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民科技教育

加强农民科技教育

一、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王彩峰[1](2021)在《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乡村振兴途径研究》文中提出重点研究职业教育培训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相关事项,围绕这一话题共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方面详细阐述精确定位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从农民个人实际入手以及从地方发展战略入手这两项内容;第二部分详细阐述提升培训的整体质量,主要涉及知识培训、意识培训和政策培训这三项;第三部分详细阐述提升人民收入的具体策略,主要涉及加强宣传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这三项内容。通过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乡村振兴的整体质量,为乡村地区迎来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和更良好的发展水平提供建议和参考。

杨佳妮[2](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尤为关键。只有将农民职业教育搞好了,乡村振兴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同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了大同市云冈区农村人口为调查对象,对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现状展开了调查,重点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受教育水平,他们的教育需求,他们教育培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当地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当地的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对此予以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点与难点;第二部分是对本文涉及到的部分名词进行概念界定,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农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职业教育的关系,简单论述马克思对农民教育的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对农民教育的论述并将其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收集数据,明确云冈区农村人口接受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机构的情况;第四部分针对当地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进一步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的匿乏、教育投入力度小等;第五部分则是根据上述部分内容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诸如加大农民教育培训的宣传力度、加大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创新农民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农民职业教育的相关保障机制,以促进农村人口以更高的教育水平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丁锐[3](2020)在《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我国农村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而从基本面看农民精神文化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当前凋敝的乡村风气之间的矛盾愈发影响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基于我国踏入新时代伟大征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党的十九大针对农村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则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分门别类的阶段性指导,并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及中国当代领导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我国进行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对陕西省南部涵盖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三地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当前陕南地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所存在的精神文化生活单一、人际关系淡漠、优秀传统道德不断丧失,以及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存在误区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在研究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与调查访谈的深入了解,对陕南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及问题进行分析概述,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介绍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乡风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概括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阐释了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从基层干部、农民主体、生态氛围、乡土文化等四个方面对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做了概述,并指出了乡风文明建设蕴涵的意义作用。其次,分析了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实践,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和问题予以呈现,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当前政府工作机制、固有经济文化基础、传统文化冲击、建设工作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从本研究的核心领域来分析,主要着力于针对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营造生态村落氛围、利用本土教化资源、多方合力优化工作方式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致力于促进提高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

张译木[4](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农民群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加强农民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群体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道德素质,是助力新时代农民养成正确价值观、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民群体层次呈现多样化趋势,农民的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多元,现行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实现其有效性。因此,从自主性视角出发,在顺应农民群体自主意识日渐强烈的趋势下,有效引导其发挥自主性,建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机制,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是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的必要保证。本文依循在历史研究中梳理问题、在文本阅读中提炼观点、在现实反思中建构体系的研究理路,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包括选题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主要阐述自主性视角下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机制研究的相关概念。通过对概念的梳理界定,有针对性的挖掘到了研究的理论、历史、现实依据。第三章,阐述自主性理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基础。分别从三个历史阶段: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萌芽、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及实践,循序渐进阐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心路历程。第四章,从农民自主性角度透视从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第五章,阐述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支撑,深度描写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第六章,深度剖析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阻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于乡村振兴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机制的建议。

董毅[5](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 ——以沈阳周边农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从我党召开中共十八大开始,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改善和加强了我党对于三农工作的领导,提出并贯彻了新的发展理念,推动了三农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获得了历史性成就,产生了历史性变革,为我党、为国家事业能够全面开创新的局面供给了有力支撑。由此可见,我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尤其是在中共十九大报告里,更是清楚提议要在农村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想要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不但要塑形,更是要铸魂,要在我国农村中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迸发出文明新气象。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要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同抓住,其中特意注意的是,要着重提高和改善农民自身的精神风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作为主体,要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细化与完善,从而达到对农民主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因此,本课题通过阐释理论内涵、总结历史内容、结合个案分析现实情况、探索有效路径,不断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第一章对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等理论概念以及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中国历代领导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进一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第二章通过对古城子村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调研得出相关信息和数据,分析并得出了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章分析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指出了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其教育内容要大众化、有针对性、以及要采取隐性渗透的方法方式,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形势政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和政治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三方面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了完善与补充;第四章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结合上文中对于农民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造和建设,从加强党的形势政策教育对农民的引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农民生态文明理念的思想教育、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开展乡村社会专项治理活动四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育的具体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要在对现有教育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情况,在服务农民和改善农民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农民进行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确保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农民实际出发,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这样才能达到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的目的。

