Co IP抗体的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ICG-001组与TGF-β组相比,β-catenin结合的TCF水平显着下降,FOXO1水平显着升高。β-catenin、TCF、FOXO1 PLA结果显示,ICG-001组LX2细胞β-catenin/TCF互作与TGF-β组相比显着下降,β-catenin/FOXO1结果与β-catenin/TCF相反。综合与β-catenin结合的TCF、FOXO1水平,应用TF ratio(β-catenin/TCF versusβ-catenin/FOXO1)指标分析各组之间转录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TF ratio水平变化趋势与LX2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标记物α-SMA表达水平一致,LX2细胞的活化与TF ratio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以上结果说明β-catenin/TCF可以促进TGF-β诱导的HSCs增殖、活化。2.体内实验;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以及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与肝纤维化病程关系初探2.1 CCl4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在造模4w时,ALT、AST水平达到最高,随着造模时间延长,6w、8w时点ALT、AST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显示,在造模4w时纤维组织增生逐渐显着,网状纤维增粗、断裂,纤维间隔初步形成,随着造模时间延长,纤维间隔显着;小鼠肝脏α-SM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随着CCl4注射时间延长至4w,α-SM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小鼠肝脏组织IL-6、TNF-αm RNA表达水平在模型4w时达到高峰,foxp3表达水平在模型初期逐步增加,6w时达到高峰,8w时下降。2.2 BDL肝纤维化小鼠模型BDL术后1w,ALT、AST与Sham相比显着升高,术后2w时达到顶峰,术后3w、4w呈现下降趋势;小鼠肝组织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Masson染色、亮绿-天狼星红染色分别从炎症细胞浸润、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增生不同维度检测结果显示,BDL术后1周可见毛细胆管增生,汇管区增大,肝细胞轻度水肿变性,少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可见局灶性坏死,毛细胆管数量增多,肝细胞空泡样变加重;小鼠肝脏α-SM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DL术后1w汇管区α-SM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加,随着BDL术后胆总管结扎时间延长,α-SMA表达水平持续升高,。小鼠肝脏组织TNF-αm RNA表达水平在模型1w、2w、3w时逐步上升,foxp3表达水平在模型初期逐步增加,2w、3w时显着升高。以上结果说明CCL4、BDL两种不同机制导致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在造模4w、1w时即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2.3 CCL4、BDL模型不同时期对小鼠肝脏石蜡组织切片进行原位PLA实验,检测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转录复合物在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结果显示β-catenin/TCF水平在CCl4造模4w时显着增高,β-catenin/FOXO1则在对照组呈现最高水平,在CCl4造模4w时显着下降;β-catenin/TCF水平在BDL手术造模1w时显着增高,β-catenin/FOXO1则在对照组呈现最高水平,术后1w时下降。说明在两种模型中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转录复合物水平与肝纤维化病程相关。3.抑制β-catenin/TCF改善CCL4、BDL小鼠模型肝纤维化3.1 CCl4、BDL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应用ICG-001干预1w、2w,对肝脏外观、肝重/体重比、肝酶、组织学、α-SMA、COL-I m RNA及蛋白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CCl4、BDL模型中ICG-001干预1w时,肝重体重比较模型组无显着差异,干预2w时,肝重体重比与模型组相比显着下降。两种模型1w、2w干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下降。CCl4模型肝脏组织HE染色、网染结果显示,ICG-001组与同期CCL4模型组相比,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纤维间隔包绕肝细胞团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减少。BDL模型肝脏组织HE、Masson、网状纤维、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ICG-001组与同期BDL模型组相比,毛细胆管增生及纤维化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I型胶原、III型胶原数量显着降低,网状纤维断裂、肝细胞板增厚程度减轻;BDL模型天狼星红染色半定量结果显示,ICG-001组胶原沉积显着低于同期模型组。RT-q PCR结果显示两种模型ICG-001组2w时COL-I、α-SMA阳性比例与同期模型组相比显着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Cl4模型ICG-001组COL-I水平显着低于同期模型组,干预2w COL-I水平与干预1w时相比显着下降;BDL模型ICG-001组α-SMA水平显着低于同期模型组,干预2w时α-SMA水平与干预1w相比显着下降。以上结果说明抑制β-catenin/TCF 1w或2w,均可改善肝纤维化。3.2 CCl4、BDL模型在ICG-001干预后foxp3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升高,p27kip1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升高。3.3 BDL模型,ICG-001干预2w时,IL-6水平与同期模型组相比显着下降;TNF-α、IL-17变化趋势与IL-6一致,IL-10则显着增加。4.BDL模型研究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调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4.1 BDL模型中,腹腔注射AS1842856抑制FOXO1后,免疫组化、WB检测小鼠肝脏组织α-SMA水平,结果显示,应用AS1842856干预后,α-SMA水平显着增加,肝脏纤维化加重;当在ICG-001基础上应用AS1842856干预时,α-SMA阳性细胞数与ICG-001组相比显着增加。α-SMA和COL-I WB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给予ICG-001,α-SMA和COL-I蛋白表达水平与BDL组相比显着下降,在此基础上应用AS1842856,α-SMA和COL-I蛋白表达水平与ICG-001组相比显着增加。4.2各组小鼠肝脏组织核蛋白IP实验结果显示BDL组与Sham组相比,β-catenin/TCF升高、β-catenin/FOXO1降低,ICG-001干预后,与Sham组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应用AS1842856,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与Sham组相比均显着下降。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石蜡切片进行PLA实验,结果显示各组TCF、FOXO1与β-catenin互作的变化趋势与肝脏核蛋白Co IP实验结果基本一致,BDL术后以及TGF-β的作用下,β-catenin、TCF互作呈现增长趋势,而β-catenin、FOXO1互作显示下降,与肝脏纤维化进展相关。ICG-001干预后β-catenin、TCF结合减弱,β-catenin、FOXO1结合增强,而在ICG-001+AS1842856组,β-catenin与TCF、FOXO1的互作关系均减弱,与肝脏核蛋白Co IP实验结果一致。4.3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DL模型组HSCs增殖活化水平显着高于Sham组,ICG-001组显着低于模型组,TGF-β组HSCs数量及活化较BDL模型组增强,ICG-001干预TGF-β组HSCs增殖活化水平显着下降,与ICG-001组相比无显着差异。BDL模型组HSCs细胞β-catenin/TCF ligation与Sham组相比显着增加,ICG-001干预后与BDL组比较显着下降;TGF-β组β-catenin/TCF与BDL组相比显着增加,ICG-001干预TGF-β组,β-catenin/TCF ligation较TGF-β组显着下降。β-catenin/FOXO1ligation BDL组显着低于Sham组,ICG-001干预后与BDL组比较显着升高;TGF-β组β-catenin/FOXO1与BDL组相比显着增加,ICG-001干预TGF-β组,β-catenin/FOXO1 ligation较TGF-β组显着升高。TF ratio作为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的比值,可以综合评价与β-catenin竞争结合的TCF、FOXO1之间的动态变化,BDL模型组HSCs细胞中TF Ratio与Sham组相比显着增加,ICG-001干预后与BDL组比较显着下降;TGF-β组与BDL组相比无显着差异,ICG-001干预TGF-β组,TF Ratio较TGF-β组显着下降,与ICG-001组无差异。结合本部分2.1结果显示TF ratio下降,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反之则加重。4.4 BDL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RT-q PCR结果显示TNF-α、foxp3表达水平与Sham组比较显着升高,ICG-001干预后TNF-α显着下降,foxp3进一步增加,在ICG-001基础上应用AS1842856抑制FOXO1后,TNF-α水平显着升高,foxp3表达下降。4.5 ICG-001干预后p27kip1水平与BDL模型组相比显着升高,在ICG-001基础上应用AS1842856抑制FOXO1后,p27kip1水平发生显着下降。5.人体肝脏组织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转录复合物与纤维化进展的关系5.1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初诊,腹腔镜胆囊插管造影确诊的16例胆道闭锁以及其它患者,依据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结果进行纤维化程度的Ishak评分分期,其中0期3例,1期4例,2期、3期、4期各3例。5.2不同分期患者肝脏组织Masson染色、IL-10、Ki67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IL-10水平S0-S2期显着升高,细胞增殖S2-S4期显着增强,这些指标均与TGF-β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相关。5.3患者肝脏组织石蜡切片PLA结果显示,S0、S1、S2、S3期β-catenin/TCF ligation S0-S2期逐渐增多;β-catenin/FOXO1 S0期最高,S0-S2期逐渐下降;TF ratio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变化趋势一致。结论:1.体外人肝星状细胞LX2实验中,TCF、FOXO1竞争结合β-catenin,形成不同转录因子复合物,调控TGF-β诱导的LX2转分化及细胞周期、氧化应激水平。2.体内动物实验中,TGF-β通路下游转录因子TCF、FOXO1同样存在竞争结合β-catenin;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作为TGF-β通路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开关导致促纤维化和抗炎、细胞抑制--不同的生物学事件结局。体内通过调控HSCs TF ratio,可以抑制HSCs细胞的增殖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同时调节肝脏组织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慢性损伤,改善肝纤维化。3.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相对水平即TF Ratio水平升高与BA患者肝脏纤维化病程早期进展相关。