宋燕[6](2020)在《新时代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自进入新时代以来,乡村经济水平显着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为进一步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进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必须要得到重视。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虽然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多种原因,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村民的文化层次不高、村民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偏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不力、歪风陋习屡禁不止等五个方面。这些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带来困难与挑战,严重阻碍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出其问题成因主要体现在农民自身文化素养与思想水平低、乡村基层政府机构管理不足、乡村经济水平落后等多个方面。针对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的文化层次,培养乡村文明新风尚,保护和培养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大力惩处乡村歪风陋习。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长期探索,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为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杨佩嘉[7](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转变。要缓解这一矛盾,就要加快农村地区各方面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来实现文化振兴,通过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来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从而有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而全面地研究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我国主要领导人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作为理论基础,然后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状况及其问题等,为不断促进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界定核心概念,梳理中国主要领导人提出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些重要论述和主要思想,为乡村振兴战略下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寻找行之有效的途径指明了方向。再通过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方法,调查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的优势和取得的成就,明确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潜力。结合调查研究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从六个方面来讨论该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短板和缺陷。指出了该地区文化设施、文化建设队伍、农民的参与热情、基础教育、文化活动形式、农民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延缓了农村文化发展的进程。最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马梦思[8](2020)在《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 ——以汉源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培育时,不同阶层有其各自的特点,要根据不同阶层的实际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与要求。农民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的一大主体,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培育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以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切入点,在分析和借鉴现今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与培育的路径进行思考和研究。首先,文章的第一部分即绪论,系统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主要方法,为整篇文章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总的方向和方法。其次,第二部分对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来源与具体实践,着重讨论了当代新时期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的必要性,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研究的可行性。再次,第三部分在分析汉源县概况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汉源县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培育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进而重点研究和阐述了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培育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一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农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培育给予肯定和认同,具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法治观念有所增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一定了解,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整体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但另一方面,农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还存在认识不足陷入信仰危机、主体意识不足且具有功利思想、具体内容认知存在偏差等问题,在培育中存在社会思想及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地方政府宣传培育力度不足以及部分农民将理解转化为实践存在困难等问题。而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的社会环境严重缺失、当地政府不够重视、部分农民自身综合素质较低以及流动性农民带来的新问题等。最后,第四部分基于理论研究分析以及实地调研,针对如何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落到实处、扎根农村,笔者就社会、国家及农民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培育路径。其中,基层组织营造良好的社会范围;各级政府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培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服务体系建设;农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发挥培育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增强培育实效。

马娇[9](2019)在《浅析加强文化教育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的分析》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决定意义,也强调文化对经济基础能动的反作用性,更强调人在创造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主体意识、礼俗文化、生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解决农村问题,助力我国农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关键一环。