魏金婴[8](2021)在《miR-326调控SIRT1/HIF1α/VEGFA轴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肿瘤之一,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世界有近20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以及环境的改变,社会及生活心理压力的剧增,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提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比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包括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方法。肺癌在基因层面的研究,已挖掘很多靶点,但是仍有很大空间未被发掘。化疗仍是肺癌治疗的基石。近年的研究表明,miRNAs在肺癌的治疗中显示了潜在的效用,在表观遗传学研究方面发现,miRNAs可能通过调控组蛋白从而影响和参与到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SIRT1是一种II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种可调节许多涉及染色质结构、凋亡、自噬和线粒体转录调控的蛋白质。深度参与基因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凋亡、自噬、增殖、衰老和肿瘤发生,在癌症耐药性的多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有研究报道,靶向SIRT1活性或基因表达可能是肺癌治疗的新策略之一。HIF1α(缺氧诱导因子1α)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靶点,HIF1α在肿瘤转移、血管生成、患者预后差以及肿瘤耐药治疗方面有很强的相关性;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驱动的肿瘤血管生成的高度冗余和复杂性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肿瘤通常会对靶向VEGFA信号转导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产生耐药性。VEGFA由体内大多数细胞产生,但在缺氧时上调。研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挖掘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eo/)检索获得肺癌microRNA相关表达芯片GSE51853,采用R语言“limma”包,设置|logFC|>1,p value<0.05为阈值,进行差异分析。利用Star Base数据库(http://starbase.sysu.edu.cn/)、RNAInter数据库(http://www.rna-society.org/rnainter/)和miRanda数据库(http://www.microrna.org/microrna/home.do)对micro RNA的靶向调控基因进行预测,三个网站使用不同的算法进行预测,取三个预测结果的交集增加预测结果的可信度。通过miRNA.org数据库预测miRNA靶向基因;通过UCSC(http://genome.ucsc.edu/)和JASPAR(http://jaspar.genereg.net/)两个网站分析得出HIF1α蛋白在VEGFA启动子有可能的结合位点,提出理论假设。细胞学实验:细胞培养:人肺癌细胞系H460和人胚肾细胞系HEK293购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上海)的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H460细胞使用RPMI-1640+10%FBS培养基,HEK293在DMEM+10%FBS的培养基中培养,均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化学抗性细胞H460-R由亲本细胞系H460开发,通过将化学疗法药物DDP(顺铂)浓度从0.05μg/ml增加至2μg/ml梯度暴露细胞约12个月,以获得化学抵抗性。质粒和si RNAs转染:MiR-326 mimic、MiR-326 inhibitor、过表达SIRT1(eo-SIRT1)、抗HIF1α(HIF1αsi RNA)的小干扰RNA(si 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si RNA和阴性对照(NCs)由Gene Chem有限公司(上海,中国)合成。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过夜,将2μg质粒与X-treme GENE HP DNA转染试剂(Roche Applied Science,Basel,Switzerland)混合。根据制造商说明,使用Lipofectamine TM RNAi MAX转染试剂(Thermo Fisher Scientific,Waltham,MA,USA)用上述质粒转染细胞。转染48小时后收集细胞用于后续实验。qRT-PCR实验检测miR-326和SIRT1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60及其耐药细胞H460-R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和RIP试验验证和检测miR-326与SIRT1的结合及调控关系,以及SIRT1通过去乙酰化抑制HIF1α降解;ChIP实验及qRT-PCR从多角度验证了SIRT1与HIF1α的调控关系;ChIP实验及双荧光素酶截短实验检测转录因子HIF1α与VEGFA启动子位点的结合情况;MTS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判断H460-R细胞的耐药改善;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SIRT1、HIF1α、VEGFA、c-PARP1、c-Caspase-3和γ-H2AX的蛋白表达,荧光素酶检测γ-H2AX的阳性表达,MTS及流式细胞术监测耐药细胞的生存及凋亡情况。动物实验:以裸鼠肿瘤形成为指标,BALB/c裸鼠(Nu/Nu,雌性,4-6周,n=8只/组),转染物皮下注射:NC agomir组,miR-326 agomir组,NC agomir+DDP组,miR-326 agomir+DDP组,所有小鼠在无病原体条件下维持生命活动;一周后,每3d用DDP(3.0mg/kg体重)处理小鼠,肿瘤体积检测持续4周。评价其成瘤能力评估耐药改善。实验结果:1、miR-32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差异表达;miR-326与SIRT1的3’UTR区结合,负调控SRIT1,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化疗耐药;2、miR-326改善细胞耐药,SIRT1促进细胞耐药;3、SIRT1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转录因子HIF1α;沉默SIRT1通过抑制其去乙酰化作用来促进HIF1α的蛋白酶体降解;HIF1α降解改善NSCLC化疗耐药。沉默SIRT1的表达促进转录因子HIF1α的降解来改善NSCLC细胞的化疗耐药;4、HIF1α在VEGFA启动子上结合,SIRT1通过HIF1α促进VEGFA的表达;SIRT1促进VEGFA的表达;沉默VEGFA改善NSCLC化疗耐药;SIRT1通过转录因子HIF1α促进VEGFA的表达,调控化疗耐药;5、过表达miR-326在体内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化学耐药性。结论:化疗仍是NSCLC治疗的基石。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实验证实研究是合理且高效的研究方法。大量查阅文献发现,miRNAs已作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得到广泛研究,技术方法成熟,并且在表观遗传学方面也得到了大量研究。miR-326在肿瘤化疗耐药方法虽然已有研究,但并未进行机制的研究和探讨;SIRT1、HIF1α、VEGFA均有报道作为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过程,但他们直接是否有明确联系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这一点入手进行探讨。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文献检索,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机制,研究发现一条新的通路miR-326→SIRT1/HIF1α/VEGFA→NSCLC。然而miRNA与基因并不是一对一关系,单一通路研究不是唯一通路;细胞层面的研究较为局限,动物实验相对较少,在未来的研究中可结合临床标本做进一步研究增加可信度。miR-326通过介导SIRT1/HIF1α/VEGFA轴的表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耐药。这些结果表明miR-326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肺癌治疗新靶点。

孟越[9](2021)在《HIF-1α调控“Warburg效应”在毛蕊异黄酮抗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植物雌激素毛蕊异黄酮对ER(+)和ER(-)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影响的差异,并探讨HIF-1α调控的“Warburg效应”在毛蕊异黄酮抗乳腺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毛蕊异黄酮(0、25、50、100、150μM)处理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糖酵解相关试剂盒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入量、LDH活性、丙酮酸和乳酸的含量;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内HIF-1α表达,以及糖酵解关键酶(PDK1、PKM2)的活性。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HIF-1α基因过表达载体(pc DNA-HIF-1α)和HIF-1α基因敲低载体(pc DNA-si RNA-HIF-1α)转导入MDA-MB-231细胞,以上调或下调乳腺癌细胞中HIF-1α基因表达;转染后MDA-MB-231细胞经或不经毛蕊异黄酮处理,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以及毛蕊异黄酮作用后的效果;采用糖酵解相关试剂盒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量、LDH活性、丙酮酸和乳酸含量,以及毛蕊异黄酮药物作用后的效果;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HIF-1α表达和糖酵解关键酶的活性,以及毛蕊异黄酮药物作用后的效果。结果:毛蕊异黄酮可以呈浓度依赖性同时抑制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迁移、侵袭能力,抑制乳腺癌细胞中葡萄糖摄取量、LDH活性、丙酮酸和乳酸的含量,并且毛蕊异黄酮对MDA-MB-231的影响较MCF-7更明显(P<0.05或P<0.01)。同时,毛蕊异黄酮对两种乳腺癌细胞内HIF-1α的表达以及糖酵解关键酶也有抑制作用,其中毛蕊异黄酮处理的MCF-7细胞中HIF-1α表达降低更明显,而PDK1、PKM2活性在毛蕊异黄酮处理的MDA-MB-231细胞中被抑制更明显(P<0.05或P<0.01)。当过表达HIF-1α时,可促进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迁移侵袭,并上调细胞内葡萄糖摄取量、LDH活性、丙酮酸和乳酸的含量以及糖酵解关键酶PDK1、PKM2的磷酸化水平,当敲低HIF-1α的基因表达,则作用相反(P<0.01)。与单纯毛蕊异黄酮药物处理组相比,过表达HIF-1α可以削弱毛蕊异黄酮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部分阻断细胞内葡萄糖摄取量、LDH活性、丙酮酸和乳酸含量以及糖酵解酶活性的下降;而毛蕊异黄酮抗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可以因敲低HIF-1α的表达而得以增强(P<0.05或P<0.01)。结论:HIF-1α调控的糖酵解途径在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起着促进作用,而毛蕊异黄酮正是通过抑制HIF-1α基因靶点,逆转“Warburg效应”,发挥抗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这就为植物雌激素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卢强[10](2021)在《ROCK2稳定HIF-1α表达在脓毒症致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脓毒症(sepsis)是宿主对感染产生致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特异性反应,脂多糖(LPS)是脓毒症最重要的启动因子,对肝脏有直接损害作用。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2(ROCK2)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动力学的关键调节因子,作用于参与炎症控制的Rho GTP酶的下游。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除缺氧外的多种微环境应激中发挥核心作用,包括接触感染性病原体和炎性细胞因子。我们在体外和体内脓毒症所致的肝损伤模型中发现ROCK-2和HIF-1α的表达均显着增加。降低HIF-1α的表达水平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同时抑制肝细胞凋亡。此外,上调HIF-1α挽救了由ROCK2基因敲除引起的炎症因子分泌的减少,而HIF-1α下调则减少了ROCK2诱导的炎症因子的分泌。其潜在机制是ROCK2通过阻止泛素化和降解来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将脓毒症的两个驱动因素联系起来,有望为脓毒症致肝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理论框架。