邓国军[10](2019)在《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视历史研究,科学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发展中汲取智慧是党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时期,党把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武装农民、发动农民的重要方式,组织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军队士兵、宣传员下乡进村开展工作,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路线纲领、政策方针,组织革命斗争。党结合革命中心任务要求,围绕土地革命、支前参战、发展生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农民革命热情,提高农民革命信心、动员了农民革命力量,促进了党的革命事业顺利进行。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历史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农民,善于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影响农民。列宁认为要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用一切力量和手段教育农民。毛泽东认为党必须重视农民问题、深入调查农民,围绕中心任务、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初创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党不断深化农民问题的认识,把唤醒农民、提高农民政治觉悟作为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党根据形势变化和革命具体任务,不断地推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为解放战争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党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急剧变化的国内革命发展形势下,必然需要教育农民认清国内发展趋势,主动选择光明前途,同反革命势力做坚决斗争,争取革命的全面胜利。与此同时,解放战争的革命对象、革命道路方式也要求必须动员农民力量。没有广大的农民支持是不可能打败强大的国民党反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革命历练,中国共产党员也有力量、有组织、有经验教育动员农民。解放战争时期,党根据革命目标任务,结合革命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以形势任务教育为基础,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阶级教育为突破口,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为重点,法制纪律教育为保障,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解放战争时期,党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土地革命、支前工作、冬学活动、诉苦活动、整党运动。党灵活地运用了多种方法教育农民,采用最多、最体现时代特色、最管用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启发引导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宣传教育法、形象教育法。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了土地革命顺利进行,动员了广大农民参与解放战争,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威望和社会公信力。但与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左倾错误思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党的理论教育重视不够、依靠运动式教育等。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了历史使命,积累了宝贵经验。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引领力;结合中心工作,提高创造力;满足利益需求,提高吸引力;注重问题导向,提高说服力;创新途径方式,提高感染力;强调知行一致,提高认同力。新时代下,党要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善用科学理论武装农民,要在为民办实事中教育提高农民,运用新媒体、文艺等符合时代特色、农民乐于接受的方法教育农民,要严管农村党员干部,加强教育引导,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乡村振兴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精准定位培训需求
    1.1 从农民个人实际入手
    1.2 从地方发展战略入手
2 提升整体培训质量
    2.1 知识培训,增强农民专业度
    2.2 意识培训,增强农民创业韧性
    2.3 政策培训,增强农民创业嗅觉
3 提升人民收入的策略
    3.1 宣传勤劳致富,杜绝不劳而获
    3.2 因地制宜,采取合适发展战略
    3.3 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产品产业链条
4 结语