方法:1、通过腹腔注射LPS(5 mg/kg)构建脓毒症C57BL/6小鼠肝损伤模型,分别于0小时,6小时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q RT-PCR及Western Bolt分析不同时间段小鼠肝组织ROCK2的表达。2、通过基因敲除技术下调小鼠ROCK2的表达,构建小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q RT-PCR及Western Bolt分析小鼠肝组织ROCK2的表达,通过基因敲除技术观察下调ROCK2之后的表达变化,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3、下调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中ROCK2的表达,加入含LPS(10μg/ml)的细胞培养基构建HL7702炎症环境,通过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变化。与此同时,上调HL7702中ROCK2的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HL7702中ROCK2的表达,最后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在炎症环境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变化。4、改变ROCK2表达后,免疫印迹法检测分析小鼠肝脏及HL7702中HIF-1α的表达情况,观察HIF-1α与ROCK2表达的相关性。下调ROCK2的细胞中同时上调HIF-1α及过表达ROCK2的细胞中同时降低HIF-1α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情况。5、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HL7702中ROCK2与HIF-1α之间能否直接相互结合。抑制细胞蛋白降解及合成的基础下,Western Bolt检测上调及下调ROCK2后对HIF-1α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法测试上调及下调HL7702中ROCK2对HIF-1α的泛素化水平影响。结果:1.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LPS腹腔注射6小时后肝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同样,我们发现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浓度也在LPS腹腔注射6小时后增加(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注射LPS后不同时间点ROCK2基因的表达水平,LPS注射6小时后增强(p<0.05),这与免疫印迹结果一致(p<0.05)。表明ROCK2在脓毒症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2.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显示杂合子ROCK2缺陷小鼠(KD)的ROCK2表达显着下调(p<0.05)。KD和WT小鼠腹腔注射LPS(5mg/kg)后6h,ROCK2基因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p<0.05)。酶联免疫法结果表明在杂合子ROCK2缺陷小鼠(KD)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释放明显减少(p<0.05)。最后用HE染色观察了脂多糖处理后ROCK2杂合子缺陷小鼠(KD)肝组织的变化(p<0.05)。这些结果表明,小鼠ROCK2杂合性缺失抑制了脂多糖引发的肝损伤发展。3.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脂多糖处理后,ROCK2蛋白和m 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ROCK2下调可减少HL7702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p<0.05)。同时,转染p-ROCK2的脂多糖处理后,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显着增加(p<0.05),表明在脂多糖处理后,ROCK2的表达影响HL7702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4.采用相同的脓毒症小鼠肝损伤模型,通过免疫印迹获得了关于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水平的一致结果,这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脂多糖触发的小鼠的肝脏中过表达(p<0.05)。同时,我们发现上调HIF-1α的表达可以逆转下调ROCK2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水平降低(p<0.05),而下调HIF-1α的表达则可以阻滞上调ROCK2所致的炎症因子分泌增加(p<0.05)。5.免疫共沉淀方法证实ROCK2与HIF-1α不相互结合。随后,使用蛋白酶抑制剂MG132抑制HL7702蛋白降解,HIF-1α的表达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增加(p<0.05)。在抑制蛋白酶体降解的情况下,下调及上调ROCK2蛋白表达后,HIF-1α蛋白表达并未发现明显改变,HIF-1α在细胞中的降解受到抑制(p<0.05)。因此,我们研究表明ROCK2能够抑制HL7702中HIF-1α的泛素化降解。结论:ROCK2通过抑制泛素降解来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我们的研究结果对脓毒症所致肝损伤分子机制的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二、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论文提纲范文)

(2)巨噬细胞极化与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PP
    1.1 外极化
    1.2 缺氧极化
    1.3固有极化
2 MPP相关通路与调节因子
    2.1 NF-κB信号通路与MPP
    2.2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与MPP
    2.3 JAK/STAT6信号通路与MPP
    2.4 JNK/MAPK信号通路与MPP
    2.5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MPP
3 TAMs极化
    3.1 TAMs极化与肺癌
    3.2 TAMs极化与乳腺癌
    3.3 TAMs极化与前列腺癌
    3.4 TAMs极化与卵巢癌
    3.5 TAMs极化与结直肠癌
4 TAMs极化与中药抗肿瘤作用
    4.1 中药调节TAMs极化
    4.2 中药有效成分调节TAMs极化
    4.3 自拟方/经方调节TAMs极化
5 小结与展望

(3)缺氧诱导因子2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IF-2
    1.1 HIF-2的结构
    1.2 HIF-2的功能
        1.2.1 HIF-2与血管生成
        1.2.2 HIF-2与红细胞生成
        1.2.3 HIF-2与铁代谢
        1.2.4 HIF-2与脂质代谢
2 HIF-2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2.1 HIF-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2.2 HIF-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
    2.3 HIF-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5)草苁蓉多糖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1.2.3 细胞转染及分组
        1.2.4 Hoechst33258染色观察肝癌细胞凋亡情况
        1.2.5 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
        1.2.6 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能力
        1.2.7 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侵袭能力
        1.2.8 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癌细胞中HIF-1α、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不同浓度BRPS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2 慢病毒转染肝癌细胞的效果
    2.3 各组肝癌细胞凋亡情况
    2.4 各组肝癌细胞凋亡率比较
    2.5 各组肝癌细胞划痕愈合率比较
    2.6 各组穿膜细胞数比较
    2.7 各组肝癌细胞中HIF-1α、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3 讨 论

(7)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转录因子调控肝星状细胞改善肝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 参与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盒
        1.2 实验试剂配制
        1.3 LX2 细胞培养及细胞传代
        1.4 rhTGF-β诱导LX2 细胞活化增殖
        1.5 ICG-001、AS1842856 干预活化的LX2 细胞
        1.6 实验方法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 调控LX2 增殖活化表型
        2.2 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 调控LX2 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机制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以及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 与肝纤维化病程关系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盒
        1.2 实验试剂配制
        1.3 实验动物
        1.4 动物模型建立及实验分组
        1.5 实验方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CCl_4、BDL模型不同时点的小鼠一般状况
        2.2 CCl_4、BDL模型不同时点的肝脏外观改变
        2.3 CCl_4、BDL模型不同时点的肝功能变化
        2.4 CCl_4、BDL模型不同时点的组织学改变
        2.5 CCl_4、BDL模型不同时点α-SM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2.6 CCl_4、BDL模型不同时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2.7 CCl_4、BDL模型不同时点β-catenin/FOXO1、β-catenin/TCF转录复合物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抑制β-catenin/TCF改善CCL4、BDL小鼠模型肝纤维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盒
        1.2 实验试剂配制
        1.3 实验动物
        1.4 动物模型建立及实验分组
        1.5 实验方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抑制CCl_4、BDL模型β-catenin/TCF1 w、2 w时小鼠一般状况
        2.2 抑制CCl_4、BDL模型β-catenin/TCF1 w、2 w时肝脏外观及肝重体重比
        2.3 抑制CCl_4、BDL模型β-catenin/TCF1 w、2 w时血清肝功能水平
        2.4 抑制CCl_4、BDL模型β-catenin/TCF1 w、2 wS时肝脏组织学变化
        2.5 抑制CCl_4、BDL模型β-catenin/TCF1 w、2 w时 COL-I、α-SMA水平
        2.6 抑制CCl_4、BDL模型β-catenin/TCF2 w促进FOXO1 靶基因foxp3、p27~(kip1)表达
        2.7 抑制BDL模型β-catenin/TCF时肝脏组织炎症因子水平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BDL模型研究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 调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盒
        1.2 实验试剂配制
        1.3 实验动物
        1.4 动物模型建立及实验分组
        1.5 实验方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β-catenin/TCF、FOXO1 共同调控肝纤维化进展
        2.2 肝脏核蛋白中TCF、FOXO1与β-catenin竞争结合形成不同转录复合物