(2)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论文的难点
        1.4.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农民职业教育
        2.1.3 农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教育的论述
        2.2.2 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民教育的论述
        2.2.3 人力资本理论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民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方法
        3.1.2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3.1.3 调查内容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2 农民素质现状
        3.2.3 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3.2.4 访谈案例
4 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4.1.1 农民参与比例偏低
        4.1.2 教学方法单一
        4.1.3 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4.1.4 教学过程缺乏监督管理
    4.2 农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教育教学理念滞后
        4.2.2 师资力量薄弱
        4.2.3 资金投入不够
        4.2.4 监管制度不严
5 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农民职业教育的路径
    5.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5.1.1 推进教育培训宣传工作
        5.1.2 增加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5.1.3 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5.2 优化农民职业教育资源
        5.2.1 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
        5.2.2 强化职业院校师资力量
        5.2.3 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设施
    5.3 健全农民职业教育相关制度
        5.3.1 改善培训对象的遴选制度
        5.3.2 规范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制度
        5.3.3 优化农民职业教育监管制度
        5.3.4 落实农民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
        (一)乡风文明的相关概念
        (二)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文明观的经典论述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积淀
第二章 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任务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内生动力
        (二)农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选择
        (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体现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政风教育
        (二)加强农民主体思想政治教育
        (三)营造和谐健康乡村生态氛围
        (四)继承弘扬传统优秀乡土文化
第三章 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发展现状
    一、陕南地区乡风文明概况
        (一)陕南地区背景概况
        (二)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主要实践
    二、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成效调研分析
        (一)对乡风文明相关内容的认知提高
        (二)对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态度转变
        (三)对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多
        (四)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加大
    三、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文化建设缺失
        (二)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堪忧
        (三)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四)优秀传统道德趋边缘化
第四章 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政府主导机制缺失
        (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滞后
        (二)刚性工作保障机制缺失
    二、乡村基础力量薄弱
        (一)乡村总体经济基础落后
        (二)农民主体文化水平偏低
        (三)乡村文化活动场域匮乏
    三、传统村落文化凋敝
        (一)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
        (二)传统村落空心化严重
        (三)本土乡愁归属感遗失
    四、建设工作方式欠缺
        (一)活动开展难以契合主体诉求
        (二)社会力量利用参与程度较低
第五章 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优化对策探析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一)强化基层党政风貌建设
        (二)培育乡村文化服务队伍
        (三)完善政绩考核监督机制
        (四)构建资金投入保障体系
    二、营造美丽村落环境滋养乡风文明建设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文化
        (二)营造美丽宜居特色村落环境生态
        (三)提升民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水平
        (四)健全夯实民众公共文化活动阵地
    三、利用本土教化资源涵育乡风文明建设
        (一)崇尚良好家风教化道德发展
        (二)制定乡规民约规范自我教育
        (三)树立乡贤道德榜样垂范引领
        (四)重视民俗节日感召村落情怀
    四、优化工作方式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一)打通基础宣传服务渠道
        (二)汇集多方力量合力参与
        (三)丰富先进文化活动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涵义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特征
        2.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作用
    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2.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2.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3.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2.3.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实施的抓手
        2.3.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
        2.3.4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民主化建设提供群众基础
    2.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理论依据
        2.4.1 自主性理论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
        2.4.2 自我效能理论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
第3章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历程
    3.1 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萌芽
        3.1.1 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21-1924)
        3.1.2 大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24-1927)
        3.1.3 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27-1937)
        3.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1937-1949)
    3.2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3.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
        3.2.2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实践及效果
    3.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及实践
        3.3.1 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
        3.3.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
    3.4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及教训
        3.4.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
        3.4.2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训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基本元素
    4.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支撑
        4.1.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需求
        4.1.2 乡村振兴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
        4.1.3 乡村振兴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求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4.2.1 理想信念教育
        4.2.2 民主法治教育
        4.2.3 道德观念教育
    4.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
        4.3.1 面对文化多元化与价值冲突
        4.3.2 经济利益多元化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挑战
        4.3.3 社会结构分层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影响
    4.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
        4.4.1 “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及运行机制
        4.4.2 “主体弱位式”思想政治教育及运行机制
        4.4.3 “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及运行机制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现实考量
    5.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及成就
        5.1.1 “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及成就
        5.1.2 “主体弱位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成就
        5.1.3 “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优势及成就
    5.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中的问题
        5.2.1 群众个体能力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发挥
        5.2.2 思想政治教育脱嵌于农民的日常需求
        5.2.3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制不完善
    5.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5.3.1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
        5.3.2 制度设计限制了农民主动性的发挥
        5.3.3 农民自身局限削弱了自主行动能力
第6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6.1 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
        6.1.1 形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认知
        6.1.2 完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活动
        6.1.3 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能力
    6.2 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
        6.2.1 在学习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6.2.2 在劳动中提高农民的光荣感
        6.2.3 在业余生活中强化农民的兴趣感
    6.3 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机制
        6.3.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吸纳农民主体需求机制
        6.3.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吸纳农民兴趣机制