        2.3 体内HSCs中 TCF、FOXO1与β-catenin形成不同转录复合物调控肝纤维化进展
        2.4 β-catenin/TCF、FOXO1 调节肝脏组织炎症因子水平
        2.5 β-catenin/TCF、FOXO1 调节肝脏组织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部分 探讨人体肝脏组织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 转录复合物与纤维化进展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盒
        1.2 临床组织标本收集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胆道闭锁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2.2 患者肝脏组织石蜡切片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结果及纤维化分期
        2.3 不同分期患者肝脏组织TGF-β、IL-10、Ki67 水平
        2.4 不同分期患者肝脏组织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 水平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2.本研究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与纤维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miR-326调控SIRT1/HIF1α/VEGFA轴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肺癌的概述
        1.1.1 肺癌的流行病学和现状
        1.1.2 肺癌的生物学
        1.1.3 化疗仍是肺癌治疗的基石
        1.1.4 肺癌新兴治疗
    1.2 MicroRNAs的概述
        1.2.1 MicroRNA的起源
        1.2.2 MicroRNA的生物学功能
        1.2.3 MicroRNA与肿瘤
        1.2.4 MiRNAs作为诊断标志物
    1.3 MicroRNA-326 的概述
        1.3.1 MicroRNA-326 在肿瘤中的研究
        1.3.2 MicroRNA-326 与生物标志物
        1.3.3 MicroRNA-326 与治疗
    1.4 SIRT1 的概述
        1.4.1 SIRT1的生物学功能
        1.4.2 SIRT1与肺癌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肺癌microRNA芯片差异分析与生信预测
        2.2.2 细胞培养
        2.2.3 质粒和siRNAs转染
        2.2.4 RNA提取和qRT-PCR分析
        2.2.5 Western blot
        2.2.6 细胞活力测定
        2.2.7 流式细胞分析
        2.2.8 免疫荧光试验
        2.2.9 荧光素酶报告分析
        2.2.10 RIP
        2.2.11 CHIP
        2.2.12 裸鼠成瘤
    2.3 统计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生物信息学预测
        3.1.1 miR-32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差异表达
        3.1.2 miR-326靶向基因预测
        3.1.3 HIF1α是SIRT1直接靶点
        3.1.4 HIF1α在VEGFA启动子区靶向结合
        3.1.5 提出理论假设
    3.2 miR-326负调控SRIT1,改善NSCLC细胞的化疗耐药
        3.2.1 miR-326、SIRT1在NSCLC及耐药细胞中的表达
        3.2.2 miR-326与SIRT1的3’UTR区结合
        3.2.3 miR-326改善细胞耐药,SIRT1促进细胞耐药
    3.3 沉默SIRT1的表达促进转录因子HIF1α的降解来改善NSCLC细胞的化疗耐药
        3.3.1 SIRT1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转录因子HIF1α
        3.3.2 沉默SIRT1的表达促进转录因子HIF1α的降解
        3.3.3 HIF1α降解改善NSCLC化疗耐药
    3.4 SIRT1 通过HIF1α促进VEGFA的表达,调控化疗耐药
        3.4.1 HIF1α在VEGFA启动子上结合,SIRT1通过HIF1α促进VEGFA的表达
        3.4.2 SIRT1促进VEGFA的表达
        3.4.3 沉默VEGFA改善NSCLC化疗耐药
    3.5 过表达miR-326在体内改善NSCLC细胞化疗耐药
        3.5.1 裸鼠成瘤实验
        3.5.2 过表达miR-326改善NSCLC化疗耐药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HIF-1α调控“Warburg效应”在毛蕊异黄酮抗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毛蕊异黄酮对ER(+) 乳 腺 癌 细 胞MCF-7和ER(-) 乳 腺 癌 细 胞MDA-MB-231 迁移能力的影响与比较
    2.2 毛蕊异黄酮对ER(+) 乳 腺 癌 细 胞MCF-7和ER(-) 乳 腺 癌 细 胞MDA-MB-231 侵袭能力的影响与比较
    2.3 毛蕊异黄酮对ER(+) 乳 腺 癌 细 胞MCF-7和ER(-) 乳 腺 癌 细 胞MDA-MB-231 糖酵解途径的影响与比较
    2.4 毛蕊异黄酮对ER(+) 乳 腺 癌 细 胞MCF-7和ER(-) 乳 腺 癌 细 胞MDA-MB-231中HIF-1α表达及糖酵解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与比较
    2.5 HIF-1α在 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
    2.6 HIF-1α对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 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2.7 HIF-1α在毛蕊异黄酮抑制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 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2.8 HIF-1α介导的“Warburg效应”在毛蕊异黄酮抑制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 效应中的作用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IF-1α 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ROCK2稳定HIF-1α表达在脓毒症致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脓毒症小鼠肝组织中ROCK2 的表达水平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1.2.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2.3 HE染色
        1.2.4 免疫组化
        1.2.5 RNA的提取及聚合酶链反应(PCR)
        1.2.6 Western blot
        1.2.7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小鼠脓毒症肝组织损伤的模型建立
        1.3.2 小鼠脓毒症肝组织中 ROCK2 的表达差异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ROCK2 基因敲除对小鼠脓毒症肝损伤程度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qRT-PCR实验步骤
        2.2.3 Western blot
        2.2.4 酶联免疫试验(ELISA)
        2.2.5 HE染色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构建ROCK2 基因敲除小鼠
        2.3.2 qRT-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基因敲除小鼠ROCK2表达情况
        2.3.3 ELISA及 H&E染色检测ROCK2 基因敲除对脓毒症肝损伤的影响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ROCK2 调控脓毒症肝损伤依赖于HIF-1α的表达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细胞培养
        3.2.3 质粒的构建
        3.2.4 Western blot实验步骤
        3.2.5 qRT-PCR实验步骤
        3.2.6 酶联免疫试验(ELISA)
        3.2.7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HIF-1α在脓毒症肝组织中的表达
        3.3.2 小鼠脓毒症肝组织中ROCK2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
        3.3.3 改变人正常肝细胞中ROCK2 表达后,HIF-1α的表达情况
        3.3.4 HIF-1α是ROCK2 介导的人正常肝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关键分子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ROCK2 抑制HIF-1α泛素化进而稳定其表达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细胞培养
        4.2.3 质粒构建
        4.2.4 Western blot
        4.2.5 免疫共沉淀(Co-IP)
        4.2.6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HIF-1α基因在HL7702 细胞中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
        4.3.2 ROCK2 抑制HL7702 细胞HIF-1α泛素化降解
    4.4 讨论
    4.5 结论
全文总结
致谢
References
综述 HIF-1α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References

四、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寡聚阻断剂对小鼠脊髓损伤急性期局部基因转录表达影响的转录组分析[J]. 李璟璐,王赛男,王阳阳,付贵强,王颖,胡建国,唐洁,吕合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 [2]巨噬细胞极化与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 王栋,王方园,时浩洋,赵爽,孔宪斌,孟静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 [3]缺氧诱导因子2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进展[J]. 张欣,韩旭. 中国医药, 2021(10)
  • [4]缺氧影响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与应用[J]. 陈佩瑶,贾军梅.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08)
  • [5]草苁蓉多糖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J]. 华龙,王晨宇,姚坤厚,李小全.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1(08)
  • [6]缺氧诱导因子1α与2α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化疗抵抗中的协同调控作用[J]. 汪攀,廖彬,龚胜,赵璐,王俊伟,邹德伟,吴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06)
  • [7]β-catenin/TCF、β-catenin/FOXO1转录因子调控肝星状细胞改善肝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王晓玲.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8]miR-326调控SIRT1/HIF1α/VEGFA轴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D]. 魏金婴. 吉林大学, 2021(01)
  • [9]HIF-1α调控“Warburg效应”在毛蕊异黄酮抗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D]. 孟越.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10]ROCK2稳定HIF-1α表达在脓毒症致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卢强. 南昌大学, 2021(01)

标签:;  ;  ;  ;  

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