        6.3.3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 ——以沈阳周边农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述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素质调研方案
    (二)农民思想政治素质现存问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基本构要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育路径
    (一)加强党的形势政策教育对农民的引导
    (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对农民生态文明理念的思想教育
    (四)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开展乡村社会专项治理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新时代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涵义、特征和意义
    (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涵义
        1.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
        1.滞后性与时代性
        2.继承性与创新性
        3.差异性与兼容性
    (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3.有利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
三、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况、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概况
        1.初始时期
        2.推进时期
        3.强化时期
    (二)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1.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及其成因
        2.村民的文化层次不高及其成因
        3.村民的道德和法律素养偏低及其成因
        4.优秀民俗文化传承不力及其成因
        5.乡村歪风陋习屡禁不止及其成因
四、加强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加强乡村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
        2.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3.加强文化管理人才的配备、待遇和培养
        4.提高乡村文化活动的实效性
        5.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二)提升农民的文化层次
        1.保障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2.对农民开展素质教育
        3.营造乡村文化氛围
    (三)培养乡村文明新风尚
        1.提升农民道德素质
        2.加强对农民的法治教育
        3.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保护和培养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
        1.制定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规划
        2.提高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工作者的地位和经济待遇
        3.加强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
    (五)大力惩治乡村歪风陋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田野调查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研究的重难点
    1.6 创新之处
    1.7 相关概念界定
        1.7.1 乡村振兴战略
        1.7.2 农村文化
        1.7.3 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章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论述
    2.1 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2.1.1 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教育
        2.1.2 重视农村舆论宣传工作
        2.1.3 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
        2.1.4 繁荣农村文学艺术
        2.1.5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2 邓小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2.2.1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2.2.2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2.2.3 加强农村科学技术建设
    2.3 江泽民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论述
        2.3.1 重视和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2.3.2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2.3.3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4 胡锦涛新农村建设思想
        2.4.1 健全农村文化发展机制
        2.4.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2.4.3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4.4 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建设
    2.5 习近平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论述
        2.5.1 遵循农村文化建设基本原则
        2.5.2 认清农村文化建设新要求
        2.5.3 明确农村文化建设任务
第三章 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3.1 青海河湟地区的调查情况
    3.2 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3.2.1 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3.2.2 农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3.2.3 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文基础
    3.3 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
        3.3.1 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3.3.2 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3.3.3 农村文化内容趋向多元化
        3.3.4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提高
        3.3.5 农村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3.3.6 农村社会新风尚逐渐形成
第四章 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农村文化设施利用率偏低
    4.2 缺乏专业的文化建设队伍
    4.3 农民参加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
    4.4 农村基础教育力量薄弱
    4.5 农村文化活动形式陈旧
    4.6 农民落后的行为习惯仍然存在
第五章 制约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原因
    5.1 农民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
    5.2 文化队伍建设的理念滞后
    5.3 农民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
    5.4 农村教育改革进程缓慢
    5.5 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体系
    5.6 对各种不良行为监管不力
第六章 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6.1 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
    6.2 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6.3 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6.4 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
    6.5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
    6.6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青海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 B 青海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访谈提纲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8)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 ——以汉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认同
    二、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理念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实践
    三、新时期加强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
        (四)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问题及原因
    一、汉源县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一)汉源县概况
        (二)汉源县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调查
    二、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成效
        (一)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育予以肯定和认同
        (二)农民群众具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农民群众自觉意识提高,法治观念增强
        (四)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所了解
        (五)农民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
        (六)农民仁爱友善、助人为乐,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出现的问题
        (一)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陷入信仰危机
        (二)部分农民的主体意识不足且具有功利思想
        (三)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知存在偏差
        (四)各种社会思想及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
        (五)地方政府的宣传与培育力度不够
        (六)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转化为实践存在困难
    四、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社会环境有所缺失
        (二)当地政府重视不够,价值观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不足
        (三)部分农民综合素质较低,难以发挥自身培育主观能动性
        (四)流动性农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带来新问题
第四章 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路径
    一、基层组织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组建核心价值观乡村传播队伍,实现培育持续性
        (二)建构核心价值观乡村话语体系,提升培育针对性
        (三)改善核心价值观乡村传播环境,增强培育有效性
        (四)改进核心价值观乡村传播策略,加大培育实效性
    二、各级政府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一)培育乡村基层组织公共权威,强化价值引领
        (二)提高农民经济利益切身保障,增强价值认同
        (三)挖掘乡村本土公共文化资源,增进价值共识
        (四)完善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价值整合
    三、农民要发挥培育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主动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积极提升农业劳动技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9)浅析加强文化教育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理论内容
二、当下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1.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2. 农民追求向上流动,农村内生力严重不足
    3.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文化日渐衰落
    4. 农村基层组织“异化”,基层治理实效甚微
三、加强文化教育为实现乡村振兴聚气凝魂
    1. 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助力产业振兴
    2. 加强主体意识教育,助力人才振兴
    3. 加强礼俗文化教育,助力文化振兴
    4. 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助力生态振兴
    5.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助力组织振兴

(10)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点
        (二) 研究的难点
        (三)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一)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二) 运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农民
        (三) 善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广泛影响农民
    二、列宁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一)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迫切的问题
        (二) 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
        (三) 用一切力量和手段教育影响农民
    三、毛泽东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一) 重视农民问题,强调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 深入调查农民,把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三) 围绕中心工作,调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四) 运用合理方式,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基础
    一、解放战争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党初创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二)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三) 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四)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二、解放战争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经验借鉴
        (一) 高度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首要前提
        (二) 内容科学,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内在要求
        (三) 方式多样,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条件
        (四) 组织有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背景
    一、形势要求:需要教育农民认清国内革命发展形势
        (一) 战和之间,需要教育动员农民积极准备,应对复杂局面
        (二) 全面内战,需要教育动员农民坚定立场,勇敢反击自卫
        (三) 战略反攻,需要教育动员农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二、斗争需要:革命道路方式决定了必须动员农民力量
        (一) 革命斗争的对象决定了需要教育动员农民
        (二) 革命斗争的方式和道路决定了需要紧紧依靠农民
        (三) 农民作为重要民主革命力量需要动员组织
    三、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有力量组织领导教育农民
        (一) 党的正确领导是政治保障
        (二) 人民政权和武装力量是力量保障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形势教育
        (一) 政治形势教育
        (二) 军事形势教育
        (三) 经济形势教育
    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
        (一) 革命前途教育
        (二) 革命性质教育
        (三) 革命长期性教育
        (四) “蒋必败、我必胜”的信念教育
    三、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教育
        (一) 破除旧思想,宣传阶级观念
        (二) 讨论“谁养活谁”,提升阶级意识
        (三) 划成分斗地主,开展阶级斗争教育
    四、党的政策教育
        (一) 经济政策教育
        (二) 军事政策教育
        (三) 民主政策教育
        (四) 文化政策教育
    五、法制纪律教育
        (一) 法制观念教育
        (二) 战勤纪律教育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途径
    一、在土地改革中教育农民
        (一) 宣传党的土地政策,教育农民翻身做主
        (二) 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激发农民阶级斗志
        (三) 鼓励保卫土改果实,动员农民参军支前
    二、在支前工作中教育农民
        (一) 开展生产支前教育,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二) 开展参军参战教育,动员农民走向前线
        (三) 加强民工组织教育,把民工队当成学校来办
    三、在冬学活动中教育农民
        (一) 冬学组织:保障冬学顺利
        (二) 冬学内容:强调政治教育
        (三) 冬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
        (四) 冬学目的:促进文化翻身
    四、在诉苦活动中教育农民
        (一) 走访宣传动员,启发农民忆苦
        (二) 组织集体诉苦,鼓励苦主吐苦水
        (三) 引导深挖苦根,积极开展斗地主
    五、在整党运动中教育农民
        (一) 整党缘由:推进土地改革
        (二) 整党实施:开门整党
        (三) 整党效果:整顿改善了党和群众两支队伍
第六章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启发引导法
        (一) 提问启发:解除思想疙瘩
        (二) 民主讨论:相互提高认识
        (三) 正面说服:坚持正确方向
    二、比较教育法
        (一) 比较鉴别:增强辨别能力
        (二) 回忆对比:启发思想觉悟
        (三) 横向比较:促进反思提高
    三、典型教育法
        (一) 选树优秀典型
        (二) 组织学习典型
        (三) 培养照顾典型
    四、宣传渗透法
        (一) 明确宣传内容
        (二) 改进宣传方法
        (三) 丰富宣传载体
    五、形象教育法
        (一) 改造旧戏剧,创造新内容
        (二) 改造旧艺人,塑造新文艺工作者
第七章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及问题
    一、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效
        (一) 保证了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二) 动员了广大农民支前参战
        (三) 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二、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观念上:错误思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二) 教育内容上:党的理论教育不足
        (三) 教育方式上:依赖运动式教育
第八章 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一、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 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
        (二) 结合中心工作,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力
        (三) 满足利益需求,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四) 注重问题导向,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
        (五) 选用合适方法,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六) 强调知行一致,提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力
    二、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 提高认识,重视新时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二) 突出重点,坚持用科学思想理论武装农民
        (三) 把握要点,注重在为民办实事中教育农民
        (四) 创新方式,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影响农民
        (五) 抓住关键,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乡村振兴途径研究[J]. 王彩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24)
  • [2]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D]. 杨佳妮.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陕南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丁锐.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研究[D]. 张译木. 吉林大学, 2020(08)
  •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 ——以沈阳周边农村为例[D]. 董毅.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新时代河南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 宋燕.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3)
  • [7]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青海河湟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 杨佩嘉. 青海大学, 2020(02)
  • [8]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 ——以汉源县为例[D]. 马梦思.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浅析加强文化教育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的分析[J]. 马娇. 改革与开放, 2019(15)
  • [10]解放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邓国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标签:;  ;  ;  ;  ;  

加强农民科技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